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一二三产融合 做大做强林业产业

2020-06-06 08:40江苏省泰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江苏农村经济 2020年4期
关键词:林产品泰兴市龙头企业

何 洁 /江苏省泰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蒋宝维/泰兴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

近年来,泰兴市以林果产业示范园建设为契机,立足本地林业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以“转型升级、特色发展”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调优林业产业结构,培育产业引领主体,开发林业多种功能,创新产业融合模式,因地制宜推进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创新林业产业融合模式

林业龙头企业带动融合模式。充分发挥林业龙头企业特别是加工型林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向前延伸带动林果生产基地带动农户发展,向后延伸通过物流和营销服务连接市场,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全市现有林业企业23家,其中生产型林业企业10家、加工型林业企业12家、流通型林业企业1家;泰州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县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县级以上产业化龙头林业企业已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带动发展林果苗木基地面积达2.7万亩,其中企业自营种植基地约1.3万亩,带动农户4.65万户(次),带动基地农户增收总额达到2亿元以上。

休闲观光林业带动融合模式。立足农业自然风光资源优势,结合地方民俗文化传统,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林业,促进一产链接三产带动二产发展。全市有泰兴古银杏公园、宣堡镇郭寨村、银杏村、黄桥镇祁巷村、曲霞镇印达村、虹桥镇九圩村、泰兴市红枫紫薇高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泰兴市植物园等创意休闲林业经营主体,发展林业旅游和乡村休闲林业,休闲观光林业面积达3万多亩,从业人员3000多名,其中带动2000多名农民就业,近年来每年接待游客达200万人次以上,年收入6亿元,林产品加工及销售收入3.6亿元。

“互联网+林业”融合模式。借助互联网平台,带动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物联网技术在林业生产上的应用是林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烨佳梨园、三香果业和红枫紫薇高效农业等企业水果、花卉苗木种植上进行了推广应用。组织林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建立起1号店“泰兴特产专营店”、淘宝网天猫商城“碧云食品专营店”和微信销售,共5个产品大类、68个产品上线交易,年实现水果及加工产品网上销售超2000万元。

园区带动融合模式。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引导农村一二三产业集聚发展。全市建成泰兴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个涉及林果的省级园区,泰兴市宣堡现代林果花卉产业园、泰兴市黄桥镇祁巷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泰兴市广陵花卉苗木产业园、泰兴市虹桥滨江生态园、泰兴市黄桥镇林果产业园区、泰兴市宏泰农牧科技产业园区、江苏古溪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泰兴市三阳休闲农业园区8个林业及涉及林果的泰州市级产业园。园区花卉苗木、水果生产面积4.8万亩,总投入23.9亿元,入园企业1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林果家庭农场等种植经营大户52个,设施林业面积占全市花卉苗木、水果总面积的37.5%;引进、推广翠冠梨、红阳猕猴桃等新品种,实施“猪-沼-果”、林下套种养等复合经营模式30多项,带动近5万农户,农民在园区务工年均收入2万元左右。

专业特色村镇融合模式。打造农业专业特色村镇,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促进二三产业联动特色产业基地发展。全市有花卉苗木类特色产业专业镇1个;林业产业专业村23个,其中花卉苗木类专业村18个、水果类专业村5个。全部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宣堡镇郭寨村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泰兴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被评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宣堡镇崇头庄村、曲霞镇印达村、姚王镇毛庄村3个村被认定为泰州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

产业规划与服务有待加强

当前,泰兴市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总体上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融合程度低、层次浅,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小,产业链整合度低,产业之间互联互通性不强。

缺乏科学规划。泰兴市尚未出台推进林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和产业规划。在融合发展方向和模式上,带有一定自发性和盲目性。同类行业模式过度发展,导致激烈的无序竞争。比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方面,热衷建设休闲园区、农家乐,产业功能雷同,风格单一,且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跟不上,经营效益不理想。

产业融合主体规模小。林业龙头企业总体规模偏小,缺少大型林产品加工领军企业,林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不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总体规模不大,运作程序还不规范,联系农户有限,服务半径小,带动能力弱。林业服务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管理水平不高,特别是一些林业生产经营服务组织的从业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低,难以适应林业产业融合发展需要。企业融资能力不强,不少企业生存周期较短,对产业带动能力不强。

产业链整合度低。当前林业生产现状总体上仍是“小规模,大群体”,千家万户的小生产模式,极不利于优质品牌基地建设,不利于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机制确立,企业与农户之间难以形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企业与企业之间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协调机制,且企业之间恶性竞争时有发生。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本地市场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缺少大型的产地综合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现代市场流通业态建设也相对落后,导致本地林产品流通成本较高,不利于产品参与市场竞争。

公共服务不到位。体现在对林业产业和林业企业及其他经营主体多头管理,“多龙不治水”。质量检测、认证、信息、技术服务等分散在多部门,难以形成合力。各部门各条线发布的林产品产、加、销等信息杂乱,缺乏权威性和准确性。

合力促进产业持续融合发展

大力培育林业产业融合主体,引领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着力培育壮大林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增强其引领带动产业发展的能力。一是发展壮大林业龙头企业队伍。大力引进省外、国外大型林业企业落户泰兴,促进本地资源特色和产业优势与外来企业市场、资本、信息优势有效结合,进一步发展和壮大本地林业龙头企业队伍。鼓励大型林业龙头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参股、租赁、品牌联盟、挂牌、上市扩规模等多种方式,壮大企业实体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二是大力培育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涉林企业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林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推行“专业合作+农户”“土地合作+农户”等模式。鼓励和引导同类合作组织打破区域界限成立联合社,壮大合作组织规模,增强对农民的带动能力。三是扶持林业行业协会的发展。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扶持一批由政府部门、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科教及林业推广单位等共同参加的特色农产品专业协会、联合会,利用行业协会的服务平台,有效整合行业资源,促进产业规范运行和发展壮大。

着力打造产业融合载体,促进林业一二三产业集聚融合。建设现代农(林)业园区、观光园区、农(林)产品加工集中区、专业特色村镇以及专业批发市场等产业载体,完善载体功能,促进林业一二三产业集聚集群式发展。一是科学指导园区发展。制定出台林业发展政策,指导全市林业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和休闲观光林业建设。二是培植专业特色村镇。依托资源特色和产业生产条件,着力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和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参与一村一品经营,形成产前、产中、产后有机结合的产业链条,以及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林业产业体系,推进一村一品与市场紧密连接,全面提高林业产业融合水平。三是着力培植骨干林产品批发市场。依托区域特色主导产业,做大一批有规模有基础的重点林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和物流园,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引导市场加强冷链及物流配送系统、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信息发布与电子交易结算系统、交易仓储设施等项目建设,不断增强市场对地方特色主导产业的辐射带动能力。

创新林业发展模式,促进林业一二三产业持续发展。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调整优化林业种植结构,发展生态林业、品牌林业、互联网林业,促进林业一二三产业持续融合发展。一是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推广林农牧循环发展、产业生态友好等模式,因地制宜地推进种养结合、林农牧循环,实现产业间的种养平衡、资源循环发展和有机耦合,促进现代林业发展方式与自然生态系统的融合。二是推广绿色生态生产方式。突出绿色生态增产增效技术集成,示范推广林业绿色生态增产增效模式,实现现代绿色生态发展技术与传统林作方式的融合,促进传统林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三是做强品牌林业。加强优质林产品品种研发、推广,开展以规模经营为基础的无公害林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在银杏、葡萄、梨等泰兴特色林产品,培育一批泰兴林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品牌规范,统一包装标识,统一市场推介,以品牌提高林产品市场竞争力。四是发展“互联网+林业”。加快林业机械、设施、智能“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建设一批林业综合信息资源和服务平台,更好地将互联网技术广泛运用到林业生产与流通中,不断打通林业产前产中产后关联环节。突破传统的林产品产销模式,顺应电商等新型林产品营销方式的变化,把发展订单林业与加强产销对接起来,从传统的“以产定销”模式转向“以销定产”模式,推进林业发展。

密切利益联结机制,构建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鼓励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抱团发展,积极推行“合作社+家庭农场”“合作社+专业大户”“林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模式,促进各类经营主体结成利益共同体,构建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是积极推进订单林业。鼓励龙头企业与农场、农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缔结林产品购销合同,实现订单生产。二是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鼓励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通过股份合作制、合作制、股份制等,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三是拓展链接范围。引导林业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大户、农民经纪人、行业协会开展多个领域范围对接,鼓励林业龙头企业参与林业技术推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金融服务等领域。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林产品加工企业或参股龙头企业,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建立为农户服务的各种服务组织。鼓励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跨区域经营,壮大自身实力,增强服务功能。四是创建林业产业化联合体。鼓励林业产业龙头企业发挥产业组织优势,以“公司+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公司+家庭农场”等形式,联手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组建林业产业化联合体,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鼓励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加入林业产业化联合体,让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分享林业产业化成果。

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助推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加强公共服务。加强公共服务部门协作,整合公共服务资源,提高行政服务效率,为各类林业经营主体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农(林)产品加工集中区、企业密集区、产业集群建立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完善“政府一站式服务”功能。二是发展林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构建林业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扶持村干部、林技人员、农村能人、农机手等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良种示范、统防统治、产品营销等服务,成立一批栽植、植保、管护、采收(移植)等各个环节专业服务合作社及“全程托管”式的一条龙服务合作社,使农民享受到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服务。三是强化金融支持服务。推进政银企合作,构建农发行、农业银行与林业龙头企业合作机制,打通企业融资通道。四是加大林业技术服务。搭建科企合作平台,鼓励以林业龙头企业为主体的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与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开展合作,建立一批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促进科技与产业融合、专家与村社对接,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效益。□

猜你喜欢
林产品泰兴市龙头企业
泰兴市虹桥镇开展电气线路专项整治
◎Paper Excellence 收购Resolute 林产品公司
点菜
吕梁两企业入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百强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实境课堂”为青少年点亮前行之光——泰兴市少先队实施红色基因工程
林产品供应链研究综述*
军旗下的少年——泰兴市鼓楼小学少年军校品牌探源
广东“5+1”全链条给农业龙头企业“点睛”
农业龙头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