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三甲医院超长住院患者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0-06-15 06:30詹才云张吉陈灵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8期
关键词:住院日天数神经外科

詹才云 张吉 陈灵杰

在近期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工作意见》方案,对公立医院改革方面,对患者住院时间进行更加严格的管控,成为医院考核的重要指标[1-2]。因此,在新医改的政策环境下,本文通过对某三甲医院在2018 年期间的超长住院患者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全面地分析超长住院患者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内在关联,总结针对性措施,从而为目前医疗机构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优化医疗资源,减少患者疾病负担提供借鉴,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医院病案系统收集2018 年1 月—2018 年12 月医院收治的30 230 例出院病历首页资料,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ICD-10主要诊断疾病类型、收治来源、出院科室、病情、抢救次数、治疗情况、住院时间、是否手术、次均费用、术前天数、医保付费方式、入院途径等数据。男性13 117 人、女性17 113 人,占比接近1:1,住院患者年龄≤15 岁占8.2%,15 ~35 岁、35 ~60 岁、60 岁及以上患者比例均占30.6%。住院天数(8.71±1.50)天,住院次数(1.63±0.23)次,住院次数1 ~2 次为主,累计占比82.5%,住院次数≥4 次占11.8%,急诊入院占22.90%,门诊入院占77.10%,数据真实有效。

1.2 研究方法

目前国内对超长住院日的定义尚无明确界定标准,根据相关文献及医院管理的实际情况,本研究通过对医院2018 年出院患者住院日≥99%分位数的患者定义为超长住院患者,本研究P99 =43 天,纳入研究人数共计303 例[3]。本研究将对该303 例进行相关规律的研究,从而找到患者基本特征的共性。

1.3 观察指标

通过分析患者性别、年龄、ICD-10 主要诊断疾病类型、收治来源、出院科室、病情、抢救次数、治疗情况、住院时间、是否手术、次均费用、术前天数、医保付费方式、入院途径等数据,对主要影响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研究。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患者间数据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 回归模型。

2 结果

2.1 医院超长住院靠前科室基本情况

按照患者科室超长住院日科室排序结果显示,前十位科室分别是神经外科、康复医学、创伤骨外科、骨显微外科、肿瘤外科、脑血管病科、脊柱关节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老年病科,占超长住院科室人数80.00%。其中神经外科超长住院日患者人数最高,占28.70%,其次为康复医学科为14.19%。在平均住院天数中,康复医学、创伤骨外科、神经外科分别排在科室中前三位,分别为(97.98±12.43)天、(91.64±18.21)天和(76.62±12.29)天。结果显示,神经外科、脑血管病科、创伤骨外科三个科室次均费用较高,分别为(12.83±2.46)万元、(11.32±2.84)万元、(10.96±2.14)万元。

2.2 医院超长住院靠前疾病分类情况

按照ICD-10 编码要求,从病案首页提取的疾病类型进行分类,根据出现超长住院患者排序,结果显示,前五位疾病类型分别是损伤和中毒等、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占超长住院患者总数81.19%。其中,损伤和中毒等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最高,为(90.63±15.13)天,其次是循环系统疾病,为(76.13±11.36)天。

2.3 影响医院超长住院患者情况单因素分析

对纳入研究的2018 年度出院的20 230 名患者是否出现超长住院疾病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其中出现超长住院患者303 人。结果显示,男性超长住院患者超过女性,分别为1.45%、0.61%,不同性别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01,P <0.01)。不同年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年龄越大,出现超长住院比例越高(0 ~14 岁=7 例,15 ~34 岁=45 例,35 ~60 岁=119 例,≥60岁=132 例),且不同年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35,P <0.01),出现超长住院情况的手术患者(1.54%)明显高于非手术患者(0.65%),且不同手术方式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05,P <0.01),住院次数≥4 次患者,出现超长住院情况占比(1.60%)明显高于其他住院次数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215,P <0.01)。

2.4 影响医院超长住院患者情况多因素分析

通过非条件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医院探索超长住院日的影响因素,以患者是否是超长住院为因变量(住院天数≥43 天:Y =1,住院天数<43 天:Y =0),按照单变量分析结果,将年龄、性别、住院次数、术前天数、入院科室、付费方式、手术、疗效、靠前五位疾病ICD10 分类等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回归方法选择法,变量进入标准α =0.05,剔除标准为α =0.1)。赋值方案如下:是否超过43 天,Y =0,Y =1;科室为内科=X1,外科=X2,儿科=X3,妇产科=X4,康复科=X5,急诊=X6;超住院患者疾病分类为,其他疾病=X0,呼吸系统疾病(J00-J99)=X1,消化系统疾病(K00-K93)=X2,肿瘤(C00-D49)=X3,循环系统疾病(I00-I99)=X4,损伤和中毒(S00-T98)=X5;是否手术X0 =否,X1 =是;医保付费方式,城镇职工=X0,城镇居民=X1,新农合=X2,自费=X3, 其他医保(商业、救助、其他)=X4;性别为X0 =女性,X1 =男性;年龄为0 ~14 岁=X0,15 ~34 岁=X1,35 ~60岁=X2,≥60 岁=X3。结果显示,相对住院次数较低组,次数较高组是较低组的1.263 倍,不同类型科室、疾病类型、医保付费方式和术前天数都是影响超长住院日的主要因素,同时,手术、男性、高年龄段相对于对照组都是增加超长住院天数的影响因素(OR 分别为2.067、1.83、1.633),见表1。

表1 影响医院超长住院患者情况主要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

3 讨论

按照患者科室超长住院日科室排序,神经外科超长住院日患者人数最高,占28.70%。神经外科次均费用较高,分别为(12.83±2.46)万元。该结果与其他相关文献报道类似,三甲综合医院的超长期住院患者中出现最多的主要也集中在骨科、肿瘤、神经外科等[4],说明超长住院患者不仅与病种相关,可能与医院本身专业优势学科相关,专科优势可能吸引更多的疑难重症患者的就诊,这从间接体现未来在该类专科中应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重点专科减少平均住院日措施的研究。ICD-10 排前五位疾病类型,分别是损伤和中毒等、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占超长住院患者总数81.19%。主要因为此类患者多为事故、中毒等入院,多数需要手术或者重症医学监护治疗,患者预后效果差,并发症多,康复时间长[5]。通过非条件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住院次数较低组,次数较高组是较低组的1.263 倍,手术、男性、高年龄段相对于对照组都是增加超长住院天数的影响因素(OR 值分别为2.067、1.83、1.633)。该结果说明,住院次数多、男性、高年龄段、术前住院天数、出现手术的患者更容易成为增加超长住院时间的促进因素,该结果与国内研究基本一致[6-12]。

综上研究所述,应通过采取相关措施和方法客观降低平均住院日,从而科学提高医疗质量和降低医疗成本,以缩短住院时间。

猜你喜欢
住院日天数神经外科
侧俯卧位摆放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护理
内分泌科转科与非转科患者不适当住院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质量管理工具在减少CT停机天数中的应用
湿热烧伤膏对神经外科正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多举措缩短平均住院日效果分析
抑郁筛查小测试
某三甲医院超长住院日患者回顾性分析
最多几天?最少几天?
生日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