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不是解决大学英语课程生存危机的根本之道

2020-06-09 12:04张弢杨军
教师·中 2020年4期
关键词:本质微课

张弢 杨军

摘 要:大学英语课程遭遇生存危机,而此时兴起的微课俨然成为一种最潮、最热的教学手段,冷静地对微课及大学英语课程生存危机进行思考和研究,发现微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英语课程生存危机。从根本上说,大学英语课程生存危机是其课程空心化属性所造成的,是其课程本质性缺陷所引发的必然结果。而微课或微视频只是精、简、短的教学视频,体现的是一种传授式的视频教学方式,能对教学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微课无法也无力从根本上解决大学英语课程业已存在的本质性问题,因此并非解决大学英语课程生存危机的根本之道。微课的光明未来在网络、在自学,而不在高等教育的传统实体课堂。只有找准大学英语课程危机的根本原因,回归高等教育的本质和语言教学的本质,大学英语课程才有可能找到生存和发展之路。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生存危机;本质;微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0-19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1-0048-04

一、现象:大学英语课程生存危机与微课热

近些年,大学英语课程遭遇生存危机。大学英语课程的属性和定位也由以前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变为“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这意味着不久以后,在许多重点高校中,大学英语将不再作为必修课。许多高校尤其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已经开始大幅度缩减大学英语的学分和课时,大学英语教师过剩的问题也逐步凸显。同时,国内高中毕业生的英语水平不断提升,大学阶段专业英语课程以及专门用途英语课程(ESP)[包括学术英语课程(EAP)和职业英语课程(EOP)]呈现蒸蒸日上的发展趋势,大学英语这类基础英语课程或通用英语课程开始陷入“前有拦截,后有追兵”的困境,其生存和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其前途不禁令人担忧,更有从高等教育体系中退出的倾向。

与此同时,随着网络技术和国外微课视频、微课网站的发展,“微课热”潮席卷国内学界和各大高校。各类微课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种层面的微课大赛也竞相出现,高校各科教师在忙于日常教学的同时开始制作微课作品,并参与各类微课大赛。

大学英语微课的发展也不甘落后。外研社、外教社等出版社与多个学会联合举办的微课大赛于2013年后发展迅速,各级教育部门举办的微课大赛更为“外语教学微课热”推波助澜,一时间,国内各种微课日益增多。各个高校在微课发展的基础上,开始加强微课程或慕课(MOOC)建设,使在线教育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单从外语学界来看,有关微课的学术研究越来越热,与微课相关的研究和参与研究的人数也越来越多,相关论文和成果产出也不断增长,就知网的搜索结果即可知一斑,如输入关键词“英语”和“微课”,可查出相关的论文从2013年的8篇发展到2016年的691篇,输入“大学英语”和“微课”,可发现相关的论文更是增长到千位数,2016年相关论文已达到4755篇。

一些或知名、或年轻的学者(如卢海燕、朱京、李烨、赵冬梅等)从微课各个方面着手研究,如微课的可行性、设计策略等,以期提升外语专業微课制作水平与课堂翻转效果,更希望借此更新外语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推动外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进而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如此看来,“大学英语微课”俨然已经成为外语教学中最潮、最热的教学手段,已经呈现出一种大众化风头,它和“翻转课堂”“微学习”“慕课”等概念一起,在高校内被炒得热火朝天。但冷静下来思考,溯本清源,纵观微课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微课是教育信息化和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产物,但其不是完全崭新的概念。

微课(Micro-lecture)与其他一些概念,如微课程(Micro-course)、微学习(Micro-learning)、微教学(Micro-teaching)、60秒课程(一分钟课程)(One minute lecture)等,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被人提出。20世纪90年代,微课得以发展,21世纪初,实现大飞跃。特别是在可汗学院(Academy of Khan)和TED-Ed对微型网络教学视频的推动发展之后,微课开始受到国人的强烈关注。

近几年的大学英语“微课热”营造出了一种大学英语课程繁荣发展的表面现象,但从本质上说,大学英语微课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英语课程的生存危机。大学英语微课作为一种教学补充手段和网络技术方法,能够很好地对大学英语教学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充其量只能为大学英语课程增加些许活力,要解决大学英语课程本身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微课不是好出路,更不是行之有效的解决之道。

二、探源: 大学英语课程的空心化属性

从根本上来看,造成大学英语课程“生存危机”的原因有很多,但归根结底是其课程“空心”属性与高等教育大学课程的“实心”属性之间的冲突。大学英语课程隶属于大学教育或高等教育的范畴,其课程属性也必然与高等教育的课程属性相一致。

大学课程的属性是“实心”。所谓“实心”,是与“空心”相对的概念,强调与课程培养目标相匹配的学科背景和知识体系。

大学课程首先应该有为实现教育目标而制定的具体的课程目标,在此基础上再确定为实现课程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等。这里面的理论基础可以详见张华《课程与教学论》,文中做过充分总结、分析和论述。大学课程应以良好的学科背景为基础,有健全成熟的知识内容传授体系,而这些却恰恰是大学英语课程所缺乏的。大学英语课程因其起源和发展的特殊性,决定了这门课程缺乏知识体系支撑的“空心”属性。更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空心课程是外语教育失败的根本原因。”

目前,大学英语课程空心化严重。大学英语不同于英语专业,它虽然是建立在语言知识领域之上的,但缺乏系统的语言文化学科的支撑。

大学英语课程是语言型课程,但其教学目标和根本性质决定其只是以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从宏观角度看,“一种语言是它的文化的全息标本”,英语语言知识学科是由多层面的子系统构成的,既有单纯的语言学层面的,也有文化层、行为层、方法层、心态层的知识内容。从微观角度看,英语语言体系庞大而复杂,但是大学英语课程并不是以系统地教授这些知识内容为目标的。

2007年教育部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从这里的教学目标可以看出,大学英语教学主要针对的还是学生语言听说能力和语言交际与运用能力的培养,并不具备此类体系化的、完善的学科背景,这是其“空心化”属性的根源。

再者,大学英语课程缺乏完备的知识体系,也是其“空心”课程的具体内在原因,且进一步造成大学英语教学流于表面等一系列教学问题。就大学课程而言,系统的知识体系尤为重要。Charters在Curriculum Construction中提出,在编制课程时,要强调系统知识。因为大学英语课程缺乏知识体系,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无法系统地讲授知识点,只能自由地选取一些零散的知识点,泛泛而谈,而这些知识点往往还是从教材文本中选取的,教师困于各种讲解中,如对生词、造句、语法、翻译等开设解释性课堂,又或者仅仅针对四、六级考试的考点进行各种应试套路分析和生硬的练习设计。有些教师今天讲写作中的对比,明天谈翻译中的省略和重复,下次课再说中西方餐桌文化的区别,再下一次课又讲解四、六级阅读理解解题技巧,这些知识点之间既没有关联,也没有依托实质性的知识体系,学生觉得可学可不学,视它们如同鸡肋。

教师若缺乏学科支撑开展教学,往往只能照本宣科,也容易造成课堂缺乏活力、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下,也就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语言教育目标。更有甚者,一些大学英语教师对知识点选取不得要领,不知道要如何进行语言教学,语言听说训练和活动开展不到位,学生学习后更不“买账”。教师迫于教学压力和学生到课率的要求,只好另辟蹊径,开启跳梁小丑模式,不断插科打诨,用讲笑话、演小品等方式娱乐学生,以达到打发课堂时间、完成假性教学任务的目的。所有这些不良的课堂教学行为都是大学英语课程“空心化”的外化表现,而这些不良教学行为又会更进一步削弱和恶化大学英语课程的存在价值。

从根本上来说,大学英语课程的“空心”本质决定了其教学活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外语教育,无法达到大学阶段外语教育的应然目标。也就是说,真正的语言教育目标应该是中西文化和知识的传播与交流,是在一定知识背景下的语言交流。而大学语言教育的目标更高于一般语言教学的目标,“学习者在个人的综合能力(语言知识积累、技能、精神境界、学习能力等)、语言交际能力(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用能力等)、语言活动(输入、输出、互动和中介)、领域(公共领域、职场领域、教育领域和个人领域)、任务、策略和文本等方面取得进步。……实现个人综合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提升,最终达到学习者在行为、信息、知识、理解、态度、价值观与技能等方面素质的改善”。

大学英语课程的“空心化”属性和课程目标的要求决定了其充其量可以使学生的听说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或者實现对零散语言知识点的积累。因此,其天然的内在属性缺陷决定了其根本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等语言教育目标,无法实现受教育者以语言能力提升为基础的,在行为、信息、知识、理解、态度、价值观与技能等方面的素质在真正意义上的改善,这也是大学英语课程生存危机的本质问题和核心问题之所在。再加上,“随着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外语课程,尤其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已经基本上由基础教育阶段外语课程完成”,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等教育公共课程的一部分,已经开始逐渐丧失作为高等教育课程存在的理据。

综上所述,以此为背景的大学英语微课无论怎么发展,或者微课再怎么热,都无法解决大学英语课程本身的局限性和根本问题。在此基础上,笔者前期对某大学外国语学院一共148位大学英语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发现,56.08%的教师表示自己从未在课堂上使用过微课,61.49%的教师认为微课在课堂中的教学效果一般,对提升教学实效的促进作用有限。但有79.05%的教师对微课的兴趣较高,主要还是出于微课奖励、立项、职称等现实因素的考虑。

在此背景下,大学英语微课热可能更多的是热在各种比赛里,热在各种评比中,热在概念里,热在网络发展的潮流中,热在个性化的自主学习里。用微课对大学英语课程课堂教学进行补充是很好的探索和实践,但即使微课再热,其本身也无法解决大学英语课程存在的本质缺陷和问题。

三、反思:微课本质与高校课程教学本质

微课无法解决大学英语课程的生存危机,这也可从微课的本质以及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本质中窥见一斑。所谓本质,就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最核心、最根本的特质、属性和规律等。

什么是微课的本质?微课的本质与其概念相关。纵观国内外各种对微课的定义,纷繁多样,各有侧重和特色。

如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的定义:“微课全称为微型视频课程,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之有机结合体。”焦建利对微课的定义:“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再如,在维基百科中查找“microlecture”这一词条,可以发现:“……运用建构主义方法所形成的任何网络或移动学习资源或内容(to refer to actual instructional content that is formatted for online and mobile learning using a constructivist approach)……”如此等等,不再一一列举。

研究这些定义可以发现,只要是围绕一到两个知识点展开教学的完整视频皆可称之为微课,其既可以是课堂教学实景录像,也可以是教学过程切片,还可以是录屏下来的PPT课件资源视频。微课的本质实际上涵盖以下几个关键词:微视频,技术化,信息化,碎片化,开放化,个性化。

微课本质首先是微视频,其微视频的表现形式决定了微课的快速化、碎片化、个性化、信息化、网络化等特征。

关于微课,国内外研究者众多,研究成果也不少,但不论如何都逃不开微视频这三个字。微课的核心要素就是微视频,只要是用于教与学的微视频就是微课,微课几乎可以与微视频画等号,微课的价值和意义也就在微视频这三个字上。”微课的时间较短,一般为 5~8分钟(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在美国早期教学实践中甚至强调“一分钟课堂”的体验。因此,微课时间短、内容精简、主题浓缩、结构完整,这也使其知识“碎片化”的特征愈发明显和突出。

在知识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微课正是微时代视频技术的发展和延伸。此外,短小精简的微视频是网络信息技术以及教育技术发展的产物,符合人们短、平、快的碎片化学习的需要,符合人們减少认知负荷的需求,其各种本质特点也都是源于微视频本身的特质,如其必须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加以呈现,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通过网络突出其快速性、便捷性的特点等。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和好恶自由选择碎片化时间进行微课学习;制作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特点以及合理安排时间自由制作个性化的微课。

微课的本质特点决定其最合适的发展空间应该是在课外、在网络上、在学生个性化的自由学习时间里,而非传统的实体课堂,可汗学院教学视频的成功推广就是极好的证明。可汗学院的创始人萨尔曼·可汗起初也只是为了在课外辅导自己的表妹纳迪亚的数学,才开始制作微视频,这样的微课极具其本人的个性化特色,符合网络传播的特点。因此,也可以说最初的微课、微视频根本不是为共性化的、大规模的实体课堂教学服务的。

微课在“微”、在“碎片”、在“个性”、在“网络传播”,这与专业化、系统化的高等教育的本质完全不同。什么是高等教育的本质?高等教育的本质维度较广,有文化层面的、政治层面的、经济层面的等。但高等教育的关键词只有两个,其一是“高等”,其二是“教育”。

既然是教育,就必定包括知识的传授和文化的传递,也必定是以此为基础的人才培养过程。柏拉图在 《理想国》第四篇中谈道:“良好教育内植诸种良好素质(constitution),扎根于良好教育的良好素质会持续改善,它们的持续改善影响人和其他动物的品种质量(the breed in man as in other animals)。”

同样,既然是“高等”,就必然高于一般的普通教育、基础教育或中等教育,也必然会与大学联系紧密。蔡元培曾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如果说教育最基本的社会任务是文化传承,那么高等教育就是高深文化的传承。高等教育处于教育的顶层,与科学研究紧密联系,与其相关的关键词包括“博”“专”“高”,其教学也必定与系统的、长期的、有计划的,与有广度、深度和高度的学科教学相关联。因此,高等教育中的教学必定是系统的、长期的、专业化的、模式化的、共性化的。以培养人才为目标的高等教育,其本质属性是系统、专业。

大学英语课程所存在的基础是高等教育,而高等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必须遵循高等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和本质特征,才能得到发展,而其本身的危机问题也不是仅仅依靠微课这一网络技术手段就可以解决的。

微课的本质特点决定其可以成为高等教育课程教学的有效补充,但却无法在实体课堂教学中通过简单的课内整合而得以盛行。微课的前景在网络、在课外、在自由时间中,而非在高等院校的系统化、模式化、专业化的教学中。因此,微课既解决不了大学英语课程本身的问题,也不能取代大学英语实体课堂。微课不是也不可能成为大学英语实体课堂的主战场。

四、展望:大学英语课程发展之路

大学英语课程的本质问题无法由微课简单解决。微课热现象本身并没有错,但微课走红并不能掩盖课程本身的根本问题,也不代表课程危机已经消失。对于微课,如果使用得当,当然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教育的发展,但是如果只是埋头于微课之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就是舍本逐末,就会得不偿失。

凡物穷则思变,困则谋通。大学英语课程的本质问题必须从内解决,逐步攻克,甚至改弦更张,才有可能继续在大学课程体系中存活下去。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和发展必须从多方面入手,以解决大学英语课程存在的两大问题:第一,知识空心化的问题;第二,语言交际和交流性的问题。只有从这两方面入手,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微课是手段,是技术,是课程教学手段、资源的良好补充。微课的存在可以丰富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线上资源,并使得大学英语教学的方式手段更加多样化、灵活化、自由化、个性化,但微课不可能取代线下的大学英语实体课堂。

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面对混合式教学的未来教育新常态,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显得更为重要,课堂内师生交际、互动的时间更加珍贵,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也亟待得到更大的提升,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对教师的挑战更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目的和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包含分享、讨论、协作、探究等), 辅助自己的讲授与示范,不拘一格,发挥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创造多姿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优秀的教师善于把课内有效的‘教与学生课外自主的‘学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教与学效率的最大化。”

微课带来机遇和发展,但大学英语课程的发展要从内至外,抓住核心问题、本质问题,才可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才能够站稳脚跟,实现有效教学。微课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大学英语课程业已存在的核心问题,大学英语教师只有认清本质,正本清源,才能给课堂带去真正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冯 燕.空心课程论——中国高等教育外语教育批判[J]. 现代大学教育,2006(6):32-37.

[3]张先鉴. 建立外语教学的中国学派[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8(1):8-14,19.

[4]张 弢,杨 军.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偏离教育目标的现象及纠正策略[J].现代大学教育,2014(6):101-108.

[5]欧洲理事会文化合作教育委员会.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M].刘骏,傅荣,译.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6]冯 燕.去外语化:重点大学公共外语教师发展的必然选择[J].大学教育科学,2010,3(3):67-72.

[7]焦建利. 微課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3-14.

[8]王竹立.微课勿重走“课内整合”老路——对微课应用的再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14(5): 34-40.

[9]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 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61-65.

[10]郑小军,张 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48-54.

[1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K].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12]潘懋元,朱国仁.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文化选择与创造[J].高等教育研究,1995(1):1-9.

[13]邵春曼.信息化时代微课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8):142-144.

[14]熊文熙.信息化时代微课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研究[J].智库时代,2019(26):209-210.

[15]崔新宗,陈 杰,刘 聪.微课技术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9(15):196-197.

[16]杜 杰.关于信息化时代微课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6,3(26):137-138.

[17]金 菁.信息化背景下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海外英语,2018(2):95-96.

[18]梁 文.微课环境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2):162-164.

[19]赵丹丹.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模式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6):85-88,96.

[20]王雁冰.高校大学英语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高教学刊,2018(24):130-132.

[21]曹熙斌.基于视频案例的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66-69.

[22]胡铁生,黄明燕,李 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 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23]张 璇.MOOC在线教学模式的启示与再思考--以江苏开放大学实践为视角[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5):5-10.

[24]耿 珣.论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J].教育科学,2010(2):60-64.

[25]杨延龙,米 涛,唐 琛. 基于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的外语多媒体教学信息呈现方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9(6):42-46.

[26]周 艳,李育泽,徐义东.基于MOOC理念的微课资源网站设计[J]. 现代教育技术,2014(1):113-118.

[27]司显柱,赵海燕.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视阈中的大学英语课程设计[J].外语电化教学,2013(3):70-74.

[28]丁 侠,黄如民,杨 成.网络教学活动生成平台TAGS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教育技术,2010(2):104-108.

[29]赵国栋,姜中皎.高校“开放教育资源”建设模式与发展趋势[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3):123-134.

[30]姜玉莲.微课程研究与发展趋势系统化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13(12):64-73,84.

[31]杨劲松,谢双媛,朱伟文,等.MOOC:高校知识资源整合与共享新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85-88.

猜你喜欢
本质微课
追根溯源回归本质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WUU——让“物”回归其使用本质
基于EduSoho的微课平台搭建与应用
高中政治微课设计探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