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四力,打造纪录片精品

2020-06-12 12:26闫志勇高宏飞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四力纪录片

闫志勇 高宏飞

摘要:在实践中我们深深体悟到,不运用脚力,就无法感知这片黑土地上的勃勃生机和农民的火热生活;不运用眼力,就捕捉不到那些“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鲜活故事;不运用脑力,就难以挖掘新时代东北农民的新风貌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奋斗;不运用笔力,就不会创作出一部部让时代存像、让人民满意的接地气、有温度的走心厚重之作。

关键词:四力;纪录片;现实题材

2017年,黑龙江广播电视台的摄制团队来到五常市杜家镇,开始了长达一年的《拉林河畔》创作。《拉林河畔》以五常市杜家镇四位普通农民为主人公,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我们顶着风吹雨淋,挨过蚊虫肆虐。脚上沾满多少泥土,心中就会积淀多少真情。《拉林河畔》这部“接地气”的走心之作,收视率屡创新高,有人称其为现实题材纪录片步入“黄金时代”的最新注解。

2018年,春节刚过,我们又启动了《希望的田野》第二季《兴安岭上》的拍摄,在奔赴拍摄地伊春上甘岭林业局的路上,我们把这次拍摄戏称为“决战上甘岭”。天未明而起,夜已深方眠……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又度过了三百多个日夜。2019年3月18日至21日,《兴安岭上》登陆央视纪录频道黄金时段,受到观众热烈好评。

2019年,我和团队又开赴乌苏里江边,启动了《希望的田野》第三季《乌苏里新歌》的拍摄。这些作品的成功,是我们践行新闻工作者四力的成功。

(一)对现实题材纪录片创作来说,调研和拍摄对象的选择,就需要锤炼自己的眼力和脚力。在《希望的田野》三部曲的创作实践中,我们纪录片团队坚持践行四力,俯下身、沉下心,用最踏实的创作作风来锤炼作品:练好脚力,创作才有根基;练好眼力,才能提高我们纪录片工作者在创作中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对一部纪录片来说,选对了主人公,影片就成功了一半。在《拉林河畔》的拍摄中,我们调研了拉林河畔十多个乡镇,走访了几十个水稻种植户;拍摄《兴安岭上》,我们把上甘岭林业局的4个林场、7个经营所跑了个遍,访谈了几十个林区职工;到了《乌苏里新歌》,我们用三個月的时间,走访了乌苏里江畔三个县市十八个乡镇,见面访谈了四十多个人物。

(二)练好脑力和笔力,才能创作出精品之作。纪录片导演的脑力和笔力,体现在创作过程中对方向和内容的选取和把握以及最终作品呈现的水准上。现实题材纪录片的拍摄,事件大致可分成两种:一种是已知的内容:通过对主人公身份和所处环境、从事工作的分析,预知他会发生的事件。另一种内容是未知的,这也是现实题材的魅力所在。这需要我们有一个预判,提前研究拍摄内容和设计镜头。四月份的水稻的大棚育苗,五月末六月初的水稻插秧,七八月的田间管理,九月下旬的水稻收割,这些是已知的;可能会面临人手不足,天气因素造成自然灾害等,这些可预测的未知,有了事件顺序表,我们就不会遗漏拍摄内容。

(三)现场的判断和选择,对纪录片的导演来说,也是锤炼眼力和脑力的过程。一个事件的发生,可能参与其中的人很多,焦点也会随时发生转移。镜头对准哪里,跟随哪个焦点拍摄,现场不会给你充足的判断时间,这个时候就需要导演和摄像用经验来判断和选择。

拍摄现场的拍摄对象选择与镜头焦点的取舍都很考验创作者的眼力和脑力,需要对整个片子的风格和内容充分理解才能做出合适的判断,它是线性的,稍纵即逝。还需要主创人员在现场时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导演是现场的观察者和纪录内容的掌握者,导演对所接受信息的判断非常重要。导演每天会接收到大量的信息,那么判断哪些信息对拍摄会有作用,如何取舍,这就考验到导演的经验和判断力。

锤炼四力,对扎根基层。处于纪录新时代的我们努力让团队基本功更扎实、视野更广阔,作品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脚上的泥土、身上的灰尘,是时代给予我们新闻工作者的馈赠;创作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纪录片是我们团队的时代使命。从《拉林河畔》到《兴安岭上》,再到《乌苏里新歌》,我们纪录片团队俯下身、沉下心,把双脚深深扎进这片土地,把心紧紧跟人民贴在一起!

(作者单位:黑龙江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四力纪录片
新媒体时代如何提升新闻舆论“四力”
纪录片《闽宁纪事2022》在闽开机
巧解四力平衡问题——提高科学思维能力,促进核心素养的养成
Rough Cut
等待
超级蚁穴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用创新激活主流媒体的内容“四力”
网络时代做好编辑需练就“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