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生活课堂” 让高中数学不再枯燥

2020-06-08 10:09李蕾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审题解决问题题目

李蕾

提起高中数学,许多学生觉得数学课都是数字、公式、法则、定理,枯燥无味,从而对数学敬而远之,失去了兴趣。新课程标准重点强调了: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体验,教师应结合数学学科特点,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亲自经历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之中的过程,从而让枯燥的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只有让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学好数学。那么,教师如何才能让学生在数学课上“动”起来呢?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我在探索中不断发展,也在收获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下面我想谈谈我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一点尝试。

拿“排列组合问题”的教学为例。我认为之所以学生“怕”学排列组合,主要还是因为排列组合的抽象性,那么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将抽象问题具体化,我们不妨将原题进行一下转换,让学生走进题目当中,成为“演员”,成为解决问题的决策者。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能让学生从具体问题的分析过程中得到启发,逐步适应排列组合题的解题规律,从而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当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题目转换的等价性,可操作性。

案例问题一:占位子问题

例1:将编号为1、2、3、4、5的5个小球放进编号为1、2、3、4、5的5个盒子中,要求只有两个小球与其所在的盒子编号相同,问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① 仔细审题:在转换题目之前先让学生仔细审题,从特殊字眼小球和盒子都已“编号”着手,清楚这是一个“排列问题”,然后对题目进行等价转换。

② 转换题目:在审题的基础上,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进入角色,我将题目转换为:

让学号为1、2、3、4、5的学生坐到编号为1、2、3、4、5的五张凳子上,要求只有两个学生与其所坐的凳子编号相同,问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

③ 解决问题:这时我再选另一名学生来安排这5位学生坐位子(学生争着上台,积极性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班上其他同学也都积极思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努力地“出谋划策”,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同学们有了统一的看法:先选定符合题目特殊条件“两个学生与其所坐的凳子编号相同”的两位同学,有C 种方法,让他们坐到与自己编号相同的凳子上,然后剩下的三位同学不坐编号相同的凳子有2种排法,最后根据乘法原理得到结果为2×C =20(种)。这样原题也就得到了解决。

④ 学生小结:接着我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根据自己的分析方法对这一类问题提出一个好的解决方案。

⑤ 老师总结:对于这一类占位子问题,关键是抓住题目中的特殊条件,先从特殊对象或者特殊位子入手,再考虑一般对象,从而最终解决问题。

案例问题二:分组问题

例2:从1、3、5、7、9和2、4、6、8两组数中分别选出3个和2个数组成五位数,问这样的五位数有几个?

(本题我是先让学生计算,有很多同学得出的结论是A ×A )

① 仔细审题:先由学生审题,明确组成五位数是一个排列问题,但是由于这五个数来自两个不同的组,因此是一个“分组排列问题”,然后对题目进行等价转换。

② 转换题目:在学生充分审题后,我让学生自己对题目进行等价转换,有一位同学A将题目转换如下:

从班级的第一组(12人)和第二组(10人)中分别选3位和2位同学分别去参加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竞赛,问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③ 解决问题:接着我就让同学A来提出选人的方案

同学A说:先从第一组的12个人中选出3人参加其中的3科竞赛,有A ×A 种选法;再从第二组的10人中选出2人参加其中2科竞赛有A ×A 种选法;最后由乘法原理得出结论为(A ×A )×(A ×A )(种)。(这时同学B表示反对)

同学B说:如果第一组的3个人先选了3门科目,那么第二组的2人就没有选择的余地。所以第二步应该是A ×A 。(同学们都表示同意,但是同学C说太繁)

同学C说:可以先分别从两组中把5个人选出来,然后将这5个人在5门学科中排列,他列出的计算式是C ×C ×A (种)。(再次通过互相讨论,都表示赞同)

这样原题的解答结果就“浮现”出来C ×C ×A (种)。

④ 老师总结:针對这样的“分组排列”题,我们多采用“先选后排”的方法:先将需要排列的对象选定,再对它们进行排列。

以上是我对两个例题的教学过程,本节课通过这种教学方法的尝试,课堂气氛活跃,更全面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互相讨论的过程中学会自己分析转换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活动中来,是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前提。而学生能稳定保持注意力,并不是只靠维持纪律就能实现的。心理学认为,从本质上说,任何人只对亲自参与和控制的活动感兴趣,一味的由老师讲授、惯于自说自话而不给学生参与机会的教学方法,是注定要失败的,因为无论你的讲解多么精彩,由于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学生是不会心甘情愿地一直被牵着鼻子走的。我们平时提倡师生互动、避免一言堂,其原因不正在于此吗?

因此,作为教师,要积极地创设动态的学习情境,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来,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并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想参与,能参与,会参与,积极主动探索新知,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另外,活动的目的是为了问题讨论,活动后的小结水平是检验活动是否有成效的标准。教师可采取“给出小结提纲--学生小结--教师补充--学生自己小结”的递进方式,使学生学会对活动结果进行观察比较和归纳总结,完成从具体到抽象、从模糊到准确、从单一到系统的思维训练。

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宽松、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平台,让学生享有广阔的思维空间,享有充分施展“拳脚”的实践场所。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可以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不再感觉枯燥。

猜你喜欢
审题解决问题题目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两只想打架的熊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七分审题三分做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
追根求源
智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