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供需不平衡问题的对策研究

2020-06-05 12:42陈林波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2期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

陈林波

摘 要:目前,环境产业在中国高速发展,“环境类”人才需求不断增长,然而在毕业生供求市场上,“环境类”人才就业并未达到供需平衡。本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环保行业新闻,制定调查问卷,对陕西省十余所开设环境类专业高校已就业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并针对部分环保企业进行走访调研,了解环保企业对“环境类”人才的需求情况。结合两项调查的结果,进行多角度分析,为环境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供需不平衡问题提出对策。

关键词:环境类;硕士研究生;环保企业;就业供需

一、高校供给与企业需求现状

(一)环境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现状

本研究共收到有效问卷1064份,参与调查的人员中性别比例较均衡,专业涉及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排水工程和环境工程专业,问卷结果具有参考性。

在调查中,工作地点、薪酬待遇和个人发展机会是影响毕业生对就业单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同时,参与调查的毕业生中,目前工作行业为主要集中在设计院及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其他行业较少。过半数的就业学生对当前工作满意,其余人不太满意。

在求职过程存在困扰中,半数的学生认为对需要就业的单位认识不足,还有学生认为自己缺乏就业技巧,自身综合能力还需要提高。并希望能够丰富相关专业的实习和工作经验,继续提升专业能力和技能。针对学校设置的各类实践、实习内容,超过半数学生希望可以改变以往“参观式”的实习模式,让学生能深入体验,同时在求职过程中,学生希望学校能够提供人才需求信息、求职技巧等方面的帮助, 在与企业接轨方面,毕业生认为学校还应对应届毕业生培养做出一些调整。

(二)环保类企业的人才需求现状

参与本次调研的企业共计45家,包括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和其他企业,覆盖了大多数类型的环保行业,具有参考性。

参与调查环保企业负责人希望高校加强实践环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等。在参与调查的环保企业中,有22家与高校开展合作,其与高校展开合作的方式主要有设立联合研发项目,高校调派专人进入企业提供技术开发服务等。

根据调研,环保企业希望通过引进高学历“环境类”人才帮助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开展核心技术研发和提高企业市场信誉等。在招聘过程中,89%的企业会优先选择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多数企业认为毕业生必须具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及相关专业技能;此外环保企业在招聘时要求毕业生具以下基本素养:适应力强,踏实肯干,敬业勤勉,協作能力强,诚实守信,灵活应变,开拓创新,抗压耐挫,乐观自信,对工作有激情。

二、环境类专业硕士研究生供给和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

经过对两项调查问卷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发现,环保类专业研究生就业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集中于环保类专业研究生供给和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

(一)就业期望与企业实际状况不相符

据调查结果,在供给方面,环保类专业研究生多倾向于选择回家乡就业,多数毕业生会考虑到薪酬待遇和个人发展机会,且心仪的单位主要集中于相关设计院与专业相关企业,每个地区的相关企业数量是有限的,相应的,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亦有所限制,这就与毕业生就业地区期望的“扎堆”现象产生矛盾。而针对环保企业的调查结果则显示,环保企业为应届毕业生提供的岗位多为基层一线的技术岗位,由于各项因素的制约,符合毕业生期望的就业岗位愈发减少,而应届毕业生的基本条件也未必符合相关企业的招聘要求。各项影响因素的叠加,导致毕业生就业期望与企业实际状况不符,企业实际状况无法满足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并且毕业生的基本情况未必符合企业需求,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最终造成了多数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并不理想。

(二)就业实力与企业人才需求不匹配

调查结果显示,在面试过程中,多数环境类研究生认为自身能力与底蕴不足,无法从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并表示由于缺乏面试技巧,因此无法应对面试官的考察。在正式入职之后,多数人认为自己只有基本的原理知识储备,所学知识无法与工作实际紧密结合,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熟悉磨合。另外,还有较大一部分毕业生认为环保类专业员工只能在有限的岗位上发挥关键作用,地位不够凸显,自身“实用性”不够广泛。多数参与调查的环保类企业负责人表示新入职员工应具备快速融入工作集体和企业运作的素质,要求其能在短时间内为企业创造效益,另外,多数企业负责人认为普遍存在着不够踏实、怕吃苦、实践能力较差、专业知识薄弱等问题,因此企业在招聘时会优先选择有工作经验或实习经历的毕业生,并且希望对方必须具有分析解决问题、提取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等,而显然多数应届毕业生不能达到企业要求,应届毕业生很难快速适应当今快速发展的环保行业。毕业生就业实力的不足与环保类企业的要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供给”的就业实力并不能满足“需求”的人才素质要求,因此产生了供需不匹配的问题[1]。

(三)自主选择与思想易于盲从相矛盾

部分毕业生对于就业信息关注期较短,甚至在求职期间对所学专业知之甚少,且表示不太清楚自己适合何种工作。因此部分学生在上学时期毫无目的虚度光阴,在求职过程中,对自己定位不清,职业目标不明确,最终导致或是选择了不适合的工作,或是被心仪工作拒之门外,低质量就业。而参与调查的环保企业负责人也表示,部分应届毕业生对于就职单位没有深入的认识,这也是导致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的因素之一。据调查,企业所需求的人才理应具备能在短时间内投入工作,融入工作环境的素质,由于并不了解企业的具体情况,因此大部分应届毕业生不能达到此项要求。但也有部分毕业生表示,对于企业信息的缺失是由于在企业宣讲会无法获得关于该企业的有效信息。在求职过程中,信息量少和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也是困扰毕业生的两个主要因素。信息获取不充分使得毕业生无法及时了解外界信息,最终导致低质量就业。企业在展开招聘时不能做到传达岗位及企业自身的有效信息,导致新入职毕业生对于企业的了解不够深入,在入职后无法迅速投入高效工作状态,对于企业日常运行并无积极影响,反而形成了恶性循环,因此需要企业与求职者双方协同配合,解决此项问题。

(四)就业教育与企业需求衔接不顺畅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毕业生认为在求职过程中,相关信息量少、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与求职方法技巧欠缺是最大的三个困扰因素,还有小部分毕业生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力度不够,种种原因叠加对于就业效果产生了负面影响。一部分毕业生认为学校应开展相关就业指导课程和求职技巧講座,并想获得关于国企、民企、事业单位的权衡指导,在就业指导课程中,毕业生更希望获得关于职业生涯规划和入职后发展指导、面试技巧和求职礼仪、相关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状况和有关政策解读等信息。此外,部分毕业生认为学校设置的各类工程实践及实习不够贴合实际,帮助较少,这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相悖,因此需要对于课程设置加以改进。而部分环保企业负责人的调查结果也显示,高校的课程设置不够符合社会需求,授课内容略显陈旧,无法适应环保行业的快速发展,应该根据专业及行业的发展及时更新,此外实践环节比较薄弱,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新入职毕业生无法迅速高效的展开工作。高校的就业教育不够到位,且与企业需求相偏离,也是造成供需不协调的因素之一。

三、环保类专业研究生的就业对策

在调查过程中,收集了毕业生对于就业存在问题的意见建议以及相关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对于高校的建议等内容,将双方见解相结合,提出建议如下:

(一)完善政府宏观调控功能,营造良好就业氛围

对政府而言,需深入了解环保产业发展动向,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对环保行业资金投入,为企业引进人才提供便利。还应加大对人才市场的宏观调控力度,完善人才市场运行机制。同时还要对环保专业层次结构进行宏观调控和正确引导,使供求达到结构性平衡和总量平衡,减少收入分配不平衡和城乡发展不均衡程度。对于环保行业发展薄弱的地域,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有效引流人才,促进当地环保行业的发展,以期降低地域间的不协调发展现象。

(二)推动落实高校课程实践化,全面提升就业能力

高校在针对在校生的课程设置上应与社会需求接轨,加强实践环节,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安排贴近行业实际情况的工程实践、课程设计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学校应该邀请专业人士,为在校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使学生在求职前就有明确清晰的职业规划,做到有“目的性”的求职,使每个学生找到适配自身情况的工作。学校应开展一系列的求职技巧讲座,包括简历设计、面试技巧、实习经验等,使学生除专业知识技能外,有更强的就业实力。在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中,信息应覆盖全面,包括但不限于职业生涯规划、入职后发展指导,毕业生就业相关政策解读,社会中人才需求信息,学校历届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等内容。此外高校应主动展开校企合作,派遣相关人员深入环保企业一线,解决环保企业技术难题,建立环境类专业学生实习基地,提高学生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使学生充分了解目前的就业环境、行业政策等[3]。

(三)积极构建校企合作新模式,促进科学化就业选择

用人单位需了解环保行业的新兴发展方向,充分利用好国家的优惠政策,资金支持。提供优质就业岗位,吸引人才,提升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自身对“环境类”人才吸引能力,形成良性循环。用人单位在聘用人才时最注重的应该是毕业生的“才”,而不是毕业生的性别、学校等方面,用人单位要做到招聘过程透明公平,才能吸纳更多的人才,使得自身快速发展,达到双赢局面。在进校展开宣讲会时,应该向毕业生提供更多相关信息,包括企业发展潜能、企业现状、对员工的培养模式、不同岗位发展方向及工作内容等,这样才能聘用到最适合的人才[4]。用人单位应加强与高校的沟通与合作,展开良好高效的校企合作,可派遣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进高校展开相关讲座,在提高高校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也将为用人单位自身聘用优秀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断强化毕业生综合素质,为高质量就业铺路架桥

毕业生应尽早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客观评价自身条件,确定职业发展规划,了解就业信息,设定合适的就业期望值,避免求职期间盲目选择行业、眼高手低的问题,以积极的心态择业,选择正确的方向。此外,毕业生也应该多方了解,明确社会需求、企业需求,使自己成为社会需要、企业需要的优秀环保类人才。在校期间努力学习,积极参与专业实习及工程实践环节,提高自己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做好随时融入到实际工作中的准备,认真学习学校展开的就业指导课程及求职技巧讲座,使自身的就业实力最大化。除此以外,毕业生应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随着我国环保行业的快速发展,具备多种综合能力和优秀素养的一线技术型人才愈来愈受到环保企业青睐。这就需要高等院校和学生个人共同努力,提升个人素养,提高人才质量。

要实现这项目标,需要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及环保类专业研究生的共同努力,而环保类研究生的高质量就业也必将为我国环保行业注入新鲜血液,起到促进我国环保行业进一步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景勤娟,姚建树,李丽杰.个人能力素质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来自198家用人单位的调查[j].劳动保障世界,2018(21):10-13.

[2] 陈莉荣,谷振超,张铁军.就业导向下的环境工程专业转型改革探讨[j].山东化工,2020,49(01):143-145.

[3] 蔡雄飞,王济,梅再美,颜蒙蒙,雷丽.环境科学硕士研究生就业分析及培养模式探讨——以贵州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专业为例[j].广东化工,2018,45(05):257-259.

[4] 段又菁.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现状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7(05):103-105.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2016年度专项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陕西高校环境类硕士研究生就业促进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6JK1413)。

猜你喜欢
硕士研究生
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设置研究
基于MOOC的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模式
我国心理学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的现状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校硕士研究生的责任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