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转变及其价值研究
——基于毛泽东时期以来不断发展的生态文明思想的视角

2020-06-15 07:32杨萍利
山西青年 2020年11期
关键词:文明生态思想

杨萍利 陈 雨

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关乎到人民的幸福和祖国未来的发展。认真学习从毛泽东时期不断发展的生态文明思想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健康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经济效益。我们必须从历史的角度,结合当代,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现代化进程。

一、生态文明思想的渊源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从单纯依赖崇拜自然力到以人为中心,后发展到主张社会发展与自然协调的新时期。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在自然建设和生态保护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态智慧,为我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渊源。其中以儒家和道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思想中包含着尊重自然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智慧,提供了重要借鉴。儒家“和合”生态观反映了人与自然同处于一生态体,提倡树立互相尊重的态度。儒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主张“畏天命”和“不违农时”更是认识到了尊重客观自然规律的必要性,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正确认识自然。道家更多强调“无为”思想,人类的生产发展不能干预自然,自然的客观规律为第一性的。同时,道家的“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阐述了对生态的保护,其中蕴含着中国古代最早期的可持续的生态智慧。

(二)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

1.人作为自然的人,自然界为人类社会提供生存和发展的客观前提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强调,人作为自然的人,人源于自然,自然为人和社会发展提供其所必要的物质条件,因此必然是离不开自然界。在物质第一性的前提下,自然界为人类生命体的发展提供支撑系统。人类为了自身发展,从自然界汲取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与此同时也在改造自然生存环境,更好的满足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在马克思看来,人类改造自然必须要遵守尊重客观规律这个准则,努力做到当下利益和长远发展的有机结合。

2.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自然生态的健康发展有直接影响

在马克思看来,生态问题产生根源在于资本积累的贪婪。工业革命发展提高了科学技术水平,提升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对自然社会的改造能力也增强了。为了追求资本主义的利益空间,人类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毫无节制地利用自然资源,对自然的的自我修复能力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变革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变得尤其重要,势在必行,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对待人与自然在发展过程中的关系。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建设思想

建国以来,中国就提倡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毛泽东同志提倡防和治的结合,提出植树造林的口号。邓小平主张生态治理政府主导,确定话语权;确立植树节,提高植被覆盖率,扩大我国绿化面积,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深入人心。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在各项建设中的位置更加突显,在新时代,习近平创新发展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更加明确了生态文明价值取向,在基本路线中加入“美丽”二字,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国家战略高度重要论述顺应时代潮流,对于应对世界能源和气候等生态危机、更加彰显负责任大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二、从毛泽东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历史转变

(一)从运动号召到建章立制的转变

在我国建国之初,毛泽东同志就意识到了我国由于经历了长期战争和特殊的地理因素,我国面临着生态环境问题。中国共产党作为我们的执政党特有的感召力和领导力,所以是以组织号召的方式为主,最大程度上及时有效调动资源,发挥积极性和能动性。面对我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复杂的国情,毛泽东组织号召群众治理我国的大江大河,加强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发动群众来种各种树木,有效地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一系列的活动为我国的农田保护,生态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进程加速的同时,水灾旱灾频繁、生物物种减少等生态问题也暴露出来。邓小平号召“植树造林,绿化祖国”[1],扩大绿化面积,注重在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同时,指出要依靠法制法规体系建设来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稳定开展[2]。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重要性,把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上升到理论指导的层面,让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逐步实现由人治走向法制化和制度化的转化,改善仅仅依靠领袖号召的主观随意性和不稳定性。

(二)从独立探索到开放借鉴的转变

新中国成立后,一方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采取封锁政策;另一方面可以借鉴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建设方法很少,所以可供我国参考的生态实践经验经验少之又少。毛泽东在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了解实际情况,逐步重视社会状况,在社会实践中认识生态建设的规律,为生态建设提供依据。

1978年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随着开放程度的加深,我国接触到了西方国家先进的生态文明建设知识。邓小平在这个过程中认识到了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存在的短板,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为了改进生态环境落后的处境,必须在结合我国的生态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吸收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环境保护技术,推动现代化进程[3]。习近平在陕西梁家河村的知青生涯中,针对当地恶劣的地理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地制定经济规划,发展当地的经济。在城市生态建设中利用科技创新改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认真钻研西方先进的环保技术,学以致用,形成绿色循环系统,推动低碳型集约型经济发展。

(三)从专业治理到全民动员的转变

从建国至改革开放这段时期,因为生态环境治理涉及很多专业性问题,利用专业化治理手段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所以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在前瞻性和整体性的考虑下,引进生态环境建设的技术人员参与到生态环境的规划建设,才能取得很好成效。因此在新中国的早期,为了及时有效的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主要采用专门的环境保护机构应对各种环境问题。由国家促成这些机构组织的建立,组织专业的环境技术工作人员改善推动生态环境建设[4]。

在改革开放时期,经济建设对环境的压力逐步增大,环境问题愈发严重,而环境技术人员数量有限,仅仅依靠专业技术人员,很难及时有效的解决我国发展所面临的生态问题。为了改善我国严峻的生态问题,不能过分依赖环保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应从提高全民的生态意识出发,着手加强全民性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动员全员参与,树立主人公意识。习总书记注重引导人民群众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大力提高能动性,引导群众作为环境治理的参与者。以保护好生态为出发点的同时,将新发展理念化为实际行动,推动大家在社会范围内形成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

三、从毛泽东到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历史转变中探究其当代价值

从毛泽东到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在继承传统文化生态智慧同时,也是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5]。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在社会发展中转变,对当代社会发展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时代价值。

(一)从毛泽东到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理论价值

1.我国的生态文明思想是对传统文化生态智慧的继承和弘扬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以儒、道、法为代表的百家思想孕育着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传统生态智慧的精华。毛泽东以来的生态文明思想正是从优秀的传统生态智慧的沃土中汲取营养,同时又为传统生态智慧注入新的生命。

2.从毛泽东到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历史转变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和发展

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强调地球是我们万物发展的首要条件。在《资本论》中也分析了人与土地资源的关系,为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必须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从毛泽东到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历史转变过程中不断深化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将马克思生态观运用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

(二)从毛泽东到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转变的时代价值

1.为新时代建立严谨科学合理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提供行动指南

毛泽东的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建立严谨科学合理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提供行动指南。生态文建设从最初的政府号召和依靠民众的自觉主动,到相应制度法规的不断完善,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绿色环保意识不断深入人心,观念的转变最为彻底。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到法律法规对群众的规范作用,引导树立绿色化的生活消费方式和生产经营活动,改善不良习惯,提升环保意识,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机制和监察体制,为改善现今后生态文明体制不完备的现状提供制度支持。

2.为新时代以人为本的绿色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借鉴

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愈发严峻,而现代化建设为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应当明确向心力的主导地位,明确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民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双向”交互活动引领市场方向。即:一方面,引导民众树立生态文明意识,生活消费过程中自觉选择简约、环保、绿色的方式,增加对绿色产品的需求,以消费去引导绿色生产,推动企业低碳生产;另一方面,企业研发生产新技术,引进绿色生产,增加经济附加值,提升市场经济竞争力。绿色环保的消费观和绿色环保产业链相互影响,推动可持续发展[6]。

3.为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丽中国”的实现提供方法论引导

在毛泽东到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历史转变中,我们愈发接近“美丽中国”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倡导形成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生态保护发展格局,期盼在2035年实现“美丽中国”的愿望。“美丽中国”目标的早日实现离不开人民群众,需要发挥人民群众对生态保护的主体作用,在发展中谋求保护,以保护促进发展,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猜你喜欢
文明生态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思想与“剑”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