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2020-06-11 00:36黄晓芬
现代经济信息 2020年7期
关键词:建设管理

摘要: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充分体现了改善农村地区居民生活条件、实现水资源的二次均衡的功能,但其在建设与管理过程中不免遭遇难题。城乡供水发展进程不同步、供水管理机制存在漏洞等问题无疑阻碍了城乡统筹供水的发展进程。本文旨在通过对城乡供水一体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些许优化建议,以期对城乡一体化建设与管理有所裨益。

关键词:城乡供水;建设;管理

一、城乡供水一体化现状概述

建设美丽新农村已成为当今农村发展的主要趋势。与此相适应,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业已得到逐步的关注。与城市供水管理机制相较,农村的供水情况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让基础设施建设的城乡差距有了明显的改观。城乡供水一体化是供水集中化的发展,也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

城乡供水一体化实践中难免存在诸般难题。一是城乡供水一体化过程中对农村供水的支持力度不足,农村供水一体化的发展速度依旧相对缓慢。二是农村供水一体化过程中存在工程质量不过关从而引发乡村居民用水安全问题的情形。三是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与管理机制不尽完善,供水工程的管理与运营存在不合理之处。四是农村供水工程资金投入不足,融资渠道单一。要想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建设与管理运作良好,在实践中不断改善存在的问题无疑是关键之处。

二、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供水支持力度不足,配套设施不尽完善

城乡供水一体化过程中明显能感受到农村地区供水支持力度不足。一方面,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尚在建设中,其管理与运营机制有所缺陷,且供水工程建设对城市供水的支持力度较大,相比之下部分农村地区供水工程存在的用水安全问题更能体现出二者之间的差异。另一方面,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供水工程建设缺位,供水工程配套设施不尽完善。农村地区居民居住地较为分散、水源供给点偏远,属于小规模集中供水,供水工程建设中面临供水管线长、施工难度高、运行成本较大等问题,且后期水质监测管理成本较高。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供水水质检测设备缺乏,供水工程与设备难以达到高标准,许多供水基础设备较为陈旧,饮用水供水流程简单,难以保障用水安全。导致水资源供应力度不够,供水支持力度也不能达到需求。

(二)农村供水工程不尽完善,存在供水安全问题

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的建设需要科学技术作为依托,实现供水系统的自动化运营,提高工程质量安全水准。由于供水一体化工程监管机制不尽完善,相关政策条件未能落地,导致部分农村地区供水工程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此种情形下,供水工程建设质量存在安全隐患,会出现设备超负荷运行或无法正常运营的现象,水资源污染严重以及无法正常供水等问题屡见不鲜。

(三)运营与管理机制不尽完善

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居民用水问题,提高了乡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但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在管理过程中不免遭遇困境。集中表现在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经费运转不合理,对水资源的管理工作存在漏洞,不能严格控制不同区域用水价格等问题。这样一来,供水工程总体经费与资源消耗较大,其所实现的效果却有待提升。因此,后期运营与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加强管控,促使供水工程良好运作。

(四)农村供水工程资金投入不足,渠道单一

乡镇供水工程的资金的主要来源渠道有中央财政支出以及供水工程建设地区群众的自筹资金,类似于其他社会资本的参与实不多见。单一的财政投入并不能支撑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的建设与管理费用,而且由于供水一体化工程的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疏漏,导致供水工程的资金利用使用效能较低,整体呈现出资金缺乏的现状。而供水工程建设地区的居民为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自筹费用常常因为村民对相关政策不够了解,部分居民对用水价格、供水设备的维修改造等问题的不明确而引发不必要的费用的担心,供水一体化工程也很难得到这部分村民的支持与理解,自筹费用这一资金来源显得更加困难。

三、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与管理的优化建议

(一)优化城乡一体化供水管理模式

城乡供水一体化的管理模式的优化需从其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出发寻找解决途径。要保障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运行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关注其经济性。针对城乡集中化供水建设的阶段性问题展开研究,就城乡供水的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管网结构及不同地区的建设模式兼顾,注重提高供水的可靠性及解决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保障饮用水达到标准。在此基础上,优化供水管网的设计与水厂位置的选择与分布模式,因地制宜,找寻适合区域发展模式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模式。

(二)优化城乡一体化供水系统的布局模式

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的建设应充分利用原有的供水点,可在扩建原有城市水厂的基础上发展,为附近的乡镇实现集中化的供水模式,考虑这种模式的适用条件、供水管网的布局特点、供水方式能否适用,继而可以作为一种模式推广。以新建、扩建原有乡镇供水点为主的多水源供应协同发展,充分把握适用条件、供水系统布局及特点,趋利避害,优化城乡统筹供水的布局模式。在保障满足供水需求及水质安全的基础上,从供水系统建设投资、电耗、供水安全可靠性等方面进行评价,找出适用于城乡一体化供水管理模式。

(三)着重解决城乡一体化二次供水问题

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的建设与管理中存在诸多难题,二次供水管理便是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就目前统筹供水情况来看,城乡一体化供水进程中二次供水存在基础设施设置不合理、供水水质安全存在隐患等问题。因此,二次供水过程中还需以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为指标,降低统筹供水中饮用水水质二次污染的风险。要研究城乡统筹供水管网末端的饮用水水质是否达标,应保证二次供水设施的质量,严格检测二次供水的水质问题,确保达到饮用水标准,尤其是在偏远的农村地区更需得到保障。

(四)注重运营管理,逐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

如前文所述,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的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为财政投入及供水工程建设地区居民自筹,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且资金有限。自来水企业作为城乡供水一体化实现的主要基点,并不能独立承担起如此庞大的工程建设的资金问题,这一点在农村地区供水建设工程中表现尤为突出,这不得不引起重视。城乡供水一体化过程中农村供水基础设备的建设及资金投入模式应得以创新。

统筹供水过程中还需注重运营管理,建设投资费用过于庞大会导致供水企业亏损,供水企业很难将重心放在保障水质及用水安全等问题上,于提供优质的饮用水的目标实现无益,因此,供水价格的管理应充分考虑各方的困境与难处。

城乡供水一体化的一大重要抓手就在于要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改善农村地区生活条件。然而目前统筹供水过程中农村地区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情況及其他客观条件的影响,供水系统建设及发展很难与城市地区保持一致,实现同步发展。因此后续的供水工程建设中还需加大对农村地区供水工程建设的投入力度,逐步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

四、结语

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由于尚处在建设过程中,其运营管理机制尚不完善,后续的实践过程中还需不断汲取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建设与管理机制的完善,实现供水机制的良好运作,保障城乡居民的用水安全,实现供水一体化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利民,刘吉贵,马云峰.德州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实践[J].中国水利,2014(9)

[2]李杰.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研究[J].山西建筑,2018(29).

[3]黄先锋.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规划探究[J].中国市场,2015(22)

[4]郑小明,舒诗湖城乡统筹集约化供水的实践与思考[J].净水技术,2011(6)

[5]谢玲,黄锡生.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饮用水安全法律制度重构[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作者简介:黄晓芬(1973-),女,安徽池州人,经济师,专科,主要从事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建设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
“五老”说和团促进和谐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