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羌族民居生态适应策略的继承与更新

2020-06-11 08:07黎明滕庆林青
建材与装饰 2020年14期
关键词:火塘羌族民居

黎明 滕庆 林青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四川成都 611756)

0 引言

羌族民居是我国西部地区特有的一种传统民居形式,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庐居、棚屋、平房、石砌民居等阶段,并最终形成了碉楼与官寨的形式,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征[1];但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的羌族民居所提供的居住空间,已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目前,正值国家正在大力建设新农村,精准扶贫之际。提高羌族民居内外居住环境,建设舒适羌族新民居,绝不能仅仅是完成羌族民居的新旧更替,推广同质化的新农村模式,更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追求建设的高速发展。本文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关注对传统羌人的建造智慧和生态适应性策略的继承,并研究节能技术的运用,探索如何设计建造低能耗生态型的人居环境,以适应羌族民居所处的特定地理环境。

1 传统羌族民居的生态适应策略

1.1 聚落选址规划

传统羌族建筑聚落通常有四种选址类型:山顶高地型、山间台地型、山腰缓坡型、山麓河谷型[2]。山顶高地型和山间台地型的聚落多为古羌人在逃避战乱、抵御外敌的历史背景下,不得已的选择,具有易守难攻的特点,但这些区域的大多水资源匮乏,土地也较为贫瘠。而山腰缓坡型和山麓河谷型的聚落选址,通常建筑基地平整,且临靠公路,与外界的交通更易解决,是羌族新民居聚落的首选。尤其是山麓河谷型的聚落选址,还具有取水方便,土地肥沃的优势。

传统羌族建筑聚落的规划讲究背山靠水,最理想的情况还应满足负阴抱阳。羌族聚落规划时设置有两条重要的水系,一条是清洁用水,源头是雪山的上融化的冰雪;一条用于排生活污水,经聚落后汇入附近的河流。聚落内部的民居建筑通常以碉楼、水渠、骑楼为中心进行展开布局,并顺应地形和道路,做出适当调整,展现出自发有机的规划形态。

1.2 建筑技术

古代羌人生活区域盛产片石,片石抗压特性好,因而羌人用其构筑建筑墙体,施工时,将用黏土粘合片石,并层层堆叠;少部分民居建筑也采用夯土筑墙。不管是石墙还是夯土墙,其厚度都至少大于40cm,这样能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有利于稳定民居内部的温度。

羌族人生活区域森林覆盖率高,木材资源丰富,且木材比石材更为轻巧,抗剪力特性更好,传统羌族民居内部通常采用木梁架承重[3]。建筑屋顶的四角,常布置当地盛产的白石,展示其对“白石神”[4]的崇拜,白石以收分形态与建筑主体连接。综上,传统羌族民居具有就地取材的特点,并采取了符合材料特性的构筑形式。

1.3 建筑抗震

首先,建筑主体呈现从四角往中心收分的形态,这是由于建筑外墙从下往上逐渐内收,形成梯形截面,具有类似拱桥的力学特性,抗震效果好。其次,在建筑外墙转角处,往往会把墙体做厚,或者设置脚柱,起加强稳定的作用。并且,古羌人出于防御需求,建造房屋时开窗小,墙面整体性好。

2 羌族新民居的节能技术研究

2.1 继承传统生态适应策略

羌族人历经漫长的建筑探索过程,在多方面都取得了宝贵的生态适应经验。选址规划上,羌族古人得出了负阴抱阳和背山靠水的选址策略、通过清水和污水两个水系串联村落的规划策略和民居顺应地形有机生长的布局策略。建造方式上,羌族古人选用地方建材,并挖掘出了适应材料力学特性的构筑方式;为抵御地震,采用了收分的建筑形体和下厚上薄的建筑墙体。空间物理环境上,民居内的火塘空间不仅仅可以承担餐饮活动,更能形成竖向通风和采光,改善室内居住环境;建筑厚实的外墙能保持建筑内温度的稳定,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综上,羌族传统民居的形态和建造方式是对特定地域环境适应的结果,这对于羌族现代新民居的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2.2 更新现代绿色节能技术

2.2.1 火塘空间的改进

火塘空间不仅承担着羌族人民的餐饮活动,也可为建筑内部提供通风与采光,更是羌族民居的精神中心[5]。由于火塘空间是一处通高空间,它人们在此处生火做饭后,将形成烟囱效应,通过热压形成通风。因此,我们为传统羌族民居的厨房区域的加入现代化设置(如天然气、抽油烟机、自来水等)的同时,保留了通高的火塘空间。我们将火塘空间置于厨房灶台一侧,并其更加封闭化,提高通风排热效率,减少对其他区域的卫生影响,且在烟囱经过的二层和三层房间分别设置出气扇。改进后,火塘空间不仅具有通风作用,也可为二层房间提供侧向供暖,再经三层房间屋顶排出民居内部。在民居三层区域设置有腊肉熏制区域,充分利用利用剩余的热量;夏日炎热之际,三层的腊肉熏制空间也可起到“双层屋面”[6]隔热的作用,见图 1。

图1 火塘空间改进

2.2.2 能源系统的改进

羌族生活区域日照资源充足,因此新民居可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有条件的住宅还可以设置阳光房。为未解决缺水地区的生活用水,可设置雨水回收系统。羌族人民的饲养牲畜会产生大量粪便,沼气系统的设置也具有实际意义。改良能源系统后的羌族民居(见图2)能更加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解决实际生活所需,并不会对环境产生破坏,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7]。

2.2.3 建造技术的改进

建造上,现代建筑施工要求批量化和快速建造,传统的垒石成墙的方法施工周期漫长,所以羌族新民居的结构宜采用便于施工的砖砌和框架。但建筑表面用黄泥和片石做装饰,掩盖其内部真实的建构形式,保留传统羌族民居继承石砌建筑和土夯建筑的外观,见图3。结构上,传统的外石墙内木绗架的形式,木材消耗巨大,无节制的伐木使得阿坝州水土流失严重。故在新民居的设计中木材只应用于表面装饰。造型上,阳光房,通风口,双层玻璃窗,复合钢管等在建筑上真实的展现,实际上也是为了回应建筑所处的真实自然气候环境。

图2 能源利用分析

图3 建造技术分析

3 结语

肯尼斯·弗兰普顿在批判的地域主义一书中提出:要反对感情用事地模仿乡土建筑,而要寻找乡土建筑的转译方法,要在世界文化的背景中培育具有当代特征的地方精神[8]。传统羌族建筑模式,经历了上千年实际使用的验证,是羌族人民扎根于特定地理环境的产物,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性。同样,现代化建筑节能技术也有着其先进性,能弥补传统羌族建筑模式的诸多不足。

综上所述,对于当代羌族民居的生态节能,其设计策略应是继承传统羌族民居的生态适应策略和民族文化,建造扎根于一方地域的当代民居建筑;并积极引入现代居住建筑的先进技术,做出科学性的更新,使得羌族新民居更加舒适。

猜你喜欢
火塘羌族民居
羌族古籍瑰宝《刷勒日》图经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温暖的火塘
山西离石德岗遗址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羌族作家谷运龙散文简论
火塘情思
火塘边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