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训练中避免运动损伤的几点建议

2020-06-08 09:24杨高
锦绣·上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运动损伤素质教育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体育的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中学体育课堂中,学生出现运动损伤的概率逐渐上升,这是教学中教师应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进行体育训练时,教师应注重训练方式科学性、合理性的体现,尽量避免学生在运动中出现损伤。

关键词:中学体育训练;运动损伤;素质教育

体育学科与其它学科存在明显不同,教学开展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增强体质,促进其良好意志品质的形式。在实际教学中,会进行激烈对抗与身体运动,比较容易出现运动损伤。为了使学生的安全得到保证,训练得到强化,教师需针对运动损伤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1]。

一、运动损伤产生的主要原因

首先,思想上的不重视。其次,缺少充分准确活动。准备活动的实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血液循环,增加学生需氧量,并且使其机体的整体代谢速度加快,促进体温升高,保证肌腱弹性、肌肉以及伸展性等状态良好,提升肌肉的伸缩速度与伸缩能力,加强身体协调能力,避免在运动中出现损伤[2]。在准备活动不够充分,或者是准备和训练之间间隔时间过长的情况下,很可能会造成运动损伤的发生。再次,教学组织缺乏合理性。最后,器材以及场地的影响。跑道、场地过滑、太硬、不平以及杂物,器械表面实际粗糙程度,器材安装是否合理,都会对损伤的发生产生影响。同时在护具不合适或者运动服不合适的影响下,也会引发运动损伤问题。除此之外,学生心理素质影响。部分学生的心理素质比较差,如在传球时,遇到高球或者是力量较大的球,就会有恐惧感产生。在处理来球问题时,由于技术动作方面的失误,出现科手指挫伤问题,因此在体育训练中,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十分重要。如果学生心理素质较差,训练中就会出现精神不振、积极性不高、注意力分散以及情绪消极等多种问题,进而产生运动损伤。

二、中学体育训练当中避免运动损伤的主要策略

(一)注重思想教育

体育教学中,需始终将安全放在第一位,注重预防运动损伤措施的实施,因此需将安全教育贯穿在教学始终,每个动作、每节课程都需进行安全教育,使学生在此影响下了解运动损伤相关知识,提升自我保护意识与保护能力。同时教师应积极进行不同预防措施,并且将其作为备课中的重点内容[3]。备课时充分考虑可能会出现的各种运动损伤,以及损伤发生的原因,并且在教案中写出具体预防措施,然后在教学中对其严格执行。除此之外,在运动损伤发生之后,需对其进行认真分析,不断总结经验。

(二)做好准备活动

在体育训练中,准备活动的实施能够促进大脑皮层在运动器官中调节作用的发挥,保证动作的准确性,进而使运动失误发生的概率降低,减少运动损伤发生的可能。在进行准备活动时,需将学生身体机能、活动基本内容、气象条件等因素作为依据,活动多数以定位跑、速跑、双人徒手操、单人徒手操等为主。就专项准备活动来讲,主要包括徒手模仿练习、辅助练习等[4]。如在进行跳远训练时,准备活动结束之后,可以进行一组或者是两组的三十米加速跑,同时练习几组腾空步。准备活动的实施,不仅能够为学生技术动作的掌握创造良好条件,也能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三)合理组织训练活动

在进行体育训练时,教师需对教材进行细致钻研,对于在教学中出现的重难点问题,以及易发的伤害性动作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在整体教学中秉承循序渐进以及差异性对待的原则,强化对薄弱部位以及易伤部位的练习,并且观察学生在训练时的疲劳程度,并且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对运动负荷进行调整,尤其是体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同时教师需对学生的技术水平、身体素质有充分了解,結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运动负荷等。在此过程中,可以进行体操项目方面的练习,并对学生进行合理保护与帮助,向其传授自我保护方法。如针对摔倒问题,摔倒时需立即低头、屈肘、团身,让肩背部先着地,然后就势翻滚,不能用手臂直接支撑,进而促进学生保护意识与能力的提升,避免出现运动损伤问题。教学中应尽量做到内容安排的合理化,在前几节课中着重进行身体素质方面的训练,进而为今后训练奠定良好基础。就冬季开展的教学内容来讲,主要应包括中长跑、武术以及游戏等。合理训练内容的开展,不仅不容易出现伤害事故,也能使学生得到相应锻炼。

(四)重视课前检查

课前认真检查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使隐含被消灭在萌芽中。在正式训练时,应该检查训练场地是否有杂物、碎石等;垫子是否出现破损问题;器材是否做到牢固;以及学生在着装上是否和实际要求相符,这样才能避免由器材、服装造成的安全损伤[5]。同时在开展部分项目练习时,教师需对学生身体健康状况有充分认识与了解。如长跑训练中,需了解学生的是否存在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

(五)重视学生心理调节

心理素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如果学生在体育训练中出现过度恐惧或者是过度紧张的问题,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对体育技术、体育技能的掌握,进而出现运动损伤,因此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处理,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逐渐消除其在训练中的心理障碍,尽可能使运动损伤得以避免。

结束语

总之,由于中学体育课程具有对抗性、开放性、运动性等多种特点,因此在体育训练中不免会出现运动损伤。在此过程中,需运用客观态度看待运动损伤问题,采用科学、合理方式尽量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在保证学生身体素质获得提高的同时,使其感受到体育训练的趣味性,对体育训练形成正确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周明阳.对体育特长生运动损伤成因的调查研究——以大庆市高中田径项目为例[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8.

[2]陆军,潘一鹏.浅析中学体育训练中智能手机APP的应用[J].软件(电子版),2019(10):176,178.

[3]钟坤.素质拓展训练融入中学体育教学的应用探讨[J].读与写,2020,17(3):239.

[4]谢宏彬.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新课程·下旬,2019(11):258.

[5]赵晓希,胡良楠.高校体育训练中学生兴趣的培养路径初探[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3):111,113.

作者简介:

姓名:杨高,1975年12 月生,籍贯: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 ,性别:男,最高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中学体育一级,职务: 高中体育教师,研究方向:中学体育教学及高考训练

猜你喜欢
运动损伤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大学生网球运动损伤成因及预防策略
云南师范大学网球专项本科生常见的运动损伤及预防研究
关节镜治疗踝关节运动损伤的临床应用意义探究
职业院校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也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