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管理系统的设计

2020-06-10 00:59邓双成魏泰
甘肃科技纵横 2020年11期
关键词:特种设备需求分析

邓双成 魏泰

摘要:由于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的时间、地域、技术水平,以及当地管理制度等因素的不同,产生了信息独享的现象。且特种设备目录的变化以及特种设备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完善,导致了各个机构检验检测系统出现了新老系统的异构化,为了消除这种数据独享的问题,需要建立一个横跨各个部门的办公平台,跨应用、跨地区实现资源实时共享和信息互联互通。本论述详细介绍了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管理系统的设计、测试和系统运行,实现不在特种设备目录内的检验报告数据的集成和汇总,以及在用特种设备数据为基础的检验报告数据的集成和汇总,最终实现数据的集成和共享。

关键词: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管理系统;J2EE;需求分析;系统开发和测试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志码:A

0引言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陛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特种设备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可靠运行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目前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少,任务重,同时国家对相关的检验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一套完整的高质量管理系统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够更好的及时管理好所有的特种设备。

以甘肃省的特种设备为例,目前全省有17.4万台/套,使用的是创达版检验检测管理系统。该系统以特种设备目录内在用设备为基础,出具检验报告时必须要有设备注册代码,且系统插件在win7以上的操作系统或者IE8以上的浏览器使用时存在着严重的不稳定性,直接影响了工作的效率。同时该管理系统缺少对报告数据的综合统计分析功能,也缺少企业服务平台等。为了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就迫切需要改变现状,实现企业资源整合、加快信息流通、规范办公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检验检测质量、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更好的服务于企业。

结合以上现状,本论述总结了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管理系统的前沿技术,对系统的实现目标、功能、性能和运行环境进行了需求分析,以甘肃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检验检测人员为调研对象,以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业务为依托,经过多次修改和测试,建立了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管理系统。

1系统的设计思路及实现

1.1系统技术思路

通过对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管理需求的调研和分析,该系统主要完成如下的功能:

1.1.1检验业务调度

检验部门对已经受理的检验任务,通过系统安排给检验组长和检验员,检验组长和检验员在接受任务后可形成任务分配表,管理人员可按周查询检验任务分配及调度情况。任务分配单可预览、打印(必要时可作为原始凭证存档)。

1.1.2检验报告处理

可在系统中设计各种检验类型的报告模版,保证报告展示、编制、打印预览与设计时的内容和格式完全一致,所见即所得。

系统中的检验报告支持自定义附页、附图、和检验员电子签名,可动态自动生成报告目录页、部件清单页和页面内的自动序号等,可复制报告数据。系统可以提供方便灵活的报告集成绘图工具,支持矢量制圖,提供不少于20种设备作图元件工具和多个可复用的绘图模型。系统可查询并载入其他报告的已有图形,并可载入外部BMP、PNG、JPG、GIF等图片格式,可对Word各版本以及AutoCAD各版本制作的图片进行截屏和截图并直接装入报告对应单元格中。

系统可根据报检的特种设备信息,自动提取已有的特种设备数据信息进入到录入页面中,并对检验报告具备编辑、删除、送审、主动撤回、查询、定制、还原、子报告联合处理、发送接收、绘图、复制、报告数据复制、EXCEL表格导出等操作功能。系统能够自动计算检验收费数额,检验人员可对未确认到账的费用进行更正。可对不同报告类别的主报告和子报告分别进行编制、审核,并支持联合起草和联合处理功能。

1.1.3报告审核

检验报告审核人员对检验人员起草完成后送审的检验报告进行审核,并对输入的检验费进行核对,若发现错误或问题则及时退回,若无误则在审核完成后报送检验报告批准人。具体功能包括查询(根据报告书状态)、执行、审核、退回起草人(可撰写退回原因)、报送批准人审查、撤回、查看流转信息、查看设备信息等。

1.1.4报告审批

检验报告批准人对检验报告进行审批和封存,若发现错误或问题则退回给前一个流程的审核人,若无误则在审核完成后进行批准、封存操作。具体功能包括审批、退回(可撰写退回原因)、查看流转信息、查看设备信息等。

1.1.5报告打印

对封存后且符合打印条件的检验报告进行打印,支持批量打印,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单面、双面打印。

1.1.6特种设备使用标志打印

检验报告封存后,可根据该报告设备信息,打印对应的合格证标识,电梯类合格证具备二维码标签,二维码通过手机扫描后可获取该设备的相关信息。

1.2开发环境及实现工具

本系统是基于Web架构进行设计,采用统一的B/S模式架构,服务端采用J2EE架构,以Java为编程语言,以整版ORACLE 10G为数据库,支持三层架构体系(Web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系统可设置超级管理员,可统一对系统人员进行授权、维护和数据初始化等工作。

2系统的设计

2.1检验业务调度

检验业务调度,是将已经受理的检验任务分配至检验组长和检验员,接受任务后形成任务分配调度表,可按周查询业务科室每天的检验任务分配及调度情况。检验业务调度界面如图1所示。

该模块可以实现四项功能,具体如下:

新增:检验业务受理及其调度的新增。

修改:勾选一条检验调度的记录,对这条检验调度的信息进行修改操作。修改完成后保存修改后的数据,提示用户修改成功并刷新检验调度信息的列表。

删除:选择一个检验调度信息进行删除,删除前提示用户是否确认删除。如果确认删除,则由系统删除所选的检验调度信息。

复制:以某条受理为基础,在此受理信息的基础上复制一条受理信息,并对其做相应的修改。

检验业务调度案例,如图2所示。

2.2检验报告处理

2.2.1检验报告处理

系统可根据报检的设备信息,自动提取已有信息进入到录入界面中,并对检验报告具备编辑、删除、送审、子报告送回、撤回、查询、定制、还原、子报告联合处理、绘图、报告复制、复制报告数据、EXCEL导出等操作功能。可以根据原始记录生成检验报告,可关联并查看原始记录、设备信息、流转信息。

新增报告分为在用类报告、产品类、原始记录的新增和原始记录生成报告,在用类报告原始记录又分为有设备起草(正常新增)和无设备起草(注册地在外省)。报告起草的主界面如图3所示,左边为报告定义树,右上为查询,可以根据输入的查询条件查询报告书,默认查询起草状态的报告书。右中为报告书主列表,显示用户起草为送审的报告,右下为报告的流转信息。选中报告书记录时,会显示对应的流转信息。

手动编号的时候可以点击“查断号”查询报告中间的断号,选择断号后则将断号依次写在右边对应的报告书编号,也可以点击“自动编号”,按照报告书编号生成规则和流水号生成报告书编号,也可以手动输入报告书编号,点击确定,生成报告。如果报告书的编号已经存在就提示用户重新输入报告编号。

2.2.2无设备新增

在报告起草主页面,选择允许无设备起草的报告定义,点击“无设备起草”,弹出使用单位选择页面,选择要起草报告的使用单位,选择单位是可输入查询条件进行单位查询,选择单位后点“确定”起草报告,每次新增一份报告。

该模块可以实现四项功能,具体如下:

子报告送审:选择报告树上需要送审的子报告点击子报告送审将子报告送审给他人进行审核。

报告复制:报告需要对报告附页进行多份复制时,选择一份报告附页点击“报告复制”增加报告的附页,子报告复制界面如图4所示。

复制报告数据:输入报告书编号或者设备注册代码查询报告书,报告数据复制的时候,被复制报告的报告类别必须和当前的报告类别一样。将被复制的报告的子页拖拽到对应的报告子页后面保存,被复制报告数据将保存至当前的报告数据中。

绘图:选择可绘图的报告区域點击“绘图”,在绘图工具中画出自己想要的图片,保存将图片添加在报告中,报告绘图界面,如图5所示。

2.3报告审核

对检验员起草完成后送审的检验报告和检验案例报告进行二次审核,若发现错误或问题则退回,若无误则在审核完成后将其送给审批人进行三审或终审,或对只需二审即可封存的报告进行封存操作,结束报告审批流程。其功能包括查询(根据报告书状态)、执行、审核、送审、退回(退回可以填写意见信息)、撤回、流转信息、设备信息、代签封存、一键封存等。

根据报告书的状态报告有以下几种执行方式:

待审状态的报告书:填写报告书处理意见,可选择处理方式“逐级退回”或者“退回起草人”,点击“执行”就会执行选中的处理方式,如图6所示。

已审状态的报告书:填写报告书处理意见,可选择设备状态(正常、待复查)和处理方式将报告书“逐级退回”或者“退回起草人”或者“存档封存”。点击“执行”就会执行选中的处理方式,并改变设备的状态,如图7所示。

对待审的检验报告进行审核,选择一条或者多条报告,点击“审核”打开报告的审核页面,每个子页面必须审核完毕,整份报告才算审核成功,每份报告都打开并保存后判定为审核。关闭审核页面,弹出审核成功,则报告审核成功。

报告审核的时候可以通过联合处理将报告的子页发送给其他人进行审核,其他人审核完后将报告发回主审人。主审人查看完所有该报告页面,报告审核成功,并对报告做其他的操作。

如果该报告书是电子版原始记录自动生成的报告,则报告审核时可以查看相应的原始记录信息。

将审核过后的报告,发送到下一个审批人进行审批。选择一份或者多份报告实例,点击送审,选择接收人,送审的报告状态变为已送审,也可以按照报告状态查询已送审的报告。报告书所有子报告审核完毕并发回主审人后由主审人发送至审批人。

2.4报告审批

对需要进行终审的检验报告进行审批和封存,若发现错误或问题则退回给前一个流程的审核人,若无误则在审核完成后将对报告进行批准、封存操作,结束报告审批流程。其功能包括审批、退回(退回可以填写意见信息)、撤回、流转信息、设备信息、报告审批界面如图8所示。

审批:审批人员对名下待批报告进行审批,并签上名字与日期。

2.5报告打印

对封存后且符合打印条件的检验报告进行打印,支持批量打印,并根据设置支持单面、双面打印。

该模块可以实现三项功能,具体如下:

查询:可根据报告书状态、报告起草日期以及设备的使用单位等一些信息进行查询,如图9所示。

预览:选择一条或者多条报告实例,点击“预览”,可以预览pdf版报告,可以在此界面通过打印按钮,直接对报告进行打印。

打印:打印报告书,选择一条或者多条报告实例,点击“打印”直接打印选中的报告实例,打印期间,无法做其他操作。

2.6合格证打印

生成检验合格证并可以打印以及查看打印历史记录,电梯合格证具备二维码标签,功能包括打印、批量打印、打印历史、产品信息维护等。

2.7功能权限管理

支持按照功能分配到人、按照人分配功能两种权限分配方式,具体如下:

人对功能权限:以人为主,给人分配可以有哪些功能权限。

功能权限对人:以功能权限为主,给功能权限分配可以被哪些人操作。具备系统用户管理权限的人,一般是系统管理员和系统管理员授权的其他人员。

系统管理员可授权给各机构管理员,各机构管理员只能维护其所在机构内的用户。用户可以修改自己的基本信息,如图10所示。

2.8设备权限管理

支持按照设备分配到人、按照人分配相应设备两种方式进行设备权限分配。

機构管理员根据设备管理业务范围对系统用户授权可以访问的哪些设备大类,对于在设备注册登记时显示的设备列表数据权限上,可以统一在后台由超级管理员来灵活定义设备相关功能中对于显示符合设备列表数据要求的过滤条件。设备管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如图11所示,具体如下:

人对设备:以人为主,给人分配人可以有哪些设备的权限。

设备对人:以设备为主,给设备分配设备可以被哪些人进行操作。

3系统测试

测试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确保系统能在生命周期内得到顺利实施,并产生预期的效果。

依据安排好的测试流程,管理员根据不同的检验检测业务和部门,按照不同种类的特种设备、检验报告书类别进行分类测试,并在各个部门抽调专门的检验人员,采用真实的检验检测数据,出具相应的检验报告书进行测试。这样可以测试报告书模板的准确性,也可以发现系统中的缺陷(错误),并对问题进行跟踪整改。

软件测试计划管理通就是安排好测试流程。管理员根据各个不同检验检测业务和部门,分别不同种类的特设备,按照报告书类别进行分类测试,并在各个部门抽调相关专门的检验人员,以真实数据为基础,并出具真实检验报告书为基准进行测试,一方面测试报告书模板的准确性,同时发现系统中缺陷(错误),并对问题进行跟踪。

软件缺陷(错误)跟踪管理就是确保发现的缺陷(错误)已经被开发团队纠正或处理并且没有引入新的缺陷(错误)。在递交新的测试报告以后继续督促开发团队及时关闭已知缺陷或错误。当开发团队关闭了测试报告中的缺陷(错误)以后,测试团队还需验证开发团队在关闭过程中有没有引入新的错误。这个过程称为回归测试。回归测试如发现问题,继续报开发团组,按上述流程循环,直至回归测试最终通过。

4展望与计划

特种设备检验监测管理系统已正式投入使用,并经过反复测试和修改,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使得我院检验检测业务基本实现了无纸化,也使我院有了基本的特种设备数据库。

下一步将为了方便企业用户,计划在此系统基础上,建立企业服务平台和用户报检平台。大型企业申请相关的账号后登陆企业平台,可以管理和维护本机构的特种设备基本数据信息,并及时掌握检验报告编制进度,检验报告流程结束后,可以到检验检测单位领取报告书,或者通过电话等信息,将报告快递至相关单位,减少用户多跑路的困难。

企业服务平台对外开放后,可以将检验检测专用章嵌入软件系统中,企业用户可以登录平台后查询到本机构的报告进行打印,同时系统对每份报告提供二维码来验证报告真伪。

用户有检验需求时,可以注册账号(真实身份)后,将相关的需求提交至企业服务平台。客服相关工作人员接收到报检信息后,根据信息,以电话等方式积极联系用户,并确定相关业务后,及时作出工作业务调度安排,检验员根据调度安排,按时进行检验,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猜你喜欢
特种设备需求分析
浅谈如何做好地面集输工程公司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
大学师生需求发展分析
基于UML技术的高校贫困生管理系统建模分析
指挥信息系统模拟训练评估需求分析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浅谈如何做好特种设备的档案管理
安徽:部署特种设备专项安全检查
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