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口语训练”的重要性及方法

2020-06-15 06:35薛苏侠
课外语文·上 2020年6期
关键词:口语训练语文课程口语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应当重视“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人际交流的需要;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诵读课文、复述内容、续说故事、展开辩论、描述情景等方法进行“口语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口语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6-0064-02

【本文著录格式】薛苏侠.初中语文课堂“口语训练”的重要性及方法[J].课外语文,2020,19(16):64-65.

口语表达是语言能力的重要方面,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当重视口语训练,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初中语文课堂“口语训练”的重要性

第一,强化“口语训练”是落实语文课标的重要方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说:“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界定中,把“语言建构和运用”放在首位。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一名,始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前此中学教学‘国文,小学称‘国语,至是乃统而一之。彼时同人之意,以口头为‘语,书面‘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可见,语文教学应当“语”与“文”兼重。

第二,强化“口语训练”是提升学生口语表达水平的需要。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重“文”轻“语”的现象较为普遍。教师多注重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挖掘拓展,对文本的阅读较少。学生尽管课堂上“说”了,但口语表达水平不高,语言啰嗦,言不达意。究其原因,是语文考试只有笔试而没有口语测试,师生对口语训练不够重视。尽管教材中有不少口语训练的好素材,但课堂训练少,口语交际能力自然不能得到训练。

第三,强化“口语训练”是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需要。口语交际是伴随终生的语言交流活动,规范、简明、连贯、得体是口语交流的基本要求。中学阶段是语言习惯的重要形成期,加强中学生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训练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方面。

二、初中语文课堂“口语训练”的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应当从课堂入手,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训练,实现语文教学真正重视“口语训练”。

第一,上好口语交际课,让学生在课堂上侃侃而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现行部编初中语文课本每册在不同单元穿插安排“口语实践”栏目,这是课本提供的进行“口语训练”的专项内容,且这个版块在不同年级设计有不同的训练内容和要求。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些教学任务,精心设计训练方法,广泛搜集资料,为学生提供口语交际的材料和模拟场景,切实达到提高口语能力的目的,为学生“语言建构和运用”打下基础。

只要教师能够按照教材的安排,在课堂上经过系统扎实的口语训练,大部分学生就会侃侃而谈。

第二,多用诵读式教学方法,让课堂上书声琅琅。诵读是眼、口、耳、脑整体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在诵读时,眼看、口读、耳听、脑想,不仅增强记忆的效果,愉悦心境,丰富感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训练了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为口语训练积累了语言素材。朗读是口语表达的必备前提和要素之一,要练好口语就要多朗读,才会形成好的语感,以达到出口成章。

现行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很重视朗读能力的训练。在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要求中,教师用书明确指出朗读为本单元的首要教学重点,并提供朗读的具体要求和训练方法,所选的三篇写景散文和四首古诗,是训练朗读能力的典范佳作。教材中还有不少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哲理深邃,利于诵读训练的文章,如《春》《紫藤萝瀑布》《白杨礼赞》《陋室铭》《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教学时应以诵读法为基础,理解内容和感情。

第三,在叙事性课文教学中,让学生娓娓道说复述课文。用复述课文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由来已久,对像《皇帝的新装》《我的叔叔于勒》《范进中举》《孔乙己》这些叙事性课文,教学时可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或者提供关键词,让学生围绕关键词串讲课文内容。这样,既提高学生的记忆力,也可提高能力理解,最为关键的是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这一方法有课文蓝本作依据,学生便于讲述,教师也好评价,是一种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方法。还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创造性补说文章中某一场景,续说故事的结局。

第四,在议论性课文教学中,让学生唇枪舌剑展开辩论。辩论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思辨能力等综合能力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班级里分成若干小组,给全班学生参与的机会,使全体学生得到锻炼。在锻炼中培养学生求同存异的思维方式,有目地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如在《说和做》《敬业与乐业》《论修养》《最苦与最乐》等课文的学习中,可让学生咏读、评说,再就有关问题开展辩论。与作者辩,与教师、与同学辩。既训练了口语能力,又提升了认识水平,培养了辩证思维。

第五,古诗词教学中,让学生绘声绘色再现情景。古诗词中所描绘的情景,一般着眼小,形象描写生动具体,便于学生把握。学生在理解其内容的基础上,对所描绘的情景进行口头描述,既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又使学生深入领悟诗歌的意境,更训练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如 《钱塘湖春行》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口述诗歌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生动描述,再现“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动态场景。学生对诗歌情景有一定的自主性,口头表达起来就较为自然流畅,口语训练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六,综合性学习与活动探究课教学中,让学生七嘴八舌畅谈看法。七年级综合性学习以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为主,八九年级的综合性学习上升为“口语交际”专题和“活动探究”单元形式。有18个综合性学习和4个活动探究教学内容。课堂上教师千万不可为了答案统一或考试得分而简单处理,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人人参与,合作学习,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理解,探究拓展,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看法,以训练口语、提升认识、培养思维。如七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天下家国”共有爱国人物故事会、爱国诗词朗诵会、爱国名言展示会三个学习活动。教学时重点放在“故事会”即讲爱国故事上。教师可用优秀音频、视频为引导,教给学生讲故事的小技巧,帮助学生把故事讲得生动、感人。再以分组合作的形式,使每个学生得到训练,口语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除以上方法,在作文指导课上,还可以教师出作文题,让学生各抒己见;作文讲评课上,宣读学生作文,让全体学生品头评足,说出习作的优缺点。

语文教师多半为班主任,还可利用思想教育、班会时间进行适当的口语训练,即便不是班主任,也可进行课前几分钟口语训练,还可以就课内相关内容安排课外祝福、采访等训练活动。

总之,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重视口语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法,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体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实现语文课程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的任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

[2]谢冬健,陈必聆.口语能力訓练[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3]叶圣陶.语文教育书简[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1998.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口语训练语文课程口语
酒中的口语诗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训练
试论小学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必要性
谈如何进行英语口语训练的教学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口语对对碰
浅谈英语口语训练三部曲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