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扁盉的分期及相关问题研究

2020-06-05 02:05张睿祥崔玉娟欧秀花贾必玉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器身家庄宝鸡

张睿祥,崔玉娟,欧秀花,贾必玉

(天水师范学院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

在青铜盉中,有一类形制颇为特殊。这种盉的主要特点为:腹部呈扁圆形,椭方形器口,凤鸟形或兽形盖,管状流,兽形鋬,盖与鋬之间用活链相连,用四足或圈足支撑扁体。出土的此类器物中,有自铭为盉者,如临潼零口镇“王盉”、眉县杨家村“逨盉”,故可确定其名为盉。因其口小、形体呈扁圆形,通常又被称为小口扁盉。此类器物已引起学界的关注,陈平先生[1]177最早指出,这种扁体小口盉是西周晚期关中周墓铜器组合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具有较强的墓葬断代功能,应当特别值得注意。梁云、[2]301-311李学勤[3]1-4二位先生在讨论秦子盉铸造年代时,联系多件扁盉并进行比对,基本厘清了几件扁盉的相对年代。其余相关研究散见于其他论著当中,不具系统性。笔者对此类器物资料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搜集整理,就青铜扁盉的产生、分期、地域特征进行初步研究。

一、中国境内出土青铜扁盉及国内外收藏情况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陕西、河南、山西、甘肃诸省陆续有青铜扁盉出土。其中,陕西、河南二省出土扁盉数量较多。

(一)陕西境内出土的青铜扁盉

陕西省境内出土青铜扁盉的遗址,可划分为四个区域,分别为:宝鸡及其以东周边地区、陇县边家庄、西安附近地区、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地。

1.宝鸡及其以东周边地区

1963年,扶风齐家村青铜器窖藏发现1件扁盉,[4]413-415器盖内铭文仅一字:它,命名为“它盉”。1967年,宝鸡姜城堡春秋早期墓中出土1件扁盉。[5]5641995年,扶风法门镇黄堆村M55出土1件扁盉,[6]4-25制作粗糙,为明器,编号95FHM55:23。2003年,眉县杨家村青铜器窖藏出土1件扁盉,[7]4-42器盖内壁铸有铭文20字:“逨作朕皇高祖单,公圣考尊盉,其万年子孙永宝用。”命名为“逨盉”,编号2003M YJ:10。

2.陇县边家庄

陇县边家庄是春秋时期秦代中小型贵族墓葬的集中区域。1979年,边家庄M1出土1件扁盉,[8]15-22编号79lBM1:12。1984年,边家庄M5出土1件扁盉,[9]14-23编号M5:13。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展出有青铜扁盉、盘二组器物,文字说明牌显示,这二组器物于1987年出自陇县边家庄,现藏于陇县博物馆。这批资料还未公开发表。

3.西安附近地区

1976年,临潼零口镇青铜器窖藏出土1件扁盉,[10]1-7器盖内铸有铭文14字:“王作丰妊单宝般盉,其万年永宝用。”命名为“王盉”。

4.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地

2005年,梁带村芮国墓地M26、[11]4-21M27[12]3-22各出1件扁盉,分别编号M26:157、M27:1005。2006年,M28、[13]3-15M19[14]3-14各出土1件扁盉,分别编号M28:72、M19:195。2007年,M502出土1件扁盉,[15]4-20编号M502:121。

(二)河南境内出土的青铜扁盉

河南省境内出土青铜扁盉的地点有三处,分别为:三门峡虢国墓地、洛阳市东周王城遗址、平顶山市应国墓地。

1.三门峡虢国墓地

虢国墓地是河南省出土扁盉较为集中的一处遗址。1990年,M2012出土6件扁盉,[16]258-2591件为实用器,编号M2012:34,余者为明器;M2001出土3件扁盉,[17]104-113其中1件为实用器,编号为M2001:96,2件为明器。1991年,M2009出土1件凤鸟纹人形足扁盉。[18]100-1011995年,M2006出土1件扁盉,[19]4-31编号M2006:36。1998年,三门峡花园北街一座西周墓葬中出土1件扁盉,[20]17-22编号M1:8,为明器。

2.洛阳市东周王城遗址

1953年,白马寺东侧的西周墓出土1件扁盉,[21]33-37编号M21:7。2008年,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润阳广场清理了一批东周墓,其中C1M9934出土1件扁盉,[22]23-32编号C1M9934:32,为明器;C1M9950出土2件扁盉,[23]18-31分别编号C1M9950:22、C1M9950:52。

3.平顶山市应国墓地

1986年,平顶山市北滍村西周墓出土1件扁盉,[24]30-44编号M1:49,为明器。

(三)山西境内出土的青铜扁盉

山西省出土青铜扁盉的遗址有二处,分别为:天马-曲村北赵晋侯墓地、翼城县大河口霸国墓地。

1.天马-曲村北赵晋侯墓地

天马-曲村遗址位于山西南部翼城和曲沃两县的交界地带,是晋国早期的公族墓地和邦墓区。1980年,M5150出土1件扁盉,[25]448编号M5150:12。1993年,M31出土1件扁盉,[26]22-32编号M31:8。

2.翼城县大河口霸国墓地

2007年,M4055、M4030各出土1件扁盉,[27]122-123皆为明器。

(四)甘肃境内出土青铜扁盉

1998年,甘肃礼县圆顶山贵族墓地经过科学发掘,M1、M2各出土1件扁盉,编号分别为:98LDM2:39、[28]4-3098LDM1:21。[29]4-27

此外,公开发表的资料显示,一些文博单位和个人也收藏有青铜扁盉。故宫博物院、[30]520上海博物馆、[31]545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各收藏1件。近些年,甘肃礼县大堡子山流失海外的青铜器资料公布于世,其中,香港、[32]93-107澳门珍秦斋[33]20-21和美国[34]301-311的私人收藏家珍藏的青铜扁盉,均有铭文,称为“秦子盉”。这三件器物被认为是出于礼县大堡子山,时代在东周初年。[35]21-26截至目前,笔者搜集到41件青铜扁盉的相关资料(见表1),这批资料为青铜扁盉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表1 青铜扁盉统计表

二、青铜扁盉的型式分析

青铜盉是重要的酒器或水器,在先秦墓葬的礼器组合中具有重要地位。笔者搜集到的41件青铜扁盉,其中一类形体高大,铸造精美,可以确定其为实用器;另一类器形低矮,铸造粗糙,不具有实用性。因此,根据扁盉的不同功能,将青铜扁盉分为甲、乙二类,甲类为实用器,乙类为明器。实用器能够代表青铜扁盉的时代和地域特征,因此,可对实用器进行型式分析研究,依据扁盉器身的形制特征,先分型,再依据流的形制分式。

(一)A型扁盉

A型扁盉的器身形制为扁圆体。依据流的形制不同,可分为Aa和Ab二亚型。

1.Aa型扁盉

Aa型扁盉的流的形制呈管状,但略有区别,故Aa型扁盉又可分为二式。

(1)Aa型I式扁盉

Aa型I式扁盉的流为直管状。1976年陕西临潼窖藏出土的王盉,器高36厘米,器身呈扁圆体,方口,盖作凤鸟形,直管状流,兽形鋬,向外卷曲,四夔龙足。器身正面纹饰呈环状分布,饰有涡纹、云纹和重环纹(见图1:1)。这件扁盉的时代为西周晚期。

图1 A型扁盉

(2)Aa型II式扁盉

Aa型II式扁盉的流为管状,但略向上曲翘。芮国墓地出土的M26:157,器高26.7厘米,方口,器盖上方立一只猛虎,作为盖钮。兽形鋬外卷,四兽形足。器身正面饰连体龙纹,口中各衔一角状弯曲物,似獠牙。两龙首侧面相对,龙首间饰一正面牛首(见图1:2)。这件扁盉的时代为春秋早期。

2.Ab型扁盉

Ab型扁盉的流的形制为龙首。根据龙首的弯曲形态,可分为二式。

(1)Ab型I式扁盉

Ab型I式扁盉的流为直管状龙首。眉县杨家村窖藏出土的逨盉,器高48厘米。器身呈扁圆形,长方形口,凤鸟形盖,凤首高昂,盖与器身用虎形链及双环相连。直管状龙首流,龙首形鋬,器身纹饰由三圈组成,由内向外分别为蟠龙纹、重环纹和变体夔龙纹(见图1:3)。这件扁盉的时代为西周晚期。

(2)Ab型II式扁盉

Ab型II式扁盉的流为龙首,但流弯曲度较大,略呈反向的S形。晋侯墓地出土的M31:8,器口及盖与Aa型I式、Ab型I式相似,曲颈龙首流,兽首形鋬,器盖与器身用一顾首虎形链相连,器足为两个半蹲的裸体人形,身前倾,背负器身。器身正面纹饰与逨盉类同(见图1:4)。这件扁盉的时代为西周晚期。

(二)B型扁盉

B型扁盉器身为椭扁体。依据器盖形制不同,可将B型扁盉分为Ba、Bb和Bc三个亚型。

1.Ba型扁盉

Ba型扁盉的器盖为一蜷曲而卧的兽形。虢国墓地出土的M2001:97,器高22.5厘米。器身为椭圆形扁体,长方形口,器盖为一只昂首盘身而卧的兽状动物,龙首管状流,四足为直身跪姿的裸体女性,面部朝外,双手背于身后,器身饰蟠龙纹(见图2:1)。另有虢国墓地出土的M2012:34,器高24.3厘米。形制同M2001:97,不同的是器足做成四只鸟形,器身饰一对凤鸟纹。这两件扁盉时代均为西周晚期。

图2 B型扁盉

2.Bb型扁盉

Bb型扁盉的器盖为四面坡屋顶形。洛阳润阳广场出土的C1M9950:52,器高22.3厘米。椭扁体,盖呈四面坡屋顶状,子母口,束颈,管状流,流首向下曲折,兽形鋬,方圈足,腹部正背面均饰宽带蟠螭纹(见图2:2)。这件扁盉的时代为春秋早期。

3.Bc型扁盉

Bc型扁盉器盖为凤鸟形。依据流的形制分为三式。

(1)Bc型I式扁盉

Bc型I式扁盉的流为直管状流。芮国墓地出土的M27:1005,通高25.4厘米,方口,盖为鸟形,管状流,兽形鋬,矮圈足,器身正面饰一周重环纹(见图2:3)。另有芮国墓地出土的M19:195,通高19厘米。器形同M27:1005,器身正面饰凤鸟纹。这两件扁盉时代均为春秋早期。

(2)Bc型Ⅱ式扁盉

Bc型Ⅱ式扁盉的流为曲管状兽首流。陇县边家庄出土的M5:13,高21.6厘米。小口,曲管状兽首流,兽首鋬,高方圈足,腹部中央饰一鸟纹,鸟冠高大(见图2:4)。这件扁盉的时代为春秋早中期。

(3)Bc型Ⅲ式扁盉

Bc型Ⅲ式扁盉的流为龙首流。礼县大堡子山出土的98LDM2:39,通高32厘米,器身呈椭圆扁体状,椭方形口,覆斗形盖,盖顶饰一蹲踞的高冠大鸟,四角各有一只小鸟,盖斜面四角各附一只虎,四屈肢蹲坐的兽形支足。盖后侧为一回首虎,虎尾上卷,扉棱兽形鋬,鋬上部为一蹲坐的熊,熊前爪与回首虎后爪构成了开启器盖的轴。盖顶、盖面饰蟠虺纹,器身正中部为一突起的圆形兽首形饰,饰蟠虺纹和宽带纹(见图2:5)。这件扁盉的时代为春秋中晚期。

乙类青铜扁盉为明器,这类器物在虢国、芮国、霸国、边家庄墓地均有出土,仅虢国墓地M2012就出土有5件。普遍形体小,高度20厘米左右,多数盖与器身连铸在一起,多见实心流,无底,腹腔内有范土,纹饰简单,沿腹部边缘饰一周重环纹,或为素面,制造粗糙,范痕明显,未经打磨。与该地区所出同一时期实用器差别甚大。

三、青铜扁盉的分期

在对青铜扁盉型式分析的基础上,大体可将青铜扁盉的发展分为三期,分别为:西周晚期、春秋早期、春秋中晚期。

(一)西周晚期

本期扁盉包括AaⅠ式、AaⅡ式、AbⅠ式和AbⅡ式。该期青铜扁盉器身呈扁圆体,形体较大,气度非凡,通高多数在30~40厘米。逨盉通高48厘米,是目前发现扁盉中最高者。青铜扁盉铸造精美,特点明显,盖钮以凤鸟为饰,凤鸟栩栩如生,振翅欲飞。四兽形足支撑盉体,使整件器物显得高瘦挺拔。纹饰类型和布局也较为统一,由内至外分三圈排布,以龙纹和重环纹为主。

故宫博物院和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两件扁盉归属时代不定,但二者器形与王盉相似,均为扁圆体、直管状流、兽形鋬,纹饰也相近。故这两件扁盉的铸造年代可确定为西周晚期,且极有可能出自陕西而流传至它地。

(二)春秋早期

本期扁盉包括Ba型、Bb型、BcⅠ式、BcⅡ式。这一期扁盉的总体特征为:器身呈椭扁体,器盖为鸟形或兽形,四足变矮,或为圈足。盉体明显变矮,除礼县大堡子山出土的“秦子盉”高32厘米,其余高度均在20~30厘米。

青铜扁盉的铸造从统一的范式走向多样化,各诸侯国、各地区的青铜扁盉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和风格。虢国墓地出土扁盉为兽形器盖,纹饰以龙纹为主。芮国墓地和陇县边家庄出土扁盉多为鸟形器盖,器身多饰形态各异的鸟纹,且多为圈足。比较特别的是美国私人收藏的“秦子盉”,从器形上看,是对第一期的仿效,如凤鸟形器盖,链接盖与鋬的回首虎形,重环纹、变形夔龙纹呈环形分布,反映出秦人在青铜扁盉铸造方面对周人的仿效和学习。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青铜扁盉,鸟形器盖与边家庄所出扁盉器盖的形制如出一辙,此件藏品很有可能出自陕西陇县一带。同时,这一期的扁盉作为明器,数量陡增,如虢国M2001出土3件,M2012中共出5件。然而,无论实用器,还是明器,均不如第一期精美。

(三)春秋中晚期

本期扁盉包括BcⅢ式。这一期扁盉器身虽亦为椭圆体,但明显与前一期扁盉风格迥异。以礼县圆顶山贵族墓葬出土的扁盉为代表,器身附铸鸟、熊、虎等动物,显得异常华美,这种特征与墓中伴出的铜壶、铜盨风格一致。扁盉腹部正中凸起一圆锥状,纹饰以腹部突起物为中心,呈环状布局,装饰这一时期流行的蟠虺纹。

四、青铜扁盉的起源及地域特征

(一)青铜扁盉的起源

第一期青铜扁盉共计7件,从出土地点看,6件出自陕西,其中出于宝鸡者有5件,可以看出青铜扁盉源流问题。青铜扁盉器形的原生地应是在宝鸡地区,而后随着文化传播或人群迁徙扩散到其他各地。宝鸡在周代青铜器铸造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地区的工匠在青铜器器形和纹饰方面善于创新,如方座簋和青铜簠、尖刺乳钉纹和蜗纹,这些新器形、新纹饰最早也是出于宝鸡一带,[36]35-39代表着周式青铜器的新特点和新风格。

从青铜扁盉的出土方式看,它盉、王盉、逨盉均是以窖藏形式出土,这与宝鸡特殊的地理位置不无关系。宝鸡一带是周文化的发祥地,也是西周显赫大族的聚居地。这一地区自汉代以来就不断出土青铜重器,如何尊、毛公鼎、大盂鼎、虢季子白盘等,历史、艺术价值极高。这些青铜器以窖藏形式埋藏,如“庄白窖藏”“齐家窖藏”“董家窖藏”和“杨家村窖藏”,多为贵族集中掩埋的家族青铜器。因此,从扁盉的出土方式反映出,青铜扁盉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非常尊贵。西周晚期,扁盉一经铸造,其别致的造型就受到了西周贵族的青睐。

(二)青铜扁盉的地域特征

西周后期,随着犬戎东侵和周天子对诸侯国制约力的衰微,(西)虢、芮举国迁徙,此二国始封地皆在宝鸡附近,属畿内或近畿地区的重要封国,所受周文化影响较之其他地区诸侯国更为深刻。因此,虢、芮二国更容易受到扁盉原生地的影响,它们直接继承了扁体盉这种形制,并将这一器形带到他们的迁徙地,形成了各自的风格。

1.虢国墓地出土青铜扁盉的特征

虢国墓地出土的三件实用器扁盉,其使用者是虢公及其夫人。这几件扁盉特征一致,形体小,器身较矮,器盖做成兽形蹲踞状,龙首流,四短足。其中M2009出土的扁盉与M2001:96,均为跪坐状人形四足,双手反背于身后,承托盉体。M2012:34四足做成展翅的鹰形。三件扁盉纹饰主题不同,M2001:96器身正面饰C形龙纹,M2009扁盉和M2012:34饰一对凤鸟纹。

关于器盖动物具体所指,有虎、盘龙两种说法。《说文》云:“虢,虎所攫画明文也,从虎,乊声。”[37]126“虢”字的原始意是双手奋力搏击猛虎。西周初年,虢叔、虢仲所封西、东二虢,皆属军事战略要塞,且二人为周室权臣。后世虢君亦多任王室大师或师之要职,有统领锐师、捍卫王室的职责。《周礼·师氏》云:“居虎门之左,司王朝……凡祭祀、宾客、会同、丧纪、军旅、王举则从。听治亦如之,使其属师四夷之隶,各以其兵服守王之门外,且跸。朝在野外,则守内列。”[38]350-352说明虢君担任的“师氏”,常居于王宫“虎门之左”,是周王的近身卫戍部队。由此可见,“虢”本为双手搏虎之义,是对虎的尊敬和崇敬。虢国冠以此名,当是引申为统领六师、捍卫周室的意思,故虎形捉手可备一说。

2.芮国墓地出土青铜扁盉的特征

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地发现的扁盉,同样出土于芮公及其夫人墓。芮姜墓出土的M26:157,器身不似那般椭扁,器盖为一站立的猛虎,而非蹲踞的凤鸟,器身正面装饰两条相对的龙纹,从器形和纹饰上都与芮国墓地所出其他三件扁盉有别(见图3),而与宝鸡一带的扁盉器形特征相似。之所以有这样的差别,很可能与芮国迁徙有关。根据目前的研究,[39]35-42芮国早期的封地在陕西陇县一带,迁居韩城后,还基本保留了早期扁盉的某些特征。

图3 芮国墓地出土的青铜扁盉

笔者通过辅证,进一步阐明芮国迁徙与两地青铜器特征一致这个问题。梁带村芮国墓地M27出土过一件凤鸟纹卣,编号M27:1021(见图4)。铜卣腹部饰对称的凤鸟纹,其造型为:鸟身舒展修长,尖喙,尾羽上有数目不等的立刀状歧羽,羽冠较短,长羽冠上附加尖状歧羽(见图5)。以这种凤鸟纹饰为母题的青铜器分布地域较为集中,多见于千河流域的陇县地区和宝鸡戴家湾地区[40]4-52,未见于其他地区,宝鸡戴家湾一带很有可能是这种凤鸟纹铜器的原产地”。[41]66-67那么,梁带村芮国墓地所出的这件铜卣,很有可能是芮国迁徙过程中从戴家湾带出去的。

图4 芮国墓地出土的凤鸟纹卣(M27:1021)

图5 凤鸟纹

此外,M28出土的扁盉,流较短,鸟形盖简化,制作精致程度不及M19、M27二墓所出扁盉,这一现象可能与芮国国力下降,芮伯万被逐一事有关。《左传·桓公三年》载:“芮伯万之母芮姜,恶芮伯之多宠人也,故逐之,出居于魏。”[42]160文中记载的芮姜即仲姜,她放逐新任芮公于魏地,可见芮姜在当时权力颇大。M28的墓室面积及随葬器物也表明,这座墓的规格与墓主人的身份不相匹配。

3.天马-曲村晋侯墓地出土青铜扁盉的特征

晋侯墓地出土的两件扁盉,一件为实用器扁盉Ⅰ11M31:8,另一件为明器M5150:12。笔者对天马-曲村北赵晋侯墓地(主要为诸侯和诸侯夫人墓)所出铜盉进行统计,发现随葬的扁盉形制,或为袋足管状流铜盉,如I11M8:29,或不出铜盉,用铜匜替代,如I11M62:76。这一现象表明,晋国似乎并不流行铸造扁体盉。那么,M31所出扁盉并非晋国本国铸造,而有可能是周天子的赏赐之物或瑁俌之物。此外,M31出土的扁盉,器足为两个半蹲的裸体人,背负器身,这种做法又见于M63所出的方形筒形器和鼎形方盒。

4.秦国青铜扁盉的特征

西周末年,周王室东迁洛邑,秦襄公因勤王有功,被平王封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汧河流域及关中大部分为秦国所有。秦襄公二年(公元前669年)曾置邑于汧,汧河西南岸台地边家庄发现的墓葬,是秦人置这座城邑期间大夫级官员和显贵家族的公墓地。边家庄墓葬出土的青铜扁盉表明,秦人接触到这种器形比较别致的盉后,用四足抬升了扁盉的整体高度,但器盖仍铸造成凤鸟形,并且凤鸟形制与这一地区秦墓中所出的陶鸟、玉鸟形制一致。

香港、澳门和美国三地私人收藏家珍藏的“秦子盉”,被认为是出于礼县大堡子山,结合圆顶山贵族墓地出土的二件扁盉,可从中发现,秦人不仅接受了扁盉这种新的器形,并且在器物的艺术表现力上加以改进,附加了许多动物造型,使器物蕴含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当河南、陕西等地春秋中晚期墓葬中已不见扁盉时,秦人墓葬中还能见到如此精美的扁盉,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秦文化的进取与自信,以及秦人在政治舞台上开始亮相。

五、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对青铜扁盉的起源、流行时间、分布范围和地域特征等问题进行了比较清晰的梳理,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一)青铜扁盉流行时间从西周晚期至春秋晚期,可分为三期:西周晚期、春秋早期和春秋中晚期。战国以降,不见此类器物。

(二)宝鸡地区是青铜扁盉的发源地,这一地区铸造的青铜扁盉,形体高大,造型独特,构思巧妙,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从墓主人身份地位来看,扁盉使用者主要是诸侯或诸侯夫人,以及大夫级别的高级贵族。

(三)西周晚期扁盉形体高大,有王者风范,器形和纹饰都较为统一。两周之际,随着周文化的传播,以及(西)虢、芮二国迁徙,分布地域逐渐扩大,但传播地域非常有限,主要分布在陕西、河南、山西、甘肃四个省份。各诸侯国在铸造扁盉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风格,地域特点鲜明。整体来看,扁盉不仅形体变小,还出现了不少明器。礼县大堡子秦公陵园和圆顶山贵族秦墓中出土的扁盉,在流、足、鋬等构件方面变化丰富,表现出秦人在政治地位上的上升。

猜你喜欢
器身家庄宝鸡
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油浸式电流互感器批次缺陷分析及对策
乡村振兴视野下聂家庄泥塑的传承与发展
陶瓷制品口缘和器身中金属元素迁移的研究
闻喜县郭家庄:山楂喜获丰收 助家致富脱贫
知识产权目录
聂家庄泥塑:老手艺塑出新年味儿
宝鸡“十严禁”严明村“两委”换届纪律
宝鸡对霾源“拔芯断气”
宝鸡非公企业多种形式学习十九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