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新时代的大爱乐章

2020-06-12 11:36王健解孝来
雷锋 2020年6期
关键词:双拥青岛市青岛

王健 解孝来

黄海之滨,四季常青。

浮山湾,连绵数十幢的高楼上,每晚8点钟准时展映的30分钟灯光秀,已成为青岛一大美景,吸引着各地游客慕名而来。然而,不论灯光秀的内容如何变换,但“拥军优属 拥政爱民”8个滚动的字幕,始终不变而且格外醒目。

多年来,青岛市针对驻军多、退役军人多、优抚对象多这一军味特色和城市特点,创造性地将“最佳海湾作军港、最美地块建营房、优秀儿女穿军装、优质保障献国防”的新时代青岛双拥精神,融入浓浓的城市血脉,锻造了军味十足的城市品格,也彰显了这座滨海之城的独特魅力。

“鱼水路”与“三沙路”遥相呼应

两条拥军路的特殊寓意

碧海蓝天、绿树红瓦,是青岛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城市风貌;用地名和山河湖海命名城市道路,也是这个岛城一大特色。

在这样一个城市格局中,两条拥军路的相继建成,更是青岛营造新时代浓厚拥军氛围的生动体现。

一条在崂山区,叫鱼水路;另一条在西海岸新区,叫三沙路。两条拥军路分布在青岛城区的东、西两个方向,宛如两只健硕的羽翼,以双拥情怀带动青岛振翅高飞。

鱼水路建于2013年7月,道路全长4公里,按照战备要求建设,双向4车道,直接通往海军驻青岛某部营区,是装备运输和官兵出行的主干道。之前,通往营区的只是一条蜿蜒曲折的单车道土路。

“这条路征地100多亩,涉及到企业和众多群众拆迁。”时任崂山区民政局局长的任登刚告诉记者,征地拆迁工作用时不到3个月,修路和配套工程建设也仅用11个月,比预期提前1个月完成施工任务。

北部战区海军政治工作部办公室干部王云鹏说:“命名为鱼水路,就是要让我们的官兵无论何时走在这条路上,都能想到是谁修的、为什么修的。”

三沙路同样饱含着浓浓的军民鱼水之情。随着辽宁号航空母舰母港坐落西海岸新区某海港码头,新区亟须修建一条适应现代军事战争需要的军用道路为其提供战略支撑。

“新区人民出资协助部队修路,将营区纳入市政保障体系,对港区进行绿化。”海军某部政委严烈在一次军地会议上说。

“之所以叫三沙路,就是时刻提醒我们要军民同心,协力捍卫国家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驻地部队1位海军少校由衷地说。

为满足部队战备需求,青岛市崂山区政府将建设战备路列入区重点项目,从现地勘察、设计到竣工,仅用不到1个月时间。“战备路的竣工,大大提升了我们部队的响应速度,也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交通便利。”海军第971医院崂山分院院长杨林说。

“战略母港”与“连心渔港”交相辉映

应运而生的六和社区

2008年,青岛启动航空母舰母港周边村民搬迁工程,6个村1429户村民一年内全部搬出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田里不留1个坟头,村里没留1间民房,港湾不留1张渔网,百姓没有1人上访,打造了搬迁工程的“青岛样板”。

6个村子的安置区就是现在的六和社区,取名寓意6个村子组织和畅、文化和善、利益和谐、人际和睦、秩序和顺、环境和美。六和社区党支部书记王本荣说:“把家乡贡献出来给我国第一艘航母作基地,建设好战略母港,我们感到自豪而光荣。”

如今,六和社区所在的古镇口,已形成包括船舶海工、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海洋新材料等新興产业在内的高科技园区,不仅推动了部队战斗力提升,也让从海边搬到示范园区的乡亲们分享了双拥工作带来的红利。

在军港海岸线附近,海军某部专门为当地渔民建造了1座“连心渔港”,反哺人民群众。

“那一年,当我们护航编队准备起航去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时,忽然听到一个声音:看!看!看!那山坡上咋那么多人?”参与护航编队的海军战士小刘向记者介绍,当时,他正站在甲板上与战友说话,回过头来向远处山坡一看,数百人站在码头外的山岗上向他们挥手……“是来给我们送行、送祝福的!”舰长边说边命令信号兵打出旗语——感谢人民!

在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灵山湾和古镇口之间,有一座海拔486米、总面积65平方公里的山体,这就是青岛人民引以为傲的4A级国家旅游景区——大珠山。它三面环海,地势雄奇,从东向西远眺,都是一道青峰相连的半岛风景。

在这块绝美的山谷东北麓,2016年,海军小镇拔地而起。小镇占地251亩,建设官兵公寓房1218套,小区里像生活服务中心等配套公共设施一应俱全,成为驻地海军官兵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和全军社会化保障示范工程。

“让跑道”与“腾空域”双管齐下

机场变迁见证爱民奉献

青岛流亭国际机场的前身是军用机场,隶属于海军航空兵某部。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机场经历了3次重大历史变迁:

第一次变迁是在20世纪80年代。

“此前,青岛起降民航飞机都是借用军用机场跑道。”青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招继亮向记者介绍,随着青岛经济建设加速推进,建设专用民航机场越来越迫切。海军航空兵驻青岛部队报请中央军委批准,同意从军用机场用地中划出部分场地,提供给青岛市政府用于建设民用航空机场。

第二次变迁是在1999年。“如何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如何扩大开放、促进发展,青岛机场建设和发展再一次站到改革开放的风口浪尖上。”招继亮说,海军航空兵驻青岛部队再一次为青岛人民作出无私奉献,把另一半军用跑道也送给了青岛人民,让青岛有了一个完整机场。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岛市坚持新发展理念,发起了经略海洋攻势、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建设攻势、高效青岛建设攻势等15个攻势,承担了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等国家战略任务,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发挥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和海上合作中的作用,成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助的重要战略支点。

这一幅幅壮美画卷的背后,无不饱含着青岛驻军部队与地方政府、人民群众之间的“拥政鱼水之情、爱民奉献之心”。

2019年,随着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建成竣工,“依托新机场、统筹陆海空、建设航空城、发展大青岛”的临空经济理念,开始深入人心。

为了给青岛让出展翅高飞的空域,驻青岛海军航空兵部队再次展现出大格局、大气魄:在机场建设、空域管制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全域覆盖”与“动态服务”无缝对接

军人尊崇感不断提升

解決部队官兵“后路、后院、后代”问题,是检验地方政府落实拥军优属安置政策的关键要素。

青岛市按照“双考排序、公开选岗”的办法,出台“1+8”政策体系,结合“送政策、送培训、送岗位、送项目”进军营等活动,打造“公开选岗+人岗相适”安置新模式,使军人“后路”越走越宽。

实施“助力随军家属就业工程”,定期组织开展各类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招聘会,确保符合随军随调条件的家属100%安置好,让军人“后院”越来越稳。

创新“政策+协调”工作模式,通过“智力拥军”,为军人子女入托入学提供优惠优待,助力军人“后代”健康成长。

不久前,在杭州召开的全国双拥办主任会议上,青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孙宗子表态:“我们健全完善市、区、镇、村四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就是要建章立制,用实打实的举措,确保军人职业尊崇感落到实处。”

“全域覆盖”与“动态服务”无缝对接,让青岛市双拥工作始终充满了活力。

强化“一把手”工程。将双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总体规划、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全民国防教育内容、党政领导政绩考核范围。

凸显“一盘棋”格局。健全完善党委议军会、军政座谈会、军地联席会、军地专题协调会等制度,实现了军地大事共商、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协调联动。

覆盖“一张网”终端。开展“党政领导话双拥”专访、开辟“双拥在岛城”“双拥之窗”专栏,培树“最美退役军人”“十佳好军嫂”“十佳兵妈妈”等先进典型,开展“感怀先烈、崇尚英雄”主题活动,组织新婚夫妇向革命烈士献花,广泛开展新兵入伍欢送仪式和退役军人欢迎仪式,为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家庭悬挂光荣牌,推动国防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企事业单位等“五进”活动。

猜你喜欢
双拥青岛市青岛
姚安县文联“双拥”征文启事
鱼水情深续写“常熟样本”
我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双拥工作的形成和发展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Elizabeth in Pride and Prejudice
美丽的青岛
做好首都双拥工作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