新闻失实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2020-06-04 20:59仝如玉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年5期
关键词:受众

【摘要】新闻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受众地位的不断提升,新闻失实的现象变的更加普遍,新闻失实的成因、影响和解决也成了大众普遍关注的话题。本文通过对新闻失实的现状、类型和特点的阐述,从造成新闻失实的原因,探索新闻失实造成的一系列危害,进而探讨如何通过立法和监管、技术、媒体、平台、媒体人员和用户的“媒介素养”等方面来减少和避免新闻失实,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关键词】新闻失实;新闻真实性;受众

1. 新闻失实的现状及特点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化媒体的不断应用,技术为人类带来无限的便利的同时,新闻失实在现实生活中和网络空间中均变的越来越多。新闻失实的特点:首先新闻失实的情节荒诞离奇,内容更加猎奇;其次,失实的新闻让人们误以为真的新闻,新闻失实通过真新闻的表现方式来迷惑读者;再次,社会化媒体不断发展,使得新闻失实也不断增多,并且其碎片化的特点更为突出;新闻失实的持续时间往往很短,一般可以立刻被发现和揭露;由于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新闻失实逐渐表现出高度的媒体融合的特征。

2. 新闻失实的原因

2.1 “后真相”时代情绪民粹化,利益和技术的冲击

“后真相”事件变得越来越多,人们的观点和意见往往被自己的感情所掌控,新闻失实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就在利用人们的感情,抓住人们内心的痛点,煽动人们心绪,制造一些假新闻。随着市场化不断发展,新闻媒体进入市场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会被资本盯上,并且我国的新闻发展机制仍存在不足,很可能会被利益冲昏头脑,从而产生新闻失实。此外,VR和AR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为我们提供了更加真实的第一人称视角,但这种新闻虚拟场景的再现本身就是对新闻的真实性的一种侵犯。

2.2 生产主体复杂,时效与“把关”的矛盾

在Web2.0之后,新闻成为人们共创的图景,每个人都可以进行新闻的生产、加工和分享,新闻生产由PGC+UGC+PUGC的多元生产主体的方式。PGC因为专业化媒体的竞争加剧,很可能会因为利益等因素为获得“受众注意力”产生失实的新闻,UGC生产内容受用户的知识素养和业务能力不足,很可能会造成新闻失实。

网络的快速性使得新闻对于时效性的要求进一步提升,而新闻的快速性和“把关”需要时间存在很大的矛盾,当前媒体为了获得受众必须快速的发布自己的新闻,而把关需要时间进行核实、排查和进行一系列的活动,这就使得把关变得更困难,也会造成新闻失实。

2.3 猎奇内容吸引“用户注意力”

“用户注意力”是媒体之间竞争的主要资源,也就是流量的竞争,用户在这种情况也也产生了异化,仅仅是流量的代表,这就使得新闻媒体的内容生产都是为了获得“受众注意力”,而人们只能通过传媒提供的途径来了解现实的环境,而媒体很可能为了利益等提供猎奇的内容,这就为失实新闻造就了空间。

2.4 职业素养缺失,“媒介素养”不完善

新闻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存在不足,新闻的采访不深入,新闻的核实不认真,片面追求新闻的轰动效应,为了获得注意力,而盲目的跟风不进行思考,不能做到联系实际、联系生活、联系群众,在不知不觉中造成新闻失实。受众的媒介素养并不完善,受众对真假信息的辨别力依然很低,很容易被大众传媒影响,此外网络媒体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要求受众不仅仅是作为新闻信息的接收者,受众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新闻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然而受众的受教育能力不同,法律知识了解不充分,对于一些未经核实的虚假的新闻不断地传播扩散,造成新闻失实铺天盖地。

3. 新闻失实造成的危害

3.1 浪费“公共领域”,降低媒体公信力

新闻失实的出现往往是伴随着谣言的,谣言的传播体现出快速传播、迅速扩散和奇异回流的现象,当社会上被虚假的新闻所环绕和包围,会污染社会环境,而媒体作为一种公共资源,承担着环境监测、社会协调、传承文化的功能,媒体不能很好的发挥这些功能,导致“公共资源”被浪费。

媒体的最大的财富在于受众的信任,而近些年来媒体把关不严,新闻工作者的媒介素养缺失等,使得新闻失实泛滥,这就必然产生对媒体的公信力的降低。

3.2 易造成网络秩序混乱,降低公众社会参与热情

新闻失实的猖獗不仅对于社会有极大的威胁,而且更重要的是对新闻当事人的一种侵犯,新闻当事人成为众矢之的。此外,同情心被利用也是很多制造失实新闻的人常用的手段,近些年来网上流行的各种捐款,很多都是借助受众的同情心来获得自身的利益追求,导致失实新闻不断蔓延,降低了公众社会参与热情。

4. 新闻失实的应对策略

4.1 加强立法和监管,利用技术控制

网络上新闻失实呈现出传播速度快、传播主体分散和传播的隐蔽性的特点,因此政府的立法就变得必不可少,“2017年7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管理制止假新闻的通知》,通知要求:严禁各网站盲目追求时效,将社交工具等网络平台上的内容未经核实直接作为新闻源进行刊发。”以立法这种长期、有效、硬性的方式,加上快速反应这种迅速解决的机制可以有效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破解新闻失实还可以通过技术扶持,例如近些年Facebook就利用算法技术,“Facebook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采用‘争议小旗的措施,具体来说就是,用户可以对该条新闻进行标记,当有超过一定数量的用户都对其进行争议小旗标记,信息核实机构,就会着手对该条新闻进行核实,一旦认定为该新闻为失实新闻的话,就会对新闻的发布者给与惩罚,而对标记者一定的奖励。”此外新出现的“区块链技术”也可以很好的防治新闻失实。

4.2 培养优质内容生产者,平台强化“把关”机制

新闻媒体占用着社会公共资源,媒体应该增强自己的责任,坚持新闻党性原则、群众性原则和真实的原则,应该坚持服务全体人民,服务整个社会的宗旨,培养优秀和合格的新闻内容的生产者。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在新闻的生产传播之际应该强化自身的监管能力,做好“把关”,将不合格传播的新闻排除之外,尤其是失实的新闻更不能被传播。

4.3 媒体人员坚守专业主义,用户提高“媒介素养”

媒体的发展和社会的推进,使得新闻专业主义已然成为每个人应该坚守的准則,新闻专业主义的涵义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者所追求的一种职业理想和操作理念,包括真实、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以服务公众为中心目标等一系列行为规范和行业标准。专业的媒体工作者更应该恪守职业道德,秉承新闻专业主义,坚守新闻的客观性和独立性,以媒体的圣洁使命为职责,维护新闻的真实。新闻失实的产生和用户的“媒介素养”的缺失有很大的关系,因此,用户应提高自己对于信息的选择、理解和批判辨识能力,抵制不良的内容,从而避免失实新闻产生和蔓延。

5. 结论

随着“后真相”时代的到来,新闻的真实性与新闻的时效性产生一定的冲突,新闻信息的碎片化和传播的快速性也在冲击着新闻的真实。一方面,专业的新闻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很可能为追逐利益,为获得用户的注意力,获得流量而产生虚假新闻,造成新闻的过度娱乐化的现象,助长新闻失实盛行的乱象;另一面,Web2.0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人类进入共创新闻图景的时代,受众的主体地位上升,掌握着话语权,在平台上无需复杂的认证即可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信息,一方面可以补全新闻图景,但也由于受众的媒介素养低下和新闻素养参差不齐的特点,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成为助推失实新闻的推手,进而扰乱社会秩序。因此,应对新闻失实应该采取全方位的手段,从政府加强立法和监管,提供“区块链”等技术的支持,培养优质的新闻内容的生产者,平台加强监管和把关,专业媒体人员的新闻专业主义提升以及受众的媒介素养的加强等多方面协同作用,抵制新闻失实,维护新闻真实。

参考文献:

[1]郑保卫.新闻理论新编[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7.

[2]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仝如玉,河北石家庄,硕士,研究方向:融合新闻。

猜你喜欢
受众
受众认知与品牌标志设计关系研究
新媒体商业广告的受众行为研究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抖音短视频的受众研究综述
新媒体传播与受众参与式文化的发展研究
基于HMD的VR影像特征及视觉体验研究
融媒体生态下广播与受众共赢发展的路径思考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自媒体环境下受众的“聚合”与“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