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幻想曲的形成与发展探论

2020-06-11 03:45李松坤
艺术评鉴 2020年9期
关键词:发展

摘要:幻想曲是西方特有的器乐曲,是西方音乐中一种具有特殊风格的音乐体裁。幻想曲最初来源于即兴创作,具有形式自由的特点,因其能够满足自由创作的需要,所以得到了很多音乐家的喜爱。本文先对西方幻想曲的起源及发展状况进行了简要的概括,继而探讨了16世纪到20世纪各个时间段内,西方幻想曲的发展状况,以期能够更加详尽地论述幻想曲这一西方特有的音乐体裁。

关键词:幻想曲   形成   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9-0065-03

幻想曲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作为西方音乐里特有的音乐体裁,主要用于指跳出传统乐曲形式且能体现音乐家想象力的音乐作品[1]。即兴、自由、不受约束是幻想曲的主要特点。幻想曲既满足了音乐家抒发情感的需要,也为他们高超的音乐技巧提供了良好地展示方式。幻想曲自诞生以来,就因其独特性获得众多音乐家的喜爱,众多世界著名的音乐家都曾创作过幻想曲。

一、西方幻想曲概述

“幻想曲”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Phantasia(想象),主要用于形容富有想象力及创造力的音乐作品。关于幻想曲的最早记载是在意大利的琉特琴(Lute)手稿里。[2]西方幻想曲多被运用于器乐体裁之中,用于形容充分发挥音乐家想象力且打破传统曲式桎梏的音乐作品。西方幻想曲不受固定曲式的约束,形式上呈现出自由洒脱的特点。

西方幻想曲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其诞生之初的作用与前奏曲相似,并兼具一些主题模仿的特点。幻想曲在结构与方式上的自由性都大大超过普通的乐曲,从广泛意义上来讲,只要是能够展现自由即兴特点的音乐作品,其实都有可能被纳入幻想曲的行列。某些时候,以一首歌或某个成品为创作元素而加工成的乐曲,也可以被称作幻想曲。由此看来,幻想曲的划分方式较为宽广,也没有明显的界限。西方幻想曲的表现形式在发展中逐渐增多,16世纪时,幻想曲的表现形式主要为主题段落性乐段,音乐家在创作幻想曲时常运用复调手法。到了巴洛克时期,幻想曲也兼具前奏曲的部分功能性特点,并与当时流行的音乐体裁——利切卡尔,在作曲手法上类似,两者之间最大的不同在于利切卡尔更严谨,而幻想曲更自由。17世纪至18世纪末的音乐家在创作上已经开始注重个人音乐风格的展现,作品的音乐内涵也更加丰富,但此时的幻想曲还是保留着自己独特的自由想象的音乐风格。到了古典时期,音乐家在进行乐曲创作时,普遍偏向于选择奏鸣曲式来进行创作,但是幻想曲也由于其独特的即兴风格,逐渐得到了音乐家的认同与喜爱,贝多芬就是其中的代表。在西方幻想曲发展的历程中,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贝多芬享誉世界的奏鸣曲——《月光奏鸣曲》,就将幻想曲与奏鸣曲两种音乐体裁交织在一起,使作品既有幻想曲的自由想象的特点,也有奏鸣曲严谨的特点。这种将两种音乐体裁进行融合的创作方式,使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充满想象的美感,富含浪漫主义的味道。贝多芬的这种全新创作方式影响了后来的许多音乐家,如波兰音乐家肖邦的《幻想曲》,也是采用幻想曲与奏鸣曲相交织的方式创作的。

毫无疑问,奏鸣曲与幻想曲都是西方音乐重要的乐曲形式,将幻想曲与奏鸣曲交织在一起的音乐创作方式,能够帮助音乐家在乐曲中展现真正的自我,让音乐家感受到真正的自由。这既是幻想曲的魅力所在,也是幻想曲得以不断传承与发展的根本原因。

幻想曲在诞生之初多用于键盘乐器之中,但是随着幻想曲的不断发展,幻想曲早已不再局限于此,听众在其他乐器中,也能听到幻想曲,如双簧管幻想曲等。由此可见,幻想曲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的,不同时代的音乐家也会采取不同的手法来展示幻想曲的自由想象的音乐风格。

需要说明的是,幻想曲虽然没有固定的音乐形式,但并不代表幻想曲完全没有章法。幻想曲虽然在音乐创作中没有太多的规则,但其内在仍然保留着古典音乐作品的精神内核。

二、西方幻想曲在各时期的发展状况

西方幻想曲从诞生至今,已经历经几个世纪,各世纪的音乐家们都对幻想曲有着特殊的情感,对幻想曲的起源及發展过程进行回顾,不仅能够了解幻想曲的发展状况及各时期的发展特点,也能加深大众对幻想曲的认识与理解。有关西方幻想曲的形成已在概述里进行描述,此处不再赘述。下面,将对西方幻想曲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进行简要概括。

(一)16世纪至17世纪

文艺复兴时期的幻想曲主要用于标题部位,相关资料显示,将幻想曲用于标题的最早记录在1520年德国键盘乐曲的手抄本中,其后在1536年的意大利曲谱中,也有幻想曲标题。[3]这些作品主要突出的是音乐家卓越的创造力及丰富的想象力。16世纪的幻想曲主要以琉特琴和吉他等弦乐器的弦乐曲为主。当时的器乐作品主要可分为三种:一是改编声乐而形成的器乐作品;二是模仿人声作品风格而形成的器乐作品;三是名称为奏鸣曲、变奏曲等的器乐作品。16世纪的音乐家在作品演奏中,多喜运用即兴演奏技巧,因此当时大量的键盘作品,如前奏曲、变奏曲、托卡塔等都很好地体现了即兴弹奏的风格。16世纪到17世纪初的幻想曲主要是运用对位的创作手法来进行创作,常被运用于另一种音乐体裁——赋格之前,使幻想曲与赋格两者之间形成对比,这样更能突出幻想曲结构的自由性。16世纪到17世纪的英国幻想曲,特指由一组同类弦、管乐器演奏而成的赋格曲子,英国音乐家们将旋律性模仿作为幻想曲的创作基础。而在16世纪的美国,幻想曲则是用于形容那些严格按照声乐经文歌来进行模仿的器乐曲子。到了17世纪,幻想曲的发展较为小众,幻想曲的作品数量大量减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17世纪出现了各类新的键盘乐曲曲种。键盘乐曲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出现了以前奏曲、托卡塔及随想曲等为代表的乐曲种类。幻想曲的数量虽然大量减少但是它的风格仍然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延续,维持了幻想曲以往的自由多变的音乐风格,可以不受乐曲形式与乐曲结构的限制,与其他的乐曲曲种实现了完美融合。

(二)18世纪

18世纪时,幻想曲的发展方向有了一个很大的转变。专门为器乐创作的幻想曲数量已极为稀少,但为键盘乐器创作的幻想曲,其重要性在18世纪仍旧得到了很好地维持。幻想曲的发展方向开始向键盘乐器倾斜,这一期间出现的巴赫、莫扎特等著名音乐家,都创作过键盘幻想曲。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巴赫父子,他们在幻想曲的历史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其中巴赫共创作了15首键盘幻想曲作品,他的儿子——菲利普·巴赫,在一生中共创作了23首键盘幻想曲。巴赫父子都对幻想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都是幻想曲音乐的代表性人物。18世纪的幻想曲仍旧延续着自由的风格特色,但在和弦与转调上有了突出大胆的表现。[4]18世纪音乐家在创作幻想曲时,主要运用两种形式,一种是不单独创作幻想曲,仅仅将幻想曲作为一个乐段,使其在整个乐曲中发挥前奏或前奏曲的功能。例如,被写作在变奏曲或赋格曲之前的幻想曲乐段。另外一种幻想曲的创作形式则为独立完整的幻想曲作品,独立完整并不意味着单一,这种创作手法,可以将幻想曲与其他不同种类的曲式相结合。在创作形式上,既可以采用单一乐章的创作形式,也可以采用多乐章的创作形式。

(三)19世纪

幻想曲发展到19世纪已经成为西方音乐最重要的音乐体裁之一,是当时西方音乐里最重要的音乐曲种。[5]此时音乐家们用于创作幻想曲的音乐题材已经非常广泛,在民间大受欢迎的民谣、歌曲等都可以作为幻想曲的创作题材。此时幻想曲的演出形式也变得更具多样性,既有大型的正规舞台演出,也有较小型的沙龙表演。幻想曲音乐已经完全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极重要的音乐曲种。

在19世纪,贝多芬、舒曼、肖邦、柴可夫斯基等聞名世界的音乐家都是创作幻想曲的代表人物。从贝多芬开始,音乐家们将幻想曲与奏鸣曲进行了体裁融合两个音乐体裁的结合性创作,即体裁融合。创造出自由与严谨相结合的音乐乐曲。贝多芬作品中能体现出体裁融合的有《月光奏鸣曲》《田园钢琴奏鸣曲》等。19世纪,在标题上就体现幻想一词的体裁融合作品有:舒曼的《C大调幻想曲》;肖邦的《幻想即兴曲》《幻想波兰舞曲》;柴可夫斯基的《幻想谐谑曲》;法国作曲家夏布里埃的《幻想布列舞曲》等。

浪漫主义在19世纪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与繁荣,音乐艺术领域也受其影响,音乐家们都比较追寻浪漫主义色彩。想要在音乐创作中充分展示自身的艺术魅力及个人色彩,就要挣脱既定曲式的束缚,在此背景下,幻想曲的发展空前繁盛。19世纪钢琴音乐的盛行,也促使幻想曲的写作规模往大型化发展,音乐家们常会在乐曲开头加入即兴演奏,以增加乐曲演奏的难度与乐曲的篇幅。19世纪的幻想曲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音乐家们喜欢从歌剧中选取一个或多个片段来作为幻想曲的创作主题。这种歌剧幻想曲与常规的幻想曲一样,都充分体现了音乐家的自由意志,可以让音乐家们在创作中尽情展现自己的创作灵感。

(四)20世纪

幻想曲发展到20世纪,其写作内容开始回归到之前的音乐形式上。20世纪的音乐家们常将以前音乐家创作的音乐主题作为自己幻想曲的主题,来进行音乐创作;有些音乐家则将合唱的旋律作为创作题材;当然,部分音乐家还是坚持自己的原创主题来进行幻想曲创作。20世纪的美国成为音乐的主流国家,美国音乐家们创作出了许多著名的钢琴幻想曲。例如,由美国音乐家卡特所创作的《夜晚幻想曲》及同样是由美国音乐家伊顿创作的《微分音幻想曲》。

20世纪,作曲家在幻想曲创作方面依然有进行体裁融合的尝试,如乌克兰作曲家克森科于1919年写的《幻想夜曲》,这部作品是夜曲和幻想曲两种音乐体裁特性的融合,即幻想性的夜曲;还有俄罗斯作曲家卡普斯汀的《幻想奏鸣曲》即《第二奏鸣曲》、西班牙作曲家图里那的《幻想舞曲》,等等。

西方幻想曲作为西方音乐的一种独特音乐体裁,自文艺复兴时期起,已经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发展,并得到古往今来音乐家的喜爱。幻想曲的起源可以说是音乐家创意与想象的产物,体现了音乐家对自由的追求与向往及在音乐作品中展现个人魅力的渴望。

参考文献:

[1]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

[2]于润阳.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3]金小琦.贝多芬《c小调合唱幻想曲》的指挥艺术研究[D].苏州:苏州科技大学,2019年.

[4]肖璐璐.舒伯特《C大调流浪者幻想曲》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

[5]王琳.莫扎特钢琴幻想曲演奏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年.

作者简介:李松坤(1980.03-),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音乐表演。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5年广西艺术学院科研项目,《音乐创作中混合试体裁的解剖性研究》,项目编号:YB201525。

猜你喜欢
发展
印刷术的发展
习近平的可持续发展之“策”
京津冀协同发展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领导的嘱咐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