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及策略

2020-06-08 10:09廖秀荣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教材思维数学

廖秀荣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教育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学,在新课改教学的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知识的掌握能够激发自身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对其他学科的掌握。在课堂中设置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有利于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之间联系的主渠道和“铺路石”。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的重要平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基本是教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讲解,学生也只是处于听课的阶段,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非常少,加上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比较少,小学生的思考时间不多,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大大降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新课改教学的环境下,对教学效果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的改变教学模式,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在课堂教学中提出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让小学生积极的回答,调动小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通过教师设置的问题,学生可以进行积极的思考,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回答问题,学生需要对语言进行组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学生在课堂上对问题进行回答,锻炼学生的胆量,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教学课堂能够更加具有活力,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课堂提问现状反思

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它既是教师素质的体现,更是教师教学观念的体现。好的课堂提问能燃起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畅所欲言,言而不尽,言而有意。

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

如:“答案等于多少?” “对不对?”“是不是?” “好不好?”等等,教师只关注结果是什么,而忽视对规律的揭示,学生可以不假思索的齐声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问题太过于简单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训练,显然丧失了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机会。

2.提问无目的,淡化了正常的教学

备课时问题没有精心设计,上课时随意发问,有时甚至脱离教学目标,影响了学生的正常思考,必然使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抓不住重点,学习效率低,能力得不到提高。

3.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

提问时对学生新颖或错误的回答置之不理,或者中途打断,只满足单一标准答案。这样提问,学生偶尔闪现的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容易被教师否定扼杀,不利于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

4.提问后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教师的提问,要求学生能正确地回答,必须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这样的提问,不利于学生冷静地思考问题,达不到提问的应有作用。

5.提问面向少数学生,多数学生“冷场”

教师的问题设计,如果只针对少数学生能回答,课堂上就会“冷场”,就会有“被遗忘的角落”,所以,教师要针对提问的难易程度从“学情”出发,选择不同类型的学生回答,以便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

1.提问要抓住关键

所谓关键,是指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材的重点处提问,重点就会突出,在教材的难点处提问,难点就容易突破。

我们要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我们就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探究。其次,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

2.提问要有针对性

教师必须深入实际,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等。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问,恰当地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使得提问更加有效。

3.提问要适时

要把握最佳时机提问,使之能化解难点、深化认识,要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提出相应的问题。懈怠、生成的质量就会明显下降。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針对性。问题精要恰当,避免繁杂琐碎,做到精益求精。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不仅本身要经得起推敲,同时还得强调组合的最优化,就是问题与问题之间有联系、有层次,力争使教师设计的每一个问题组成一个有机的严密的整体。让学生解答这些问题时,既理解和掌握知识,又得到严格的思维训练。

4.提问要面向全体

孔子早在两千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思想,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些都要求我们在课堂提问中,要面向全体,因人而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问要“量身定做”、提问要“量才而问”。 有些教师的课堂提问往往面向优等学生,很少叫中等生,后进的学生更加收到冷落。这样做教师比较省力,提问也一帆风顺,但是这与因材施教相违背。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难易适度的问题。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优等生回答,一般的让中等生回答,较容易的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比较专业的问题则让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回答。这样,每一个问题对于回答的学生来说都属于跳一跳才能摘到的苹果。实践证明,这样因人施问对培养各层次学生都产生了学习兴趣。

5.提问要促使知识逐渐深化

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掌握,总要经历一个由不懂到懂、由浅到深的认知过程,教师只有在关键时刻恰如其分的提问,才能加速深化过程。

总之,在实践中,教师要联系实际,优化提问内容,把握提问时机,讲究提问技巧,不断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必须贯穿诱发思维,使学生受到从简单到复杂、从有疑到无疑的思维牵引。课堂提问考验教师教学的基本功,科学合理的问题设置可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养成。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课堂提问可以使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良好习惯,对小学生以后的学习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猜你喜欢
教材思维数学
教材精读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