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洋务教育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引领作用

2020-06-08 13:26陈大陆
锦绣·上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引领作用

摘 要:洋务教育是晚清废科举、兴学堂,培养新型人才,全面推行教育体制转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历史中介。它突破了传统教育而自成一种新的体系,引领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步伐。本文追踪洋务教育所产生的历史背景,挖掘具体实例,探索洋务教育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洋务派;洋务教育;废科举;兴学堂;引领作用

第一章 洋务教育产生的历史背景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封建王朝日趋没落,资本主义萌芽如雨后春笋。社会对人才和“学战”的要求十分迫切。爱国人士大声疾呼:“中国此时,尚不广兴学堂,真是无从救了”。培养人才,救国救民,成为举国上下的呼声。清政府在大势所趋的潮流中,不得不将办学堂作为国策的重要内容来对待。破除传统教育根基,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故而诞生了洋务教育。

1.洋务派的出现及其主张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中国,在林则徐、魏源的思想理论的影响下,一部分具有买办倾向的地主官僚,军阀从顽固派中分化出来,形成洋务派。洋务派代表人物,在中央有总理衙门大臣奕、文祥,在地方有湘、淮系军阀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

林则徐的学生冯桂芬亲身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在“夷害不已”的感受中,他提出:“自强”“雪耻”。他希望依靠封建政权,在政治上、经济上实行一些自上而下的改革;在对外问题上他主张:向西方学习,其中:采西学、制洋器、废科举等多项建议被洋务派所采纳,进而成为洋务政策。

恭亲王奕?面对着内外交困,满目苍夷的大清王朝在给咸丰帝的《奏请八旗禁军训练枪炮片》中第一次提出了“自强”的口号:“臣等酌议大局章程六条,其要在于审敌防边,以弭后患。然治其标而未探其源也,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术,必先练兵。现在抚议虽成,而国威未振,亟宜力图振兴,使该夷顺则可以相安,逆则可以有备,以期经久无患。况发捻等尤宜迅图剿办,内患除则外侮自泯”。3 咸丰帝采纳了奕?的自强方略,并命两江总督曾国藩、江苏巡抚薛焕酌办。有了圣旨,曾国藩在安徽建起安庆军械所,生产子弹、火药、炸弹。规模虽小,却成为我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发轫。经奕?等人的努力,古老的中国吹进了一股新风,缓慢而艰难地走上近代化的历程,从而,拉开了洋务运动的序幕。

2.洋务运动促进了洋务教育的兴起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在“师夷之长技”的旗帜下“采西学,制洋器”,陆续创办了一批军用工业,又以求富为目标先后创办一批民用企业。然而,新的“造船制器”业所需要的人才又不是传统教育体制所能培养出来的,因此在洋务军、民用工业的始建阶段,大都不得不“借材异域”,延聘洋人技师。这种状况一方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过程中人才困窘,另一方面又直接促动了以培养近代科学技术人才为目的的新式教育体系的建立。“培养人才”总是以社会需求结构变化为其内在依据和驱动力,有了近代电讯业的兴起而后有一批电报学堂的设立,有了近代海军的建设便产生水师学堂的创办,有了“造船制器”的新事业而后有培养制造船炮人才的军事技术学堂的出现……。总而言之,有了军、民用工业就有了洋务职业技术教育的开展,从而又推进了军、民用工业的兴起。

办天下事,非才不举。洋务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都在呼唤新的人才,而新的人才必须由新的教育来培养,已成为新时代当务之急的社会课题。奕等人意识到培养科技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上奏说:“因思洋人制造机器、火器等件,以及行船、行军,无一不自天文、算学中来。现在上海、浙江等处讲求轮船各项,若不从根本上用着实工夫,即学习皮毛,仍无裨于实用”。这里所说的“根本”当指设馆学习西方天文、算学等实用科学技术,并延聘西人在馆教习,“务期天文、算学均能洞察根源,斯道成于上,即艺成于下。数年以后,必有成效。中国自强之道在此矣”ⅱ,这种见解虽过于乐观,但把洋务教育与国家的自强联系起来,把它视作“中国自强之道”,却是一种远见卓识。只有尽快地兴办新学堂才能从本源上洞悉西方的“技巧之源”和“制作之本”,也只有真正把握了彼邦技巧的“奧秘”,自明其间的“曲折”,才能有效地抵御压境而来的侵略狂潮并导国于富强之域,所谓“有西学而后有人才”,“方今时势为古今一大变局。泰西创设机器以来,互相效法,以为非此不能自立。而机器之用,具有至理,必须考究于平日,若临时猝办,即是无极矣。故当今急务,以开学馆,培人才为最”,因为“学校者,人才所由出;人才者,国势所由强。故泰西之强,强于学,非强于人也”。ⅲ

造就人才,开学馆以“养才济时”,成了洋务派的共同认识。这种共识不仅构成了洋务教育兴起的舆论背景和理论导向,而且直接促成了传统教育之外的另一番天地——直接引领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启蒙。

第二章  洋务教育的办学特点及对近代教育的引领作用

洋务教育的具体内容:书院改制,建立新式学堂,传播西学,派遣留学生。

1.废科举,兴学堂

废科举,洋务派主张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加试实用学科,以取有用之才。把算学、经济特科列为科举考试科目,西学加入科举之中,从此科举制被打开了缺口。

兴办学堂是清政府“新政”期间改革教育的又一重要措施。1901年9月清政府明令各地设各级各类学堂。当年12月5日又定学堂选举鼓励章程,规定学堂毕业生考试后,可得进士、举人、贡生等身份。1902年2月13日公布推广学堂办法。3月11日命各省“妥速筹划亟立学堂及武备学堂”。8月15日颁布《钦定学堂章程》,详细规定了学堂章程及管理章程。1905年还下令:立停科举,推广学校。这样兴办学堂便成为清政府的既定国策,并切实推行到全国。由于这一政策适应了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各地广泛参加了兴办学堂的活动。封建时代的科举制度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开始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阶段。

2.实业学堂的特点

新式学堂的最大特点,就在于不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的,培养社会对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人才的需求。

设立实业学堂的历史渊源要追溯到1867年江南制造局采纳容闳建议在局中附设的兵工学馆,ⅳ两江总督马新贻在建立该学馆时就表达了其性质与任务,他说:“查外国造船行船及制各种利器,皆有专门之学。上年局中觅雇洋人翻译制造诸书,正欲先明其理与数之所以然,使门径既辟,得以循序渐进”。制造局办学馆,就是要“聪颖子弟分门学习,以期日起有功”的“明其理与数之所以然”。ⅴ其带有实业性质是显然的,容闳称这个学馆“造就无数机械工程师”ⅵ,这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兵工学馆的真实情况。

实业学堂首推电报学堂,依次为实学馆、矿物学堂、铁路、商务、医学等学堂。值得一提的是张之洞于1893年10月于武昌设立的自强学堂,分方言、算学、格致、商务四斋。张之洞说:“自强之道贵乎周知情伪,取人所长,若非通晓洋文,即不能自读西书,必无从会通博彩。”ⅶ但后来对技艺也逐渐重视起来了。并于1896年将原铁政局内化学堂并入自强学堂。此外,自强学堂还很注重翻译有关工农商等方面的技艺书籍。“为未通洋文者收集思广益之效。”ⅷ张之洞兴办的《自强学堂》1928年改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批综合性国立大学。当年洋务派兴办的很多实业学堂一直沿用至今,可以说对中国近代教育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①实业学堂建立了新的学制系统。

新学制完成于1903年,张之洞、张白熙、宋庆合订的《奏定学堂章程》。它详细修订了各级学堂章程,并对学堂体系、办学宗旨、管理通则、教育年限、课程设置等都作了规定。这一学制的颁布和实行,改变了中国长期封建式的官学、私学、书院等学校形式,和教育结构单一化的状况,出现了多种类、多样化的学校教育结构,为中国近代化的教学制度奠定了基础。

②自然科学内容演变成为学校的主要课程。

在洋务运动中开办和早期教会设立的学堂中,枝节地介绍过一点自然科学知识,很不系统。实业学堂兴起后,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开设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仅以高等学堂为例,就开设有:数学、理化、地质、矿物、动物、植物、理财以及土木、机器、电气、采矿、冶金等科目,可以说包罗万象。这与单一为科举考试服务的教学内容,形成很大反差,改变了我国教育的知识结构,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

③推广、使用新式教科书。

我國私塾、书院是以传统的教材为主,洋务运动时期有部分学堂采用以介绍西学为内容的教材。科举制度废除后,新的教育制度开始建立,编印新式教科书势在必行。商务印书馆编成最新大学、师范、职业学校等用书。各类新式教科书的出版,适合了当时教学的需求,新式教课书的发展,对近代和当代教育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引领作用。

3.选派留学生

为了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来改变清政府落后的面貌是洋务派发起留学运动的初衷。洋务时期的留学教育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两次:幼童留美和福建船政学堂学生留欧,即1872—1875年清政府向美国派遣了四期共120名幼童赴美留学;1877—1897年先后派出四批福建船政学堂的学生赴欧留学。

这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被誉为“中华创始之举,亦古来未有之事”。从而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新纪元。

总结

由洋务运动而发展的洋务教育使中国废除了传统的科举制度,创办了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为新学制开创了门径,推进了中国近代文化的演变,这一反传统的开创性的事业,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创举。洋务教育对中国近代教育起到了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洋务运动史》夏东元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5月。

[2]《鲁迅全集》《呐喊》鲁迅,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

[3]《西学东浙记》容闳,台北文海出版社,1973年。

[4]《李文忠公全书》,《译署函稿》李文忠,台北文海出版社,1962年。

[5]《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左宗棠,台北文海出版社,1962年。

[6]《校邠庐抗议》冯桂芬,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年。

注释:

[1]中国史学汇编《洋务运动》第23页。

[2]郑观应:《西学》,《盛世危言》。

[3]《江南制造局记》,卷三,第55页。

[4]张之洞《札道员蔡锡勇改定自强学堂章程》,《张文襄公全集》公牍卷100,26页。

[5]《洋务运动》(四)第24页。

[6]容闳《西学东渐记》,第85页。

[7]张之洞《招考自强学堂学生示》,《张文襄公全集》公牍卷100,20页。

[8]张之洞《札道员蔡锡勇改定自强学堂章程》,《张文襄公全集》公牍卷100,26页。

作者简介:

陈大陆,男(1978 -),博士,哈尔滨理工大学讲师.

猜你喜欢
引领作用
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引领作用思考与分析
发挥教师在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论“三严三实”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引领作用
谈毕业生党员如何在就业工作中发挥引领作用
作为一名藏区小学教师要以师德教好学生
幼儿园教学管理人员在“园本教研”中的引领作用
引领要扎实发展更高效
发挥学生党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领作用
“两学一做”对党员干部有强大的引领作用
论图谱教学在幼儿音乐活动中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