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读

2020-06-15 06:28
证券市场周刊 2020年21期
关键词:疫情经济

2020年6月6日,北京消费季在王府井大街正式启动。销售员、快递小哥、外卖小哥等社会各界代表一同推开象征着北京重启消费“快进键”的大门。 据主办方介绍,“新消费·爱生活——北京消费季”将从6月持续至年底,贯穿端午节、七夕节、暑期、开学季、国庆节、中秋节等多个重要促消费节点。北京市即日起陆续发放122亿元消费券,并发布北京市促进新消费系列政策,举办400余项重点活动。

CPI涨幅继续回落

有效供应量增加

《人民日报》报道,国家统计局6月10日发布的5月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显示,CPI同比上涨2.4%,涨幅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PPI同比下降3.7%,降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1-5月平均CPI比2019年同期上涨4.1%。与2020年4月相比,5月CPI环比降幅收窄。5月,国内疫情形势总体稳定,复工复产、复市复业有序推进,市场供需状况进一步好转,CPI环比下降0.8%,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环比下降3.5%,降幅擴大0.5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78个百分点,是带动CPI下降的最主要因素。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分析,5月各地自产鲜菜大量上市,价格环比继续下降12.5%,降幅扩大4.5个百分点;生猪产能进一步恢复,猪肉供给持续增加,加之气温升高,消费进入淡季,价格环比继续下降8.1%,降幅扩大0.5个百分点;鸡蛋和鲜果供应充足,价格也继续分别下降4.8%和0.8%。5月非食品价格由上月环比下降0.2%转为持平。“疫情对主要农副食品生产、运输、销售产生的冲击性影响已基本退去,市场有效供应量明显增加,市场流通秩序良好,大多数食品价格在稳定回落。”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郭丽岩认为。“当前,CPI运行中枢的稳定性在逐步增强,反映出总供给与总需求处于动态平衡的良好运行态势。”郭丽岩表示,展望全年物价总水平变化趋势,CPI同比增速将持续运行在合理平稳区间,受翘尾收窄的影响,下半年比上半年同比增速将有明显下降。

社融增量达3.19万亿元

“宽信用”正在形成

《经济参考报》报道,央行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8万亿元,同比多增2984亿元。初步统计,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1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8万亿元。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0.02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2.6个百分点。金融数据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体现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增强。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48万亿元,比2019年同期多增近3000亿元,对实体经济恢复发展形成支撑。贷款结构也有所改善,中长期贷款占比有所上升,随着近期住房和汽车销售回暖,居民部门贷款开始回升。环比来看,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比4月少增2200亿元。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分析称,主要原因是新增票据融资和非银贷款较4月明显缩量,其中,或因近期央行加大对资金空转套利的监管力度,5月票据融资环比少增2324亿元。5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达到3.19万亿元。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分析称,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长较快,重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加杠杆力度加大。财政部数据显示,5月地方债发行13025亿元,创地方债单月发行量新高。加上国债、一般债发行,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快速增长,推动社会融资规模增长较快。“5月信贷和社融增速依然保持较高水平,一方面,说明随着疫情趋于平稳,企业复工复产加快,实体经济恢复情况较好;另一方面,表明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支持服务力度加大,‘宽信用状态正在形成,融资难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董希淼说。另外,5月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1.1%,仍然保持高速增长;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6.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3个和3.4个百分点。董希淼说,这表明随着前期一系列“宽货币”政策落地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市场流动性更加合理充裕。温彬表示,下阶段,随着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全面推进,企业信贷需求将不断增强,要继续强化逆周期调控,加快推进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发行及资金运用到位,落地实施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更加精准高效地支持中小微企业等经济社会恢复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在流动性较为充裕的同时,要加大对资金流向的监控力度,确保不发生空转套利和脱实向虚,切实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所需领域。王青表示,虽然近期企业债券和票据融资有一些波动,但人民币信贷、政府债券融资的大幅多增将抵消这一影响,6月社融存量和M2增速还有进一步上升空间。

黄奇帆

中国已跳过了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近日表示:当今世界仍有五个“不会变”:一是全球化大趋势不会变。从10年、20年、30年长周期时间来看,全球化总是在越来越深入、螺旋式的发展过程中,在克服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新的发展。即使是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冷战时期,也不是没有全球化,而是基于美苏两个阵营的各自及相互的全球交往。二是世界经济中心东移的大趋势不会变。因为亚洲的抗灾的复苏能力比欧美的强。不管是我们国家的体制还是亚洲其他国家的体制,亚洲人的文化和抗灾能力比较强。三是新科技革命对世界的变革的大趋势不会变。新科技革命对世界带来的变革性拉动,不会因为新冠疫情、新冠病毒肺炎而终止、而改变。5G基础上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新能源、新的生命科学,这些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颠覆性的变革、对未来的生产力的拉动,将是极其巨大的、革命性的。四是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大趋势不会变。近日,海南自由贸易港总体方案公布,传递的信号正是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大趋势不会变。五是中国经济内在的巨大活力、潜力的格局不会变。中国14亿人口的潜力,潜在的经济活力和发展的余地、空间还是非常大的,还没到增长的极限。一般来说,国家的发展在人均GDP由3000美元到1万美元有个中等收入陷阱,一旦跳过这个门槛达到人均GDP 1万美元,往3万、4万美元将是比较平坦的阶段;而一旦过了人均5万、10万美元以后,会遇到增长的极限,增速会放缓。中国现在正好跳过了中等收入陷阱,进入了1万至3万美元的发展阶段,后面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假设未来15年翻一番至2万美元,再下一个15年翻半番为3万美元,那么到2050年GDP规模可能达到42万亿美元。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发展的潜力、空间很大,我们自身的内循环就可以把中国经济正常的拉动百分之几的增长,而且还可以拉动周边国家、国际社会,包括欧美,给它们一个空间,让他们出口到中国来,也是帮别人一起发展。

经合组织预测

世界经济萎缩6%或7.6%

《经济参考报》报道,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6月10日发布经济展望报告,就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和第二波疫情在2020年年底前暴发两种假设,提出不同经济前景预估。报告说,疫情引发近百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尽管目前各国逐步放宽防控措施,世界经济复苏之路仍充满不确定性。报告预测,如果2020年年底前出现第二波疫情并导致各地再次采取隔离限制措施,2020年世界经济将萎缩7.6%,2021年将增长2.8%;如果第二波疫情得以避免,2020年世界经济将萎缩6%。经合组织表示,欧洲国家采取的隔离限制措施对经济影响尤为严重,在2020年出现第二波疫情的情形下,欧元区经济预计下跌11.5%;在未出现第二波疫情的情形下,欧元区经济跌幅预计超过9%。此外,如出现第二波疫情,2020年美国和日本经济降幅预计分别为8.5%和7.3%;如未出现第二波疫情,美国和日本经济将分别下滑7.3%和6%。报告还认为,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经合组织秘书长安赫尔·古里亚表示,在目前情况下,各国政府应谨慎采取紧急措施,促进各国经济实现弹性、包容和可持续复苏。

美国经济“双重”阻力 

疫情二次流行可能性上升

《经济参考报》报道,新冠肺炎疫情已对美国经济造成重大打击,在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不振的背景下,近期因弗洛伊德事件引发的持续抗议活动更是给美国经济复苏前景蒙上一层阴影。

目前,美国正处于重启经济的起步阶段,如果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持续导致感染人数激增,必将挑战美国各州放松封锁措施的底线,给美国经济复苏进程带来明显的阻力。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发布的数据,受疫情影响,未来10年美国经济可能损失7.9万亿美元。美国亚特兰大联邦储备银行日前公布的最新预测显示,2020年第二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环比按年率计算将下降52.8%。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预测显示,第二季度美国经济可能下降35.5%。

与此同时,示威活动的混乱状态让许多刚刚重启的零售商被迫再次关门。苹果公司上周临时关闭了美国大部分零售店;亚马逊减少了一些城市的送货服务,并关闭了送货站;零售百货集团塔吉特和沃尔玛也在全美范围关闭了很多门店。这让刚刚走上正轨的零售业又遭受打击,也给美国消费服务业泼了一盆冷水。据CNN预测,本次蔓延全美的抗议示威活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超过350亿美元,预计到抗议活动结束,可能会损失超千亿美元。据美国媒体报道,《华尔街日报》和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7日发布的一项民调显示,由于大规模抗议活动在全美各地持续,加之仍在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80%的受访者认为美国局势已“失控”,只有15%的受访者认为情况“处于受控状态”。同时,民意调查中大多数选民仍然对疫情传播和经济状况感到担忧。有46%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认为目前经济状况“很差”,这是自2012年9月以来该问题的最高百分比。示威活动和疫情蔓延對美国经济造成打击之际,失业率依然维持高位。5日公布的非农就业数据显示,美国5月非农岗位数增加了250万个,失业率降至13.3%。但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正当市场人士对经济前景抱有信心之际,美国劳工统计局却指出,统计人员并未将“暂时停薪留职”个案列入失业人员,以致失业率被低估,所以修正后的5月失业率可能高达16.3%甚至更高,而非13.3%。特朗普日前表示,他仍将要求国会通过更多经济刺激措施,包括削减薪酬税等。据CNBC报道,特朗普5日签署了延长小企业贷款法案。这项法案降低了小企业获得“薪水保护计划”贷款的门槛。特朗普说,该法案“将特别帮助受到疫情严重打击的餐馆、旅馆和其他企业”。为应对疫情冲击,美国国会已经出台总额达2.2万亿美元的经济纾困法案,为低收入美国民众发放现金支票,并为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小企业增设贷款项目。同时,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零到0.25%的超低水平,并开启无上限量化宽松。美联储将再度迎来政策例会,季度经济展望报告和利率预期点阵图依旧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将会维持现有政策不变,同时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或将重申,美联储在疫情期间会动用全部工具来支持美国经济。不过,考虑到最新制造业和服务业数据的回暖情况,美联储可能会就经济前景发表相对乐观的言论,并暗示将减缓刺激措施。鲍威尔此前表示,美国经济复苏进程将取决于人们能否确信外出的安全性。而疫情与抗议活动加大了户外活动的危险系数,导致经济复苏前景更具不确定性。分析认为,目前大部分已出台的刺激政策,均是为了避免永久性失业、减少公司破产及违约、确保市场正常运作及流动性的过渡性措施。在疫情缓和后,美国可能还需推出更多财政政策以确保就业和支持企业发展。

美联储按兵不动

预计近零利率维持至2022年底

北京时间6月11日凌晨2:00,美联储FOMC委员会公布最新利率决议,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0.25%区间不变,符合市场预期。美联储决议声明表示,将维持利率在当前水平,直到美联储确信经济已经度过了最近的危机,并走上实现最大就业和价格稳定目标的轨道。美联储对季度预测进行了自去年12月以来的首次更新。点阵图显示,美联储预计将维持利率在当前水平直至2022年年底。最新报告显示,所有决策者都预计,到2021年年底,联邦基金利率将维持在接近零的水平。

猜你喜欢
疫情经济
疫情中的“梦境”
疫情中的我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经济日历
图读龙江经济
中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