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下《穆斯林的葬礼》英译研究

2020-06-12 11:36谢子欣
新丝路(下旬) 2020年6期
关键词:关联理论

谢子欣

摘 要:本文基于对《穆斯林的葬礼》原著和英译本的对比研究,分析其婚娶、丧葬等习俗语汇,从关联理论视角解读译文,探析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本文在介绍理论背景知识的基础上,从原著和译著中选取译例并从关联理论视角进行评析,讨论民俗语汇翻译的处理方式。

关键词:穆斯林的葬礼;关联理论;民俗翻译

《穆斯林的葬礼》是中国作家霍达的一部长篇小说,以穆斯林文化生活为背景展开,讲述回族玉器手工匠人韩子奇上下三代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该著作曾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建国四十周年北京市优秀文学奖等多个奖项。这部小说在叙事的同时,将民族习俗、宗教信仰、等文化信息贯穿始终,其中婚娶和丧葬习俗尤为典型。据现有资料统计,学者们对原著的研究较为丰富,但对英译本的研究极少。自2013年这块空白逐渐被学者们注意到,开始出现对译著的研究,究其原因可能与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思想有关,并且小说中展现的人性不会因国家不同而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因此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译者关注这部小说。本研究从关联理论视角探析其英译本——关月华夫妇合译的The Jade King--History of a Chinese Muslim Family的翻译手段。

一、关联理论简介

关联理论是一种认知语用学理论,由斯珀伯与威尔逊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中提出。关联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关联性的强弱取决于两个因素:处理努力(processing efforts)和语境效果(contextual effects)。在同等条件下,处理努力越小,关联性就越强;语境效果越大,关联性就越强。话语的语境是用以解释该话语的一系列前提,即语境是心理结构,是听者对世界假设的一个分集。语境并不指话话语前后的语段,环境情况,文化因素等,而是指交际双方关于世界的假设的一部分,即“认知环境”。听者需要的不是最大关联性(通过最小的处理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而是最佳关联性,即听者不用花费不必要的努力便可从中得出足够的语境效果。[3]

二、关联理论对《穆斯林的葬礼》译本解读

根据关联理论的概念,译者要灵活地控制语境效果和处理努力两个变量,使读者能够以较低的加工成本收获足够的语境效果。此书中译者巧妙运用音译加注、直译、意译、零译、增译等方式处理民俗语汇,从而实现最佳关联。

1.音译加注

[原]她遗憾的是,自己作为长女、父亲的至亲骨肉,在他最后的时刻竟然没有守在身旁,没有提醒他念清真言,这是一个穆斯林最大的缺憾![1]

[译]She was sorry that she,the eldest girl in the family,his flesh and blood,was not with him in his last hour to remind him to say al-Kalimah al-Tayibah.This is the greatest regret for a Muslim,she rued;(Footnote:al-Kalimah al-Tayibah:the cardinal tenet of Islam,“There is no god but Allah;Mohammed is His messenger.)[2]

书中有大量宗教语汇,并且其原语既不是汉语也不是英语,此处为一典例。译者将“清真言”译为原宗教用语阿拉伯语的音译形式,并在脚注中补充说明其涵义。若将“清真言”直译为例如“Islamic words”,此类模糊翻译会让读者误解。而如果将补充内容放在正文中,又会影响阅读流畅性,妨碍情节连贯性。译者此处采用音译并在脚注中补充相关信息,使读者既能便捷地理解其涵义,又能从中了解到民族和宗教的文化常识,如此便建立了最佳关联。

2.直译

[原]按照习俗,在亡人下葬之前,应该由他的亲人下去“试坑”。[1]

[译]Traditionally,before the dead was interred,a relative of his should go into the rah to"have a try”.[2]

直译是指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语言形式的翻译方式。“试坑”直接译为“have a try”出现在这句话当中虽然不太符合惯常的英语表达习惯,略显突兀,但读者根据前后文不难理解其涵义。在表达清楚意思的同时,增添了趣味性和新鲜感,并保留了原语文化元素,实现了最佳关联的原则。

3.意译

[原]“妇为夫衣,夫为妇衣”,她和奇哥哥将融为一体、互为表里、相依为命、永不分离,共同走向面前那漫长的路……[1]

[译] "The woman becomes one with the man;The man becomes one with the woman."She and Elder Brother Qi had entered a union,each supporting the other and being supported by the other now and for ever,and hand in hand,would traverse the long road ahead.[2]

意譯是指保持原文内容而不保持原文语言形式的翻译方式。“妇为夫衣,夫为妇衣”对中国读者来说很好理解,即便没有相同的经历,在本土文化熏陶下也不难理解这句俗语表达的是夫妻相互扶持合为一体的意思,但译入语读者缺少这种社会文化背景信息,即缺少这种“语境”,很难对这句话产生正确的理解。故作者为读者明了地诠释这句俗语的内涵,使读者能够在其与自己的语境之间建立联系。“融为一体、互为表里、相依为命、永不分离”这一组四字词语是汉语典型的表达方式,译者改用描述性语言,并省略重复意义“互为表里”,为读者清除了阅读障碍。而此处若使用直译,则可能使译文超出读者的认知环境,使读者即使付出很大努力依然无法理解原作意图。

4.增译

[原]穆斯林认为,经过洗“务斯里”,亡人生前的一切“罪恶”都被清除了。[1]

[译]Muslims believe that through Ghusl,the dead is cleansed of all his"sins"in life and the person performing the rite would likewise be absolved of his own forty "sins".[2]

增譯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增添原作没有的词语和句子以改进译文,达到满足艺术审美和读者接受的需求等目的。

此处译者使用增译。原文只提到亡人生前的罪恶被清除,而译文中增加了信息:执行这一仪式的人也会被免除40条罪恶。这是译者基于对语篇理解、自身宗教文化知识储备和希望外国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中国文化的期望对翻译进行的改进,译者对背景知识进行补充,更加准确地传达了原文语境,在此基础上读者可对小说有更加全面和深刻的理解感悟。

5.零译

[原]她伸出手去,轻轻地抚着,合上父亲的眼睛,闭上父亲的嘴,衷心地为他念诵:“俩以俩海,引拦拉乎;穆罕默德,来苏论拉席(万物非主,唯有安拉;穆罕默德,主之使者)。”[1]

[译]With her hand she softly smoothed down her father's upper eyelids and bough this lips close together while she prayed with fervor on his behalf.[2]

零译指不仅对缺省的文化内容不作任何交代,而且对原文中推理时涉及缺省文化的内容也省略不译,从而减轻译文读者的认知负担。

用零译法有两个条件:—省译内容产生的语境效果不值得译文读者付出推理努力,或其产生的语境效果可从上下文其他明示信息推理得出[4]。此处符合条件:读者需花费很大努力才能理解念诵内容,影响阅读流畅性,而去掉这一内容之后,也不影响情节进展和人物形象塑造,因此译者省略了念诵具体内容,降低阅读难度的同时达到预期语境效果。

[原]看那嫁妆:头一抬,是二开门带抽屉的硬木首饰箱(官木箱),箱上搁着拜匣;第二抬,一件帽镜、一只掸瓶、两只帽筒;第三抬[..]第十抬[...]“妈!”璧儿为母亲擦着泪,“咱免了吧,都免了!奇哥哥没有家,您就是凑够十抬嫁妆,往哪儿抬呀?[1]

[译]"Mother,"Jade Girl implored as she wiped away her Mother's tears,"let's forget it.Just let it be Elder Brother Qi has no home of his own.Even if you succeed in getting a big dowry for me,where would you send it to?[2]

此处译者省略了大篇幅的原文插入的对回族订婚习俗的介绍,在后文人物对话中将原文中在大量文化介绍铺垫下引出的“十抬嫁妆”改译为“a big dowry”,保证了语篇的通顺。对译入语读者来说,阅读晦涩的中国少数民族婚礼习俗英译文需要花费大量努力,读者很有可能会因此产生排斥或畏难心理,成为阅读情节的阻碍因素。因此译者省略了大篇幅的中国习俗介绍,只在译入语读者可接受范围内适当涵盖中国文化元素,大大提高可读和可接受性,在原文与译文之间建立最佳关联性。

三、结语

根据关联理论,译者通过预判读者的认知语境,用音译加注、直译、意译、零译、增译等使译文的处理难度与其语境效果相匹配。例如,省去过于繁琐的习俗介绍、增译相关背景信息、解构原语并诠释内涵等。《穆斯林的葬礼》中,关月华夫妇在保留民俗文化与适应译入语读者之间实现了恰到好处的调停,使读者不必花费太多努力就能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实现“最佳关联”。

参考文献:

[1]霍达.《穆斯林的葬礼》[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1996.1.485

[2]霍达、关月华,钟良弼译.The Jade King--History of a Chinese Muslim Family[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7

[3]林克难.关联翻译理论简介[J].中国翻译,1994(04):8-11

[4]陈小烨、陈可培.关联理论观照下文化缺省的翻译策略研究——以葛浩文《生死疲劳》译本为例[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5(03):82-85

指导老师:

杨柳,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与旅游翻译的关联
隐喻认知的双维理论整合研究
《生活大爆炸》中刻意曲解之关联理论探析
基于语用学的虚拟语气研究
关联视阈下的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研究
Pragmatic Analysis of the British TV Series Sherlock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汉英隐喻翻译
基于关联理论的高中英语读前活动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