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沉沙过滤系统水流状态模拟分析

2020-06-12 10:29魏妍彬李文多贾俊喜
中国水利 2020年11期
关键词:池底边界条件水池

魏妍彬,王 冲,李文多,贾俊喜

(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735000,酒泉)

沉沙过滤池是一种将水中的泥沙沉淀并排出池外的装置,随着滴灌系统的普及,近年沉沙过滤池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采用沉沙池过滤的主要原理是水流经引渠进入环形沉沙池后, 通过逐级滤网过滤,使得流速显著减缓,水流挟沙力大大降低,改变原有水流泥沙的运动状态,从而达到沉沙的目的。 西部牧区大部分地区输配水系统纵坡大,渠道挟沙能力强,又处于风沙区,风沙将大量性质各异、成分不同的漂浮物带入水中,增加了水质处理难度。 根据此沉沙理论,通过CFD 软件模拟和分析环形沉沙过滤系统内的流场分布情况,其流场分布越均匀,就越有利于泥沙的沉降,沉沙池的沉淀效果就越好。

一、模型建立

1.系统结构

利用CAD 软件对其进行构建,确定沉沙池为带有不同过滤等级滤网的圆环形结构,如图1 所示。 其中流道宽度为2 m, 流道外径为10 m,中径为8 m,小径为6 m,中径作为此沉沙池的有效长度,计算可得沉沙池有效工作长度为25 m。 过滤斜网分为五段,每段都由不同目数、不同深度的滤网组成, 形成逐级过滤的系统,并在池底设有排污口,池壁设有溢流网。

对于沉沙过滤系统的数值模拟,利用Gambit 软件进行建模,对不同边界(进出口、池壁等)设置相应的边界条件类型。 由于过滤网的存在,若采用真实滤网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其流动状态及边界条件的设置将极为复杂,相对的计算量也随之增大。 为了简化研究难度, 降低模拟计算量,对模型滤网部分进行局部简化处理,将各级过滤网简化为具有等效水阻效应、过流通路逐渐变化的挡板,如图2所示。

图1 三维结构设计图

2.计算域、流体子域的划分

计算域包含整个模型的空间占有域,而流体子域为计算域中充满流体的区域, 也是CFD 模拟的计算区域,模型计算域及流体子域的划分如图3 所示。

3.边界条件与网格划分

(1)进出口边界条件设置

在沉沙过滤池模型计算中,假定池体为满流状态, 尤其是进水渠道,由于设置沉沙池的容积是一定的,并没有考虑进水流速的变化对池体液位高度的影响,因此在整个数值模拟过程中,池体的计算域体积不变。 本文在研究进水流速对沉沙池运行效果的过程中,并未与水力停留时间相联系。

入口边界条件:以速度入口作为其边界条件类型,速度方向垂直于入口边界。

出口边界条件:以压力出口作为其边界条件类型,在求解中,当指定较真实的回流方向时,可以将收敛困难程度降到最低。

(2)网格划分

网格质量对CFD 计算精度、收敛性和计算效率有重要影响。 实验针对沉沙池三维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由于沉沙池结构较复杂, 存在过滤网、溢流网、进水渠、出水渠与池体相接等,合理划分网格(即网格质量)将影响计算精度及收敛性。 因此,网格划分必须综合考虑计算精度和计算强度。

二、水力特性模拟

1.流速分布

将沉沙过滤池自下而上等距分为6 部分,分析不同横断面的流速分布,如图4(a)~(f)所示。 图4(a)为池底附近的横断面流速分布,4(f)为池顶附近的横断面流速分布,(b)、(c)、(d)、(e)分别为距池底逐渐上升的横断面流速分布。 由图可知,水流由进口流入环形水池, 流速逐渐降低,由于过滤网的加入,水流流速自下而上也逐渐降低。

图2 三维简化模型图

图4 断面流速分布

2.湍流强度分布

湍流强度是表征湍流发展强度的量,是度量相对于流速值而波动的湍流量的大小。 模拟同样选取池底附近至池顶附近各等距横断面进行湍流强度分布。 模拟结果(图略)显示,较大的湍流强度出现在水池进口池底偏上及直端与环形流道衔接处。 随着水流流经环形流道,湍流强度降低并趋于平稳,非常有利于颗粒泥沙的沉降。

3.固体颗粒分布

由模拟的固体颗粒分布可知,固体颗粒随水流进入沉沙池,固体颗粒运动速度逐渐减小,并在重力作用下逐步向池底运动。 粒径较大的颗粒首先在水池前端沉降,而粒径较小的颗粒则会在整个池底沉降。 由于过滤网的存在,在池顶溢流区很少有颗粒杂质分布。 在水流由引水渠进入水池后,由于过流断面逐渐扩大,流速降低,大颗粒杂质会大量淤积在水池进水段。

粒径分别为0.105 mm、0.125 mm、0.149 mm、0.177 mm、0.250 mm、0.420 mm的固体颗粒沉降图如图5(a)~(f)所示。由图可知, 颗粒杂质沉降范围随着颗粒粒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小, 当粒径小于0.105 mm 时,其沉降范围将会增大到整个池底,随着粒径进一步减小,沉降效果越来越差,微小粒子会进入水池表层水域。当粒径大于0.420 mm时,沉降速度极快,基本上在水池进口处就完成沉降。目前滴灌推荐过滤精度为120 目(杂质粒径≤0.125 mm),而当粒径≤0.125 mm 时, 颗粒会在整个水池流道的3/4 处基本完成沉降,再加上120 目溢流网设置,完全能够保证水池过滤水满足滴灌使用要求。

三、结 论

通过对环形沉沙过滤池系统进行建模,对水流特性进行模拟分析,得出沉沙过滤系统沉淀过滤效果明显,粒径较大的颗粒首先在水池前段沉降, 而粒径较小的颗粒则会在整个池底沉降。 粒径范围在0.075~0.125 mm时, 沉淀过滤效率为93.7%; 粒径在0.125mm 以上,沙粒去除率达到99.3%,已达到微灌的水质要求。

图5 不同粒径固体颗粒分布

猜你喜欢
池底边界条件水池
非光滑边界条件下具时滞的Rotenberg方程主算子的谱分析
基于混相模型的明渠高含沙流动底部边界条件适用性比较
超长水池温度应力分析及探讨
重型车国六标准边界条件对排放的影响*
高温天气水产养殖池塘如何防“底热”
小区的水池
衰退记忆型经典反应扩散方程在非线性边界条件下解的渐近性
责任(二)
游白沙坡温泉
找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