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谈:那些容易被熟视无睹的

2020-06-04 07:56朝颜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大人物哑巴书写

朝颜

在成为一名作家之前,我有过十几年的语文教学经历。作文,永远是学生最头疼的问题。太多的学生将写作视为一项苦役,他们或皱着眉头,迟迟憋不出一句话;或搜肠刮肚,七拼八凑一些语言。每完成一次写作,都好像上了一次绞刑架。他们痛苦,我批改作文的时候更痛苦。

两点一线的生活的确限制了学生的选材范畴,大量课外阅读也很难付诸实现,而且多数孩子没有从生活中提取素材的能力。他们往往对周围的人、事、物、景熟视无睹,认为这些都乏善可陈,没什么特别的。总之,就是下笔无言,缺乏感悟,导致模仿和雷同在作文中大行其道,动不动就是“雨中送伞”“母亲的白发”“我热爱的某某”……读来毫无新意,也毫无诚意。

有的人认为,只有名山大川、大人物、大事件才值得书写,觉得那才叫不一样,才叫大手笔,而自己没机会接触到名山大川、大人物、大事件,便有理由抱怨素材的匮乏。其实,世界上大多数的人,包括创作量很大的作家,都过着平凡的日子。生活原本就是由白天黑夜、一日三餐、独处群居等琐细日常构成,我们不可能总是走在通往诗和远方的路上,总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总是和最具独特个性的人相识。

歌德曾说:“取材不在远,只消在充实的人生之中。”

没错,很多时候,写作就像做菜,不必天天幻想着熊掌鱼翅、海参燕窝,将最平常的萝卜白菜、鸡蛋豆腐烹饪得活色生香,便能征服家人的胃口。当我们学会把目光从陌生的远处收回,投向身边最熟悉的细微之处,就拥有了无比丰富的现实素材。

以《笨拙的声音》为例,我描写的那对哑巴夫妻,仅仅是人群中最普通的生存者,甚至因为活得卑微,连名字都不为人所知,他们往往最容易成为被遗忘、被熟视无睹的人。我与他们的交集,仅仅是偶尔的一声招呼、一次回应,这些在我纷繁的人际关系里,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我试着去观察、去发现、去理解他们的内心,去看见他们生而为人的尊严。事实是,只要花了心思,总会有收获。果然,我在最平凡琐碎的日常中挖掘出了哑巴的精神世界,他是那么精于手工,又是那么乐于助人。并且,他所做的一切,并不是为了收获物质的回报,而是为了赢得他人的尊重。他不會说话,却用双手传达出心灵的声音。当然,这笨拙的声音,也只有用心的人才能听得见。

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灵感,这是一个不喜欢采访懒汉的客人。”一个好的写作者,必然是勤于观察和发现的,必然要打开敏锐的感官,用眼睛去注视,用耳朵去倾听,用双手去触摸,最重要的,是用心灵去感悟。只要我们的感受力没有被蒙蔽,那些小的事件、小的人物、小范围的事物,都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素材,等待我们去发现、书写。

猜你喜欢
大人物哑巴书写
哑巴娘
书写要点(十)
大人物也曾是猫奴
养成书写好习惯
父子俩
书写春天的“草”
My Story以笔相伴静书写
理发匠
哑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