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研究生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刍议

2020-06-08 09:38周超朱李楠
文教资料 2020年9期
关键词:研究生互联网

周超 朱李楠

摘    要: 研究生,作为我国高学历、高技能、精专业的新时代知识型青年,有必要强化好内在思想政治建设。这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关键所在。培养一支道德强硬、素质优良的研究生德育工作队伍,势在必行。应当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复杂社会形势,进行深层次需求探析,了解当下研究生德育工作队伍建设的不足,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形成育人合力,打造一支面向研究生且符合互联网发展背景的高效育人队伍。

关键词: 互联网    研究生    德育工作队伍

一、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队伍建设的现实需求分析

(一)时代需求。

伴随“互联网+”逐渐融入社会各行业,我国已进入新时代,社会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渴望人才,强调对高层次、高学历、精专业的研究生人才进行系统化培养,不但要获取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较高的思想素养、家国情怀和健康人格,将专业所学融入国家建设需要。研究生作为国家建设的高精端人才,道德素养达标是首要标准,不但关系到国家命运与安全,而且影响新时代民族复兴进程。因此,新时代背景下,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建设,促进其全面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时代新人务必有效开展德育工作,务必建设一支适应互联网发展的责任与担当并举、理论与实践并行的德育工作团队。

(二)现实需求。

在我国现有教育体系之中,研究生属于高端层次人才,国家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培养研究生人才的目的是满足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现实需求。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社会发展和探索现代化建设的起步阶段,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加强烈。国家依据现阶段我国的发展目标所培养的研究生应该是专业知识扎实、技能精湛熟练且具有高尚道德修养和家国情怀的高层次人才。以此为目标,毋庸置疑,研究生德育工作成为开展任何相关工作的首要前提,保证德育队伍建设的生机和活力是当下不可避免的重要议题。

(三)政策需求。

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和宗旨,培养时代新人理应将道德标准放在首要位置,这就需要一支综合素质优良的专业化队伍进行精细化管理。依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的精神要求,要落实全员育人的行动计划,全员这一概念从覆盖面的范围上就对面向研究生的德育工作队伍建设设置了新标准。同时,明确指示要加强教师队伍和专门力量的建设,其中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便是对专门力量建设的系统化、具体化实施。面向具有高深专业知识和领域精专技能的研究生培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首要任务,这是对不忘初心理念的践行,应始终将道德标准摆在首要位置。国家足以关注研究生德育工作,相继颁布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指导具体实施。因此,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建设一支高水平、高质量的研究生德育工作团队迫在眉睫。

二、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队伍建设的困境

研究生德育工作队伍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行动力量,同时,承担着提高民族素质的艰巨使命,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换句话说,研究生德育工作队伍的内在配置如何关系到能否使教育对象信服认可,能否积极有效地调动和组织各种相关因素,恰到好处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道德品质、政治观念和行为规范等全面发展。当下,一些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队伍有以下问题不容忽视:

(一)德育工作者的素质不容乐观。

德育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该工作的质量和实效,间接影响国家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到高校思政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育人,以学生为主导,在政治意识、社会理想、道德品质、价值观念等方面促进学生发展是方向性问题,容不得半点差错。德育工作作为思政工作的核心内容,对教育者的素质要求极高,要做到有比较强的“内功”,除了具有较为深厚的马列主义相关专业知识外,还应具有教育学、社会管理学、网络心理学等广博的基础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工作者应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成为道德方面的典范,真正承担起引路人的角色。但从目前研究生德育工作队伍的内在构成和配备来看,存在以下三方面不足:一是存在工作成员未经过专业化、系统化教育的情况,综合素质和知识结构都不达标;二是部分工作人员人格素质不够高,言行不一;三是德育工作者个人能力素质有待提高,德育手段陈旧,不能掌握互联网技术,与时代脱轨,不能为学生及时接受,拉大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难以开展工作。

(二)德育工作队伍的激励机制缺失。

长期以来,一些高校对于解决德育教师职称待遇、培养、晋升等问题缺乏一套系统有效的措施,激励机制欠完善,影响了德育教师的工作自主性,导致队伍人员数量不足,育人质量不高,相关工作不能有效开展落实[1]。另外,队伍成员能力水平不一,差别明显,一些德育教师专注于说教,不能迎合时代发展做新时代网络媒体下的德育工作新能手。同时,一些兼职德育老师难以通过有效的途径提高素质,不重视研究生的思想工作。因此,有必要优化完善德育工作体系激励机制,建设一支稳定有序、高效运转的责任育人团队。

(三)德育工作队伍存在不足。

研究生德育并非领域辅导员一人之责,应调动一切相关力量,共同发力。对于面向研究生的德育教育,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导师的影响。当下,我国很多高校對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实行导师负责制,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导师是学生最密切、最敬重、最信赖的人,导师的专业知识、学术修养和人生态度会在科研指导过程中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导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功底及较强的科研能力,又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高尚的品德,才能够胜任培养德才兼备研究生的工作。就目前形势来看,一些高校存在“重科研,轻德育”的失衡现象,对导师的育人目标并没有明确提出要求,缺乏有效的考核指标。另外,有些高校一些专兼职研究生德育教育工作干部、专业思政教师职责得以明确,后勤管理人员、服务团队、科研部门等往往忽略所在岗位的育人功能,认为育人非分内之责[2](32-38)。显而易见,这与当下的全员育人模式相违背,对于研究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应该将各方面的力量整合起来,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打造一支新型育人团队。

三、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当前我国德育实效性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无可厚非,德育实效性不足由多方面、复杂因素所致,但是德育合力的缺乏却是最主要的因素。全员育人模式要调动高校各部门一切可以聚集的育人力量,坚持校党委为统一领导,部门间相互协调、尽职育人,聚焦德育合力,这是完善当下德育模式体系的特色和闪光点,也是促使研究生德育工作团队建设生态化发展的有效突破口[3]。

(一)党委统一领导,全校育人一盘棋。

从高校领导体制的一般规则来讲,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主流形式,党委要在政策上重视对研究生的思政教育,充分发挥好其领导力。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协同配合,将职责之内的育人优势发挥到最佳,形成校本化的全员育人特色机制[4](121-123)。党委理应承担起德育的领导职责,制定本校落实德育的政策纲领性文件,制定学校德育具体规划及政策,组织、协调其他部门开展德育工作。各部门依据职责实际情况拟订内部育人行动方案,并纳入年终部门评价考核体系。真正实现上下联动,各部门协调配合,育人效果最大化的新局面。因此,必须强化党组织的思想作风建设,将党委领导力发挥极致,使德育工作于细微之处见实效,形成积极向上的一体化育人局面。

(二)学工部、团委有效协调,合力育人。

学工部属于学生工作的统一管理部门,负责指导各学院的学生工作。团委主要负责发挥学生社团的积极榜样作用,通过社团活动进行道德教育实践。为提高育人实效性,两机构应起好模范带头作用,把握住以下两点:一是立足于当前形势,强化自我内功,增强自我责任意识。将德育为先的理念融入日常工作开展,不断改进工作形式,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全员育人模式需要所有工作人员的参与,但两部门应承担起主要职责,发挥好带头作用,始终坚持“学生为本”的理念。二是要时刻以育人目标为导向,踏实工作,增强实效。两部门应实行育人目标责任制,践行党的育人理念,开展一切日常工作紧紧围绕育人目标进行,工作扎扎实实,将育人的宏观目标细化落实到日常服务工作之中。

(三)辅导员和班主任日常深入学生,实效育人。

辅导员和班主任与学生关系非常密切,是开展思政工作的中坚力量,应根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配,协力合作,共同育人。具体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提高综合素质。班主任和辅导员有机会与研究生同学进行亲密接触与沟通,利用这一优势开展思政工作会达到不错的效果,但前提是辅导员和班主任应具备较高的道德素养,具有做好学生引路人的真本领、真功夫,这事关思政效果。二是应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在解决学生实际问题过程中融入德育。辅导员和班主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融入学生,通过宿舍走访、活动开展、年级会议、班会等不同形式深入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交流感情,在解决当下面临的实际问题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做到实效育人。

(四)导师明确育人职责,将育人理念融入科研指导。

当下,多数高校采取导师负责制加强对研究生全程管理和系统化培养,无可厚非,明确了导师的育人职责所在。导师具有高尚的道德素养和正确的政治意识是指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前提[5];导师必须明确育人和科研的关系,坚持育人为先的理念牢记于心,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和个性化的科研指导工作。研究生求学期间的主要精力花在实验室,在导师的专业指导下进行领域科学研究。因此,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来看,导师对研究生开展思想道德素养教育具有显著优势,应充分利用这些条件,了解熟悉相关情况,定期关心问候学生,解决学生内心困惑,促进其发展成长。導师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应将育人理念有效融入学生的科研指导中,通过学生专业学习、日常实验操作、科研团队组会、学术研讨会、论文写作与发表、毕设开题与答辩等一系列环节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到的不但是老师高深的科研能力,还有高尚的政治素养、道德品质与人格魅力,使学生发自内心对老师肃然起敬,并以之为人生榜样。

(五)建设一支专业化网络育人团队,增强育人导向性。

伴随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学生思政工作理应顺势而为,以网络为平台,形成一支有力的线上高校德育工作团队,积极开展线上一切相关工作。首先,为进一步提升面向研究生的思政工作实效,构建网络思政平台,积极建设线上德育信息管理库,优化研究生管理模式。其次,通过网络虚拟平台,构建立体化互联互通的网络桥梁。通过微信、QQ、贴吧、微博等多种线上平台对同学的思想进行引导,解决疑难困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再次,深刻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顺势而为[6]。有效整合网络资源,培养一批受研究生欢迎的宣传思政理念的时代“网红”,积极引导学生们牢固树立正确的思想言行。同时,需壮大专兼结合的线上德育工作队伍,不断加大德育工作的力度和深度,拓展育人时空。

(六)各部门做到职责内服务育人,注重细节感化。

要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学校各部门的具体工作细节中,在完成各项工作的过程中彰显服务育人的价值。行政管理部门应转化工作理念,寻求自主改变,淡化权利意识,将育人理念融入管理过程中,将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牢记为学生服务的初心,这是开展一切分内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各部门在开展本职工作的过程中,要强化育人意识,完成基本工作不是最终目标,应注重细节感化,加强人文关怀,通过一些微小细节的处理,让学生感受到被关爱与尊重,进而强化育人实效。尤其是后勤管理服务部门,依靠自己岗位的优势,可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宿舍管理员可以在学生住宿方面为其创造优良的生活环境,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利用共同居住的条件,多一点关心、问候,使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通过举办宿舍文化节类似活动,让学生学会由爱小家做到爱大家。餐厅工作人员可以在为学生提供可口饭菜的同时,通过自身劳动感化学生,让学生深刻意识到勤俭节约永不过时。各部门协同努力,将育人要素融入本职工作,将思政课堂开在校园各个角落,共同实现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杨延芝.当前研究生德育中的问题与对策[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2]靳诺.改革开放40年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历史成就与基本经验[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0).

[3]范小凤.论新时期高校“三全育人”德育模式及其运作机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4]田智,王艳,王骥.协同创新视野下的研究生德育队伍建设研究[J].江苏高教,2015(06).

[5]罗广.研究生德育中导师的作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6]李珺.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研究[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19.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浙教办宣〔2018〕94号);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2019N43)研究成果;浙江工业大学2018年度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项目“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GZ18801190027)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研究生互联网
研究生美术作品欣赏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