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小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2020-06-08 09:48王丹妮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1期
关键词:小组工作青少年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上网者也逐渐呈现低龄化的趋势,青少年逐渐成为上网的主力军,网络成瘾的案例层出不穷。青少年的这种成瘾行为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影响着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使青少年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亟需各方力量来共同解决。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对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层瘾,小组工作

一、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

(一)青春期的成长特点使青少年更易沉迷于网络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生理和心理都处于由幼稚走向成熟的阶段,他们正在经历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根据埃里克森的人生成长八阶段论,青少年面临着同一性和同一性混乱的矛盾,如果青少年没有形成很好的自我认同,则其很容易受外界不良信息的影响、诱惑和冲击,从而产生认知和行为偏差。他们对事物的分辨能力不足,缺乏社会经验,但又渴望拥有像成人一样的自由和自主,对成人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为了证明自己独立和足够强大往往会采取试探和挑战性的行为。网络世界的丰富多彩吸引着尚未踏足社会的青春期青少年体验着现实世界没有的“精彩”,使他们沉迷而无法自拔。

(二)同伴群体的影响是青少年沉迷网络的重要原因。

在青少年时期,由于大部分的时间孩子都待学校,校园生活构成了这一时期青少年的主要行为活动,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逐渐减小,同伴群体在其成长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青少年身边的朋友都沉迷于网络,谈论的都是和网络有关的信息,则在很大概率上,该青少年自己也会被这样的环境所感染,他们往往会被朋友鼓励甚至是被诱惑去上网,站在青少年自身的角度,为了使自己能够在自己的朋友圈里有地位,不被同伴瞧不起,能和同伴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和谈论话题,他们常常会将自己的步伐与同伴保持一致,即投身于网络。

(三)家庭环境是青少年沉迷网络的重要影响因素。

家庭环境的影响包括亲子关系、家庭结构、家庭氛围、父母文化素养等因素,具体说来,不良的亲子关系可能导致青少年缺乏对家庭的认同,激化青少年的逆反情绪,这些青少年可能需要通过网络这一形式来满足自己渴望家人关爱的心理需求,另外也有一部分青少年为了逃避父母,远离家庭,流连于网吧等娱乐场所。其次,家庭结构破损缺失也是家庭环境影响中的重要一环,这些家庭中的青少年常常会出现自卑消极心理,觉得自己和正常家庭中的孩子不同,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得不到足够的来自家庭的爱,另外也是由于此类家庭对孩子管教的缺失,酿成了孩子产生偏差行为的后果。此外,一些研究表明拥有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较高父母文化素养的家庭的孩子网络成瘾的可能性更小。

(四)学习压力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根源之一。

青少年时期的孩子由于面临升学压力,课业负担沉重,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以及教师对好坏学生的区别化对待使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心理压力大,甚至还有一部分家长及老师因孩子成绩差而予以言语讽刺,暴力相向,更加加重了青少年的厌学情绪,还有部分青少年努力学习但没有成效,没有得到老师家长的鼓励,逐渐产生了消极偏差心理,认为怎么学都没有用还不如不学,而相较于在学习中的重压氛围,网络成为青少年减压的重要方式,且他们认为在网络世界中能更有成就感。

(五)网络自身原因使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重要诱因。

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网络越来越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网络世界作为一种虚拟载体,能够使青少年在现实世界中不能得到满足的需求得以实现,例如大量的暴力游戏成为很多青少年上网的选择,另外网络世界“丰富多彩”的内容以及炫酷时尚的各类信息能够满足不同青少年的爱好和兴趣,让其无聊的生活得到“慰藉”,使青少年的获得感显著增强,逐渐养成了沉迷网络的习惯。

二、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

青少年沉迷网络对青少年的有着沉重的负面影响,首先在生理方面,青少年长时间使用网络坐在电脑面前对其视力及身体发育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甚至由于长久缺乏休息和不进食还可能出现猝死的惨重现象。

其次在心理方面,由于受网络不良信息的误导,青少年的心理可能会发生某种程度的扭曲,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塑造有着重大的不良影响,在网络成瘾的情况下,当青少年不能满足其上网的欲望,就可能出现抑郁、烦闷、情绪暴躁等过激反应,对其他的事情提不起兴趣,将自己的感情都寄托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远离现实的人际关系,性格变得更加孤僻,更有甚者产生变态心理。

此外,网络成瘾还对青少年的家庭和社会有着重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将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网路上,对家人缺乏关心,与家人的沟通日益减少,导致关系逐渐疏远,还有的青少年为了得到去网吧上网的费用,坑蒙拐骗亲友的钱财,甚至不惜对自己的父母大打出手,严重破坏了亲子之间的和谐关系。

另一方面,现今网络上充斥看大量黄色、暴力等不良信息,青少年若沉迷其中,学习不良的行为方式,打砸抢烧、强奸、犯罪……则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长治久安有着严重的恶劣影响。

三、小组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介入

(一)小組的理论框架

(1)优势视角理论

优势视角理论关注的重点是在于人的内在和人所处的自身资源,同时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自我改变的能力和优势。

(2)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划分为五类,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青少年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在其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有被保护的需要,有生活在稳定的环境中获得安全感的需要,同时也有与人交往、沟通互动的需要,需要爱与被爱,也需要满足自身的自尊感和得到他人的尊重,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

(3)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人们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获得改变,逐渐形成新的行为方式。小组工作中,每位成员都是一个“资源库”,成员之间会互相观察、互相借鉴、互相模仿、互相学习,他们会真实地表现自我,分享自己的感受、观点和经验,这样组员就能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去吸收经验和成果,从而形成适应性行为,最终在心里层面达到一定的改变,提升自己的兴趣,并使自身的能力得到提升。

(4)“镜中我”理论

他人犹如一面镜子,我们如同照镜子一样从他人那里得到关于我们自身的认识,从他人这面镜子里发现了我们的自我。小组是一个微型的社会缩影,是一个通过互动而存在和发展的有机体。小组工作工作所提供的成员间密切的互动和真实的回馈,可以帮助组员在小组中感知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反映,建立积极的自我认识、自我形象和客观的自我评价。

2.小组目标

帮助青少年认识到网络成瘾的危害,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优势,提高其自信,增强其自控能力,摆脱网络成瘾带来的消极影响,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通过家庭亲子间的互动,增进彼此感情,理解彼此的关心与爱,化解双方矛盾;同时缓解组员的心理和精神压力,发掘其自身潜能和优势,培养其健康的兴趣爱好取向和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增强其对未来的信心和动力,能够融入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3.小组性质

治疗性小组。本活动中社会工作者将焦点集中在小组成员的优势特长上,通过小组活动中成员的相互支持互助,提升小组成员对网络的认识,慢慢改变他们网络成瘾的行为,以达到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

成长性小组。小组成员均为14、15岁青少年,他们对小组活动容易接受,组员通过互动,使得他们不断认识自己,不断发掘内心需求,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获得社会支持,从而激发他们内在的优势,发展更多的兴趣爱好,获得思想上、情感上、乃至行为上的自我成长。

4.小组介入

小组介入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小组的设置主要是围绕着组员相互认识,初步了解彼此的情况,了解小组,同时让组员对网络逐渐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增强其改变的动力,在对网络有一个正确认识的前提下开展后续工作。“天才小画家”环节在第一次和最后一次的小组中均有出现,为的是让组员将小组开始时的自我形象与小组结束后的自我形象进行对照,看到自己的改变,同时也能够加深组员的自我认知。中期小组根据组员由网络成瘾产生的情绪不良、人际疏远、缺乏自信等问题而设计,让组员成为自我改变的主角,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和现实中的人际交往能力,扩大其社交网络,同时让组员能够发现上网之外的兴趣,转移其注意力,逐渐摆脱网络成瘾,此外,通过自我鼓励和他人鼓励让组员看到自己的优势,增强自信,强化组员改变的动力。后期小组的第一次活动在室外进行,让组员看到网络以外的精彩缤纷世界,放松身心,减缓组员由于学习等带来的压力。之后加入家庭的支持力量,缓解亲子之间的紧张关系,让组员和父母之间学会相互体谅,让组员体会到来自父母的爱,认识到家庭永远是他们的港湾,最后一节增强组员对未来的信心,树立理想,形成为实现理想而努力的信念。整个小组程序层层递进,由初识到成熟再到收尾,运用心理情绪治疗手法,对组员的认知、情绪、行为分别进行了疏导与支持,让组员形成连贯、整体的改变。在小组中采用前测加后测的方式评估组员改变的成效,运用量化手段进行小组评估。同时在每节活动之前社工均带领组员回顾上节小组的内容,方便组员进行整体系统的学习,使组员对每一节的小组活动有更加连贯清晰的认识。整个小组加入了“我的成长树”环节让组员在一次次的活动中明确收获,理清思绪,最后形成对活动的整体性认识。让组员间形成相互间的交流,便于组员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也能让工作者根据组员的反馈不断进行反思与总结,了解组员的需要,使活动不断完善。另外通过每次小组结束后给组员布置家庭作业,让组员不断巩固小组中获得的成长,时刻督促自己,也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准备,培养组员善于思考的能力。在小组活动中多加入组员的分享讨论环节,帮助组员培养在现实中的人际交往能力,勇敢面对自己。

5.小组评估方法

定量评估,在小组活动第一次与小组活动最后一次,让组员完成同一份网络成瘾量表,进行前测和后测,以比較他们在参加小组活动前后网瘾程度的改变效果。

6.小组效果评估

首先在认知方面,参与小组的青少年对网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其自我认知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自信心也有了显著的提升,对自己的网络成瘾问题和今后的生活及未来的发展有了自己的认识。在情绪方面,由网络成瘾带来的情绪不良问题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在小组中个别组员出现过几次较强的情绪波动,但在工作者的耐心疏导下也坚持到了最后,逐渐适应了小组。在行为方面,组员与其他小组成员建立起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其中一位组员小鑫告诉工作者他自己以前不会和人交往,觉得与人打交道是一件难事,生怕被人拒绝和嘲笑,现在参加了十次的小组活动下来,感觉自己面对他人时不是那么害羞了,从容了许多,也有勇气主动和人说话了,觉得网络外面的世界原来也是如此的精彩。其次大多数组员均表示自己上网的自控能力慢慢地在增强,由原来的一天从早到晚上网到现在可以控制在3-5小时之内,同时除了上网外,他们发现了自己新的兴趣点,画画、唱歌、旅游等等,说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充实了。父母也给予组员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其亲子关系得到了缓和,组员小亮说,他以前总觉得父母不爱自己,总是对他很严厉,学习不好也会大骂他,看到自己上网就会狠狠地批评自己,但父母越反对他,他就偏要和父母对着干,所以和父母的关系很紧张,如今他感受到了父母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他们那么做都是爱自己的表现,在和父母敞开心扉的交谈和亲子互动中,他找回了童年时那个温馨的感觉,也觉得自己以前的做法不对,想要和父母更加亲密。经过量化测量,组员的成瘾程度有了明显的改善,每次小组均为全员出席,小组达到了预期效果。具体数据见下图(A-H代表8名组员)

说明:小组使用的量表是Young 网络成瘾量表,组员各题相加总分即代表其网络成瘾程度,40-60 轻度网络成瘾,60-80 中度网络成瘾,80-100 重度网络成瘾,经前后两次对比测量,组员网络成瘾程度有了明显改善。

四、结语

青少年网络成瘾受其自身成长阶段、周围的同辈群体、家庭环境、学习压力以及网络自身特点的影响,对其生理、心理、家庭和社会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从长远来说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长治久安有着严重的恶劣影响。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之一,利用其特有的团体氛围,秉持优势视角,从网瘾青少年的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对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有着重要的支持和改善作用。

参考文献

[1] 魏华.压力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家庭支持和朋友支持的调节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8(16):266-271.

[2] 韩馨元.新时期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研究[J].甘肃科技,2019(15).

[3] 刘斌志.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的新动态与新趋势[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

[4] 马阿米娜.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及教育对策[J].河南教育(高教),2017(12):11-13.

[5] 段兴利,叶弘.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理论分析[J].科学经济社会,2007(4):75-78.

[6] 孙喜蓉.网络成瘾综合症研究综述[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2):158-160

[7] 高杰.《威海市城区初中生网络成瘾的调查及预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8] 汪辉.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症状、成因及心理维护[J].山东济南科技信息,2009(08).

[9] 赵丽娟.社会工作介入“网瘾”青少年的服务模式研究[J].全国优秀硕士论文库.2011.

[10] 刘丽平.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教育对策[J].电化教育研究,2005(12):24-26.

[11] 王国珍.网络素养教育视角下的未成年人网瘾防治机制探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3(9):82-96.

[12] 赵萍.学校在青少年网络成瘾预防中的措施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5):86-88.

[13] 孟庆爽.初中生网络成瘾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王丹妮(1998- ),内蒙古呼和浩特人,西南民族大学2017级本科生,研究方向: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

猜你喜欢
小组工作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筑梦成长”高校贫困生小组工作援助计划
小组社会工作游戏带领的几点注意事项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关爱青少年的“三个一”
暖其行 正其行 22 名“五老”与30 名失足青少年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