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课堂,同样的精彩

2020-06-09 02:34周少丽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0期
关键词:作业素养语文

周少丽

【摘要】疫情下的线上教学,教师在“课前预学、课中共学、课后延学”三方面,充分运用预学案、直播课堂、共学小组、媒体资源、优化作业、主题实践、激励评价、家校合作等方式,积极探索“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小组共学相结合”的双线教学模式,使不一样的课堂呈现出同样的精彩。

【关键词】线上教学;小学高年级

2020年初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危机。疫情期间的教学,鼠标变成了粉笔,屏幕变成了黑板,教师变成了主播。教师可以怎样有效地实施线上教学呢?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笔者沿袭“课前预学、课中共学、课后延学”的课堂模式,尝试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小组共学相结合”的双线教学上做一些实践探索。

一、深耕细研,一课一得,做好课前预学

疫情关系,课堂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变,第一个随之而动的是教师备课。笔者所在的集备组运用市区推荐的各级平台资源进行筛选,再结合班级实情对各种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合理利用。

坚持一课时一学案的教学策略。精心设计预学案,连同录制的微课视频,提前通过QQ群下发,让学生带着疑问和思考进行预学。同时,利用腾讯文档、群投票、问卷星等互联网大数据统计,使在新课开始前能检查预学反馈的结果,让教师及时微调教学,减负增效。

二、双线组织,共学互助,提高课堂效率

不管是线下还是线上课堂,教师要始终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最中央。

(一)建立线上课堂公约,保证教学秩序

为保证线上课堂的有效性,专门制定课堂公约,包括发言要求、倾听要求、课前点名、课中提问、课后截屏等方式检查学生的在线率、听课质量等,并及时反馈在班级微信群。

(二)“直播课堂 + 小组共学”双管齐下

1. 创设有温度、有美感的语文直播课堂

温儒敏教授说过:“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涵养素养是语文教育的目的。”“语文课堂的教学就应该让语言文字说话,用字里行间的真情打动人,润物无声。”直播课堂使用的是QQ群课堂,采取20分钟新授 + 10分钟答疑的形式开展教学。虽是线上课堂,一样要落实语文课的育人目标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教师必须精准定标,精讲精练,善于创设情境,通过多途径充分调动学生感官,吸引注意力,引起情感共鸣,这样的课堂才有温度、有美感。

在《梅花魂》一课中,引导学生更好体会外祖父因年纪大不能回国,送别子孙归国一幕时的心情,通过借助视频和插图,并辅以教师声情并茂的解说,让学生融情入境,发挥想象体会归国华侨拳拳的爱国热情。《祖父的园子》一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园子里感受到的快乐和自由,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让学生对照自己的童年生活展开讨论,再结合作者背景资料和微视频的推送,让学生真切感受萧红只有童年是最幸福和最难忘。引导学生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情感得到了升华,也达到了语文教育的目的。

2.组建“共学小组”群,提高互动性

直播课堂实施一段时间后,笔者发现宝贵的20分钟课堂留给学生真正思考、互动交流的时间是不足的,毕竟要让更多学生可以发言的机会就只有在讨论区里敲键盘,这样的方法比较单一,且出现刷屏现象严重、效率低。思考后,沿用线下的小组合作形式助力线上学习,三周后便组建“共学小组”群。这样的学习方式深受高年级学生喜欢,既实现组内共学、交流互助,也便于考勤、掌握作业完成等,保证学习效果。

(1)“共学小组”的组建

前半段线上学习过程中,教师需全面、客观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后再进行组员的合理分配,原则是男女生结合、优生与待优生结合。召开组长会议,明确职责要求,教师加入各小组群随时监控并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最后制定小组评比制度,表彰优秀、肯定进步。

(2)“共学小组”的学习应贯穿于课堂内外

1)课前:老师下发预学案,学生自主完成后上传到小组群互检、分享、互评,保证第二天课堂进展顺利、高效。

2)课中:教师在大群提出学习任务后,学生在小组群交流,指定时间后各小组轮派代表在大群進行分享,这样老师依旧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大小群结合实现了更多同学参与互动,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培养思考和表达能力。20分钟的课堂也是有限的,当学生讨论意犹未尽时,课后小组群内会继续展开讨论,不仅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参与感,更弥补了20分钟课堂思考、交流活动时间的不足,两者实行了优势互补。

3)课后:小组群的有效互动,也减轻了教师每天不断催缴作业、不停查看考勤等烦琐事务,组长负责统计提醒,通过小组评价等方式促使组员人人积极、人人上进。同时在小组群里,读背检查、疑难解答、优秀作业、优秀笔记、个人阅读分享更是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小舞台,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得到同伴肯定和帮助的机会,实现了人人都是主角。班级大群的交流则是每小组经过集思广益、合作讨论后形成共识的汇报,代表的是一个小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是一个团队展示的大舞台。

三、知识回顾,拓展延伸,促进可持续发展

线上学习环节是非常紧凑的,教师要制作重难点、易错点等知识微课或课件,利用课余时间及时推送,使来不及消化的学生能有时间及时回顾。同时,要根据单元主题和课文实际进行适度拓展,让学生走出教材、走向生活。如,在《月是故乡明》一课结束后,推荐阅读汪曾祺“逝水”自传体系列散文;结束“中国古典名著”单元学习后,推荐看更多的古典名著作品……

四、优化作业,分层布置,减轻课后负担

线上学习期间,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都会有所松懈,久而久之也会对学习产生倦怠,完成作业的效率就更低。所以,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上要多花心思,既面向全体,也照顾个别差异,采用分层推送的方式,把作业设计得学生喜欢、易于操作,更具开放性。如,最美朗读者、阅读达人、绘制人物脸谱等。丰富的作业形式使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投入,使师生、生生互动顺畅。甚至可采用必做和选做、诵读和书写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完成,效果会更好。

教师作业批改的形式也会刺激学生认真完成的欲望,除常态的书面批改外,还可通过语音、表情包、针对共性错例录制小视频等多种的批改方式。

五、阅读实践,主题学习,提升综合素养

语文的学习不应止步于课本,止步于课堂,它应该与生活密切联系,以广阔的世界为教材。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大语文观,打通语文和生活的联系,而这凭借的手段无疑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线上教学以来,笔者一直致力于帮助学生打通课内外阅读的壁垒,借助广州市智慧阅读平台,经常指导开展阅读学习。结合教材“快乐读书吧”及单元主题,定期推荐优秀的必读与选读书目,参与平台中的主题活动。受疫情影响,有部分学生是没有纸质图书的,则推荐“喜马拉雅”听书APP平台,让不能出门的学子也能进行多形式的阅读。为了使学生能坚持閱读并做到留痕,建议每周不少于三次在平台打卡,可以语音朗读文段、文字书写感受、笔记批注、视频拍录等形式同步在小组群和平台“悦读圈”上留痕,小组共听共分享,点评互鼓励。

以教材为本,素养为引,开展项目式主题阅读系列活动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能力,更能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结合新冠肺炎疫情,组织“我心目中的抗疫英雄”诗歌创作活动、“我讲抗疫故事”小主播活动、“同读大中华”阅读活动;结合“走进中国古典名著”单元,组织“我演古代人物”课本剧活动。学生都以“共学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利用网络资源等途径进行共学互助,呈现出丰硕的学习成果,提升了语文综合素养。

六、发现亮点,善用激励,表彰学习典型

每个学生都渴望进步,渴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肯定。尤其在线上学习期间,同伴的学习榜样更容易激发其内心向好的欲望。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多方面的亮点,善于使用多种激励手段,树立并发挥其榜样作用,使其能以持续的积极心态参与线上学习。设立“作业提交火箭榜”,每天评选“优秀作业”“课堂之星”,每周评选“最美朗读者”“阅读达人”“进步之星”等,采用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方式加以表彰典型。

线上教学,别样的课堂,教师会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但只要有化“危”为“机”的心态,不忘初心,积极应变,主动作为,这别样的课堂可以绽放出同样的精彩。

参考文献:

[1]于振华.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J].教育科研,2020(03).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五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7.

猜你喜欢
作业素养语文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作业
我想要自由
我的语文书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