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0-06-07 09:07高智博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3期
关键词:基底节开颅血肿

高智博

(山西省阳泉市阳煤集团第三医院 神经外科,山西 阳泉)

0 引言

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特点,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1]。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最常见且有效的治疗方法为开颅手术治疗,然而该治疗方法具有创伤面积大、并发症较多、术后恢复时间长等缺点,不利于患者的预后;而有研究表明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良好,有利于患者的预后[2]。对此,本文就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常规开颅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调研和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 年3 月至2019 年3 月收治的90 例高血压所致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纳入至本次研究,依照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5 例)与观察组(45 例)。对照组男23 例,女22 例;年龄50~75 岁,平均(67.59±4.25)岁。观察组男25 例,女20 例;年龄52~74 岁,平均(66.29±4.2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做比较。

纳入标准:(1)符合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标准;(2)无精神障碍以及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3)病人及家属积极配合并签署知情书。

排除标准:(1)高血压脑出血部位出现在基底节区之外的患者;(2)术前有深昏迷,双侧瞳孔散大;(3)肿瘤卒中、动静脉畸形、全身性病变而导致的脑出血症状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开颅术治疗,术前给予患者常规检查以及头颅CT检查,明确脑出血位置;手术时给予患者全身麻醉,沿着头皮做切口,骨瓣开颅,用手术钳剪开患者的硬脑膜,然后根据CT 检查结果选择血肿部位最近的位置使用脑针穿刺定点后,切开皮质,沿着穿刺点进入血肿腔,清除血肿,彻底止血后置入引流管,最后缝合硬脑膜,在缝合硬脑膜时可根据颅内压情况决定是否保留骨瓣;手术结束24~48 h 给予患者CT 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血肿残余量彻底清除或较少则可拔出引流管。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患者术前接受常规检查以及头颅CT 检查,了解患者脑出血部位,制定相对应的手术治疗方案;手术时给予患者局部麻醉,常规消毒铺巾,根据头颅CT 所扫描到的血肿部位,选择合适部位作为穿刺点,选择穿刺点时要尽量避开皮质血管及功能区,将穿刺针沿着穿刺点方向进行钻孔,然后将穿刺针置入靶点,拔出针心后使用注射器吸出血肿内的积血,血肿清除后置入引流管;手术结束24~48 h 给予患者CT 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血肿残余量彻底清除或较少则可拔出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残余血肿量;(2)术后并发症与再出血情况,并发症包括消化道出血和肺部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情况对比

接受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残余血肿量明显多于观察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情况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情况对比

组别 例数 手(术m时in)间 术(中m出L血)量残(余m血L肿)量术后(住d院)时间观察组 45 22.36±5.89 39.02±14.07 13.73±1.02 13.12±0.13对照组 45 122.12±13.76 115.21±43.79 49.45±10.73 25.46±3.64 t 44.711 11.112 22.231 22.727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及再出血情况对比

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再出血率22.22%、15.56%显著高于观察组2.22%、2.22%(P<0.05),见表2。

3 讨论

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是一种较为凶险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全球各国相继步入老龄化时代,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导致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患病人数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3-4]。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发病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的症状,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影响家庭和睦[5]。血压增高是引发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的主要原因,该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速度较快、病症凶险等特点,患者若不及时接受治疗,在短时间内可形成颅内血肿,然后快速转化为脑血肿,从而损害患者的脑组织。因此,患者在发病初期应及时接受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以及再出血情况对比[n(%)]

本文针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常规开颅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调研和分析,常规开颅术是一种传统治疗方法,能有效清除患者的血肿,然而该方法给患者的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较大,不利于患者的预后。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微创技术也处于发展和完善中,且已经用于脑部疾病的治疗中。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目前我国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主要方式,通过清除血肿的方式来降低对患者脑部组织的损伤,达到降低颅内血压的效果。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具有操作简单、视野广阔、并发症少、安全可靠等优点,能有效降低患者手术治疗的风险性,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得到了医生与患者的肯定和认可。本研究中,相较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有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以及残余血肿量更少,术后再出血以及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更低,这说明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用于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相比较于常规开颅术,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以及再出血的概率,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猜你喜欢
基底节开颅血肿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两例外伤后致脑基底节区出血案例的讨论及归纳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评价
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临床结果比较
“机器人医生”,手速比人类医生快50倍
出血性脑梗死的核磁共振成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