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虽小藏天地

2020-06-15 06:31徐旺德
上海工艺美术 2020年1期
关键词:海派葫芦意境

徐旺德

近日有幸觅得海派艺术家陈向民先生的砑花葫芦臂搁一件,甚是喜欢:画中女子划舟取莲,既有不染红尘世事之美,又有绿水红霞之镜,凝神观望意境长远。把玩之余,不禁想为砑花葫芦工艺的传承和发展留下些许墨迹,以为爱好者共勉。

一、葫芦的文化内涵

首先什么是葫芦?葫芦属葫芦科、葫芦属,它是爬藤植物,一年生、攀缘草本,有细毛,夏秋开百色花,雌雄同株,葫芦果实大小可以从10厘米至一米不等,最重的可能达1千克。在我国古代葫芦有很多的称呼,如“匏”“壶”“瓠”等等,在我国古籍中最早出现在《诗经》中,以叙述当时农业知识和生产技术中提到如“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又如“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等。直到唐朝,“葫芦”两字才开始流传开来,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出现了:药壶卢、悬瓠、浦卢、长瓠等等名称。其次,葫芦在我国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崇拜,是中华文化中有丰富内涵的果实,是一种人文瓜果。在我国的很多氏族和部落都有起源于葫芦的神话,因此葫芦又被当做祖先的来源。经过学者和专家的考证总结了葫芦的八大吉祥寓意:福禄、多子、合欢、镇邪、健康、富足,平安、和睦。所以,吉祥的葫芦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所有向往,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

二、砑花葫芦工艺在上海

千百年来,葫芦作为吉祥器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同时也因为地域和文化的差异诞生了独具特色的葫芦工艺。如:彩绘葫芦、本长葫芦、范制葫芦、雕刻葫芦、烙画葫芦、嵌丝葫芦、打结葫芦、勒扎葫芦和砑花葫芦等等。本篇我们就来说说砑花葫芦工艺:

1.上海的传统砑花葫芦工艺

所谓葫芦砑花是在葫芦表面以尽可能不破皮的前提下展现画面效果,不论砑得多深,只要不破皮就是砑花手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砑好一把葫芦,一套完美的砑花工具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来说传统砑花刀具呈各种角度、厚薄不同的直角三角形或对称锐角形。刀头和两边磨得圆润,通常用玛瑙制成,当今也有用白钢的。各家依据图形和所需砑制的深度找合适的刀具,通常要数把乃至十几把组成大小不一,但形状大致是相同的。应该说锐角形刀具是非常适合葫芦砑花并且具有唯一性,无论是图形边缘的砑制还是细节部分的刻划,此类刀具是非常得心应手的。传统砑花的早期取材多为装饰图案,是以装饰葫芦为初衷的,功能类似于瓷器中的图案可使器物更精致,提升了器物的品质感。特别是早期砑花葫芦一部分是施于本长葫芦上的,本长葫芦在没有纹样的前提下难免看上去民俗气,缺乏精致感。纹饰多以平面凹凸表现,工艺手法单一。上海葫芦砑花的发展脉络有别于京津两地,不是从传统样式的产生逐步过渡到创作形式,而是几乎同时出现,这和上海葫芦砑花出现的较晚有关。北方葫芦砑花从清初到现在基本上一直延续着,当中有过短暂中断,由于传承还在,所以很快就恢复了。上海的葫芦砑花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才开始,首先出现的是创作型砑花作品(即后文所说的海派葫芦砑花),然后传统型砑花作品才出现,其实这并不突兀,这和传统型砑花作者直接师承于北方砑花藝人,而创作型砑花作者没有直接的师承关系有关,因此看待上海的葫芦砑花工艺继承和创新要从南北方大角度来看,总体是从北方砑花中获取养分而有所发展。目前上海的传统砑花代表人物之一就是本地人称“沈押花”的沈志均先生,沈志均师承于天津葫芦砑花名家楚姐。他的作品传统意味浓,装饰性强,善用点、线、面,讲究对称性、趣味性及整体比例结构的和谐性。制作过程先双钩物像边缘,再持刀边线按压出斜面,使中间纹饰部分凸显再分高低、深浅,层次分明,加上比北路更为精细的手法是其特色。

2.上海葫芦砑花工艺的继承和创新

进入本世纪初,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为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物质生活,同时对精神生活的提高提出了新要求,上海葫芦砑花工艺顺应时代潮流,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将西方绘画的透视学、光影基础与中国传统水墨中的文人画风格相结合,孕育出了独具上海特色的海派葫芦砑花——葫芦薄意艺术。

海派葫芦砑花的创新在于以下几点的发展和变化:

海派葫芦砑花从传统葫芦砑花中吸取了养分。砑花原理、形式来自于传统,题材也是受陈锦堂作品以画入景的启发,发展到以文人题材为主的表现形式。除部分表现历史典故外,更多的是无题的人物题材作品,直接表现作者当时心境,这也是海派葫芦砑花的特色之一,将作者情感融入作品并传递给观者。作者通过这一通道有感而发,观者能明显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变化和氛围,因此海派葫芦砑花的目的已不是装饰葫芦,而是作者直抒胸臆的载体。有别于传统葫芦砑花的地方,首先是在刀具上进行了适合作者创作习惯的改变,以两把刀为主,其中圆润的一把砑制边缘,以产生模糊浑厚的效果为佳,可营造虚的感觉。另一把稍锐利的刀刻划细节尤为顺手,加上深浅不同的表现,两把刀各种走刀手法留下的痕迹就能表现相应的画面,就能产生出刀法的节奏感,这样砑出的画面就更鲜活了,刀法也丰富了。工具的精炼也是为了创作时不至于因为经常变换刀具而打断思路,使创作更有连贯性。

其次,海派葫芦砑花和传统葫芦砑花最大的直观区别是有无虚实变化。海派葫芦砑花中用大量的虚化处理来表现远景和次要景物,以此渲染画面气氛,这也在传统葫芦砑花中没有的艺术表现手法,在一幅场景中需要表现不同物体的材质感时就需要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如在表现厚实物体时会采用虚化手法,不是硬做“深”。按一般思路要厚实效果就往“深”里砑,但效果往往相反。此时用虚化边缘线来表现厚实能有奇效,砑得薄、感觉厚,四两拨千斤。又如:意境是作品的灵魂,要营造画面意境就需要有空间感。那么如何营造空间感呢7如果都用实刀方法,远处物像和近处物像只用深浅表现,则完全拉不开距离,只能说画面有层次感。所以最好用假象表现:远处景物用偏浅的虚化手法(模糊边缘线),近处景物则用偏深的实刀完成方能拉开视觉距离,营造出空间感,当然意境的产生不单单靠虚实对比,还要靠画面疏密对比、深浅对比、远近对比、动静对比和作者技法外的自身审美素养来获得。

最后,海派葫芦砑花选题以文人题材为主:可以是典故,也可以是表现文人平时生活的点滴场景。除文人题材外还有少量山水、花卉类题材。和传统绘画相似,不管什么题材都要求格调高雅、意境深远,讲究繁复中求素雅、简洁中求丰富。同时还强调画面装饰美:人物、树石造型不是以纯写实形式表现,而是稍作提炼,有一定的装饰性。注重物像之间轮廓线的起伏走势和变化组合,使之在整体构图中服从大势并产生韵律感。虽然题材大多以古代人物为多,海派砑花还是非常注重创作源于生活的原则。平时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及各种动态,自然界树石的造型和精气神等等,在创作中这些积累就自然用到作品中了。

所以海派砑花作品不是单靠砑“深”来表现,而是通过刀法的应用,意境的渲染和对生活的体会三者结合一气呵成,同时作品还应具备远观氛围素雅、意境优美,近观层次丰富,变幻呼应:刀法变化多样、节奏感强,格调上更近绘画。因此葫芦砑花的发展从最初的吉祥纹饰起步为装饰、提升葫芦的品质感,到陈锦堂以画入景,讲布局分层次地再现浅浮雕的雕刻语言,再到海派葫芦砑花的将生活感悟融于文人提材,抒发作者情怀,用虚实手法表现悠远意境以提升作品格调,可以看出葫芦砑花在艺术性上还是有所提升的。

三、砑花葫芦工艺的现状和发展

砑花葫芦工艺作为中国工艺美术技艺之一发展到今天,也已岌岌可危。市场上能看到砑花葫芦作品的更是寥寥数人,且鲜有后继之人。如今,在党中央提出全面复兴传统文化,上海提出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之际,希望能将上海海派葫芦砑花工艺纳入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之列,将上海本土的、特色的、创新的工艺美术技艺保护好,传承好。

过去,上海工艺美术一直以开放、创新、精致、自信的面貌展现在全国工艺美术行业之列,多少工艺美术师在上海这块土地上融会贯通、博采众长,将自己的技艺无限发展和升华,最终登上工艺美术大师之巅,在华夏大地泱泱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技法创新从未停止,但都是基于传统技法之上,通过无数次的量的积累而达到质的飞跃,上海海派葫芦砑花工艺也是遵循中国传统葫芦砑花工艺,以开放的姿态吸收绘画艺术的精髓,以进取的精神开创砑花工艺的未来。

猜你喜欢
海派葫芦意境
葫芦瓜
春色满园
海派《七侠五义》重现舞台
为“海派”正名
宝葫芦
跨界合作引领时尚
一朵花的意境
画葫芦
海派,一种“变”的渴望及行动
巨大的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