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工匠精神,培育高职学生“五位一体”职业素养

2020-06-08 09:38刘玉方
文教资料 2020年9期
关键词:五位一体职业素养高职学生

刘玉方

摘    要: 在我國经济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工匠精神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又是高职教育质量提升的需要,更是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高职学生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培育的现状,并提出了加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培育的融入思政课程、融入专业课程、融入实践教学、融入校园文化和融入创新创业等五条途径,构建了工匠精神嵌入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五位一体”的培育机制。

关键词: 工匠精神    高职学生    职业素养    “五位一体”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又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自此之后,工匠精神又重新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特别是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急需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撑,需要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推动和重塑工匠精神,培养出更多的满足时代呼唤、适应时代发展的工匠人才。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颁布,在方案中明确规定“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和“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因此,如何把高职学生培养成既有匠艺又有匠心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各高职院校当前的重要工作目标和重要任务。

一、高职学生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培育的现状分析

为准确了解高职院校开展高职学生工匠精神职业素养的培育情况,我们通过易班平台对湖南省部分高职院校4141名高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有效问卷4141份,通过调查数据分析,深入了解了各高职院校学生对工匠精神的了解程度、工匠精神的素养水平及学校在工匠精神培育方面开展的工作及成效,具体情况如下:

1.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素养整体偏低。目前,国内学界对工匠精神的内涵没有形成统一规定,但各学者的观点都包含了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推陈出新和团队合作等素养要求。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开展了工匠精神素养的培育工作,但从效果来看还不是很理想,部分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仍然比较肤浅。如在对调查问题“您知道工匠精神的内涵吗?”的回答中,选择“非常了解”的仅占19.01%;在对调查问题“您认为本校高职学生是否存在工匠精神缺失现象?”的回答中,选择“不存在”的仅占19.34%。在对调查问题“您对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事情的完成标准是什么?”的回答中,选择“追求极致”的仅占12.58%;在对调查问题“为更好地完成一件事情,您是否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的回答中,选择“非常愿意”的仅占37.20%;在对调查问题“您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有规划吗?”的回答中,选择“有,现在已做了规划”的仅占39.62%。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绝大多数高职学生目前对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了解不够,在爱岗敬业、专业专注、精益求精等工匠精神素养品质方面存在缺失,这就需要各高职院校加大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知识的传授和工匠精神素养的培育力度,培养他们的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

2.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的重要性认同较高。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态度、职业精神和职业价值,部分高职院校虽然从不同角度开展了相关教育和培育工作,但从全方位开展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培育的高职院校还没有,不过从调查情况来看,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同感还是比较高的。如在对调查问题“您认为高职学生是否需要培养工匠精神?”的回答中,选择“非常需要”的占66.60%;在对调查问题“您认为工匠精神的学习对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重要吗?”的回答中,选择“非常重要”的占69.04%;在对调查问题“过硬的技术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您认为哪一个对未来发展更重要?”的回答中,选择“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占67.35%;在对调查问题“您今后的职业定位是什么?”的回答中,选择“选定一个行业,精耕细作,干出成就”的占73.61%;在对调查问题“在对待平时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时,您都持什么态度?”的回答中,选择“竭尽全力做好”的占59.44%。这些数据从侧面说明了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同程度较高,认为培育工匠精神素养是有意义和价值的,应该愿意为之付出努力,为高职院校开展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培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高职院校对工匠精神素养培育重视不够。目前,各高职院校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素养的培育还没有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更没有采取有力的措施来推进,仍处于自由发展的状态,导致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缺乏深度的认识和提高。在对调查问题“您所在学校领导对学生工匠精神职业素养的培养重视吗?”的回答中,选择“非常重视”的只占43.73%;在对调查问题“您所在学校开设了“工匠精神”的专门课程吗?”的回答中,选择“开设了”的只占21.18%;在对调查问题“您是否参加过与工匠精神相关的主题活动?”的回答中,选择“有,比较多”的仅占18.11%;在对调查问题“您所在学校开设的思政课程中是否有工匠精神的教学内容?”“您所在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中是否有工匠精神的教学内容?”“您所在学校开展的实践教学中是否有工匠精神的教学内容?”“您所在学校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否有体现工匠精神?”“您所在学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活动是否有体现工匠精神?”的回答中,选择“有,但很少”“没有”“不确定”三项选项和的占比分别为65.76%、68.53%、66.43%、63.95%、60.54%。这些数据说明了各高职院校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还不是很重视,在思政课、专业课、实践课、校园文化、创新创业等工作领域融入工匠精神还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推进力度。

4.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制度还不够完善。从调查访谈来看,目前各高职院校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全方位的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培育制度体系,更没有做到事前规划、事中管理和事后考核评价。在理论课程中,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制定专门的工匠精神培育课程体系,个别高职院校即使在有些课程中体现了工匠精神元素,也只是将一些空洞的概念和案例向学生传授,没有将工匠精神像“血液”一样融入课程教学的全部。在实践教学中,由于高职院校办学经费整体紧张,行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导致高职学生的实训课多以校内实训为主,无法为高职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岗位和环境,学生无法获取只有从实际工作情境中才能获取的对工匠精神的切身感悟与体验。在工匠精神师资队伍建设上重视不够,真正的双师型教师短缺,当前各高职院校招聘引进的教师基本还是应届毕业生,他们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企业系统的岗位实践锻炼和体验,欠缺实践经验,自己对工匠精神职业素养还体会不深、理解不透,更难以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职业素养培养。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还不够浓厚,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不多,校园环境中工匠精神元素还很少,使学生无法身临其境地感受工匠精神的文化。正因为这些制度不完善,致使一些高职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工匠精神,难以将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加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培育的必要性

现在,我国发展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时代发展需要工匠精神,高职教育质量提高需要工匠精神,高职学生成长成才更需要工匠精神。

1.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职业素养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时代要求。拥有更多的工匠型人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正由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飞跃,需要制造出科技含量更高、质量更加过硬的产品,对产品质量起决定性因素的是人才的技艺和职业素养。特别是从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起,工匠精神在社会各个层面备受关注和热议,充分说明了行业企业对现有人才素质的不满和对具有工匠精神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和渴望。高职院校是国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理应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自觉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弘扬并培育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努力培养一批又一批可以支撑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工匠人才,持续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应有的贡献。

2.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职业素养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使命要求。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仍然停留于重技能轻素质,对高职学生在工匠精神、企业文化等职业素养方面培育长期被忽视。近年来,国家对高职教育越来越重视,在经济发展方面更是寄予了厚望,如何加快高职教育发展并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贡献更大的力量是各高职院校应重点思考的问题。“工匠精神”的培育是职业教育的新机会、新挑战、新起点和新方向,也是完善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的必经之路[1](14-19)。高职院校应当在全国乃至全球大力提倡工匠精神的背景下,抢抓机遇,积极探索,精心构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培育体系,把工匠精神融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全过程,加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职业素养的培育,推动工匠精神的传承,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匠艺匠心兼具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

3.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职业素养是高职学生自身发展的现实要求。当前,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史无前例,特别是对高职教育在政策制度层面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但从社会观念来看,高职学生的素质仍不被社会各界认可,为其就业和今后事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同时,国家经济结构正在调整,各类行业企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人才压力,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职学生作为我国高级技能人才的主要后备力量,培育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是其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2](14-18)。当今时代,高职学生要想更好地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满足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必须自觉加强敬业、专心、专业、求精、创新等工匠精神的职业素养培养,不断增强对职业的认知,端正对职业的态度,强化对职业道德的约束,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其未来实现顺利就业、深耕职业打下扎实的素质基础。

三、加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培育的精准策略

各高职院校要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就必须将工匠精神融入学校的办学理念之中,在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上进行全方位的嵌入。在对调查问题“您认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培育的途径主要有哪些?”的回答中,排在前五位选项的有“融入实践教学”“融入校园文化”“融入思政课程”“融入专业课程”“融入创新创业”,它们的占比分别为78.41%、76.59%、76.36%、69.40%、66.72%。为切实加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现针对以上五条途径提出以下具体对策,形成“五位一体”的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培育机制。

1.工匠精神嵌入思政课程培育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对策。工匠精神是一种具有极端要求的职业素养,是人格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屬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其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养、历练和内省感悟。一是开设“工匠精神”专门课程。在全校大一新生第一学期开设“工匠精神”专门课程,作为一门基础必修课,纳入思政课程范畴,规定必要的课时量,系统讲授工匠精神的理论知识和经典案例,确保新生在大一一入校就了解到工匠精神的内涵、精髓要义,认识到工匠精神的价值所在和重要性,让工匠精神深深扎根于自己心中并作为今后努力奋斗的目标和方向,通过三年的大学生活不断提高工匠精神职业素养。二是在其他思政课程中融入工匠精神。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其他必修的大思政课程内容中融入工匠精神职业素养的培养,在每节课程中找出工匠精神的切入点和展现点,教师在课堂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和灌输,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的品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

2.工匠精神嵌入专业课程培育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对策。课程教学作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素质的最主要渠道,要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教学仍然是主要途径。一是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教师与学生面对面接触最多,其身上展现出来的素质对学生影响最深,所以各高职院校要努力打造工匠型的教师队伍,增加让其到企业实践锻炼的时间,使其身上体现出来的工匠精神职业素养能不断地言传身教。同时,还要从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入手,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工匠精神职业素养的培育,作为每门课的规定内容和每位教师工作考核的必考内容,从学校层面制定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培养的课前规划、课中督查和课后考核评价制度,确保高职学生工匠精神职业素养的培育真正落地。二是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在课程内容上对标行业企业用人标准、工作标准和操作规程等企业实体运转的相关标准,与企业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认真筹备,创造与生产环境相似的教学环境,使每一节课程讲授的内容都融入工匠精神的职业素养,把每一节课都变成一场生产培训课,让学生在每节课堂中都能对工匠精神有所感悟和提升。

3.工匠精神嵌入实践教学培育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对策。工匠精神最有效的培养途径是通过实践教学和生产实践,高职院校要制订与企业、行业标准相一致的实践操作规范和流程,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操作习惯,在实践课教学中形成爱岗敬业、吃苦耐劳、严谨求实、协作共进的道德品质[3](235-236)。一是加大实训教学工作力度。增加投入,按照企业实体生产场所标准建设或改造校内的实训场所,特别是极力推进建设一批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营造模块化的真实生产环境,把每一节实训课都变成一场生动的生产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并按照企业工作标准认真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加上导师的指导,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不断培养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二是加大校企深度合作力度。这也是国家极力提倡的,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加强与合作企业的深度对接,充分利用企业在设备、人才、技术、工艺等方面的优势,让学生在企业真实的生产场所完成真实的生产任务、感受工匠精神的价值所在。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向企业的工匠大师学习技艺、技术和操作规范,而且可以不断提高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感悟和体验。

4.工匠精神嵌入校园文化培育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对策。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是一种精神,既形于外,更积于内,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对学生品性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融入性、持久性和选择性,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无法比拟的。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在潜移默化中营造培育“工匠精神”的氛围,使“工匠精神”逐渐变成一种习惯[4](213-215)。一是打造工匠精神校园文化体系。各高职院校应重塑校园文化,推动工匠精神全面融入校园,将工匠精神中所蕴含的爱岗敬业、踏实专注、精益求精、创新创造、团结协作等素养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第二课堂活动、人文景观及文化传播设施,形成全面全方位的倡导,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使高职学生的思想在工匠精神校园文化中受到洗礼,形成全体学生自觉遵循的价值追求。二是加大企业文化进校园力度。要把能展示工匠精神的优秀企业文化制度的精髓、要义、案例等在校内实训场、教室和走廊上上墙,嵌入学校的人文景观。同时,要在公共场所加大对大国工匠、优秀工匠校友和身边工匠型师生的优秀典型事迹进行宣传,在学校的文化传播设施唱响工匠精神,营造浓郁的工匠精神文化氛围,使学生耳濡目染,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工匠精神的感染和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5.工匠精神嵌入创新创业培育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对策。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5](69-72)。具有创新能力既是工匠精神的应有之义,又是一个人长久立足社会的重要条件,更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和变强的重要保障。一是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力度。要在全校开设“创新创业”专门课程,从大一入学起就对其进行系统化的两三年创新创业教育,使其了解创造的价值所在和创新的方式方法,不断培养高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其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点燃其创新创业的激情,并在创新过程中通过反复修正、实验和检验,提高抗挫折能力,使其领悟并提高工匠精神职业素养。二是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学校要为学生创新创业创造条件,不仅要多举办校级创新创业技能大赛,而且要支持师生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对获奖的团队及师生给予更大力度的奖励,调动其参赛的积极性。同时,要出台政策鼓励师生在各自专业领域组建相对固定的创新创业团队,持续开展创新创業研发,并给予办公条件和经费上的支持。使高职学生在备赛、竞赛和研发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提高,不断开阔创新思维,深入感受和提升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职业素养。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职业素养的培养是需要长期持续进行的,我国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比较短,对其进行工匠精神职业素养的培养,无论是通过思政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还是通过校园文化和创新创业活动,都难以让高职学生真正以职业人的要求和品质要求自己,对工匠精神职业素养仍处于感性认识层面,很难将工匠精神的全部要素内化为自身的职业素养品质。所以,高职院校应重点在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和了解上下功夫,在爱岗敬业、勤奋踏实、责任担当、认真执着、创新思维等养成上下功夫,使其视为准职业人,具备工匠精神的基础品质,为其今后步入社会、在工作岗位上诠释工匠精神打下扎实的知识和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朱玲.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现状的调研分析及对策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4).

[2]唐凯.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素养培育论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9(11).

[3]曹婷.“工匠精神”引领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之探索[J].智库时代,2019(37).

[4]傅贻忙,罗小玲.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创新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市场,2017(34).

[5]王娇娇.工匠精神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6(12).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国土资源职业教育2017—2019年度科研课题重点立项课题《工匠精神嵌入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五位一体”培育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GTZJ-2017-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五位一体职业素养高职学生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