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整单元主题与疫情资源,推进语文教学深入

2020-06-09 12:20李海华陈学辉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0年5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疫情

李海华 陈学辉

【摘   要】有效统整疫情与教材,让学生既学好教材内容,又读好疫情这本无字书,是特殊时期“空中课堂”努力的方向。教师可紧扣单元主题和疫情背景,创设单元任务情境;融合疫情资源与语文要素,统整单元教学目标;借助各类学习任务单,助推统整教学有效实施,巧架语文与“战疫”的桥梁。

【关键词】疫情;单元统整;任务驱动

当下处于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有效统整疫情与教材,让学生既学好教材内容,又读好疫情这本无字书,是“空中课堂”努力的方向。现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习作单元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巧架语文与战“疫”的桥梁。

一、紧扣单元主题和疫情背景,创设单元任务情境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本单元围绕“字里行间众生相,大千世界你我他”进行编写,由单元导读、两篇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习作六个部分组成。单元导读明确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初步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精读课文的教学指向写作,重点引导学生发现作家写人的妙招;“交流平台”对精读课文的表达方法及核心要素进行了梳理和提炼;“初试身手”引导学生及时尝试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在言语实践中形成习作能力;习作例文起示范的作用,便于学生仿写身边熟悉的人;单元习作要求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在给出习作要求的情况下,由教师根据生活,拟定主题。

本单元教学发生在抗“疫”期间。时值瑞安市举办“战‘疫英雄”征文比赛,“空中课堂”便以此为单元教学任务情境,将学习内容整合成三个部分——学习作家笔下的众生相,试写身边的众生相,会写疫情下的众生相。同时,整合学习内容,重构课型,以主题为统领,设计真实的情境。整个单元学习变逐课教学为统整教学,变读写分离为读写融合,变被动疲乏为积极自主。整组教学设计除了以参加征文大赛为单元大情境外,还让每一板块的教学均与抗“疫”建立具体的联系,且有明确的情境目标(如下表)。

[课型/课时 情境联系 情境目标 单元导读课(1课时) 研读战“疫”背景,宣布征文计划 明确情境联系,实现综合学习 精读示范课(4课时) 联系战“疫”人物,课堂局部练笔 联结生活经验,注重读写结合 统整读写课(4课时) 抒写战“疫”英雄,具体描写事迹 致敬身边榜样,体认崇高价值 主题收获课(1课时) 做好战“疫”小结,提出美好展望 展现个性思考,提升应对能力 ]

二、融合疫情资源与语文要素,统整单元教学目标

创设了真实有意义的教学情境后,如何进一步落实“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把人物的特点写清楚”这一单元教学目标呢?“空中课堂”对单元语文要素进行了细化,将其落实到每一堂课中,进一步分解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如下表)。

[单元目标 板块 教学内容 情境联系 课时要素和

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例文,关注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感受人物特点,领悟描写人物的方法

2.初步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写一写身边的人

3.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4.联系当前抗“疫”事件,关注形形色色的人物,体会人物的品质 单元导读 通读单元(1课时) 联系抗“疫”背景,宣布战“疫”征文计划 通读整个单元,整体感知单元特点,明确学习要素,激发习作兴趣 作家笔下的众生相 《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精读示范课(4课时) 小练笔:动作描写——小男孩给拾荒老人送口罩;外貌描写——斗士钟南山;群像描写——为出征天使壮行 从课文的词句中感受鲜明的人物特点;学习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结合“交流平台”,进一步体会作者是如何选取典型事例、运用多种方法及采用侧面烘托的方式描写人物特点的 身边的众生相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3课时) 小作文:“空中课堂”学霸/家务狂人/我家的“天使” 关注身边的人物,发现人物的特点,围绕特点选择材料,阅读习作例文,进一步积累表现人物特点的基本方法;试着用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一篇小作文 疫情下的众生相 单元习作(1课时) 抗“疫”英雄榜 能够有目的地选取典型事例,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把抗“疫”英雄的个性特点写具体,呈现疫情下的众生百态 主题收获 分享收获,拓展延伸(1课时) 战“疫”阶段小结 “疫情下的众生相”评选 ]

从单元整体而言,每一个文本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教师必须对文本类型进行定位,才能更好地在“单元主题”“语文要素”“疫情情境”三者之间构建传动链,以达到彼此融合、相互促进的效果。

三、开发和运用“学习任务单”,助推教学有效实施

单元统整教学要有序开展,必须借助有效的教学载体。“空中课堂”团队通过专题教研活动,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与疫情背景,设计单元学习任务单,并结合学习内容和学情,引导学生借助不同的学习任务单,开展多元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

(一)单元导读单

单元导读单旨在引导学生对整个单元进行前置性学习。在教学“作家笔下的众生相”这一板块时,教师利用学习任务单,让学生初步感受文中的人物形象,并提出疑问,与文本展开对话。

[单元导读单(作家笔下的众生相) 題目 主要人物 我对主要人物的初步感受 我的疑问 《摔跤》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两茎灯草》 《刷子李》 ]

在学生充分质疑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围绕写法进一步提出疑问。于是,一个个问题出现了:“简单的摔跤动作,作者为什么可以写得这么生动具体?”“为什么把祥子比作一棵挺脱的树?”“明明课文是写刷子李,为什么要花大量的笔墨写曹小三?”这些问题就是后续教学的重点。如此一来,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阅读助学单

阅读助学单旨在以任务驱动学生有效阅读,让阅读思维可视化。如学习《他像一棵挺脱的树》时,学生通过整理助学单(见下图),很快发现作者是通过外貌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围绕一个特点,多角度刻画刚进城时那个年轻的、强壮的、对生活充满希望的祥子。课末,教师展示经历三起三落后的祥子的外貌,初步引导学生体会作家是如何通过刻画人物的外貌变化来展现祥子的跌宕人生的。

再如学习《刷子李》时,通过填写曹小三的所见所想(见下图),学生很快能明白花大量的笔墨写曹小三是为了从侧面刻画刷子李无与伦比的刷墙技术。

习作单元的阅读助学单在帮助学生快速理清文章的脉络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表达,通过读读、议议,探寻作家写作的秘密。

(三)统整读写单

统整读写单旨在连接阅读与写作,以读促写,使学生理解与应用知识。例如,在教学《摔跤》一课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习得将大动作分解成小动作的写作秘妙,之后引导学生初步运用这一写人的方法来写疫情下小男孩给拾荒老人送口罩的温暖一幕(见下图)。

再如写战“疫”英雄众生相时,教师呈现瑞安籍医生张文宏的资料后,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完善框架,丰厚人物品质(见下图)。

统整读写单让学生的习作思维可视化,大大降低了习作的难度。

(四)统整评议单

统整评议单旨在帮助学生对自己或同学的习作进行评价,使学生的思维在互读、互批、互议中得到提升。例如,进行有关外貌描写的小练笔时,教师引导学生填写评议单(见下图),评价自己和同学的文章。

这样的统整评议单能帮助学生学会统整,做到学以致用。学生不仅要给出文章对应的星数,还要给出得星的依据。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如此教學,有利于学生习作水平的快速提升。

(五)单元评价单

评价标准的设置让单元目标转化为学生可见、可操作、可评估的教学手段。基于“单元目标”设计的评价标准要贯穿单元学习的始终。教师在单元导读课上引出评价表,在主题收获课上利用评价表,评选学习标兵(见下表)。

单元评价单的设计巧妙呼应单元整体目标,以评价指导学生在整个单元教学中的语言实践活动。

综上,“空中课堂”创造性地统整了疫情资源与教材资源,巧架疫情与语文的桥梁,设计了多元的读写实践活动,借助单元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在真实有意义的情境中学习、交流、成长,在习得语文能力的同时也明白了责任与担当,达到了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艾德勒,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M].郝明义,朱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威金斯,麦克泰.理解为先模式:单元教学设计指南(一)[M].盛群力,沈祖芸,柳丰,等,译.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

[3]博赞 T,博赞 B.思维导图[M].叶刚,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浙江省瑞安市莘塍第六小学   325200

浙江省瑞安市阳光小学   325200)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疫情
疫情中的“梦境”
疫情中的我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任务驱动的实验报告及其在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