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者的沉默胜过雷霆万钧

2020-06-09 12:03程华
职工法律天地·上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炸药炸弹

程华

你很顽皮

每次约会,总是选择熙来攘往的人群

你不购物,却约在超市商场

你不坐车,却登上公交站台

还有一次

你想旅游,差点上了飞机

全机乘客被你吓着

幸亏我及时赶到,才将你挽留下来

……

我说,我生就是为你而来

你爱我,寂静无声,甘愿粉身碎骨

我爱你,沉默无言,却更情深似海

……

这首《沉默的爱》,出自一位理工男、70后警察之手。文字悱恻缠绵,似氤氲柔情无限。单从专业角度来说,这首诗算不上多么好。然而没人会想到,作者从事着危机四伏的排爆工作。这首诗的“抒情”对象,竟是令人谈之色变的爆炸装置。

剑眉浓黑带弧,目光静如深潭,短袖白恤、藏蓝警裤衬出高大匀称身形。语速不疾不徐,声调含蓄内敛,礼貌中略带几分距离感。初见梁新宇,很难将他与想象中的排爆手联在一起。一个近距离与死神打交道的人,通身怎难觅一丝刀兵之气?

重庆市公安局治安总队枪支及危爆物品管理支队民警梁新宇所获荣誉令人肃然:中国首批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机枪手、排爆手,获联合国和平勋章、中国维和警察勋章、全国青年岗位能手、重庆市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重庆市先进工作者等荣誉;荣记个人二等功二次、个人三等功三次;2018年1月荣登中国好人榜。

梁新宇倒吸一口冷气,心像被利刃狠剜,生割,碎裂。

田里两具遗体,一名民警,一名辅警。两人衣服碎成布条,露出的肌肉被爆炸冲击波撕得残缺不全,民警的脸被飞迸的爆炸物打穿,看上去有些扭曲变形。凝固的血、破碎的肉体、散落的瓦片……

暮色阴郁合围。空旷田边,一名年轻女子挣扎嘶喊着什么。几名民警淌着泪拼命拉着她,却不知该如何安慰。女子是牺牲民警何万胜的未婚妻。这对相恋多年的情侣,本打算次日去领结婚证的。何万胜一直忙,婚期一直推延。

发生在2003年2月23日的这一幕,此后再未淡出过梁新宇的脑海。因琐事纠纷,案发地一农妇母子三人自制土炸药欲报复亲戚。因炸药保存不当,农妇自己在睡梦中被炸死。在外务工的农妇丈夫赶回家筹办丧事,又被藏在柴禾中的炸药炸伤。接警后,当地派出所民警迅速赶去,又发现四只泡菜坛里装满炸药,总重至少四十多斤!

如按当量换算,这些炸药威力至少相当于五公斤TNT。更可怕的是,土炸药性能极不稳定,稍有挤压摩擦甚至遇热都可能引发爆炸。

屋里是奔丧的亲戚,周围是看热闹的村民。一旦发生爆炸,四周房屋连同这些人将不复存在。来不及怕,孙所长立即带领民警何万胜与两名辅警,一人抱起一只泡菜坛小心翼翼往田里转移。就在到了田里即将处置时,其中一坛炸药爆炸,同时引爆了另外两坛炸药!孙所长和一名辅警重伤昏迷,何万胜与另一名辅警当场牺牲。

遗体,是梁新宇与同事们抬出来的。那场景,用“血腥”二字不足以形容。那年,何万胜26岁,梁新宇27岁。对于从事排爆工作不到两年的梁新宇而言,那惨状在内心掀起的巨大冲击波,甚至远远超出了爆炸本身。第一次直面如此惨烈的死亡,他仿佛看见死神狞笑着在身边逡巡。

其时,梁新宇从警不到五年。1998年7月,他从大连轻工业学院机械电子本科专业毕业,适逢重庆市公安局面向社会招警。在父亲的鼓励下,他顺利过考进入治安总队,2001年被选入新组建的枪支与危爆物品管理支队。这是一个全新领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要求非常高。他起早贪黑钻研操作、认真研读各类专业书籍、积极参加安检排爆培训……渐渐地,他开始掌握专业设备使用和拆弹排爆技巧。“必须勤学苦钻,慎之又慎,把风险减至最小。因为,一次失误,后果难以想象!”

似乎老天在刻意考验梁新宇的胆识和单兵作战能力。就在何万胜牺牲后不久,主城发生一起案件,嫌疑人用土炸弹敲诈一私企老板,欲迫其拿出巨款。炸弹就放在老板家门前。

梁新宇受命前去。领导问他:“小梁,你也学了有些日子了,应该‘出师了。这次能独立操作吗?”

望著对方期待的目光,梁新宇心跳加快。我?他略一踌躇,咬咬牙,我想可以。

现场,两个同事吃力地帮梁新宇穿上重达七十斤的排爆服。尽管平时训练跟师许多次,但这一次完全不同。同事一边穿一边叮嘱再三,四周是默默忙碌开展保障工作的人。“哐!”头盔扣下那一霎,他似乎被抛到孤岛上,一种前所未有的紧张袭遍每个毛孔。

他定定神,深呼吸,反复默念:得靠自己了,没人能帮我了。不能怂,不能退,我必须上,不能失败!

屏蔽信号、探测装置,确定爆炸物属性和结构后,破拆开始。梁新宇清楚,如果炸药达到0.5公斤TNT的当量,两三米距离,排爆服仅可保其不受重伤,无性命之虞。如果当量更大,那就只能凭技术决定生死成败了。而此时,他并不知这枚炸弹威力到底有多大。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深海一般瘆人的静默。一个多小时后,“咔嚓”,他用剪刀剪断了雷管线。他成功了。

取下头盔,如重返阳世。梁新宇大汗淋漓,手微微颤抖。站在阳光下,他有种想大哭的冲动。那是终于战胜恐惧的自豪,战胜自己的激动。“战友牺牲,让我明白了自己工作的残酷和危险。我不能有一次失败。走过‘第一次这个关键节点后,我忽然不怕了。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自己。”

梁新宇渐渐开始独当一面。很快,一次更大的考验来了。2004年5月,经过严格挑选,他成为中国首批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的一员,与战友们奔赴海地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

那是一个战乱频仍的国度。一下飞机,浓烈硝烟味扑鼻而来,炮火轰鸣震荡耳鼓。气候炎热、疾病肆虐、战火纷飞……每天,梁新宇所在警队顶着灼灼烈日、冒着炮火冷枪完成各种任务:武装巡逻、武装执勤、武装清查等等。除了排爆,他还是机枪手。

上世纪八十年代,梁新宇读中学时就进入了射击队。他似乎对枪弹有种与生俱来的“亲近”。起初,见学校队员们练习射击,他也手痒痒,便找到教练毛遂自荐。教练看看这个眼神沉稳的男孩:“想试试?”梁新宇点头,接过枪,在教练指导下像模像样瞄准、击发,上靶率出人意料。教练眯眼笑了:“好吧,从现在起你就跟着我了。”

射击看似很酷,但训练相当艰苦。无论风吹日晒严寒酷暑,一端枪就是一两个小时不动弹,单这一点,心性浮躁的人就难以坚持。但梁新宇从无多话,一练就是几个小时,雕塑样纹丝不动。没多久,在重庆市青少年运动会上,他拿了铜牌。“这孩子吃得苦,守得住,是棵好苗子。”教练很满意。

从警后,经过不间断高强度训练,梁新宇的射击技术以及综合素质更臻成熟。

到达海地后不久,他们便亲历了治安环境的残酷。一天,在海地首都太子港贫民区,五名海地警察驾车巡逻途中,遭遇暴徒炸弹袭击身亡。梁新宇随队赶赴现场进行处置。那场景,多年后仍反复浮现在他眼前:灼烈骄阳下,燃烧变形的警车、呈焦炭状的尸体、刺鼻的火药味、焦糊味、血腥味,无比强烈地刺激着所有在场人的神经。

来不及恐惧。现场还有无炸弹?有无连环爆炸的可能?除此外还有无隐藏的其他危险?不知道。梁新宇和队员们立即实施警戒,他冒险进入中心现场,首先确定了炸弹类型,随后仔细清理搜爆,清除周边可疑物。警报不彻底解除,危险便始终存在。

几个小时后,搜爆完毕。不知是暑热,是劳累,还是紧张,梁新宇浑身像从水里捞出来一般。他庆幸又过了一劫。他还活着!

那是他此生见过的最惨的爆炸现场。他深知,自己与战友们也随时可能遭遇同样的致命袭击。执勤中,时闻枪声大作,顷刻间弹雨泼来。作为机枪手,他必须钻出车身站在车顶观察警戒,好几次子弹呼啸着擦耳飞过。驻守据点时,街上屡屡发生爆炸,当地人和他国维和部队的车辆被炸得粉碎。尽管他们巡逻开着装甲车,但并不能完全阻挡重型武器攻击。他们深知,在威力巨大的炸弹面前,就算藏身装甲车里也无济于事。

枕戈待旦成为日常,生死存亡如此血腥又具体。直到2005年他们圆满完成使命回到祖国。走下飞机,一眼望见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梁新宇的眼睛濡湿了。他更深地明白了,和平、安宁对于国家以及民众有多么重要。“以前在国内体会不深。这一年,我终于体会到了,身为中国人,我是多么幸福!”

海地一年,永远镌刻在他的记忆里。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残酷环境,让他愈发懂得了生命的可贵,以及为保护生命去付出去犧牲的价值之所在。曾经青涩的年轻警察,在血火淬炼中已然成长,成熟,坚韧,无惧。

整整18年,梁新宇先后参与处置百余起涉爆现场,多次成功拆除各种复杂的爆炸装置,二十余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排爆一般有两种办法:一种是用排爆罐将爆炸装置转移至空旷地带,用专用设备销毁;一种是近距离人工破拆。前者安全系数较大,后者危险性陡增,一旦失误几无弥补可能。采用何种办法,都必须由排爆手根据现场状况综合评判抉择。

一次,几个绑匪仓皇逃窜,将爆炸装置弃于某区闹市现场。梁新宇奉命前去,与队友们将爆炸装置转移到郊外一处无人工地。用仪器屏蔽现场信号后,通过设备透视,初步确定这是一个威力巨大的爆炸物。“拆开它,找到破案的线索和证据!”他决定手工破拆。

笼着排爆服,闷热难当。队友不断拿来矿泉水,拧开,帮他倒进嘴里。他趴在地上从不同角度仔细观察,动作缓慢而吃力。一小时快过去了,正全神贯注破拆中,一个同事告诉他,屏蔽设备快没电了!

作为专业人员,进入排爆现场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屏蔽隔绝信号,以排除外来装置对爆炸物的遥控。屏蔽设备满电最多工作一小时,而此处空旷区没有充电条件。一旦外来信号进入就可能触发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梁新宇心一紧。爆炸装置就在眼前,像随时会吞噬人命的怪兽。“要不,我们先撤出,然后销毁它?”同事紧张地望着他。他深吸一口气,尽力稳了稳。摧毁,最简单,自己也安全。可证据随之毁灭。谁能保证嫌疑人不会再次铤而走险?谁知道他们下一个袭击目标是谁,在哪里?

再三权衡后,他决定:继续破拆!这枚装置,他有把握拆除。而风险,由他来承担。他要冒死给案侦部门寻找线索和证据。他要将嫌疑人继续作案的可能性压缩至零。

抉择作出了。除核心现场几人,其余人迅速撤到安全地带。所有人只能眼睁睁望着他。时间近乎凝滞。难熬的沉寂中,似乎能听到怦怦心跳,如来自另一个维度的神秘咒语……

揪心的两小时后,雷管线被轻轻剪断。雷管与炸药被小心分离。炸弹终于被拆除。看到梁新宇艰难比出的手势,战友们长吁了一口气。

精疲力尽的梁新宇慢慢站起,汗水几乎模糊了视线。体力消耗接近临界点,加上精神高度紧张,三四月的天,竟感觉如同跑了上万米。根据拆除的内部装置,警方很快锁定几名嫌疑人并将其全部抓获。一颗“炸弹”这才算被连锅端掉。

也许工作太累,回家后梁新宇便成了“宅男”,不大喜欢出门。一次,他难得与妻子一起去看了场电影《拆弹专家》。听说电影讲述了排爆警察的故事,他想看。剧中两处情节令他尤有感触。一个是排爆失败,身绑炸弹的年轻警察,在临死前拼力克服恐惧,反复高喊“我是警察!我有责任!远离车群!远离人群!”;一个是剧终,为保护民众,刘德华饰演的排爆警察拖着被子弹打穿的腿,逆向穿过四处逃散的人群,毅然向载有500公斤炸药的车跑去。为了民众的生,他一步步冲向了死。

看到警察最终牺牲,妻子惊惧万分,抓着他的手连连说:“天呐,你们这工作原来这么危险!这太危险了!”梁新宇忙安慰她:“咳,你不要相信这些,电影都是虚构的嘛,其实哪有这么危险?”

他不得不说了假话。他甚至有些后悔带她来看这部电影。这些年,在亲人面前,对于自己的工作,他习惯了缄默。说出来,危险并不因此减少一分,反倒会让家人寝食难安。他长期奔波出外勤,节假日也难得休息,夫妇俩总是聚少离多。给不了爱的人多少陪伴,怎忍心还给她增添忧虑?

但梁新宇从内心认同剧中所传递的价值观:如果前方是危险甚至死亡,需要警察献出生命去换取其他生命,他绝对不会犹豫。“这不过是一个排爆手的基本职业素养。对,就像剧中排爆专家所说的‘用生命去保护生命。”

这个自称“一写文章就头疼”的理工男,居然在一次单位征文活动中写出了一首《沉默的爱》。令人谈之色变的炸弹,在他的诗句中摇身一变成了“相爱相杀”的爱人。

……

每次相见

我都戴上大头帽,穿上结实的棉衫

透过厚实的玻璃

谨慎地拨弄你的心弦

小心地将你心思来猜

时刻准备着,承受你发泄坏脾气的畅快

还好,每次你都听我的话,很乖

你从不问我

为何受尽折磨

还要对你悉心相待,包容你的野蛮耍赖

你可知道

这是命运的安排

是排爆手许给炸弹的生死情缘

内心何等强大,才有胆拿危难来如此调侃?得有多么无畏,才会以诗意去描摹未可知的风险?这是普通人不能想象并回答的天问。

答案,想必在梁新宇心底。那一定是源于一份爱,虽沉默,却胜过千言万语;看似云淡风轻,却能抵雷霆万钧。

猜你喜欢
炸药炸弹
开水“炸弹”
开心炸弹
开心炸弹
菲矿山惊现数万枚炸药怪“中企遗弃”
为什么炸药的威力会很大?
训练有素的狗
炸药的威力为什么很大
科学家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