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组织培养与驯化栽培技术研究

2020-06-13 05:33何永鹏罗兴忠封海东张泽志
现代园艺 2020年11期
关键词:白芨鳞茎生根

何永鹏,罗兴忠,封海东,张泽志,3,周 军

(1 湖北省房县野人谷镇农技服务中心 442100;2 十堰市农业科学院;3 房县农业农村局)

白芨为兰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地下假鳞茎具有补肺止血、消肿生肌等功效[1],内治肺结核咳血、食管炎、鼻窦炎、尿血、血管瘤、便血等症[2],外治外伤出血、烧烫伤、手足皲裂等症[1],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另外,白芨具有粘性,被广泛应用于化工行业,导致市场需求大。

白芨种子数量多,一个果荚内含有3 万~5 万粒种子[3],但种子非常小,无胚乳,自然萌发率低[2],导致种子快速育苗不易。早年,人们在春季或者秋冬季,采用带顶芽的假鳞茎进行分株繁殖,但繁殖系数低,周期长,消耗量大[2]。因此,很多人开始采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快繁育苗。在白芨快繁过程中,不同的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率不同。石云平等[4]通过白芨叶片诱导愈伤组织仅3.3%。采用侧芽[4]、茎尖[5]、幼根[6-7]与假鳞茎等[8]均能诱导愈伤组织,以假鳞茎诱导愈伤组织效果最好,但批量快繁育苗系数小,且不同的培养基对假鳞茎愈伤组织诱导率表现不同。刘军凯[9]用假鳞茎为外植体成功诱导出愈伤组织,诱导率在MS 和1/2MS 培养基上分别为78%和83%。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研究者通过白芨种子进行组织培养技术研究,发现白芨种子在培养基下,萌发率高、成活率高,且适宜批量快繁育苗。

喻苏琴等[10]发现采用1%的次氯酸钠灭菌后,在培养基1/2MS+2.0%蔗糖+0.1%活性炭培养条件下,白芨种子萌发率可达80%以上。赵漫丽等[11]研究发现,采用培养基MS+3.0 mg/L BA+1.0mg/L NAA+3.0g/L 碳粉,萌发率可达99.7%。宋晓丹等[12]对白芨种子试管高频萌发的应用研究发现,培养基MS+NAA1.0mg/L+AC 6.0 g/L,使白芨种子萌发率达98%以上。此外,张洁等[13]使用1/2MS+5%土豆汁+5%白砂糖为发芽培养基,和寿星等[14]利用培养基MS+6-BA 1mg/L+NAA 5mg/L+活性炭1g/L,均能够有效提高白芨种子萌发率。尽管不同的培养基均能够促进白芨种子萌发成苗,但由于培养基的不同、消毒不严格、果荚采集与处理不当等,容易造成培养基污染[2,15],导致快繁育苗失败。

十堰房县种植户发展白芨积极性高,但种苗来源均从外地购置,成本高、成活率低,严重影响了种植户积极性,且还未有相关快繁育苗技术系统研究。因此,本研究从果荚采集、消毒、培养基、培养温湿度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了白芨种子快繁育苗技术方法,以期为中药材白芨快繁育苗技术提供相关理论技术支撑。

1 材料准备

紫花大白芨种子由湖北金水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诸城鼎力机械有限公司全自动高压杀菌锅(制造许可证编号 TS2237502-2016,设备代码217037502201),KC-280 灌装机控制器(温州市凯驰包装机械有限公司),SW-CJ-ID 单人净化工作台(苏州净化设备有限公司)。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以MS 为基本培养基,生长素选用6-BA、2,4-D 和NAA,外源添加物为土豆泥(去皮→切块→加水煮烂→过滤→取滤汁)、香蕉汁,琼脂粉(福建省石狮市高新琼脂食品有限公司闽南琼胶有限公司),加湿器、空调、培养架、白炽灯、转移推车等设备。

2 种子选择与播种

白芨种子的成熟度对种子萌发有很大的影响[16],选择生长健壮、饱满还未开裂果荚的大紫花白芨种子,有助于提高种子萌发率,培育优质苗。将成熟且未开裂的大紫花白芨果荚用去离子水冲洗10min,用75%的酒精消毒1min,0.1%HgCl2消毒15min,去离子水清洗3~4 次,再用无菌棉球吸干果荚表层水分。采用消毒后的解剖刀和镊子将果荚中的种子取出,均匀地撒播在诱导培养基上。白芨种子以不重叠、互不相接为宜。

3 培养基配制

白芨种子萌发培养基:MS+5mg/L 2,4-D+1mg/L 6-BA+9g/L 琼脂粉。分化壮苗培养基:MS+9g/L 琼脂粉+1g/L 活性炭+1mg/L 6-BA+0.2mg/L NAA+10%土豆泥。生根培养基:70%MS+0.5mg/L NAA+1g/L 活性炭+10%土豆泥。上述培养基均附加30g/L 蔗糖,在121℃下灭菌30min,pH 值5.8~6.0。

4 白芨种子萌发培养管理

种子播种后,将无菌接种好的培养瓶置于光照培养室内,培养温度25±2℃。光照时间12h/d,光照强度1500~2000Lx,湿度70%~75%。1 个月可看见绿色的小芽。

5 植株分化及生根培养

播种60d 后,白芨生长旺盛,培养瓶中已长满。将培养基表层嫩茎取下,转入植株分化壮苗及生根培养基上。待培养70d 后,底部逐渐生根,形成一株完整的小植株。由于白芨种子间存在遗传差异,植株生长会出现很明显的物理差异[14]。因此,生根培养时,再根据植株生长高度、大小分开转移生根培养基中培养。每瓶50~80 株为宜,确保培养瓶内培养数量和植株生长空间。同时,培养温度25±2℃。光照时间12h/d,光照强度1500~2000Lx,湿度70%~75%。

6 炼苗移栽

炼苗驯化是种苗应用到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白芨驯化需要有一个能控制光照、温度、水分的温室。因此,瓶苗在生根培养基中培养80d 后,地下球茎形成,可将瓶苗从实验室转移至大棚内,并自然放置1 周后,打开瓶盖放置2d,再取出小苗。取出小苗时,需洗净小苗根部培养基,移栽到预先打湿的基质中。此时,控制棚内空气温度在20~30℃,土壤湿度70%左右,采用遮阳网遮荫,透光率低于40%,每周喷2 次2%磷酸二氢钾液。待新叶长出5 个月后,移去遮阳网,在大棚内培育。次年,白芨球茎明显增大、生长旺盛、适应性强,可移栽到大田种植。

7 讨论

白芨原产于中国,在日本、缅甸、朝鲜等国家也有分布,我国云南、四川等地白芨品质较好。白芨不仅药用价值高、应用广泛,其花色多样,花形奇特,也是一种较好的观赏植物。近年来,白芨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但利润空间相对可观,白芨种植积极性呈现较高的状态。组织培养快繁育苗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白芨种子萌发率、成苗率。一些研究者在缩短育苗周期、不同培养基应用上有很大程度上的突破[13-14]。然而,组培快繁过程中存在消毒不严格,容易造成培养基污染等问题。因此,在白芨快繁育苗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控制培养基配制、消毒、温湿度等环境,确保污染程度达到相对最低的状态。

当前,人们采用种子快速育苗需经过人工大棚直播和组织培养进行。但白芨种子在大棚内直播育苗过程中,由于人们对大棚内温湿度、基质肥力把握不准,造成种子出苗困难、死苗严重等问题,导致投入大、无收益。因此,采用白芨大棚直播育苗时,应当慎重进行。

白芨大面积种植生产,具有促进山区脱贫致富的作用,并满足市场需要。因此,如何快速育苗,对促进白芨产业化发展有显著的影响。通过对近年来对白芨组培快繁育苗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归纳,为房县白芨育苗提供技术理论参考。

猜你喜欢
白芨鳞茎生根
百合鳞茎的采收与贮藏保鲜技术
洮河流过生根的岩石(外二章)
百合
迷你文心兰养护手册(下)
白芨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研究
添加不同浓度萘乙酸(NAA)对白芨种子成苗的影响
白芨的高产栽培技术
关于白芨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Coco: Life Is Hard,and I Have My Guitar
淮安地区野生薤繁殖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