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新冠疫情对中国和世界的重大影响

2020-06-13 05:38郑杰川
祖国 2020年8期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

记者/ 郑杰川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新冠肺炎疫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4月16日6 时30 分,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204万例,共计2049888例,累计死亡逾13.3万例,共计133572 例。其中,美国累计确诊逾63万例累计死亡超2.7万例。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并蔓延以来,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和民生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同时疫情也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从全球范围看疫情对中国有哪些影响

4月19日上午8 时至10 时,一面五星红旗被投影在瑞士著名的马特洪峰上。

我国经济学家李文龙4月16日撰文分析了从全球范围看疫情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他说,虽然本次疫情一定程度上加强了逆全球化趋势,但逆全球化不等于各国自我封闭化。考虑到中国在东亚区域的经济体量、消费规模、发展潜力、数字经济、金融市场的重要地位,中国在东亚合作中的核心地位会进一步增强。因此,在逆全球化抬头的情况下,中国支持与加速推进东亚区域化,将会赢得本地区的支持,也会增加中国的影响力与领导力。

——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的核心地位面临新一轮的挑战。从2018年3月以来,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的地位先后经历三轮冲击。第一轮是2018年3月到2020年1月中旬,中美贸易摩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一些企业在中国的生产布局,小部分企业开始将生产从中国外迁。第二轮是2020年1月下旬到3月上旬,由于国内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导致消费、生产与物流阻断,从需求与供给两个层面严重影响了国内经济增长,外贸企业在生产侧受到巨大冲击,并对全球供应链带来影响,促使一些跨国企业考虑从中国分散供应链。第三轮冲击是从3月上旬开始,预计到6月底结束。随着疫情在全球加速扩散,全球各国同样出现消费、生产与物流放缓,从需求与供给两个层面严重影响了全球经济,对中国而言则是一批海外订单被取消,进而对处于全球供应链的中国企业带来了进一步的冲击。另外,一些国家重视医疗物资生产的本土化,也将对在全球供应链的相关中国企业带来影响。从中长期看,除了贸易摩擦与疫情外,考虑到逆全球化、劳动成本等因素,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的核心地位预计还将不断受到冲击。

——部分“一带一路”项目受到疫情影响延迟。截至2019年底,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62个国家新签了6944 份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合同额1548.9亿美元,占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总量近60%。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对部分“一带一路”项目的实施造成了严重冲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由于交通受阻以及人员隔离,参与“一带一路”项目的中国技术人员无法按时到岗,直接影响了在建项目的进度。二是疫情对中国出资方的资金筹集带来了严重冲击,影响了后续资金的投入,此类现象在出海扩张的民营企业中较为普遍。三是受项目所在国疫情影响,导致项目施工放缓或中断。目前,部分境外地区的疫情防控仍处于失控的局面,短期内,全球各国的工作中心将转向疫情控制、恢复经济、保障基本民生等方面。因此,那些投入巨大、见效慢、周期长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面临一定压力,部分项目出现延迟是大概率事件,需要预做准备。

——逆全球化可能进一步凸显。20 世纪70年代全球化的加速,使得东亚经济体,从日本到“亚洲四小龙”,再到东盟与中国内地均成为最大的受益方之一。这也使得全球经济中心,开始从欧美向亚洲逐步转移。特朗普政府所推行的“美国优先”与欧洲右翼与保守势力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是欧美对现有全球化政策的调整与压制,目的是更好维护自身在全球的利益。目前看,特朗普摒弃全球多边规则,采取双边谈判与“各个击破”的策略,实现了其为美国争取更多现实利益的目标,对全球现有治理规则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对中国的溢出效应。随着疫情在全球及美国加速传播,全球金融市场陷入了急剧下跌以及巨幅动荡期。美股在3月份4 次熔断,全球多个国家股市也相继触发熔断。2月19日~4月12日,道琼斯指数下跌19.7%,接近2008~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同期下降幅度。3月份,美国初次申请失业救济金的人数达到了664.8万人,是2019年平均值的30.5 倍,比2008年金融危机的峰值还高出1032.5%。摩根大通预计美国4月份失业率将增至20%,失业人数将达到2500万人。圣路易斯联储的经济学家估计美国4月份失业率将急升至32.1%,创1948年以来新高。目前,疫情在美国的传播仍处于失控阶段。

在“一带一路”上执行护航任务的中国军舰

疫情对世界经济中长期的影响

专家指出,疫情对世界经济中长期的影响取决于以下三个变量。

第一,疫情对全球经济的直接冲击程度。包括贸易“二次坍塌”、投资萎缩特别是直接投资收缩与收益下降导致的利润再投资锐减、疫情下人员与服务国际流动受阻等对全球供应链、产业链造成严重损害的时长与深度。

第二,疫情对全球经济结构性矛盾的影响。疫情下贸易“坍塌”引起产业链与价值链的收缩“停摆”,投资流量锐减与存量“回归”造成大量失业,以及科技革命非普惠性增强下的收入分配更加不平等,会导致世界经济陷入中长期衰退(不排除某些大国期间呈现间歇性“弱复苏”)。

第三,大国间后疫情期的经贸政策协调。若大国之间继续奉行“以邻为壑”经贸政策,则世界经济衰退不可避免。在财政、货币政策持续多年边际效益递减条件下,政策工具空乏与转嫁危机意识驱动将导致世界经济整体提振无望。

IMF 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出现萎缩

4月1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称,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扩散蔓延,将对世界经济带来严重冲击,其影响程度将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面对这场公共卫生和全球经济的双重危机,IMF 强烈敦促各国强化多边合作,共同推动疫情后全球经济的复苏。

《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称,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2020年全球经济预计将萎缩3%,为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目前,全球疫情何时得到遏制仍存不确定性。IMF 认为,若疫情能在今年下半年消退,相关抗疫措施逐渐放宽并配合一系列政策支持,2021年全球经济依然有望反弹至增长5.8%。IMF 指出,强有力的多边合作,对于遏制疫情蔓延和全球经济复苏至关重要。

——“多重因素导致全球经济大幅放缓”。

IMF 表示,自1月份IMF 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以来,全球经济形势急剧变化,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对经济活动造成巨大冲击。为遏制疫情蔓延,多数经济体采取了“隔离、区域封锁、社交疏离”等措施,这些举措带来的经济冲击通过贸易和产业链扩散到贸易伙伴乃至全球。假如疫情在今年第二季度达到峰值并在下半年消退,今年全球经济将萎缩3%。这与今年1月份3.3%的增速预测相比,大幅下调了6.3个百分点。

“这是在很短时间内IMF 做出的大幅修正。随着各国为控制疫情而采取必要的措施,许多国家面临包括公共卫生危机、金融危机在内的多重危机,它们以复杂方式相互作用。”IMF 首席经济学家吉塔·戈皮塔表示,这是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首次同时陷入经济衰退,预计今年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收入将出现下降。据估计,此次疫情在2020年和2021年对全球GDP 造成的累计损失可能约为9万亿美元。

具体而言,IMF 预测2020年发达国家经济将萎缩6.1%,如果疫情在下半年消退,2021年有望增长4.5%。发展中和新兴市场国家经济体今年将萎缩1.0%,明年有望增长6.6%。吉塔·戈皮塔表示:“目前疫情及经济走势仍不明朗。全球经济能否在2021年出现反弹复苏,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疫情防控的结果。”

“多重因素导致全球经济大幅放缓。”IMF 研究部世界经济研究处处长马尔哈·纳布尔表示,一是疫情造成经济活动中断;二是外部需求疲软和供应链中断造成的全球溢出效应;三是争相购买避险资产和借贷成本上升带来的相关金融压力。此外,对于资源出口型国家而言,需求疲软造成的大宗商品价格急剧下跌,给相关国家的公共财政和外贸带来压力。

——“中国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令人鼓舞”。

IMF 多次表示:“中国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令人鼓舞。正确的政策举措能有效对冲和减缓疫情带来的冲击,发挥重要作用。”IMF 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多次表示:“中国经济具有较强韧性,通过政府提供的政策支持,中国经济正在重返正轨。”在最新报告中,IMF 预测中国经济今年仍将保持增长。

IMF 当天还发布了《全球金融稳定报告》,IMF 金融顾问兼货币和资本市场部主任托拜厄斯·阿德里安表示,得益于及时采取有效的“组合拳”应对疫情冲击,包括严格的公共卫生健康措施,以及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等,“中国经济秩序正快速恢复正常”。

中国在疫情防控的同时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政策反应迅速,帮助保护受影响的民众、企业和最困难群体,为世界经济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由于贸易环境的变化,中国经济要注意面临来自外部需求减弱的挑战。

——“多边合作对全球经济恢复健康至关重要”。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衰退和收入下降后,对危机蔓延的担忧可能会对民众的消费支出造成压力,由此减缓复苏进度。“多边合作对全球经济恢复健康至关重要。”吉塔·戈皮塔认为,各国急需强化合作,助力经济恢复健康,避免全球化进程和经济复苏受到损害。IMF 呼吁各国强化多边合作,希望各国政府加大医疗健康领域的投入建设,保证医疗物资的贸易流通顺畅,共同研发疫苗和药物,让所有国家都能共享成果。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评论说,IMF 警告称,新冠肺炎疫情正在使全球经济陷入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各国政府和卫生官员只有共同努力、团结合作,才能防止出现更糟糕的结果。如果政策制定者不能协调全球应对疫情,经济衰退可能会延续到2021年。《华盛顿邮报》刊发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和美国前财长劳伦斯·萨默斯的联合署名文章称,从历史上看正是国际合作的失败让大萧条肆虐全球,文章呼吁IMF、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和各国央行通力合作,采取积极措施维护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文章表示:“正如通过早期大胆的措施可以最有效地控制疫情一样,我们必须迅速回应,共同行动。”

特朗普和蓬佩奥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越是关键时刻,越需要国际社会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发扬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伙伴精神,团结应对、共克时艰,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信心、增添力量。强化多边合作对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十分重要。他建议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寻找疫苗和治疗方法,同时确保基本医疗用品和设备的跨境运输没有障碍,并向低收入国家提供多边援助。合作解决贸易争端,降低扭曲的贸易壁垒,将极大助力全球经济复苏。

中方密切关注疫情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影响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4月9日表示,中方积极支持联合国应对疫情的努力,赞赏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为抗击疫情发挥的领导和协调作用,赞赏古特雷斯秘书长推动国际社会团结合作应对疫情的努力。

当日,安理会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问题视频会议,听取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通报,张军出席会议并发言。他说,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各国政府、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的共同考验。中方赞赏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为推动国际社会团结合作应对疫情发挥的作用。

他表示,中方积极支持联合国应对疫情的努力。中方担任安理会3月轮值主席期间,密切关注疫情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影响,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安理会讨论了刚果(金)、利比亚、叙利亚、阿富汗、中东巴勒斯坦等问题,包括疫情对当地局势的影响。安理会发表多份主席媒体评论,充分体现对疫情的密切关注。中方还支持并共提联合国大会关于团结应对疫情的决议草案,参加“77 国集团加中国”声明,呼吁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关注和投入。中方希望国际社会行动起来,积极响应联合国号召,共同抗击疫情。

张军表示,在习近平主席领导下,中国应对疫情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中方将全力应对疫情反弹风险和外部输入挑战,同时尽力支持其他国家抗疫努力。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表明,人类是命运共同体,中方抗疫经验也说明,疫情可以战胜。面对全球性挑战,以邻为壑、转嫁责任是穷途末路,团结合作、守望相助才是根本途径,应坚决反对任何利用疫情搞污名化、政治化的行径。

猜你喜欢
新冠肺炎疫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战疫情
新冠疫苗怎么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认识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