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2020-06-15 06:56丁媛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0年16期
关键词:高考题乐天扬州

丁媛

古典诗歌比较鉴赏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热点,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在考场上,要求考生牢记“答案在文中,答案在问中”的原则,通读所给诗词,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写作手法,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来寻求相同点或者不同点,表述答案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具体应对方法如下:

一、语言风格比较鉴赏

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与特定时代的社会风气和时代精神的融合,往往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

在解答时,第一要积累并掌握语言风格术语,例如豪迈奔放、沉郁顿挫、言近旨远、朴素自然、婉约细腻、含蓄蕴藉等专用词汇;第二,可以根据诗歌的体裁、描写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等判断属于哪一类风格;第三,可以抓住诗句中关键字词,品字析句,诸如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和其他虚词,分析该字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及效果;最后,组织答案时,结合诗歌中相关语句分析语言特色。例如:

【高考题精选】(2019·高考全国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插田歌(節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问题】与《酬乐天扬州初逄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解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从体裁上看是一首七言律诗,对仗工整;而《插田歌》(节选)是一首乐府民歌语言通俗,朴实无华。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被贬谪的无限心酸和愤懑不平之情,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而《插田歌》(节选)通过白描的手法记叙了农民插秧的场面与计吏的对话,把田间生机盎然的景象展示在读者面前。

【参考答案】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②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二、思想感情比较鉴赏

把握情感的前提是读懂诗词。通过读诗题,明白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感情基调;结合注解,了解作者身世及写作背景;抓关键词语,直接或间接表达出喜怒哀乐的词语把握作者感情倾向;最后,注意诗的最后两句,因为诗歌往往是在最后两句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在思想感情比较鉴赏中,我们可以明确诗歌的内容,写景诗可以抓景析情,对比主要意象,对比意境特点,对比情语;叙事诗可以抓事析情,对比事件,对比行动细节,对比情语。例如:

【高考题精选】(2016·高考全国Ⅲ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8~9题。

内宴奉诏作

曹翰

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常得预时髦。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问题】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参考答案】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心未已的豪情;②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

猜你喜欢
高考题乐天扬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蹉跎至暮年的初见
《乐天》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一道2017年高考题的解法与推广
“扬州绒花”
等差数列各项绝对值的前n项和
是“上扬州”还是“下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