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下双平面假体隆乳术与常规假体隆乳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2020-06-10 09:02周水勇张羽森刘玉丽
中国医疗美容 2020年4期
关键词:内窥镜优良率假体

周水勇,陶 冶,张羽森,刘玉丽

(1.郑东诺亚一家医疗美容门诊部,河南 郑州,450000;郑州人民医院整形美容外科,河南 郑州,450000;3.河南整形美容医院整形美容外科,河南 郑州,450000)

部分女性患者因先天性乳腺发育不足或随着年龄的增加致乳房形态改变,影响患者自信心引发患者自卑等情绪影响患者正常生活[1]。现临床上隆乳术多样,其中假体隆乳术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方式,在手术过程中,假体置放层次一直是困扰专业人士的问题[2]。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内窥镜下双平面隆乳术也逐渐被人熟知,其起源于欧美,其在基础设计方面充分考虑“腺体-肌肉-假体”之间关系,能够有效避免假体移位,保持乳房长久固定,确保乳房的真实感、柔软度、完整性,并且内窥镜技术的运用,促使双平面假体隆乳术技术更上一层楼。术中建立的双平面可能能为假体更好的放置层次和空间,提高临床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愿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择期行假体隆乳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意愿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试验组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31.34±5.86)岁,假体容量155~295ml,平均容量(225.45±64.89)ml。对照组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32.11±5.64)岁,假体容量155~295ml,平均容量(226.36±64.62)ml。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纳入标准:年龄20~40岁;均为首次行假体隆乳术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愿意接受随访;近期未服用激素等相关药物。排除标准:女性患者处哺乳期或妊娠期;乳房有炎症、肿瘤等疾病者;瘢痕体质者或凝血功能异常者;依从性差,不接受随访者或随访脱落者。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开展。

1.2 方 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假体隆乳术。手术方法:麻醉后取仰卧位,于患者腋窝部位建立约长5cm的手术切口。手术切口建立后于乳房后间隙部剥离安全腔隙并依次切开患者皮肤及皮下组织,后钝性分离胸大肌前缘,沿手术切口置入消毒处理过后的假体并调整假体形态,满意后根据皮肤纹理缝合切口,放置引流管,术后3d常规使用抗生素抗感染。

试验组采用内窥镜下双平面假体隆乳术。手术方法:①术前:详细检查乳房情况,包括:两侧乳头是否高低一致,乳房皮肤是否松弛,乳头是否有异常分泌物,乳腺脂肪组织含量及双侧乳房及腋下是有肿块组织。②术中:麻醉后取仰卧位,于患者腋下切口线切开患者皮肤和皮下组织并进入胸大肌下间隙,置入内窥镜并在内窥镜下钝性分离疏松组织和腔隙形成下至乳房皱襞标记线,外至腋前线和内致胸骨旁的圆形腔隙。使用电刀于患者胸骨外缘外1.0~1.5cm处离断胸大肌,并采用“U”形剥离子向上提拉形成双平面,确定无活动性出血后消毒处理过后的假体并调整假体形态,满意后根据皮肤纹理缝合切口,放置引流管。③术后:术后3d常规使用抗生素抗感染。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优良率判断标准:优:术后患者胸部不适消失,乳房外观及手感好,侧卧或奔跑时乳房动感逼真且未出现感染;良:术后患者胸部不适明显缓解,乳房外观及手感较为良好,侧卧或奔跑时乳房动感较为逼真且未出现感染;可:术后患者胸部不适基本缓解,乳房外观及手感一般,侧卧或奔跑时乳房动感不够逼真且未出现感染;差:术后患者胸部不适未缓解,乳房外观及手感欠佳,存在乳房假体移位、乳房下垂等情况并出现轻微感染。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3]。(2)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3d引流量及伤口愈合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两组实验所有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试验组患者临床优良率72.00%高于对照组50.00%(P<0.05),具体结果见表1。

2.2 手术指标

试验组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术后3d引流量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对照组术后发生硬结1例,皮肤发红2例,局部瘙痒1例,疼痛2例,肿胀2例;试验组术后发生硬结2例,皮肤发红1例,疼痛1例,肿胀1例。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与对照组16.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96,P>0.05)。

典型案例:刘某,女,25岁,乳腺发育不良,行内窥镜隆乳术,植入MENTOR 傲诺拉璀璨215cc假体,术前照片(图1~3),术后半年随访照片(图4~6)。

3 讨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s)

假体隆乳术已成为应用较为广泛的美容手术,但常规假体隆乳术存在在一个平面盲视下置入假体,腔隙剥离不充分等缺点导致术后难以达到理想疗效。有研究显示,双平面假体隆乳术治疗后能使乳房形态、手感、逼真度达到最佳状态,但其也存在盲视下置入假体等困扰[4]。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和外科操作技术的成熟,内窥镜下双平面假体隆乳术也逐渐应用于临床中,但目前临床上关于内窥镜下双平面假体隆乳术与常规假体隆乳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将其应用于需假体隆乳术患者中并分析其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等发生情况。

内窥镜下双平面假体隆乳术是将内窥镜技术与双平面隆乳术结合的手术方式。其中双平面隆乳术是本世纪初才出现的新型手术方式,与常规假体隆乳术比较假体置入后虽无足够的软组织支撑,但在胸大肌筋膜下置入假体不破坏乳房整体解剖结构,确保乳房后间隙完整性及基底部的连续性,保留纤维条索状间隙,从而避免术后乳腺下垂等显现出现[5]。

在本研究中治疗后,试验组优良率为72.00%高于对照组50.00%,说明内窥镜下双平面假体隆乳术能有效提高优良率,这与安娟[6]的研究结果一致,支持本研究结果。其可能的原因为:在手术过程中不破坏乳房后间隙完整性及基底部的连续性,同时还保留了纤维条索状间隙避免了术后乳房下垂,同时在手术过程中通过离断皱襞部胸大肌,降低其对假体的压力,避免假体因胸大肌压力上移,而向上退缩的胸大肌也弥补了乳房腺体下垂的空虚状态,从而有效改善假体移位等问题,提高优良率[7]。

本研究中试验组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3d引流量高于对照组,说明内窥镜下双平面假体隆乳术能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可能与内窥镜下双平面假体隆乳术是将内窥镜技术与双平面隆乳术结合,在术后过程中通过电凝止血,降低术中出血量;通过腋下切口线切开患者皮肤和皮下组织并进入胸大肌下间隙,减少皮肤切口长度易于伤口愈合。而手术时间及术后引流量大于对照组可能与手术过程中需先建立内窥基置入腔道,术中需分离疏松组织建立双平面,增大术后渗液渗出等有关[8-9]。

图1 术前正位

图2 术前左侧位

图3 术前右侧位

图4 术后正位

图5 术后左侧位

图6 术后右侧位

内窥镜下双平面假体隆乳术较常规常规假体隆乳术具体优势如下:①在双平面假体隆乳术中,由于离断了胸大肌下皱襞处胸肌起点,促使胸肌肌肉上移,从而增加了假体组织的覆盖量,以控制由于胸部肌肉收缩而导致的假体上升。因此,该隆乳方法假体更不易变形、移位。②该隆乳方法在基础设计方面充分考虑“腺体-肌肉-假体”之间动力学、解剖学关系,将假体置于双平面上,这样可以减少其受胸大肌压迫,避免了隆乳后出现包膜挛缩、双球形畸形乳房的出现。③双平面对胸大肌起点做到了完全剥离,从而促使胸大肌下部回缩到位,使得上级组织量增加,最终使乳房更丰满、活动度与柔软度更高。但在术前需对患者的乳房、乳晕、乳头以及锁乳线和胸乳线等进行测量,根据测量数据为患者选择合适的假体和手术入路,这样能够使假体更加贴合患者的生理解剖结构。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 0.0 0%,对照组为16.00%,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内窥镜下双平面假体隆乳术不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这与以往[10]的研究结果一致,支持本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内窥镜下双平面假体隆乳术为假体置入提供了恰当的放置空间和层次能,有效提高手术优良率,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伤口愈合时间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内窥镜优良率假体
高屈曲与传统膝关节假体的10年随访:一项配对队列研究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舒适护理在鼻内窥镜术后鼻腔填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一种具有附加内窥镜功能的医疗管
电子内窥镜临床评价要求探讨
内窥镜技术研究进展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四肢骨肉瘤保肢术后假体断裂个性化翻修 10例报告
组配式与一体式股骨假体联合转子下短缩截骨治疗Crowe Ⅳ型DDH的疗效比较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