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方式对稻田油菜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020-06-05 13:06曾川程绪生徐洪志黄涌
南方农业·上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菌核病经济性状产量

曾川 程绪生 徐洪志 黄涌

摘   要   在相同栽培密度下研究撒直播、条直播、穴直播、穴直播盖膜等4种播种方式对油菜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播种方式对直播油菜的产量水平、每果粒数、植株高度、菌核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2)单位面积油菜籽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条直播>撒直播>穴直播盖膜>穴直播;3)地膜覆盖能有效增加穴直播油菜的产量,降低菌核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但投入产出比相对不高;4)综合分析,重庆油菜直播技术推广应以条直播为主,撒直播为辅。

关键词    稻田油菜;直播方式;产量;经济性状;菌核病

中图分类号:S565.4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13.005

油菜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高的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超过667万公顷。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传统的油菜育苗移栽技术已不适应油菜生产进一步发展的要求[1-2]。直播是油菜生产发展的必然方向,而直播方式主要有穴直播、条直播、撒直播3种[3]。为进一步明确重庆市直播油菜的最佳播种方式,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开展了油菜直播方式对比试验,比较分析这几种直播方式下的油菜产量和经济性状,以期为油菜直播种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重庆市万州区甘宁镇胜利村,地势平坦,肥力中等。前作为一季中稻,砂壤土,有机质含量为49.8 g·kg-1,碱解氮170.2 mg·kg-1,速效磷7.2 mg·kg-1,速效钾161.8 mg·kg-1,速效硼1.5 mg·kg-1。

1.2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万油27(渝审油2015001)为甘蓝型半冬性双低杂交油菜。

供试肥料:底肥采用湖北宜施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全营养长效缓释型油菜配方肥”(N-P2O5-K2O=20-7-8,另含硼砂3 kg),用量为40 kg/667 m2,结合整地一次性施用,后期不再施用其他任何肥料。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计定苗密度为2.4万株/667 m2,小区面积为3.33 m×4.0 m=13.3 m2,两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根据直播方式不同,设4个处理,分别为:1)穴直播,行距0.4 m,穴距0.2 m,10行区,每行16穴,出苗后每穴定苗3株;2)条直播,行距0.4 m,10行区,出苗后每行定苗48株;3)撒直播,出苗后每小区定苗480株;4)穴直播后覆盖地膜,行距0.4 m,穴距0.2 m,10行区,每行16穴,出苗后每穴定苗3株。

水稻收获后开沟排水,机械翻耕,稻茬还田。2012年10月24日播种,播后喷施乙草胺防除杂草。

1.4 调查项目

2013年4月28日收获,小区实收测产后折算667 m2产量进行统计分析。收割前调查每小区菌核病发病情况,并取样10株健康植株进行室内考种,取其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直播方式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4种直播处理中,条直播的菜籽產量最高,667 m2产量为202.8 kg;其次是撒直播,667 m2产量为188.3 kg;再次为穴直播覆膜,667 m2产量为162.2 kg;产量最低的为穴直播,667 m2产量135.6 kg。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条直播、撒直播、穴播盖膜处理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三者与穴直播的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说明直播的播种方式对油菜产量有着显著影响,条直播和撒直播有利于产量水平的提高。穴播盖膜的油菜籽产量为162.2 kg/667 m2,高于穴直播产量,说明盖膜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穴直播的产量水平,但仍低于条直播和撒直播。

2.2 直播方式对油菜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由表2可知,在4种直播处理的产量构成因素中,单株果数和千粒重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仅在每果粒数上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说明播种方式对每果粒数的影响最大,在相同密度条件下各处理的油菜产量差异主要是由每果粒数造成。本试验中每果粒数最高的是撒直播,每果粒数为21.8粒,其次是条直播,每果20.9粒,但撒直播的千粒重(3.54 g)却低于条直播(3.55 g);穴直播的每果粒数17.7粒,大于穴直播盖膜处理的16.9粒,但是穴直播的单株果数和千粒重却低于穴直播盖膜处理。

2.3 直播方式对油菜株型性状的影响

由表3可知,穴直播盖膜处理的油菜株高最高(187.1 cm),其次为穴直播(181.0 cm),再次为条直播(173.0 cm),撒直播的株高最低(162.6 cm)。分枝部位最高的是条直播(110.5 cm),其次为撒直播(103.8 cm),再次为穴直播(100.9 cm),最低的是穴播盖膜(96.4 cm)。一次分枝数最高的是穴播盖膜(4.9个),其次为穴直播(4.4个),再次为条直播(4.3个),最低的是撒直播(4.1个)。主序长度最长的是穴直播(51.0 cm),其次是穴播盖膜(49.6 cm),再次为条直播(44.2 cm),最短的是撒直播(40.6 cm)。

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明同等密度条件下,不同的播种方式对直播油菜株型性状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对株高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但是对分枝部位、一次分枝数和主序长度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条直播和撒直播的株高、一次分枝数、主序长度低于穴直播和穴播盖膜处理,而分枝部位则高于穴直播和穴播盖膜处理。这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条直播和撒直播处理能够降低油菜的株高、主序长度及有效分枝数量,同时使有效分枝部位上移,从而使油菜的角果层更集中。

2.4 直播方式对油菜菌核病发病情况的影响

由表4可知,穴直播的菌核病发病率、病情指数最高,分别为72.5%、31.7;其次为撒直播,菌核病发病率为45.8%,病情指数为18.6;再次为穴播盖膜,菌核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34.8%、18.5;菌核病最轻的是条直播,菌核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27.6%、10.8。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方式的直播油菜菌核病发病率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病情指数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在本研究条件下播种方式对直播油菜的菌核病发病情况具有显著影响。相对其他3种处理而言,条直播能有效减轻油菜菌核病发生;穴播盖膜处理也能有效减轻穴直播的菌核病为害。

3 小结与讨论

3.1 直播方式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在本试验栽培密度2.4万株/667 m2条件下,不同播种方式的油菜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菜籽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条直播>撒直播>穴播盖膜>穴直播。这与章桌梁、姚俊林、吴美娟、曹其会等人的研究结果类似[4-7],但与邬贤梦、杨斌、陈爱平等人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8-10],可能是由试验品种、栽培密度、试验条件差异所致。

3.2 直播方式对油菜菌核病发病情况的影响

不同的直播方式处理对油菜菌核病发病情况具有显著影响,本试验中条直播的菌核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低,撒直播居中,穴直播的菌核病发生最重。这可能是因为条直播的植株分布均匀,田间通风透光条件相对更好,有利于油菜植株生长发育和减轻病虫害发生。章桌梁、姚俊林、吴美娟、李士敏等人的研究也表明撒播产量低于条播,是因为撒播的田间通风透光性相对较差,加重了病害的发生[5-7,11]。章桌梁、曹齐会等对撒直播、穴直播油菜的病害调查结果也表明撒播油菜的菌核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低于穴播油菜,其原因是穴播油菜后期生长量大,通风透光性差,从而加重了病害的发生[4,7]。

3.3 直播方式对油菜株型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本试验中油菜产量构成因素和株型性状的分析表明,撒直播和条直播的株高、有效分枝数、主序有效长度较低,而分枝部位、每果粒数较高,因而撒直播和条直播的结荚层、籽粒层相对更集中,籽粒成熟度也更集中,更有利于机械化收割。笔者认为通过播种方式等农艺处理,能有效改善直播油菜的机收适应性,在本试验中条直播和撒直播的机收适应性更好,这与曹其会等对撒播和穴播油菜机械收获的影响研究结果相符[7],也符合刘建毅、董晓芳等提出的油菜机械化收获所需具备的早熟、植株矮、荚果层集中、成熟一致等农艺特性要求[1,12]。

3.4 地膜覆盖对穴直播油菜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能有效增加穴直播油菜的产量,这主要是因为地膜覆盖提高了穴直播油菜的株高、分枝数、单株果数,同时降低了菌核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王军威、赵仁渠、查岳文等开展的地膜覆盖对比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13-15]。但是地膜覆盖增加了较多的劳动力和物资投入,油菜产量水平提高也有限,投入产出比不高,因此笔者并不建议在穴直播中采用地膜覆盖。本研究中撒直播和条直播未增设地膜覆盖处理,因此地膜覆盖对撒直播、条直播是否具有同样的增产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试验研究。

综上,笔者认为重庆油菜直播技术推广应以条直播为主,撒直播为辅。

参考文献:

[1] 刘建毅,苗春.油菜机械化收获对品种特性的需求[J].中国种业,2011(10):12-13.

[2] 曾川,刘成家,徐洪志,等.油菜株型育种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2):14-18.

[3] 郭超永,朱明.我国油菜直播的研究现状[J].农机化研究,2009(10):223-226.

[4] 章桌梁,朱满庭,华丰,等.播种量与播种方式对免耕直播油菜产量和抗性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1):20-21.

[5] 姚俊林,程小兵.不同播种方式对油菜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6(3):12-13.

[6] 吴美娟,黄洪明.不同免耕直播方式及稻草数量对油菜生长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06(6):30-31.

[7] 曹其会.不同直播方式对油菜机械收获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13):128-129.

[8] 邬贤梦,宁祖良,席代汶,等.两系油菜杂交制种技术研究 Ⅱ.不同播种方式与种植密度对制种效果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00(2):12-13.

[9] 杨斌,饶勇,肖华贵,等.不同栽培方式对黔油28号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學,2012,40(6):62-65.

[10] 陈爱平.稻田油菜免耕直播方式比较试验[J].广西农业科学,2007,38(1):75-76.

[11] 李士敏,袁雨晴,王维,等.黔油28号直播栽培不同种植方式用种量初探[J].耕作与栽培,2016(4):8-10.

[12] 董晓芳,田保明,姚永芳,等.密度对油菜品种机械化收获特性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71-74.

[13] 王军威,程辉,胡建涛,等.地膜覆盖在稻茬迟播油菜上的效果研究[J].耕作与栽培,2011(1):25-26.

[14] 赵仁渠,郑义,乔洪生,等.甘蓝型油菜地膜覆盖栽培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1999,27(1):11-12.

[15] 查岳文.油菜地膜覆盖的综合效应[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6):38-39.

(责任编辑:易  婧)

收稿日期:2019-12-23

基金项目: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三峡综合试验站(CARS-13);重庆市社会民生科技项目“油菜节本增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cstc2016shms-ztzx80018);重庆市社会民生科技项目“新用途油菜品种培育与新产品开发”(cstc2016shms-ztzx0016)。

作者简介:曾川(1981—),男,重庆永川人,本科,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油菜育种及栽培技术研究。E-mail: 358921566@qq.com。

为通信作者,E-mail: 584437518@qq.com。

猜你喜欢
菌核病经济性状产量
4月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
茄果类蔬菜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
气象因素对油菜品种苏油211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气象因素对油菜品种苏油211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
2014年6月印度橡胶产量增长65.8%
南部县油菜菌核病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