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课教学案例

2020-06-08 10:09朱星宇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单词语言同学

一、案例背景

1.授课对象:18504

2.授课时间:2019.3.13 (上午第一节课--40分钟)

3.授课教师:朱星宇

4.学情分析:

1)学生基本情况:班级共38名学生,女生19人,男生19人。

2)学生优势:该班级学生专业为航空物流中高职贯通,有较好的英语基础和一定的表达能力。同时,该班级学生整体英语学习兴趣较高,学习能力较强,气氛较为活跃。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兴趣较高,有一定的思辨能力。

3)学生不足:1.学生口语交流训练少,语用能力较弱 2.口语流利度和准确度不够

5.授课进度:在第二周(3.6)的2课时中,学生已经学习完了unit 1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part A 中的内容,主要以听力形式(长短对话、短文)对主题 “跨文交流”相关的中西方饮食、节日、风俗习惯等异同内容进行了呈现。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跨文化”相关的单词和短语。

6.设计思路

6.1理论依据:

6.1.1课标

根据《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2015年修订版),中职英语课程立足于 “提供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的学习内容,围绕语言意义开展语言实践活动”的课程定位(“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和实践性”), 围绕“彻底改变以语言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重点关注视听、口语、阅读以及写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设计思路,课标中强调了“激发兴趣,提高主动性”、“综合评价”的教学理念,以及“尊重文化差异,初步具备跨文化的交际意识”的教学分目标。

基于以上理论指引,和学情分析,以及授课进度,课前教师发布小组任务(寻找感兴趣的文化现象,分工合作),课中让学生进行展示(PPT形式),教师进行简单点评,课后让学生借助“问卷星”进行多元、互动评价。

6.1.2 教学理论

本节课主要在“交际教学法”的指引下,开展“真实情境化”的教学活动(学生选取真实的中西方文化现象进行展示),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更生动、形象的记忆单词,运用语言知识,并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

6.2 设计思路出发点

6.2.1针对“听说课”课程本身定位,在前一节课中有了“听”的输入,那么在后一节课中则鼓励和引导学生以“说”作为输出,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6.2.2针对学生“听说训练少”、“口语流利度和准确度不够”的问题,设置了以学生展示为主、教师点评为辅的课堂活动环节,给予学生更多的口语表达机会,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

6.2.3针对部分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较为低迷、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问题,教师发布小组任务,让学生课堂展示,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听课效率

6.2.4根据课标和教学理论指引,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真实情境”的课堂活动,以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方式,提高跨文交际意识。

7.教学目标

7.1掌握有关跨文交际的单词和词组

7.2使用所学单词和词组表达(口语描述)自己对某个文化现象的看法

7.3引导学生发现和尊重文化差异,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8.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展示活动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较好地记住每个小组所分享的单词

2)如何更好地做到课堂中的及时、互动评价

9. 教学过程

1)课前教师发布作业“选取任意一个中西方文化现象的异同点”进行展示,制作PPT,以小组形式进行展示,并分享内容中的3个生词(发音、释义、例句、用法等)。要求主题鲜明,PPT制作精美,内容言简意赅,有一定的见解和创新意识。

2)课中学生展示,教师点评

3)课后教师借助“问卷星”平台,让全班同学对课堂上展现的几个小组进行评分

4)公布评分结果,计入平时成绩

二、案例描述

课堂展示:学生3-5人一小组,展示了丰富的内容,包括节日,饮食,乐器,生活方式,教育,军事等。

本案例以其中3组作为对比参照,并重点介绍其中一组作为案例分析。

第一组(小组成员:方悦、俞鱼儿、从子涵):

学生的主题是“音乐之美”。该组同学围绕“二胡”、“钢琴”两种乐器的简介和区别,进行了小组展示,三位同学分别介绍了二胡、钢琴以及二者的区别。该组同学思路明晰,语言得当,分工明确,内容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语言较为精炼,整体表现可圈可点。

每张PPT左侧为英文介绍,右侧为乐器图片,并配有清新淡雅的古典钢琴音乐作为伴奏,让师生们都眼前一亮。

在介绍时,3位同学举止得体、落落大方、娓娓道来,先用英文介绍,再以中文向同学们解释,3位同学语音语调较好,有一些肢体语言和较为丰富的表情,能很好地吸引全班的学习兴趣。最后分享的单词为organ(器官);instrument(乐器),这两个单词不仅紧扣该主题的内容,同时从词汇的考察性和重要性来说,都是非常贴切的。

在结尾处,学生还展示了自己做的表情包,让课堂气氛再一次达到了高潮。

授课教师本人评分:7.8分

第二组(小组成员:梁圆、潘亮亮、严诚彬、易奥奇、张永杰):

如果说第一组是“优雅的钢琴曲”,那么第二组就是“红红火火的大新年”。

该組同学上场前就放出了“红火的PPT”,映入眼帘的是卡通版的猪版“财神爷”,和大标题“Happy Pig Year”。

首先,梁圆和严诚彬两位同学在介绍完主题后,邀请大家观看了一段“美国唐人街过新年”的视频片段。视频中西方和中国一起在唐人街欢度春节,视频展现了放鞭炮、舞狮、剪纸等传统习俗,外国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其乐融融”并且表示春节已经成为当地的法定假日,社区居民参与度高、气氛活跃。可以说,该视频不仅很好地调动了师生们的兴趣和课堂气氛,同时也引发了学生们对于主题内容的思考。

接着,两位同学在红火的主题PPT的映照下,用“接地气”的语言介绍了“年”的来源。同时非常贴切地讲解了两个关键单词“scared(害怕的)”和“swallow(吞咽)”。

顺水推舟,两位同学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辅之以精美的图片,介绍了几种传统春节美食的英文名称,如汤圆、水饺、年糕等。

最后,令人眼前一亮的是,该组同学以一段“视频字幕”展现了小组成员的名单,作为结尾。体现了该组同学较高的信息化水平。

授课教师本人评分:7.2分

第三组(小组成员:方晓芸,乐范培,王妍,朱晓晓,高俊豪)

这一组是我作为本篇案例重点分析的小组。

首先方晓芸同学从中西方饮食的异同引出了“化腐朽为神奇”这句谚语的翻译,在讲解关键单词(foul, ethereal)等词的同时,突出了整体的句意,发音较为准确,语言较为生动,引发了同学们对“谚语翻译”的兴趣和思考。

接着,朱晓晓同学重点介绍和分析了《静夜思》(李白)的一个译本。朱晓晓同学面向师生,语速平和、语调优雅,有条不紊地从“床前明月光”开始,逐句讲解了诗意、整句翻译、单词释义,在讲解时朱晓晓同学有较好的“手势语言”,对重点部分进行了“比划”,同时,该生还提出了自己对部分字词翻译的思考,能用自己较为生动形象的语言去“解释”翻译,而不是生硬地对照翻译,让同学们“身临其境”。此外,该同学汉语诗句朗读有韵律、英语发音标准,再搭配上较好的肢体语言和精神风貌,可谓是“锦上添花”,整体给师生们带来了优雅、清新、古典的“美感”的享受。最后,该生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中文诗词从形式上看简洁,内容上看博大精深,而英语从形式上看较为丰富,但却缺少原诗词的内涵,她认为无论英语翻译多好,都无法传达唐诗中的“神韵”。

再接着,乐范培同学围绕饮食习惯,阐述了自己对中西方异同的理解。值得一提的是,该同学表情非常丰富,手势语言很多,语音语调诙谐幽默,带动了全班气氛再一次达到了高潮。

最后,朱晓晓同学从思维理念(集体主义、个人主义)和人口密度入手,在分析了现象的同时,也阐述了自己的理解和观点,最后得出结论两种不同各有利弊,没有好坏的差别,只是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风俗造成的。

授课教师本人评分:8分

三、案例分析

1.设计思路

基于“案例背景”中的学情分析和授课进度分析,本节课主要在“上海市中职英语课标”和“交际教学法”的指导思想下,通过“课前发布任务”,“课中展示主题PPT结合教师讲评”,“课后通过网络点评”的教学过程,旨在于达到三维目标(详见案例背景中的三维目标阐述)。

2.课堂内容

2.1各组表现点评

1)第一组优点:思路明确、选材优雅、PPT内容简明扼要、小组分工明确

第一组不足之处(教师观察角度):

(1)在介绍乐器时,同学对有些单词不熟悉,发音不够准确,课前准备还不够充分。

(2)可以看出,介绍乐器时有些词过于专业和复杂,这里学生是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较为简单的语言进行叙述的。

2)第二组优点:话题聚焦、语言生動幽默、阐述通俗易懂、肢体语言与表情丰富、信息化水平较好

第二组不足之处(教师观察角度):

(1)两位同学上台时有些紧张;

(2)对于2个分享的单词两位同学自己发音不够准确,容易误导其他同学;

(3)PPT字体较小,背景颜色过于鲜亮,后排同学可能看不清楚

3)第三组优点:团队合作意识好,发散性思维较强,选取主题有一定的内涵,能使用一些自己的语言进行阐述,有一些自己的观点,体现了一定的思辨能力,有展现“文化”这一精精髓内涵的意识

第三组不足之处(教师观察角度):

(1)主题内容不够明确,内容涉及面宽泛,学生们不容易掌握较大信息量的知识

(2)对于“化腐朽为神奇”的翻译,选取的译本不够通俗易懂,生词较多,没有考虑到大部分同学的接受度。

2.2 小组共性分析

1)任务的设置较为成功:

从三个小组的表现来看,学生们都对话题比较感兴趣,都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准备

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课标中“激发兴趣,提高主动性”的教学理念

2)学生都喜爱借助表情包、卡通图片表达观点,PPT制作都很精美

对于教师来说,可以在类似的活动中借助这些“艺术元素”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

3)3组同学介绍的单词,在第二节课听写中,效果都不够理想

教学设计还有待提升,学生分享单词的方式可以再优化

4)学生思路广、展示内容较为丰富,展示时语言生动,听众学生参与度高、兴趣强

课堂活动符合“交际教学”中关于使用“真实情境”帮助“习得语言”的理念

2.3 学生评价结果分析(课后借助问卷星平台进行评价)

点评结果网址为:

(匿名评价)

https://www.wjx.cn/report/36224645.aspx

问卷上显示的评分规则如下:请从整体对小组展示进行评分,评分规则包括:

2.3.1知识性、科学性

2.3.2团队合作意识

2.3.3展示细节:舞台风格、语音语调、肢体语言、舞台效果

2.3.4PPT效果

2.3.5美感,韵律

1.横向比较分析

1)三组均分差距不大,分别为:7.58,7.32,7.87,在全班38人全员参与的评价后,相差均在0.5分以内。可以得出结论:班级同学整体准备都较为充分,展示效果较好。

这说明一定程度上教学目标的达成效果较好。

2)3组均分排名与授课教师评价排名相一致。可以得出结论:第三组同学的表现是师生们公认最好的一组,第一组紧随其后,第二组次之,可以一定程度上证明“案例分析”中有关“各组表现点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纵向比较分析

第一组:评分最多的三个分段为:70分(9人次);80分(9人次);100分(9人次)

60分(2人次);60分以下(5人次)

从分段来看:该组得分集中在70分以上分段,70分以下分段仅占总投票的18.4%,得分较高,分段分布较为整齐。可以得出结论:该组综合“艺术性”和“知识性”,总体水平较好,教师个人认为3位同学间的表现效果差距较小(从语音语调、知识性、逻辑性等方面看),各方面得分较高,没有明显的缺陷。但是总体得分还没有达到80分以上,说明还有一定的进步空间。

第二组:评分最多的三个分段为:60分(7人次);70分(8人次);100分(12人次);60分以下(6人次)

从分段来看:该组评分差距较大,观众对该组同学的表现认可的差异度较大,是三组中均差最大的一组。可以得出结论:该组展现的方式很活跃,在“舞台风格”、“舞台风格”等方面表现不错,但是在“知识性”、“总体表现”来看,略有欠缺。

此外,该组是3组中60分及60分以下得票最多的小组(占比34.2%)以及70分及70分以下分段占比率最高的小组(55.25%),一定程度上说明该组的语言基础相对较弱一些。

第三组:评分最多的三个分段为:80(7人次);90(6人次);100(12人次)

60分(3人次);70分(5人次);60分以下(5人次)

从分段来看:该组得分大部分集中在80分以上,然而60分及及以下占比21.4%,70分及以下占比34.%。可以得出结论:一方面,该组的高分段得分是三组中最高的,平均分也是最高的,可以一定程度上证明该组在“艺术性”和“知识性”两方面的整体表现良好。

另一方面,该组60分以下和70分以下占比均高于第一组,但是低于第二组,说明该组的基础虽然尚可,但是还不够扎实,3位同学间的表现效果差距较大(教师认为朱晓晓同学从语音语调、知识性、逻辑性等方面看,表现最好,其他两位同学次之),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课堂效果

3.1已经取得预期的效果:

1)课前同学准备较为积极,参与较为积极(几乎每位同学都参与其中,然而课堂时间有限,只展示了3组活动)

2)班级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学生听课积极性

3)对于上台展示的同学而言,锻炼并提升了语言的表达能力,增强了自身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4)教师能够较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准备、展示、评价等课堂活动,能够调动课堂气氛和学习兴趣,有一定的课堂设计能力和实施展现能力

3.2未取得的预期效果:

1)部分同学准备还不够充分,展示组对于关于关键生词的运用不熟练、不规范

2)学生对于每组同学分享的单词,掌握程度不够好(从第二节课的听写结果中可以得知,部分同学并不能很好掌握单词的音、形、意)

3)教师本人在课堂中的点评还不够科学、规范(缺乏客观有效的评价体系),未能引导学生做到生生之间及时评价,此外教师未能优化课堂活动,更好地帮助学生记忆生词,并布置相关作业运用生词。

4. 未取得预习效果原因分析及(尝试性)解决方案

4.1原因:

1)学生容易对新鲜的事物、贴近生活的事物感兴趣,如这节课中涉及的各种文化现象:饮食、节日、衣着、风俗习惯等,在这种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很容易把注意力都集中在“现象”本身上,而不是“现象”所要表达的“知识”。

如学生在观看“唐人街过春节”的视频时,大多数同学都在看“热闹”,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关注到相关“词汇”的表达,再如观看“乐器”时,学生大部分都被“音乐”本身的魅力所吸引,大脑中只是“闪过”几个单词,但是没有“深加工”的学习,再如在《静夜思》的分析中,很多学生都被这种“新颖”的翻译所吸引,而并未注重个别字句的单词意思。

此外,PPT中包含大量的图片、表情包、文字效果等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元素,這些确实可以帮助学生集中到课堂上来,但是学生目前的利用手段和呈现形式,对于“词汇学习”的帮助还不够有效。

2)受社会、学校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理念没有发生转变。

学生受传统“填鸭式”教育和“应试教育”思维模式影响大、时间广、深度强,对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理念还缺乏认识,对于“情境化”学习英语的学习方法还缺乏训练。

表现为:很多同学认为老师讲单词、讲课文、讲习题,才是学习“词汇”,才有可能用心去记忆,不少学生习惯于老师说“这个单词要记下来,要考试的”诸如此类的“学习模式”;不少学生认为,这样的“活动课”,只是为了“好玩”或是“调动气氛”,不是学习的主流方式或有效方式。

所以容易导致展示组学生准备不充足,听众容易看热闹,而“不走心”。

3)教师本人的教学水平有限。由于本人从教时间短,对于此类的“听说课”实践经验少,理论知识匮乏,因而不能较好地从“教学设计”本身上去优化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法、教学的手段、评价的手段等。

4.2(尝试性)解决方案

1)教师本身应当多实践、多思考,不但课前要认真思考“教学设计”,更需要在课后进行反思。同时,同事之间的相互讨论、学习,以及参加相关培训,也是很有效提高课堂质量的方法。如本人在2019年3月14日(上海市现代流通学校)听取了中心组陆勤超和谢永业两位专家的调研报告后,对于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有了更多、更深刻的认识,有了更多的教学灵感和设计思路,个人认为能有更多机会向同仁专家学习,将对教师的发展和课堂质量的提升大有裨益。简而言之,教师要想提高课堂质量,不能“闭门造车”,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反复实践和反思,才能有所提高。

2)授课教师在平时课堂中多开展“真实情境”的课堂活动,如在《牛津沪教版》一年级下中的unit 1 “reading”中,多让学生对“phantom of the opera”故事进行角色扮演(role-play),在unit 2 “reading”中,多让学生对 “Hans & Einstein”的对话进行还原(dialogue)等,通过“量”的积累,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英语的理念,倡导学生更科学合理、生动有趣、更有效地学习英语。

3)要避免学生过于关注课堂活动的“热闹”,而不是活动所涉及的“知识”本身,不仅需要教师从“教学设计”上入手,更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的“合理引导”,这样对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此外,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让小组同学事先把PPT内容在课前发送给教师,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审阅”后让学生围绕“教学设计”进行适度的修改(删减增添),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所要分享的内容,再优化设计课堂活动,如事先将学生要讲的单词汇总,制作成单词表,便于学生课后复习用,或是基于学生所讲的内容,引导学生或师生配合设计相关的“情境化”活动,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5.有待讨论(解决)的问题:

1)在类似于“PPT课堂展示” 的活动中,如何更好地借助信息化手段做到“及时评价”和“多元评价”?

2)在类似的课堂中,是否要将“台风”、“语音语调”、“肢体语言”、“PPT效果”、“舞台效果”等“艺术元素”加入评价体系,如果是,该借助怎样的手段实现,那么评价的标准又该如何具体设置和做出相对应评分才合理呢?

3)诸如此类的“活动课”,教师应当如何设计课堂,如何引导和配合学生,才能让学生在关注“热闹”的同时,提高学习“知识”的效率?

4)对于课堂活动中涉及的知识,能否与之前学过的知识进行联系,做出一些更好的教学设计?如本节课中涉及的“instrument”这个单词,刚好在最近学习的unit 1 “listening” 中作為生词出现过,教师能否设计相关活动,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能把新旧知识进行联系、整合,帮助学生“温故知新”?

5)在类似的“展示课”中,教师应当如何使教学目标更具有“可检测性”?如在这一节课中,教学的情感目标为“提升跨文交际的意识”,虽然这个教学目标是合理的、贴切的,但是如何才能使得这个教学目标才能变得更具有检测性(即检测出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效果)?

6)如何更好地关注教学差异性?更好地做到教学和作业分层?

总之,教学是一个不断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这里不仅需要教师个人的努力,更需要不断交流学习和研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当上下而求索”,期待自己不断的进步,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为学校付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猜你喜欢
单词语言同学
单词连一连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看图填单词
我有我语言
Playing with / i? /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单词拾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