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总承包转型,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2020-06-05 08:29上海攀成德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福和
中国勘察设计 2020年5期
关键词:设计院承包商转型

■上海攀成德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福和

中国建筑业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业市场,如建材水泥、建筑钢材、建筑玻璃等已经占世界建筑行业用量的50%以上。建筑业成为中国支柱产业之一,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和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一直都稳定在7%左右。40多年来,中国建筑业是从低水平到高水平,从国内到国际化,从以粗放的数量为主到以追求高品质为主的发展过程。近年来,建筑业商业模式也逐步与国际接轨,其中,工程总承包就是与国际接轨的重要的商业模式之一。

工程总承包发展现状

工程总承包以成本更低、速度更快、综合品质更高、甲乙方责任更加明确等优势,在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细分市场,得到业主的青睐。从全球市场来看,经济发达国家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发包的建筑业务接近50%,交通、能源、化工、房屋建筑等重要建设领域,工程总承包模式成为一种趋势。在国内市场,从上世纪80年代起,原化工部即引导化工设计院从事工程总承包,大型化工设计院都在向工程公司转型。化工类设计院的成功转型,带动了电力、轻工、有色等设计院的转型。

中国工程企业向工程公司转型,最先源于设计院的转型,以至于目前大多数工程人认为,设计院转型为工程公司是正道,施工企业转型工程公司似乎难于上青天。在住建部对勘察设计行业业务的统计中,就有工程总承包收入这一项目的统计,足见对设计院从事工程总承包业务的认可。施工企业从事工程总承包业务,早先并不被工程行业看好,虽然设计院设计的施工图也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其可施工性饱受诟病,但施工企业依然难以突破前端的设计,也就是说施工企业没有工程总体规划、方案设计的能力,施工企业的优势在于施工端的资源组织和实施,按图把项目实施到位。在项目前期的总体把握上,即使试图提升相关能力,但施工企业没有人员、经验累积、方案构思设计能力、设计管理能力,短期内难以弥补上述几个方面的能力缺陷。

以2018年工程行业产值和收入为例,勘察设计行业年业务收入3.3万亿元,工程总承包业务收入约1.2万亿元;建筑施工行业产值23.5万亿元,工程总承包产值0.9万亿元;中国企业海外收入1.2 万亿元(1700 亿美金),以50%计算约0.6 万亿元。由此测算,中国工程行业的工程总承包收入约为2.7 万亿元,工程行业的产值收入为27 万亿元,工程总承包的产值收入占整个工程行业产值收入的比重约为10%。工程总承包这一业务模式经过30年的孕育和发展,完成了艰难的起步,尤其是勘察设计行业,成为这一业务的先行者。

显然,10%的比重还不足以对目前的工程行业生态发生重大影响。随着工程总承包模式推动力度的加大、大型施工企业的进入,这一模式也正在对工程行业的生态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勘察设计行业中,从事工程总承包业务近30年,超过100亿元年收入的企业数量屈指可数。但是,当大型施工企业进入这一业务领域后,工程总承包的新签合同和营业收入实现突破式增长。而随着市场规模迅速增大,将会有更多施工企业进入这一市场,在问题频出的同时,也会导致工程行业的生态发生巨大变化。

那么,工程行业是一种怎样的生态,其变化遵循什么规律?工程建设行业的生态,是在政府法律政策、行业标准的外部环境下,由业主、设计院、施工企业、材料设备供应商等共同形成的强大生态圈。从1949年开始,以价值链分工模式这一主流模式沿用至今,改革开放后,在价值链分工的基础上加入市场化元素,形成了今天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业模式。

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

随着大规模的工程总承包模式推进,可以说是对既有生态系统的重构,需要调整法律体系,构建新型的业主和承包商关系,设计院与施工企业的关系从并行变为上下的关系。从建设角度来看,工程总承包商将成为这一生态的最大影响者。笔者认为,未来工程总承包业务的发展,取决于各利益相关方如何构建一个有利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这就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首先是构建有利于工程总承包发展的法律、制度体系。中国既有的建筑业法律制度体系,是基于价值链分割模式构建的,通过这些年的调整,已经为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推行扫清了不少障碍,但依然存在很多实际操作的困难。工程总承包业务需要有稳定的价格环境、业主和承包商对项目的精准把握,唯此,法律约定双方所承担的责权利就会比较明确和稳定。事实上,目前并不存在这样的环境,理想环境下的法律制度体系,无法解决丰富多彩的实践问题,甚至可以说在实践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法律制度的进化既是条文的进化,也是理解者、执行者的进化。

其次是努力提升业主价值。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推进,最大的获益者是业主。据专业研究者的分析,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可以降低项目造价10%,而且当业主面对单一承包商时,需要责任明确、法律关系简单,也就是说在少花钱的基础上,还要少操心,即使出现问题,打官司也是承包商“吃不了兜着走”,找不到第三方替罪羊,不存在扯不清的地方。根据笔者2018年的调查结果,大多数工程总承包合同源自于政府发包,约占80%,非政府的市场化合同占20%。要进一步促进非政府工程的市场化,还需要工程承包商的努力,赢得客户的信任,建立信用和法治的环境,通过信用让业主放心,通过法律惩罚恶人对业主进行保底。

最后是工程承包商能力提升。笔者发现,大多数施工企业都将工程总承包视为未来的战略性机会,但长期习惯于按图施工的施工企业,在思维、站位、能力、管理上会存在很多短板。大多数施工企业,目前还不具备完全从事工程总承包的能力,在探索、尝试的路上依然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笔者认为,承包商是工程总承包生态进步的最大推动力,在促进甲方对模式的信任、推动法律体系的建设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工程承包商的施工企业,在看到机遇的同时,也要看到自己的责任。

那么,施工企业有没有可能发展成为工程总承包商?施工企业进入工程总承包业务市场以后,其强大的战略执行能力、迅速调集和组织资源的能力、项目的管理能力、更高的风险承受能力等,都将得到快速释放。早前已有定论的设计院比施工企业更适合做工程总承包业务的争议,重新成为新的话题。近年来,施工企业因承接工程总承包业务量以倍数增长,成为工程总承包市场的强大竞争者,他们在保障房建设、市政、交通领域,显示出强大的优势,甚至在化工、电力等传统设计院占有优势的领域,也屡建新功。

笔者认为,以EPC 模式的工程总承包,设计院占有优势,E 是传统设计院的优势,也是施工企业目前难以逾越的鸿沟。但在房屋建筑、市政、交通这类以DB 模式为主的工程总承包业务中,设计院的优势并不明显。在方案设计完成后,施工企业能够前伸自己的能力,完成施工图,而在施工阶段其强大的资源组织能力、项目实施能力、装备能力、对材料的敏感和供应商体系的完善,都将成为施工企业的竞争优势。同时,施工企业较大的现金流,也增强了其抵抗风险的能力,甚至施工企业管理者的吃苦耐劳、敢于冒险,也为施工企业赢得了竞争优势,使得施工企业在某些工程总承包领域迅速走到了舞台的中央。

坚定目标,提升工程总承包能力

建筑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能支撑大型企业发展的新业务模式并不太多,工程总承包算是工程企业竞争决胜的领域之一。笔者一直认为,工程行业“王冠上的明珠”是工程总承包和运营管理,相比而言,工程总承包不仅市场大,也是相对容易突破、可复制的业务模式。其实,大多数企业也都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那么施工企业在工程总承包模式上有没有快速突破的捷径?笔者认为,没有捷径,但存在按部就班的成功之路,只要坚定目标,大多数企业就一定能够建立和逐步提升工程总承包能力。

一是坚定信念、改变发展理念,是工程总承包转型的起点。某央企二级工程局花了一年时间来培训各级管理者,增强对工程总承包业务的认识,既理解建设市场的趋势,坚定跟着市场走,也理解向工程总承包转型,企业存在一定的难度。信念是否坚定,不是仅停留在课堂上,而是在业务推进碰到困难时,只有经得起困难考验的信念才是真的信念。工程总承包转型,既是业务模式的转型,也是核心能力建设的过程。如果持有这样的发展理念,就会不急不躁,形成铁棍磨针的耐力。多家设计院向工程总承包转型的经验告诉我们,工程企业一般要经历10年以上的磨练才能具备较好的工程总承包能力,能力建设是一个“文火煲汤”的过程,几乎没有速成的可能。

二是改善既有组织。大多数施工企业的组织是基于施工业务来设置的,在施工图已经完成后,基于施工图来报价、签约、实施和结算。当前置条件变为可行性研究或者初步方案设计后,报价、签约、组织实施和结算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不确定性迅速增加,需要企业建设新的能力,基于工程总承包能力的组织调整、权责分配、流程优化、人员配置成为推动工程总承包的能力基础。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部门调整,是适应业务变化的组织挑战。

三是优化资源配置和管理体系。对于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业来说,既有以施工总包为主的资源是无法支撑工程总承包业务的,如设计业务的采购和管理,扩大的设备、物资采购业务管理,各价值链环节的接的管理,都给业务开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国内市场,采购到服务和物资并不算难,难的是在时间、质量、各要素之间有机匹配,以及这些要素与工程项目、内部资源的无缝对接。笔者接触很多从施工业务转向工程总承包的企业和项目经理,既存在设计、采购、施工单个环节的问题,也存在环节之间不匹配的问题,而任何一个环节的小问题,都会引起整个项目的连锁反应,在工程总承包的单一责任模式下,都会变为成本问题,最终导致项目在经济上的失败。

四是优化人员结构、提升人员素质。人力资源是工程企业的第一资源,企业从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承包转型,对人员结构和素质都提出了新要求。在工程总承包业务快速发展的今天,项目对人才的需要十分急迫,企业要引进人才,市面上很难找到,而从内部培养则速度很慢,突破人才的缺口既是短期的战术问题,也是长期的战略问题。

政府和政策推动的工程总承包市场在快速增长,建筑业的千军万马正奔向工程总承包这一转型之路,市场不会给企业太多时间修炼。“边开车、边修车”,是大多数企业转型工程总承包的选择,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而成功属于不畏艰难、奋勇争先的企业。

猜你喜欢
设计院承包商转型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大庆油田设计院有限公司
国内外企业承包商管理与实践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核电厂承包商安全管理考评体系的创建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