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几乎不”和“几乎没”意义范畴的异同

2020-06-08 10:21杨莉杨佑文
青年文学家 2020年14期
关键词:差异

杨莉 杨佑文

摘  要:“几乎不”和“几乎没”是现代汉语里常用的两个副词,虽然都可视为“几乎”的否定形式,但其意义范畴却有所不同,而且在具体使用时,意义更有明显的差异。本文试图分别概括“几乎不”和“几乎没”的具体语义和功能,总结出两者之间的异同,希望能对具体的教学实践提供帮助。

关键词:“几乎不”;“几乎没”;语义范畴;差异

作者简介:杨莉(1992.12-),女,土家族,湖北宜昌人,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17级汉硕在读研究生,专业:汉语国际教育,研究方向:二语习得。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14--02

一.引言

“几乎不”和“几乎没”是现代汉语里常用的两个副词,都可以视为几乎的否定形式,但是在具体的使用中,并不能相互替换,两者在很多方面显示出较为明显的差异。

例如下面的例句“几乎不”和“几乎没”两个句式就不能相互替换。

1)但在中国,人们几乎不考虑性别差异的影响,即使是体育课,许多学校也没有考虑到男女不同的体质特点。

2)这对医生、病人及其家属来说都很难选择,有时几乎没时间决定,而且即使事故受害者同意了。

3)眼看着大陆军要失败,几乎没人再愿意接受"大陆币",多印钞票已经不再是有出路。

4)某个具体市场的流动性,就是在几乎不影响价格的情况下迅速达成交易的能力。

5)我那么紧张,几乎不会走路。

6)打开《论语》,你会看到每章只有廖廖数语 ,而且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

例句1中的“几乎不”不能换成“几乎没”,因为“不考虑”是人为主动不考虑的,而“没考虑”则倾向于陈述客观的事实,不带有个人意愿。例句2、3、5、6互换后不符合语法规范。而例句4也是更强调在客观上不主动干预价格的情况下达成交易,强调行为的施加方。

可见,“几乎”分别与“不”和“没”搭配时的语义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有很大的区别,下面进行具体的探析。

二.“几乎不”

“几乎”在汉语词典里的意思有两个,首先是“差一点儿”,如,

7)她几乎撞在一根电线杆上。

8)整个村子只有她没有收到过冬的物质,几乎冻死过去。

第二个意思是“差不多,接近”,如,

9)他的个儿几乎有两米高。

10)这次考试,她几乎拿了满分。

“几乎”在《现代汉语八百词》里的解释是:1. 表示非常接近;2. 表示眼看见要发生结果并未发生。“几乎不”在汉语词典里的意思是:“只到很小或有限的范围或程度”,如“老虎吃人的事儿,几乎不存在”。“几乎不”在实际的使用中,其具体意义也有所不同,具体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对客观事实结果的不完全否定

“几乎不”+行为动作动词(存现动词,判断动词,趋向动词),是对行为,事实或结果性状态进行否定,而且并非完全否定,而是含有极小可能性存在的意思。如,

11)任何看过李小龙电影的人,都不会觉得他是在演戏,而更像是在实战,他在片中的打斗几乎不带表演的成份。

这句话中的“几乎不”是对表演带有表演成分的否定,但并不是完全否定,而是有一定的表演成分的意思。

12)纳米计算机不仅几乎不需要耗费任何能源,而且其性能要比今天的计算机强大许多倍。

这句话中的“几乎不”同样也是对客观事实——“纳米计算机不耗费任何能源”的不完全否定。

13)回到长辛店的时候,两条腿几乎不是我的了。

14)这个戏的主题是反封建的,而对于现在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几乎不存在这个命题。

值得注意的是,“几乎不”+vp,因为“几乎不”的不完全否定意义,VP中的动词需要包含肯定的意义,才能构成搭配。比如,搭配存现动词,需要包含“出现,存在”的意义,而不能是“消失,不见”等意义,比如“几乎不消失”这种搭配就不正确,但如果加上表达肯定的“会”变成“几乎不会消失”,句式就能成立了。

2.对主观意愿或情感的不完全否定

“几乎不”+能愿动词,是对主观意愿或情感的不完全否定,表达了感情的不饱和性。例如,

15)李开复:当时艾伦非常惊讶,他几乎不想相信,他试图说服我,改变我的主意,让我多考虑几天……

16)注射几乎不觉疼痛。

3.对主客观可能性条件的不完全否定

“几乎不”在对主客观条件进行否定的时候,也是不完全的否定,而且在意义上有两种倾向,第一种是更倾向事情有结果的可能性,强调在“几乎不”中所包含的极少的肯定意义。例如:

17)10年来,我在她们的身上看到了许多变化,10年前几乎不用或不会用口红的人现在成了美的受益者和倡导者。

这句话中,“几乎不”既表达客观条件“不会用”,也表达主观条件“不用”。但是这句话的重点是为了凸显下文中的肯定意义,用条件的否定来肯定事实。第二种倾向虽然也是对条件的不完全否定,但更强调结果的消极意义,例如:

18)可他们受教育的程度偏低,大多来自农村,有的几乎不识字,对法律知识就知之更少了。

三.几乎没

“几乎没”的搭配主要以“幾乎没”+NP为主,意思为几乎没有。但是在具体的句式中也有不同的意义。

1.对“有”的不完全否定,表示某种客观条件的缺乏。

在表达客观条件,或某个客观事实的缺乏时,经常是“几乎没有”连起来使用,后面搭配名词短语和主谓短语,例如,

19)中他们的电影像质粗糙,随机性强,几乎没有什么复杂的场面调度,没有任何精心的设置,没有任何外在的美感。

20)但是,这套装置是在婴儿出生以后逐渐完善起来的,胎儿脑几乎没有这道屏障。

2.对某个行为的不完全否定

“几乎没”搭配VP,强调动作的客观性结果,例如,

21)对于这说法蔡妍笑着否定。“除了典礼或者公事以外几乎没去过俱乐部。”

22)五月十八日到二十一日,这四天,峨岭粮站的职工们几乎没睡上一个囫囵觉。

我们从例句可以看出,“几乎没”+VP ,是对行为的客观评价,或者是因为客观条件而没有做成某事。例句21,表达的就是当事人没怎么去过俱乐部这一事实。例句22,这是因为客观原因导致峨岭粮站的职工们没有睡成觉,而并不是他们自己不想睡。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没”可以搭配否定意义动词短语来强调积极肯定的意义。例如:这么美的女孩儿,几乎没有人不愿意接近她。

3.对主观意愿和情感的不完全否定

“几乎没”在表示对主观意愿和情感的不完全否定的意义时,不能直接添加能愿动词,只能搭配主谓短语,例如

23)这件苦差,几乎没人愿意(想)做。

24)因为画面太恐怖,几乎没人敢看。

四.总结

总结“几乎不”和“几乎没”,相同的部分是,都可以对客观事实进行不完全的否定,而且“几乎没”搭配主谓短语也可以对主观意愿和情感进行不完全否定。

不同之处,在于:

1.“几乎不”只能搭配有肯定意義的短语,而“几乎没”则可以搭配否定意义的短语来表达肯定的意义。

2.“几乎不”在对主客观条件进行否定的时候,是不完全的否定,而且在意义上有两种倾向,第一种是更倾向事情有结果的可能性,第二种是强调没有结果的可能性。“几乎没”也有两种不同的意义倾向,第一种是强调“没有”,第二种则是强调不完全否定中有的成分,但是“几乎不”更偏向主观意志,而“几乎没”则强调客观实际。

3.“几乎不”更强调动作,“几乎没”更强调客观事实。

参考文献:

[1]岳中齐.“几乎”的句法范畴意义及功能[J].语言研究,2007,(12).

[2]韩陈其.浅谈“几乎”类词语的形式联系和语义强度[J].汉语学习,2005,(5).

[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4]麻爱民.副词“几乎”的历时发展[J].古汉语研究,2010(3).

[5]冯传强,方颐.现代汉语副词“几乎”和“简直”的语义,语用差异[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报,2002(9).

猜你喜欢
差异
“再见”和bye-bye等表达的意义差异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关于中西方绘画差异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找句子差异
DL/T 868—2014与NB/T 47014—2011主要差异比较与分析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法观念差异下的境外NGO立法效应
构式“A+NP1+NP2”与“A+NP1+(都)是+NP2”的关联和差异
论言语行为的得体性与礼貌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