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趣
——古时白银的货币化/

2020-06-09 02:49
中国宝玉石 2020年2期
关键词:银锭大额蜂窝

五铢钱、通宝等金属货币历史悠久,便携、统一,利于流通,币值较小,当金额较大时不方便计量。在需大额计量时,黄金和白银最为常用。

《管子·轻重十》曰:“山上有赭者,其下有铁,上有铅者,其下有银,此山之见荣者也”。中国古代银矿的开采,最迟在战国时期就已开始。白银具有色泽洁白、比重大、延展性好、不容易损耗等特点,成为民间一种公认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铸成不同形状、不同重量的银条、银锭、银元宝等进行流通使用。

自东汉以来黄金逐步退出流通,白银地位日益提升,银铤成为古代基础货币之一。银锭是熔铸成锭的白银,在宋以前称银铤。银铤大约出现在三国和南北朝时期,至隋唐时已经完善。

唐代银锭(铤),主要有两类,即块状铤(包括笏形和饼形)和船形铤。唐代的块状铤(包括笏形和饼形)为官方普遍采用的形制,主要用于进奉、军费、税赋、赏赐等,由于是官方用银,其上刻有用途、来源以及官员的身份和姓名作保,成色、重量都至为可信;船型银铤一般被认为并非官府的贡银和库银,应为被民间用作大额支付的白银货币。

唐中期之后,中亚、西亚国家皆用银币,难以与中国的铜钱直接互换相通,要实现贸易交换,采用以分量计值的银锭是最便利的,故白银的使用日益扩大。

至宋代,银铤的器形有了显著的变化。首先是银铤器形趋向统一,变为两端平整、中间略向内收的束腰板块状,这种形状应是船型银铤双翅构造被逐渐淘汰的结果。同时铭文制作趋向规范一致,北宋时文字内容一般有银铤的制作或使用年份、地点、用途、重量、主管官员及职位、银匠姓名等。南宋以后除之前的用途、地点及官职等内容外,常常直接标注成色和制作的铺户等,形制更加规范。另外,蜂窝、丝纹等外观特征显现。蜂窝作为白银铸造的一项基本特征,在宋代银铤上有充分的展现,尤其是南宋铤,遍布铤底的蜂窝,是南宋铤的一大显著特征。

金代,银、钞、钱三类货币并行,铸钱、行钞效仿宋代,铸造银铤也效仿宋代,主要是弧形束腰的银铤。

元代银锭基本沿袭了宋金银锭的形制,只是银锭两端微有起翅,并且最早出现了“元宝”铭文。

自明代起,宝翅(起翅)银锭成为主流形式。明代中后期,完成了中国古代银锭从宋元时期平板束腰(不起翅或稍起翅)的主流铤形向明清时期立体起翅的“元宝”锭形的演变。

明清时期是我国银锭铸造、流通的鼎盛时期,有五十两、二十两、十两、五两、三两等多种规格。一般大额交易使用银,小额及零星交易使用铜钱。

清代晚期通行的货币则以银元和银行兑换券为主。

1935年,国民政府统一货币发行,宣布白银国有,禁止流通。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了稳定人民币,冻结民间金银买卖,并严厉打击了银元投机倒把和走私活动。至始,结束了白银货币化的历史。

“承安宝货”壹两银铤,金图源:中国钱币博物馆网站

“承安宝货”壹两银铤,金图源:中国钱币博物馆网站

“金花银”银锭,明图源:上海博物馆网站

光绪七钱二分银币,清图源:上海博物馆网站

猜你喜欢
银锭大额蜂窝
热塑性蜂窝板的平压性能分析
银锭的收藏价值
蜂窝住宅
明代“金花银”银锭元素组成的无损检测分析
银行大额存单的蝶变
“蜂窝”住进轮胎里
古币银锭的收藏价值
科学地研究中国古代银锭——读《中国古代银锭科学研究》
大额存单“拼息”
为什么蜂窝是六角形的?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