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出版的使命与担当

2020-06-12 11:43刘洁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融合出版担当使命

刘洁

摘要:公益出版,是以非营利性和公益性为特征的出版活动。虽然目前公益出版的规模和所占的市场份额并不大,但已经在出版业社会效益的彰显中体现出其特定的作用。公益出版作为一种出版类型,在中国的出版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公益出版过程中应注意杜绝功利心和资源浪费,加强过程管理和资金管理。同时,公益出版的发展应考虑多元化的载体形式和营销手段、融合出版,以及新技术和管理模式的运用。唯有如此,公益出版才能在履行弘扬和传承优秀文化本职的前提下,推动出版行业的繁荣发展,实现传播科学文化和技术知识的伟大使命。

关键词:公益出版;社会效益;融合出版;使命;担当

2005年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05]14号)颁发;2006年,出版业“转企改制”完成,国家明确了“公益性出版单位”和“经营性出版单位”两种分类。在构建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背景下,公益出版不仅仅是公益性出版单位的职责所在,也是经营性出版单位履行社会文化使命、构建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务之一。

庚子鼠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一场关系到人类生命健康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全面打响。在这特殊时刻,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出版社”)迅速行动、勇于担当,自觉践行社会责任,为加固预防控制疫情“堡垒”,从服务社会和读者的角度出发,通过多种媒体一体化设计,打造并出版了独具特色,面向中、高等教育学习者、终身教育学习者,以及社会大众的《开学前第一课——科学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公益性科普宣传读本,帮助大家科学、正确地认识新型冠状病毒,学会有效预防控制病毒感染。这一科普读本着眼于最新的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知识,邀请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流行病专家参与编写,不仅细致讲述了疫情期间普通群众该如何做好预防工作,而且介绍了针对疫情期间人们可能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该如何进行疏导,以期帮助广大群众保持身心健康地度过这一特殊时期。

出版是一个价值生产的过程,出版企业的最终和最高目标就是传承文化。因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衍生出的这一公益性出版物,除了服务于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即满足人们了解未知事物、防控未知风险的需求外,还引发出经营性出版单位如何开展公益出版的一系列思考。

无论是开展公益性出版活动,还是生产公益性出版物,公益出版的产物都具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收益,但这种收益是间接的。而且,公益出版真正发挥作用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定的实施周期。然而,经营性出版单位受市场经济机制与内在运营需求的影响,往往追求产品生产的快节奏与高效率,过分追求短期效应,对公益出版内在运营缺乏持续性认知,不能正确把握公益出版的节奏与周期,这显然是与公益出版的特性相悖的。所以,在公益出版过程中应注意几方面问题。

(一)公益出版中的功利心

公益出版自身既带有广泛的宣传普及作用,同时也是社会公益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围绕经济利益的相关企业或组织在公益出版中产生的功利主义需要出版人提高警惕。

出版单位作为公益出版的主要力量,应积极明确自身对内容形式的把关作用。出版单位肩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科学文化和技术知识的伟大使命,因此其所出版内容的安全问题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公益出版更是如此。在组织机构健全、规章制度完善,严格遵守与出版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基础上,出版单位应组建与出版物内容相关的专家、学者、编辑团队,按照学科领域及出版规范对公益性出版物的内容把关,对从选题策划、组稿、编辑加工到校对、制作、发行的每一个出版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筛选、甄别、控制,确保把风险控制在萌芽阶段;对于涉及图书产品、活动形式、宣传主题的内容,要在与参与公益出版的合作方互惠的过程中,保持自身的公益原则,使公益出版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因此,要想更好地做好公益出版,制定良性的监督与管理机制是极其必要的。

(二)公益出版中的资源浪费

通过对以往传统的公益出版进行分析可知,众多公益性出版物的内容和形式同质化倾向较强,因此以出版物为代表的公益出版成果所能发挥的作用大打折扣。但是,政府和经营性出版单位对这类公益出版的投入一般都比较大,这就造成了大量的公共及企业资源浪费。事实上,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公益出版项目往往通过与其他参与方合作的形式完成,而采用这种方式的目的就在于整合多种资源,使公益出版能够切实发挥公益作用。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公益出版是对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一项重要补充,整合相关资源就是要保障其在公益出版进程中得到有效利用。

(三)公益出版项目的过程管理

除了政府财政支持的公益出版项目外,由经营性出版单位自行组织的公益出版,其非营利性的特点决定了出版单位要加强对这类项目的资金运营和成本控制的管理。公益性出版物不仅要符合政策导向的要求,而且要遵循相应的出版标准。因此,对公益出版项目的管理应加强流程管理,采取重点项目责任制、岗位责任制等方式,让策划能力强、编辑业务精干的骨干编辑担任策划编辑和责任编辑,建立有效的激励、考核、约束机制。同时,除了严格遵守国家对出版物三审三校的要求外,还应该适当增加专家通读、重点审读环节,按照国家关于图书出版的相關规定开展出版后的成品质检工作。经营性出版单位还要将公益出版项目列为装帧设计和印刷工作的重点,根据图书内容及其特点选择合适的纸张和工艺进行生产,合理控制成本,力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以《开学前第一课——科学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为例,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为确保该公益出版项目顺利实施,自项目启动即制订了科学合理的实施进度计划,明确每个阶段的具体任务和责任人。一方面,组建由出版社领导牵头、资深策划编辑和医学相关专业编辑参与的项目组,负责策划、组稿、编辑、出版等系列工作,在争取项目顺利完成的同时,确保出版内容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另一方面,邀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组建创作团队,对内容进行顶层设计、总体指导,并负责组稿、统稿,确保内容的真实性、严谨性和科学性。与此同时,项目组成员囊括了党、科、研等部门领导,确保项目得到领导层面的重视和政策层面的支持,以最快的速度呈现最好的成果。

(四)公益出版项目的资金管理

公益性出版項目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性资金补贴,而且国家对这类资金的监管力度较大,因此在公益出版项目执行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应的监督管理与财务制度要求。财务管理应单独立项,设立银行财政资金专户以专款专用。严格研读和规范对公益性项目资金的使用范围、支付标准、支付程序、核算办法、经费使用和监督管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将出版单位自有资金和专项基金的支出分开核算、分开管理。

《开学前第一课——科学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经营性出版单位利用自有资金开展的公益性出版项目,且该项目对时效性的要求比较高,为避免资源浪费,保证项目实施效率,自项目启动,项目组就根据行业特点、市场现状和项目特点制定了项目经费管理方案,并报出版社总经理办公会进行专项研究,根据研究结果进行修改后提交社领导审批。这一系列资金管理流程确保实现该项目单独立账、专款专用,以及项目经费使用标准和范围有保障。通过该项目可知,资金管理应注重以下几方面工作:

1.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预算

在《开学前第一课——科学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公益读本项目中,项目成果制作、加工和运营的硬件成本占项目总成本的比重最大,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会议费等软件成本相对而言影响因素多、弹性空间大。因此,项目成本预算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严格控制硬件成本、精准计算软件成本,充分考虑出版社现有出版条件,使自有资源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由此可见,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预算是公益出版项目执行过程中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

2.贯彻节约低耗的运营措施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自2010年开始推广电子审稿,随后引入了企业资源计划(ERP)办公系统,无论是业务流程,还是管理流程,均实现了自动化和无纸化。通过电子化工作流程开展业务,不仅大大缩短了项目周期,也节约了大量的办公成本,争取到时间和资金成本的双重节约。《开学前第一课——科学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公益读本项目的实施基本上是通过电子邮件、QQ、微信等网络通信渠道与排版公司、校对公司等制作单位传递电子稿件和修改意见(电子文档、图片等),既避免了纸质稿件的运输延时和纸张消耗,又节省了运输费用和纸张费用。

3.建立项目实施的独立账户

《开学前第一课——科学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公益读本项目没有国家财政性资金,项目产品传播途径主要为公益性渠道,并未对项目的经济收益有所期待,因此项目经济收益的风险也比较低。但是,为保证经营性出版单位自有资金的合理使用,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仍严格遵守出版社资金管理规范,通过设立独立账户进行预算、核算、结算等工作,既避免项目实施因资金到位不及时而受阻,又防止资金的乱占乱用和恶意透支等违规操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的管理人员和财务相关人员也严格按照经费预算对资金往来进行管控。

(一)多元化的载体形式和营销手段

5G时代的到来、媒体形式的迭代,使得公益出版的载体和营销手段更加多元。

公益出版与非公益出版的产品在载体的选择上并无大的区别,通过与电视、报纸、网络等公共媒体,以及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的联动,以多元化的载体形式呈现出更立体化、更全方位的效果,使公益理念能够在更加广阔的平台上得到传播。

尽管公益出版的产品和服务大多不取得或只是少量取得经济效益,即由公益性出版单位或经营性出版单位付费来供社会公众消费,经济杠杆和市场机制对这类产品和服务的作用不大,但这并不意味着公益出版与营销理念的分离。也就是说,在策划公益性质的出版物时,要将国家的政策理论、出版导向与读者的阅读需求和特点相结合,通过多样化的营销手段,从不同层面迎合以读者为中心的市场营销理念。例如,可以在传统的发放—领取方式的基础上,更多地尝试通过举办公益性科普知识活动、邀请业界知名人士推荐宣传、开展专家答疑活动等营销方式提高读者参与的积极性,进而达到传递公益出版项目的内容和理念、推动公益出版服务的目的。

(二)从出版融合到融合出版

出版业的媒体融合,经历了一个从出版融合到融合出版的过程。时至今日,“出版”已成为一个内涵丰富、覆盖面广阔的概念,其提供内容的方式从传统的纸质出版物,到人性化电子书,再到专业化的数据库,又到定制化的知识服务平台,真正实现了多种媒体的融合出版。而现阶段,随着人工智能进入出版领域,技术与内容得到更深入的融合,同时,技术也在不断创造出新的内容。

公益出版理应搭上融合出版的顺风车,在基于专业化数据库和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了解不同层面读者的需求,选择更加贴合公益性出版物内容、符合公益出版服务需求的运营商或技术平台,使公益出版产品的表现形式呈现多元化、立体化,通过满足不同阅读方式和阅读体验的需要,进而满足公益出版的需求,达到传播公益理念的目的。同时,公益出版能够通过数据库或技术平台的数据收集,对读者信息进行提炼和整理,经过分析,根据不同的需求生成定向服务、定向推送,挖掘出新的内容和渠道,大大提高公益出版的效能。

(三)新技术和管理模式的运用

当前,公益出版的基本需求是为受益读者群提供传统的纸质出版物。但是,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以及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读者对公益出版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因此,公益出版的各项工作水平必须随着需求的提高而迅速提升。有效利用当前的新技术、新平台等非传统资源,满足多样化、高水准的公益出版需求,提高公益出版的水平,是出版单位必须践行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通过多元化的载体形式,结合多种营销手段,融合多种媒体资源和平台,充分运用当前新兴的管理和技术手段,有效整合新产品、新技术及新平台,公益出版才可以不断地自我发展,拓宽视野,提升空间。

同时,出版单位通过现代企业化的运营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公益出版过程中的功利主义和资源浪费,加强对公益出版项目进行过程管理和资金管理,从而满足日趋多样化的公益出版需求,提高公益出版服务水平,最终在公益出版领域中形成自身特色,提高大众对公益出版的认知,推动公益出版的自我变革。

公益出版是国家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出版行业践行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的重要表现形式。我国的公益出版在繁荣出版市场的同时,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公益出版不仅是公益性出版单位的责任,也是经营性出版单位的责任。作为体现出版业社会效益的主要载体,公益出版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出版高度和广度。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表明,文化强国的先行基础是打造出版强国。而出版可以强国,既有理论基础,也有实践依据。

对于经营性出版单位来说,社会效益首先体现在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把向大众提供有品位、高品质、有针对性的文化服务作为第一要务。《开学前第一课——科学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公益性科普宣传读本的出版,通过收集、整理、组合内容,编辑、生产、推广产品,依托“开放云书院”提供的跨平台阅读支持服务,记录云存储以及跨终端云同步,以及二维码技术,实现了以数字资源运营平台为支撑,视频资源、数字资源服务与纸质图书及服务的深度融合,帮助广大读者在这场疫情防控战中有效提高信息辨别和疾病预防能力,获得有效防范、沉着应对、科学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意识和能力,实现了通过组织公益和文化活动回馈社会和读者大众的目标。

出版活动是集合知识、智慧和思想的活动,向大众传播正向和有益的知识、智慧和思想是出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无论是公益性出版单位还是经营性出版单位,都可以通过公益出版活动建立自身品牌,提升口碑,进而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通过公益渠道出版精品图书,弘扬和传承优秀文化,既能让更多的优秀出版物被市场所接受,又可以推动出版行业的繁荣发展,是实现传播科学文化和技术知识伟大使命的重要一环。

(作者单位: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融合出版担当使命
国际首部ISLI MPR出版物《古文观止》的出版与思考
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结合下的“融合出版”分析
论林语堂的《语丝》创作
新形势下做好基层党校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论川端康成作品中的民俗美
脱贫攻坚中的媒体担当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融合出版背景下的出版业管理人才培养
顺应党建趋势,党员干部如何作为
你的名字叫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