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名著——我的“指路明灯”

2020-06-05 12:47钟仙华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15期
关键词:名著心灵语文

钟仙华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关键在于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关键在于教育的质量,教育的质量归根到底是教师素养的提升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而这一切都有赖于教育名著对我们的深远影响,它们如同一盏盏明灯,永远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教育名著,引领我教育思想的健康成长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描绘了春雨悄无声息地滋润世间万物的情景,现在人们常用它来形容老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我认为这是再恰当不过的。教师就要像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就要有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初心,也要有默默无闻、忍受寂寞的耐心,还要有经受繁琐、吃苦耐劳的恒心,更要有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爱心。所有的学生,无论是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低的,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无论是乖巧听话的还是调皮捣蛋的,都十分需要老师的关爱。老师的关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明灯。学生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唤起,并为知识所引导的,教师对学生和风细雨式的教育将使每一位学生终身收益。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两句诗告诉我们: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了解学生也是这样。不同的老师面对同一个学生,评价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往往也不一样,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认为:“一个负责任的老师,最重要的不仅是教给学生眼前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有利于未来,有利于人类的个性。”因此,作为一个教师,要懂得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最大限度地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要把关爱学生的个性差异当作自己的神圣职责。教师既要懂得客观公正地对待学生的个性差异,又要学会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差异,还要尽力持之以恒地研究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通过个性化教学,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和独立人格,让每一个班级都呈现“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盎然生机!

教育名著,指导我教学行为的正确方向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有这样一句话:“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不得不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为了更好地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及思想的动向,作为一位连续多年担任初三一线教学的语文老师,我特别重视把对学生思想的启迪、灵魂的净化和情操的陶冶,穿插于每一堂课的教学当中。例如,在讲解《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现代诗歌时,首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接着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使学生“声临其境”,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各种不同方式进行诵读,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最后进行诗歌赏析,特别强调抓住每節诗的意象来体会作者对祖国的浓浓深情,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又如,在教学《愚公移山》这篇文言文时,我设置了一个典型问题:我们这个时代到底还需不需要愚公精神?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再叫学生举手发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通过这种学生各抒己见与教师正确引导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接受一次灵魂的洗礼,让师生心灵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合一》中说得好:“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这句话给了我深刻的启迪:做一位有思想、懂教学的语文老师固然重要,但做一位有温度、会育人的语文老师更为重要。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除了要用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来引导学生,更要用有温度的言行举止来感染学生。既要自己勇于担当,更要教会学生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教师要把对学生的爱心转化为对学生的“爱行”,促使学生健康地成长。对那些成绩优秀、才华出众的学生,教师的爱行特别要表现在锤炼其意志,帮助其心理得到健康成长方面。对那些有生理缺陷或家庭贫困的学生,教师的爱行特别要表现在关心和体贴上,使之摆脱自卑,增强信心和勇气。对那些经常犯错、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的爱行特别要表现在用足够的耐心帮助其重新振作起来,使之明白“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道理。教师要像父母对待子女、医生对待病人一样,用真心实意和真情实感溶化他们心灵上的“坚冰”,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教师对学生春风化雨式的爱行将让每一位学生茁壮成长。

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思想和灵魂的教育是空洞的教育,没有爱心和爱行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读教育名著,可以引领我们的教育由空洞变为充实;读教育名著,可以指导我们的教育由失败走向成功!

猜你喜欢
名著心灵语文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国内外名刊名著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唤醒心灵
心灵小语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