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国学教育必要性与实现路径

2020-06-15 06:30范保乐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国学教育必要性

范保乐

摘 要 当前,高校教育中国学教育的地位不断提高,这在提高民族自信、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文章主要对高校国学教育开展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探讨国学教育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高校国学 国学教育 必要性 国学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华夏儿女的精神家园。从国学经典教育的视角开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永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国学经典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源泉,它囊括了仁、义、礼、智、信等众多思想内容,凝聚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精髓和传统美德,对高校学生构建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塑造高尚的道德修养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具有积极的意义。

1国学与国学教育的内涵

我国很早时期就出现了“国学”一词,原本国学是指国家创办的教育机构,后来在发展中逐渐转变为高等教育的管理机构,在20世纪初中西文化碰撞,国学定义由此发生了转换,国学成为与外来文化相对立的存在。国学研究中国传统的学问,与西方的各种学说具有平等的地位。基于目前的了解,国学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广义上来说,国学就是中国在各个领域中的传统的优秀的学术文化,狭义上来说,就是本民族在意识上的民族文化。开展国学教育就是以中华优秀传统的思想文化为基础,培养当代人的传统文化素养,在教育的过程中塑造个人品格,强化爱国主义情怀,增进个人的民族自豪感。

2高校开展国学教育的必要性

2.1中华民族复兴的需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曾对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复兴中华民族,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并在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和创新。

2.2让学生在国学学习中促进专业学习

任何专业的大学生都不应该是“科学工具”或“艺术工具”,大学生应该通过提升国学素养,成长为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具备一定的国学素养才能具备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学会抵御各种不良文化的侵袭,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国学中蕴含的精神食粮也可以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未来发展提供能量。具体来讲,对于不少学生的专业学习来说,国学知识可以提供创作素材、开阔视野思路、厚重作品底蕴等,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2.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我们的先民们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使用了三千多年,至今仍在使用的文字;中国是诗的国度,我们祖先创作的文学作品不计其数,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再到明清小说,这些优美的文学作品穿越千年仍然感动着世人;古代的建筑,巧夺天工,或气势雄伟,或细腻精巧,凝聚了古代能工巧匠的无限智慧;传统的武术、书法、绘画、音乐、中医药、茶艺,等等,都散发着无尽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的人们。这些优秀的文化,显然会受到学生的喜爱,从而培养他们对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加深对祖国、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

2.4改革转型期的需要

两千多年来,中国文化教育一直都是以圣贤的经典为基准,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巨人与治国能臣。反观今天的教育,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因为我们一味学习西方文化而脱离了中华民族的“根”。我们现在正处于改革的转型期,虽然学习西方文化促进中国走向了现代化,但忽视了对我们国人进行适合本国历史和人文的德育教育、以及做人做事的引导,以至于现代的一些年轻人一味崇洋媚外,而失去了对自己文化应有的思考和学习。

3国学教育现状分析

3.1国学教育缺乏系统性

教育部已考虑开设“国学”专业,当前高校国学教育的开展基本上还处于自发阶段,缺乏統一的教学指导,开展形式单一,尚未形成体系。学生只能零散地从高校的大学语文必修课、传统文化选讲等选修课教学中,以及不定期开展的人文讲座中了解国学。这种学习模式过于零散、碎片化,大学生难以从校园中感受到学习国学的氛围。国学教育未能落到实处,对大学生的思想和学养起到的影响有限。

3.2师资力量不足,开设课程种类欠缺

学校专业教师及国学经典教育内容的欠缺,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学经典教育的普及。在师资力量上,大部分高校研究国学方向的专业教师、任课老师大多来自于汉语言文学、哲学等其他人文学科专业。虽都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总体来看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难以将知识高效地传授给学生,获得预期成效。此外,这些任课老师在进行国学经典授课的同时,还肩负着其他专业课的教学任务,往往会出现时间冲突、精力不足等问题,使得该门课程的推行举步维艰。国学经典博大精深,然而,当前大多数高校对于国学经典的教学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更多的是照本宣科,形式单一,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整合,针对当代大学生特点来进行课程设计,缺乏创新性,使得课堂教学流于表面,没有起到实际的教育效果。

3.3国学教育的教学内容界定不清

近年来,国学教育在我国的大、中、小学热度越来越高,在社会上也是持续升温,很多国学班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但关于国学的内涵、国学教育的意义、现代价值、内容及培养模式等基本问题却缺少细致到位的分析。有的学校把诵读经典作品当成全部国学教育,有的学生甚至认为穿汉服就是在接受国学教育,所谓国学狭隘到仅是单一的一种形式而已。另外,国学没有学科之间的交流,在育人宗旨、培养方案、教学内容以及课程设计等方面缺乏像其他学科那样的深入探讨,更谈不上可以广泛应用的规范,国学教育的效果自然可想而知。

3.4忽略国学教育的作用

高校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社会适用性的专业技术人才。为了学生更好的就业,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进而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文化素养注重,使形成一种功利思想。高校不少学生都认为国学没有用,学习国学就是浪费时间。可见高校的学生对国学教育存在一种偏激的看法,受学校多年的教学理念的影响,学生没有参与国学教学,让国学教育流于形式。

3.5在校大学生的“不感冒”态度

方兴未艾的“国学热”,在大学生这个群体当中也掀起了一阵波澜,少数大学生积极投入到传扬国学经典的时代浪潮当中,然而大部分学生都对此并不“感冒”。据调查显示,30%的大学生是通过教师课堂教授来了解传统文化。学校虽然开设选修课、必修课系统地学习国学经典,但在大多数学生的眼里,国学经典的学习是一件可有可無的事情,大学生们更专注于专业课的学习,对此类国学经典教育课程只是浅浅掠过。古文中古典的思想观念、艰苦晦涩的字句常常是击退学生们了解国学经典的重要原因,学生们未能从本质上整体科学地看待传统文化,从而缺乏对国学经典学习的积极性。

4国学教育实施路径

4.1推进国学学科建设

高校应积极推进国学学科建设,把国学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小学课程建设中多已加入了“国学诵读”等内容,高校国学教育也应常态化,在举办国学知识竞赛、开设国学讲堂等活动之余,应面向全校开设系列专题国学经典研读课程,避免碎片式学习。让国学教育课堂教学成为大学生感受古人家国情怀、民族精神、审美理想、生活智慧的窗口,用国学教育激发他们的使命意识、忧患意识、拼搏精神,发挥高校课堂教学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的作用。

4.2打造优良师资队伍,提高国学教育水平

国学教师要有深厚的古文功底以及丰富的历史学识,才能够对国学经典中的思想内容进行准确的阐释,并且生动形象地传达给学生。从事国学教育的教师要不断学习来充实自己,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其自身的为人处事需要合乎规范,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为此,高校要广纳贤士,打造精良的国学经典教育队伍,同时提供进修培训机会,促进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4.3强调回归原典阅读的学习方法

国学是历经岁月淘洗过后的传统文化积淀而成的,这些古代经典因为与现代人之间存在时间距离和时代差异,所以理解接受时需要更专业的解读。但是,因为能力所限和迎合受众心理期待等原因,一些国学讲授者并不能真正讲清其内涵,有时甚至会发生曲解古人原意的情况。如果任由某些无限制的引申和阐发继续,不但不能还原国学的原貌实现文化传承,某些不恰当的阐释还会误导学人。引申能够建立古代与现代之间的有效联系,使国学在当今时代仍能熠熠生辉,但现代的国学阐释必然不能脱离国学原典。许多读者,甚至于讲授者,却因各种原因不接触原典或者很少接触原典,所谓理解、掌握和传播,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国学教师要大量阅读原典并使大学生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下充分领会国学的意蕴,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大学生也应排除畏难情绪,主动阅读经典作品,在阅读中有所得,培养国学的基本素养,领悟国学精神,学会做人做事,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4.4创新教育方法,不断探索国学教育新模式

国学经典蕴含着丰富的内涵,高校开展国学教育,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让国学经典知识成为高校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养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校创新教育模式,可以开展专门的国学经典诵读课程,让专业的教师全面系统地进行研究,进而培养国学教育人才。在大学语文课堂中融入国学经典,让国学教育落在实处。同时开展国学教育选修课程,以学分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提升学生学习国学文化的兴趣,实现高校教学新发展,通过国学教育宣扬传统文化,培养全面型人才。

4.5打破国学经典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的隔阂

由于国学经典教育内容的历史性,人们往往将它与其他专业学科分开甚远,但其实国学经典有着许多与其他专业学科相融合的方式,在保证大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对传统文化也能够有所了解。例如,在学习现当代文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现代作家的思想与有着类似观念的古人对比,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思想异同,增进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提高课堂效率;在史学类课程学习中,教师可以在对历史的讲述中着重挖掘隐藏在历史史料背后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文化思想的变迁,使学生们了解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英语类课程学习当中,拓展学习英文翻译过后的古人名言警句,了解中国专有名词的英文形式等。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以不同的途径实现国学经典在各学科之间的有机渗透,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领略到国学文化的魅力。

5结语

综上所述,在国学教育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和国家重视的形势下,高校国学教育必须精研大学生的特点和国家国学教育的现状及客观需求,充分考虑基础条件限制和可操作性,从学校、学生、社会的三个方面创新新时期高校国学教育的改革策略,合理科学的设置国学教育课程,从基础工作到正确引导等多方面实现高校国学教育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述峰.浅论高校国学教育的状况[J].丝路视野,2018(04):28.

[2] 孙瑜,张梦瑶.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国学教育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29-33.

[3] 程成.国学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思考[J].山西青年,2018(04):122.

猜你喜欢
国学教育必要性
在民族预科融入国学教育的意义与途径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