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2020-06-08 10:54李茂中
青春期健康·青少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古城乡愁文化

李茂中

近期,央视相继推出《中国地名大会》和《记住乡愁》第六季,是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又一道文化大餐。节目甫一播出就贏得观众连连叫好,这个节目好在什么地方呢?好就好在它聚焦在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上。

把一座城市、一个乡村、一个地名,以“地名文化”为路径,看似简单的地名,背后却深藏着人文的记忆和风物的凝视,以及那方人对那方水土生活的深情向往,也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最深刻的回答。用地名这个小小“符号”,不断延展放大,以更宏阔的视角和多元的维度,赋予和开拓“乡愁”的新内涵。它不再局限于遥望“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更饱含人们对个体生命和民族文化的认同,于此就很自然地产生对家庭、故乡、国家的歸属感和自豪感。

用这种方式极易带来一种自豪感,而这种自豪感会产生一系列的共鸣。也就是说传统文化是可以与当代价值“相遇”的,当我们了解山西洪洞移民延续几百年、几千年,承载着乡愁的“大槐树情结”,便会理解为何美籍华人郑先生坚持29年带着600位华裔到中国寻根;当我们了解人们过去曾凝心聚力地修复嘉峪关古城,便会明白为何今日建设戈壁新城万众一心;当我们了解贵州镇远古城人民守卫家园,舍生忘死的历史,便会懂得延续至今的担当精神从何而来……

因为地名不单单只记录它所代表的空间范围,也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民族风俗等信息。地名往往是人们赋予自己环境的约定俗成的结果,也必然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社会性、时代性等特征。比如河北省的黄骅就是一座以英雄黄骅的名字命名的城市,再比如首都北京有一条街是以抗日英雄张自忠的名字而命名的“张自忠路”。总之,地名和乡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了地名,乡愁也有了归依。

浪花离不开大海,花朵离不开根枝,孩子离不开母亲。中华文化之所以薪火相传,大概就在于它各美其美,而它最大的秘密就是不离不弃的文化乡愁。

猜你喜欢
古城乡愁文化
古城西南两座桥
兴城古城:明朝最后的关外孤城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乡愁
乡愁
平遥古城旅游纪念品设计
平遥古城旅游纪念品设计
谁远谁近?
回头一望是乡愁
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