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分析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2020-06-08 09:48陈依平李娟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1期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陈依平 李娟

摘 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无产阶级专政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在,以此为前提进行暴力革命,因此私有制彻底被公有制取代,从而促进共产主义在世界各地得以实现。民主社会主义是工人运动中的非马克思主义的改良主义和意识形态。它用貌似社会主义的表现对科学社会主义进行了全面的排斥和否定。就实质而言,它们之间具有质的区别。它体现在创始人、指导思想、哲学基础、变革之路、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之间的质的差异上。

关键词:民主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自1951年社会党建立以来,便以民主社会主义为旗号,向国际社会展示其合理性和优越性,对科学社会主义构成严重挑战。因此,为了顺应和明晰科学社会主義的真理,需要将其与民主社会主义进行核心化的比较,从而发现两者的本质区别,实现对民主社会主义的彻底揭露和批判,不断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到新的理论高度。就两者的思想意向、理论体系和学派性来看,可以从六个方面对他们进行比较和分析。

一、科学社会主义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民主社会主义以伯恩斯坦为代表

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个概念首次出现在《论住宅问题》中,是恩格斯就他与马克思共同创立的理论而提出的创造性、科学性称谓,在该文中他提出了很多的创新性思想,极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他指出“德国科学社会主义的观点,即关于无产阶级必须采取政治行动,必须实行专政以过渡到废除阶级并和阶级一起废除国家的观点”。后来,他又在多部著作中提及这个问题,特别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指出,它是相对于空想社会主义而提出的概念。

民主社会主义是以伯恩斯坦为代表的修正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调整发展时期。1899年,他从政治学,哲学及政治经济学三个方面全盘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并写进了他的代表作《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中。他自诩为“社会主义的修正者”、“更为科学的社会主义”,他将“民主社会主义”作为改良的社会主义,大肆宣扬其合理性、科学性,并以其理论为基础指出,应当将德国的社会民主党进行改良,从而使该党更具先进性。由于伯恩施坦主义的影响,社会民主主义逐渐演变为社会改良主义,并逐步与共产党的共产主义信仰及意识形态割席分坐。

二、科学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民主社会主义则坚持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并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遵循。其指导思想是一元的,即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唯心论、唯理论和机械唯物主义,排斥指导思想多元化,坚持社会主义思想来源的唯一性。列宁对这个问题作了深刻说明,他指出只有科学的革命理论才能指引正确的革命实践,才能进行有效的革命运行;先进理论的指导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唯一之选,也是建设先进政党的科学依据。共产党人如果失去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那么党的性质必然会发生改变;同时,如果不能依据时代变化的需求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说明党的理论创新能力和理论发展、应用水平需要切实加强和提升。

与坚持马克思主义为唯一指导思想的科学社会主义截然不同的是,民主社会主义反对指导思想的一元化。民主社会主义以多元思想为指导,坚持认知的多维度、多样化,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其人道主义的表现,有意扭曲、篡改其核心和实质。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简单的分析法对社会进行分析,认为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过于极端和绝对,并认为马克思主义与其它社会科学及其它哲学处于同等的位置,并列而存,有的学者甚至而对马克思主义持全面排除、完全否定的态度,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继承性和发展性。这也决定了民主社会主义成为一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思潮。

三、唯物史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唯心史观是民主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科学社会主义以历史观和哲学观为基础。而历史唯物主义则是构建科学社会主义的关键,其基本观点为经济现状及其活动是社会的基础,并由此决定了社会组织结构以及其思想意识,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及其意识形态。通过对它们之间关系的分析,指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性,并由此推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将严重束缚其前行,必然出现社会变革或革命,这不是任何人或组织能够左右或决定的,是社会运行和历史发展的必然。如此以来,便划定了它与其它学说的边界。

反观民主社会主义将历史唯心主义奉为本源,极力宣扬其学说的科学性和人性化,它其实是参考了资产阶级的人性理论和乌托邦的抽象人道思想。并没有实质性的创新和发展,是一种组合与变异而已。它以抽象人性论作为出发点,阐述了人的尊严与本性问题,并进一步将其引向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目标和实现方法、途径等。其实它是通过对其它理论的借鉴和参考,用实用主义的手法展现出自己的理念,并使之成为自己的工具。

详细说来,民主社会主义是以主观的人性论和虚无的人道主义作为其哲学基础,特别指出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共产主义,都是对这种人性和人道的摧残和破坏。它将抽象人道主义当作其基本思想来源,并用它来观察世界,思考问题,时刻将事物与人道、人性相对比,并形成自己的主观臆想,同时,它还重视人类社会的历史性。它认为,“正是众多的个体出于对未来向往的追求,而不断努力奋斗,共同推进人类社会的进步”。所以,民主社会主义其实从根本上否定了阶级的存在,并认为不应以阶级的思想和观点来看待社会、分析问题,更反对将阶级性作为社会的根本属性,认为要以温和的方式和手段解决社会矛盾,鼓吹所谓的“善性”和“人性”,主张工人和资本家的和谐共处,相互理解,不断达成和解,从而完成“人性”社会的不断发展。从历史的角度看,民主社会主义否认社会的发展会将人类引向共产主义,而是在发展中断完善人性,并实现人类道德、守则和要求的共同性和认同化。

四、科学社会主义主张暴力革命,民主社会主义主张改良资本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政权的获取和巩固方面,无产阶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选择,从而确定采取何种方式实现自己的目标。旧有的统治和秩序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需要通过强制措施甚至革命手段才能达到获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目的;当然,也不排除另一种可能性,那就是旧有的统治主动接受变革,自行退出,无产阶级和平的替代它。对此,恩格斯极力颂扬了德国党的行为,认为他们利用普选权和议会斗争是明智之举,是手中的有力武器,更是工人获取自由和权力的有效手段之一。此外,他还积极鼓励工人阶级不要忘记自己的历史使命,积极进行革命斗争,既要进行合法的斗争,更要准备好开展残酷的暴力革命。特别是在夺取革命政权后,更要用革命的手段加以维护,才能更好的保障无产阶级的革命成果。邓小平对这个观点进行了更加详细的阐述和总结,认为对于一个刚刚建立的政权而言,其力量总是薄弱的,而此时其敌对力量是比较强大的,所以,要用更加坚决的革命手段来巩固新政权,这种手段就是专政,而对于拥护政权的广大人民则实行广泛的民主,通过人民民主专政的方式实现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发展,这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的事情,要理直气壮的做好。

民主社会主义却反对暴力革命,认为这是一种极大的破坏,坚持以温和的方式取得政权,并将其作为唯一可行的方法。法国社会主义党提出,要在坚持特定的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社会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抗议、施压,实现夺取政权的目的。这其实就是一种改良主义的思想和表现,仍然是以坚持资本主义为前提,企求在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的框架内进行点点滴滴的改良,对无产阶级专政非常的恐惧,并将无产阶级专政等同于一党专政,将它与法西斯独裁统治的可怕专政等同起来,将无产阶级专政视为洪水猛兽,丑化为与民主、自由、法治相对立的“新帝国主义”的工具。为民主社会主义提供了自己认为的“合理模式”,即:“社会主义-无产阶级专政+基督教”。

五、科学社会主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民主社会主义主张多元的混合经济

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生产资料的归属,主张废除私有制,但经济落后的国家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必然会经历一个过渡阶段,那就是并不能全盘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它只能成为一种主导或占主体地位的经济成分,在此过渡期间就必须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作为有益补充。但须明白这样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而服务,不是要削弱与取消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更不是实行私有制。

民主社会主义最初也强调社会资源的公有,提倡消灭私有制,但是在进行国有化的时候受到阻挠,没有实现国有化的目标。因此,它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让步,不仅认可私有制的合法性,还允许其存在于重要的生产领域。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不再是社会主义的先决条件。他们认为,私有制并不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建构,对社会发展没有危害性,所以,有权存在并得到应有的保护,虽然在某些条件下可能需要国有化,但是,这不是化解此难题的关键。瑞典社会民主党理论家卡尔松提出,私有制并不是导致出现剥削的基础,而少数人的管理权则是导致这种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因此,不需要消灭私有制。而政府管理职能的社会化会自然而然的实现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

六、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无产阶级政党专政,民主社会主义提倡多党制

科学社会主义提出,国家其实是一个暴力机构,是进行阶级统治的有效手段。无产阶级专政的实施和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政权,是保证社会主义发展到共产主义的基本条件,所以,需要长期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保障社会主义的政治体系,并且,与其它党派存在主导和参与的关系,不合适也不需要建立三权分立的体制,在科学分工的基础上,明确各自的职责,建立长期合作的友好关系,并相互监督、长期共存。这样不仅促进了政权基础的广泛性,更有利于形成良好、互动、科学的政党关系,提高国家政策、大政方针的准确性,还有利于形成有效的监督,预防、抵制腐败的发生。因此,在充分民主的基础上,要切实将法治放在突出位置,以真正保障人民的当家作主。所以,要将三者有机整合在一起,不断增强并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发展。

民主社会主指出,现代意义的国家不需要阶级化的统治,可以在广泛民主化的基础上实施共同的政治理念,将国家构建为服务全社会的、促进各个阶层不断沟通协调的、超出各自利益本身的超级统治机构。所以,它否定暴力革命,反对以这种手段进行的各种活动,主张无产阶级利用资产阶级共和制度,通过议会斗争和工人争取普选权,自然过渡到社会主义。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使所有政党都拥有相应的权力,并在国家事务中享有并使用这些权力,从而促进真正的开放与平等。要以民主化、法律化的手段保障各个阶层进入到国家的权力机构,并提出本阶层的诉求,所以,多党制是一种必然存在的国家体制,并且,每个政党既可以成为执政党,也可以成为在野党,这没有必须的规定,完全凭借各自的实力,要在这种完全民主的基础上选出议会及国家机构,国家机构要执行执政党的政策、方针。由此可以看出,民主社会主义崇尚三权分立,重视法治,关注个体的相关权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社会结构的优化和教育、经济的改善,使资本主义的阶层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中间阶层出现,两极化的资产阶级和工人的关系越来越不明显。由此社会民主党认为工人作为一个阶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数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应当将其扩展为“人民”更为合适,因此,需要将工人阶级的政党转变为代表更广大劳动者的人民的政党,并认为所谓的无产阶级正逐实行广泛的民主制,实施多党执政。

从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在创始人、指导思想、哲学基础、变革道路、经济结构和政治制度等维度的差异来看,它们之间有天壤之别。那就是根本性质的区别,一个是科学的、真正的、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一个是唯心的、改良的、模糊的社会主义,并且有很多是伪马克思主义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的,与我们所坚持的科学社会主义完全相反。民主社会主义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而是资本主义社会众多思潮中的一种,它的本质自然也很明确,是为资本主义服务的,是资产阶级政党用来巩固和维护其统治地位,健全和完善其管理方式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改革开放之后,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重新泛起,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来了新的现实的风险和挑战。因此,当前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就是明确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将其与科学社会主义真正区别开来,积极应对民主社会主义的挑战。在意识形态领域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作为一元指导,杜绝在思想上具有多元化的倾向。当今世界的民主社会主义以及西方各种类型的福利社会,均建立在资本主义价值观的主导和私有制条件下的税收基础上,因而有着不可避免的矛盾和缺陷。而中国的全面小康社会,建立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因而能够保障小康社会的全面性、福利制度的稳定性和福利政策的持续性,有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改革开放4O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已经为新时代全面超越民主社会主义打下了坚实基础。有学者指出,西欧实行民主社會主义的国家在不平等的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优势地位,具有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中国实行民主社会主义不具备相关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条件,历史机遇也不可能再有,民主社会主义不可能是中国的前途。因此,若我国推行“民主社会主义模式”,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对资本主义的复辟,就是走“改旗易帜”的邪路,那些要求在中国实行这种模式的改良者,其实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动者和复辟者,实践已经证明,必将继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们唯一正确的选择,我们要旗帜鲜明的打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旗。

总而言之,要深刻认识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并主动参考、借鉴其可取之处,使之服务于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强调要重视意识形态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推进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关键期,我们必须理性看待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正确引导和发扬民主社会主义科学性,从而推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和政治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M].第297页.

[2] 戴佳朋.西方三种社会主义思潮之比较研究[J].知与行,2017(24).

[3] 任驰.关于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几点思考[J].学理论,2018(6).

[4] 陈婷.当代民主社会主义的价值诉求[J].理论观察,2017(5).

[5] 林怀艺.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冲击及对策思考[J].科学社会主义,2017(5).

[6] 郑志鹏,彭喜保.试论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区别[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12).

[7] 李海春,王湾.积极应对民主社会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挑战[J].改革与开放,2017(17).

[8] 吴成林.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比较及启示[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7(2).

[9] 尚金雪.浅析中国为什么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J].新西部,2016(23).

[10]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新华网,2017年10月27日.

[11] 张思矛.浅析当代中国民主社会主义思潮[J].农家参谋,2017(18).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德国民主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2019B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依平(1994.08- ),女,辽宁锦州人,在读研究生,碩士,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向:国外马克思主义;李娟(1978.08-),女,河南濮阳人,博士,长春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国外马克思主义。

猜你喜欢
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
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坚持
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