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爱国主义教育在课堂中的培养

2020-06-08 10:09张雅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张伯苓爱国爱国主义

张雅

教育的本质是要培养人才,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需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社会主义的接班人第一位需要培养的就是爱国主义。因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灵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中华民族得以发展和强盛的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历来具有特殊功能,它始终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是促进历史发展的巨大力量。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来看,华夏儿女之所以能够在挫折与困苦中不屈不挠,愈挫愈勇,于磨难中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所依赖的就是爱国主义精神。从现在中国所处的世界大环境来看,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會主义,需要依靠各族儿女的爱国主义精神,汇聚14亿人民的力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爱国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始终,从学生步入学校的第一天起我们就教育他们“升国旗时要肃立,少先队员行队礼”。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高中生接触信息的范围增大,渠道增多,受社会大环境影响的程度也增大,他们所思考的内容已经远远超出在校所学知识的范围,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随着年岁的增长变得愈加强烈。针对这一特点,高中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更加有深度、有广度,有效果,以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国家认同感和爱国主义观。

显然,单纯的说教或是仅仅播放幻灯片远不能达到目的。在教育实践中我发现,学生有时会因教育形式的单一而忽略教育内容。那么如何开展与爱国和国家认同有关的核心素养教育呢?如何才能使爱国主义教育不流于表面而是深深扎根于学生内心深处呢?如何才能开展具有时代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呢?我觉得这是我们作为一线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联系时事,从热点话题引入

我利用班会课播放了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在南开大学调研时提起南开大学张伯苓老校长有“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的视频。我从爱国主义的角度带领学生们走进这所诞生于五四运动,在日军侵华战争的炮轰中凤凰涅槃,为新中国的成立和祖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的高校。是什么支撑着这所大学走过一百年的岁月仍位居中国高校前列?这与它的创校人严修和张伯苓的爱国情怀有直接关系,这种关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南开人爱国奉献。“勿志为达官贵人,而志为爱国志士。”这是严修对所有南开学子的谆谆教诲,也是南开大学为国育才的创校初心。当我分享张伯苓校长在南开被轰炸后发表的讲话时,孩子们听得非常认真,有的人眼里甚至泛着泪花。张伯苓校长这种“绝不挂怀”的胸怀,代表了华夏儿女在面对灾难时,对胜利的自信。这种精神同样也体现在当时每一位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中国人民身上。学生们深切的感受到爱国主义任何时刻都不会过时,我们身处和平时代,爱国主义表现在我们要抱有坚定的民族自信心,通过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来增强本领,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使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起来,才对得起那些为了中国奉献一切的前辈们。

在2020年年初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我利用线上班会课的形式和学生们分享全国人民,特别是医务工作者们,舍小家为大家,毅然决然成为“逆行者”的感人事迹,用真实的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效果斐然。

我体会到爱国主义教育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讲概念,喊口号,而是将爱国主义与时事相连、与地域文化相连,既能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了解历史,扩大知识面,又能开展有针对性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联系历史,从开展学生活动引入

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借此机会,我在班里展开了五四运动史演讲活动。同学们积极踊跃的参与,利用各种资源查找资料,设计台词,设计灯光和舞美。一开始,他们可能只是欣喜于这种新奇的活动模式,想要为紧张的学习生活增加些许活力。但是,当他们真正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自己查阅资料历史,自己亲身演绎这些活在课本中的人物,自己说出那些仁人志士爱国的呐喊,不论是台上表演的同学,还是台下观看的同学,大家都被五四运动中人们的爱国热情所打动着……在这之后,我班学生在纪律和学习方面表现的非常好,精神面貌极佳,得到了校领导的一致好评。学生们在以自己特有的形式向100年前的青年学生们致敬!也许不是只有战争时代舍身救国才是爱国主义,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学生,在学校开展的爱国教育活动中,遵守纪纪律,表现优秀,就是他们将爱国牢记于心,体现到自己的行动中。

三、联系日常,从师生互动交流引入

为了丰富学生课余活动,扩宽学生的视野,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我和其他老师一起开展了“向同学们推荐一本好书”的活动。借助于此次活动契机,我向同学们推荐了张曼菱的著作——《西南联大行思录》。和同学们分享了陈寅恪祖父陈宝箴见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痛哭流涕、父亲陈三立在七七事变后拒绝进食而死,一家三代延续不衰的民族气节;分享了时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并兼任北大哲学系主任的邓以蛰教授在送别其子邓稼先的谆谆教诲“儿啊,你要学科学,科学对国家有用”;分享了张伯苓先生的儿子张锡祜参加空军,与日军作战,血染长空殉国的故事……以前学生们更多的是了解抗战军人的爱国情怀,通过这次的分享,他们了解了在抗日战争时代,教师和学子是如何利用所学爱国奉献的。明白了作为一名学生努力学习,利用所学来报效祖国就是一条最直接的报国路。爱国情怀不仅仅体现在抗战士兵和爱国将领身上,知识分子身上所体现出的爱国情操也同样令人动容!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应与时俱进,依托现有资源开展各种实行的爱国主义教育,使爱国之情根植于学生内心,并影响他们的一生。通过我自己进行的课堂实践,我深刻的感悟到爱国主义教育不应仅仅拿出专门的课程来进行,还应贯穿于学校教育、甚至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方方面面,使学生成长于核心素养教育的大环境之中。因为教育需要培养的是有真才实干、有思想有头脑、有韧劲、不怕苦不畏难的人才。

猜你喜欢
张伯苓爱国爱国主义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爱国学·晒佳作
自黑也能激励人
爱国学·晒佳作
张伯苓妙语
张伯苓戒烟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