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语文为基础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

2020-06-09 12:19卢小兰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语文

卢小兰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对学生而言,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最为直接的途径就是通过语文课程来渗透,为此,相关教育人员应该注重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使其能够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传承。

关键词:语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校本课程

教育部已经不止一次提出,要不断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水平,切实为学生的发展助力。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的趋势,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制定科学合理的校本课程,从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渗透给每一位学生。

一、加强对语文课程的研究,构建课程开发的理论体系

语文是学生接触最早的一门课程,同时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必须开设的一门课程,这与其独特的教育意义有很大关系。除此之外,语文课程中还包含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这对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对语文的学习,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仁义之礼,还可以使其奋发图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在语文教材中,除了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对相关内容的讲授,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科学合理的校本课程体系。

在校本课程开发前期,学校应该制定相关的开发策略,结合师资力量,打造一个师德优良、教学能力较强的课程开发小组,从而更高效地完成相关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对语文教材有深入的研究,将当中所涉及的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出来,彰显其内涵,体现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小组成员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展开热烈讨论,将大概的课程框架搭建出来,并据此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案,最终构建科学、规范的课程体系。

二、结合语文教学,提高课程的实效性

1.根据教学计划,将具体方案体系化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制定有效的实施方案,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操作。当然,要在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以及地点都确定的状况下制定实施方案,这样才可以为后续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有力保障,不仅能使教学活动更加多样,也会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另外,校本课程要根据教学计划来设定,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避免重复学习这一问题,学习的目的也会相对

明确。

学校要定期组织相关语文教师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教研活动,从而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相关部门的领导要制定课程评价机制,这样才可以不断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助力。这样看来,有关工作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的教学人员通力协作,将各自的职能发挥出来,继而使校本课程有序开展,以此促进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

以小学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为例,在开展过程中要分成三个阶段,有关的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成长为主要原则,以语文为基础,并与音、体、美等课程紧密联系,这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以语文课堂为主

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校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要将语文课堂作为主阵地。前期教师备课时,除了要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还要对其心理以及情感价值观有所认识,这样才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并潜移默化地将有关传统文化元素渗透给学生,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这就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语文教师要谨记,切不可将语文课堂变为品德课堂,毕竟校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以语文课为核心,将优秀传统文化传递给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时,既要注重教学氛围的活泼,还要使其具备一定的教育性,这样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日渐

浓厚。

3.突出经典诵读

中华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不仅内涵丰富,还包罗万象,从《诗经》到唐诗宋词,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同时也是凸显了中华民族的特色。我国的民族精神不但铸就了文化之魂,还对后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及鞭策作用。这些文化经典除了得到中国人的继承和发扬,还引来了许多外国人的关注,现如今,很多文化经典都被翻译成多国文字,由此可见其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学会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拓展,这对学生的发展极为有利。在一些重要的纪念日活动中,学校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一些有关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这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还可以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的运用。此外,要想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教师应该重点突出经典诗文的诵读,这对学生深层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实质性的作用。

4.拓宽校外育人渠道

校本课程与语文教学的最大区别就是,前者可以走出课堂,而后者基本做不到。毕竟,学生的教育工作需要学校、家庭以及社会有效结合,才可以将教育的最大价值体现出来。

开展一些课外校外实践活动,对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有着现实意义。例如,可以通过文明家庭的评选活动,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使其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或者是以街道、社区为主要阵地,定期开展道德讲堂活动,这不但可以让讲文明、树新风的氛围更加浓厚,还可以让学生争当一名文明的好市民,从而促进其发展。作为学校,要支持这一系列的校外育人活动,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以此凝聚多方的力量让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

三、通过语文实践营造文化环境,让传统文化的传承落到实处

校本课程要想发挥其真正的教育价值,就需要将相关的工作落到实处,并且在内容上不断创新和拓展,如果只是将其局限在校园内部,则无法将其实际意义体现出来。所以,学校要通过语文课堂这个平台,对原有的传统文化课程进行丰富和改革,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这样才能让校本课程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我们相信,凝聚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等各方力量,透过开展各种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一定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临近春节时,学校可以组织书法实践活动,让学生为社区写春联,或者邀请家长和学生一起书写,这不仅可以加强亲子交流,还可以让书法走出校园,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这项系统的任务需要时间,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亦是如此,教师除了要有足够的耐心,还要将自身的能力发挥出来,同时,还要结合多方力量一起为学生的发展蓄力续航,真正意义上完成培育下一代的使命。

参考文献:

[1] 汤日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校本课程構建研究》,《现代农业研究》2019年第6期。

[2] 吴文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校本课程构建研究》,《中国校外教育》2018年第36期。

[3] 张勇、仲恒《探索融入语文课程路径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程学术研讨会纪要》,《语文教学通讯》2017年第14期。

[4] 温小军《语文课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审视》,《教育科学论坛》2015年第22期。

[5] 钱文静《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视角》,《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4年第2期。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小学语文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式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以甘南州卓尼县柳林小学为例》(项目编号:GS[2019]GHB1854)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