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育信息化与现代化的重要性

2020-06-08 10:09薛玉思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现代化高中历史信息化

薛玉思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是信息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日益深入,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基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文件的要求,高中一线教师要打破历史教育固有体系,认识高中历史教育的信息化与现代化的重要性,转变原本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法等,从而保证更好地进行教学。

关键词:高中历史  信息化  现代化

1995年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即发展科技、教育事业以振兴国家,并用科技和教育使国家强大、振兴起来。當今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2月23日《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颁布,更加突出教育在国家现代化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在科技的高度发展和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工具和手段。新课改对信息化教育的重视,使得学习越来越方便快捷,学习知识越来越丰富。这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对教师以及学校提出更高要求,提高教师在信息化领域的教学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历史本身存在着复杂性和历史性,单一讲述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合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需要。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引用,可以再现各种历史情境、设置各种历史体验、观看各种历史视频,在扩充学生历史视野的同时,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历史、认识历史,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更好地完成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近年来,许多学校围绕信息化的硬件、软件建设,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组建学校信息技术应用专业队伍,提高学校信息领导力等方面进行改建,全面打造“智慧校园”。但是在历史课堂中,相对于语、数、外,历史一直处于副科地位,历史没有得到同等的重视,例如现代化技术多媒体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成功经验较少,导致很多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无法形成历史形象,缺乏联想性和形象性的理解。其次,虽然高中生对于新事物、新技术的期望度、接受度非常高,但仍存在主观学习意识不强等问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学生不会使用办公软件,无法很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导致互动和有效考核缺失,无法监督和追踪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催生了各种教育新模式和新平台,老师在推进信息化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仍有部分教师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授课,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低下,很难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所以要求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形势,充分认识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让教育教学资源得到共享,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师在信息化设备多媒体上课时,需要提前安排好课堂上需要讲到的知识点与活动方式,要将信息化技术手段合理融入专业课程中,让学生在上课时能够理解知识点。同时,教师不能太过依赖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完全忽视日常授课技巧,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还是需要请教教师,所以教师在学习信息技术时仍需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不能盲目利用网络,要懂得筛选重要信息,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教材、资源是知识的载体,承载传递知识的作用,教学内容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高低。经过实践教学发现,学生对于历史知识有很大兴趣。历史课本中提到的农民起义,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古代文化的建设方面以及文明古国中出现的各种奇观都激起了他们很大的兴趣,他们都渴望在历史课堂中得到真实的解答。然而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以高考为主要教学目标,习惯性地只注重内容而忽视对历史知识的贯穿性,使学生认为历史学习就是“死记硬背”,十分枯燥,从而对历史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教师应实现教学方法、教材、资源素材的现代化。教材在以课本为基本形式的同时,可以在课堂上引入图形、图像、视频、音频等元素,拓宽了历史知识,吻合了学生的高中阶段的形象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观看历史纪录片、音频以及历史短剧表演的形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主动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现代化教学背景和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制定相应的课件以及安排课堂活动。教师与学生定位较传统教学模式发生改变,教师与学生应该适应全新的角色,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传统历史教学模式中,教师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以教材为线索去传授机械性、模仿性、重复性的知识,导致学生失去历史学习兴趣,认为十分枯燥,甚至在课堂上睡觉。现代化的信息化的教学系统则要求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组成有机的整体。教师从课堂的主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甚至是合作者。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解决问题而不是讲课上,并要放弃“一本教材、一本教参和一本教案等于一辈子”的传统教学观念,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教会学生学习、提高学生能力、完善学生人格,更新教学方法,注重思维的启发,用不同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未来的教育不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在教育教学活动的某个环节上,而是把信息技术内化于教育的各个过程中,用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现代化。所以有关部门应该已有的教学基础之上,积极研发音像历史教材和计算机辅助教材,开发新型教材,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个性特征选择合适的学习路径,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

21世纪是信息社会,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已经成为必然,任何一个阶段的教育都不能忽视信息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现代信息技术为历史教学提供了大量的资源,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能力,所以教师应当注重历史教学的信息化与现代化,不断提高自身,开拓新的进展。

参考文献:

[1]孙立会, 刘思远, 李芒. 面向2035的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图景——基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描绘[J]. 中国电化教育, 2019(8):1-8.

[2]贾娜.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信息化及其应用研究[D]. 西南大学.

[3]杨艳媚. 普通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研究[D]. 2016.

猜你喜欢
现代化高中历史信息化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