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平等教育之路漫漫其修远兮

2020-06-15 11:13张真真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性别平等

张真真

摘 要 从历史的发展角度看,我国立志追求男女平等的教育,并且在实现教育的性别平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在取得进展的同时,仍然会发现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从而需要我们对这些教育现状进行反思。

关键词 性别平等 性别平等教育 女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9文献标识码:A

1概念界定

性别平等是指男女两性拥有平等的权利、自由、条件和机会,认识到他(她)们自身在社会中所能发挥的全部潜力,它倡导男女两性建立一种相互尊重、对话,共同承担公有、私有责任的新的合作关系。而性别平等教育是在教育中实现性别平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规定,教育领域的完全性别平等包括四个方面的平等:“机会平等”,指的是男女生进入学校的机会相同;“学习过程中的平等”,指男童与女童受到相同的关注与对待;“结果平等”指男童女童学习结果,受教育年限、学术资格与文凭相同;“外部结果平等”指男女性工作机会相等,有相同资格与能力的男女性所获得报酬也应相同。

2我国性别平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在漫长的我国古代社会中,教育存在着极其不平等的性别差异现象。女性卑微的社会地位也决定了她在教育中的低下。因此,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思想下,相比较男子接受各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女子唯一的受教育场所,学习以妇德、妇容、妇言、妇功为主要内容的女教,相对于将男子培养成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才,女子的教育目的是将她们培养成三从四德的贤妻良母,即使后来女子可以接受识字教育,那也是对女子“贤妻良母”教育模式的强化,像从汉代到清朝前期所出现的《女四书》、《列女传》等都是为了加强男性对女性的统治,都是不断地勒紧那长期束缚在女子身上“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绳索。

直到清末时期,随着西方男女平等思想的传入、教会女学的兴办以及先进人士有关女学的倡导,才使得女子教育得到关注并逐渐有了改善。像梁启超曾说道:“然吾推及天下积弱之本,则必妇人不学始”,他认为女学不兴是当时我国落后的重要原因。兴女学潮流已经势不可挡。1907年,学部颁布《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这标志着我国女子教育在学制上取得了合法地位,但是当时男女不能同校。到了民国成立之初,壬子癸丑学制规定设置女子中学、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并且在初等教育阶段小学堂中实现了男女同校,这是我国男女性别平等教育的可观性进步。

新中国成立之后,各个学段也基本实现了男女同校,并且不断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加强性别平等教育,在1995年,江泽民在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欢迎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并明确宣布:"我们十分重视妇女的发展与进步,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从此确立。2001年的《儿童发展纲要》中提出“将性别平等意识纳入教育内容”。习近平也多次强调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强调实现性别平等教育,十九大报告也提出“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但是现实社会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平等现象。

3性别平等教育的依然不平等现象

3.1仍然存在入学不平等

尽管很多地区调查显示,女性受高等教育比例超男性。但是在一些贫困县区离有质量的乡村教育的需求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这些地方仍然存在没有学上或者女孩子不上学的的现象。除此之外,在研究生考试录取中,同样的分数,有的导师会更倾向于选择男生,甚至存在部分导师明确规定不收女生的现象。

3.2教师对学生的刻板印象

长期的性别不平等使得性别歧视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身上,因此难免会存在一些教育不平等的情况。像幼儿园教学使用的课本中,就存在很多类似于爸爸拿着公文包去上班,妈妈拿着拖把在拖地的插图,这就无形中给孩子们造成了“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导致孩子们在选择区教活動时,选择娃娃家的几乎都是女孩子。而且在教学过程中,男生给教师的印象是聪明机灵、勇敢理性;而女生给教师的印象则是多愁善感、温婉顺从,因此,有的教师就会更倾向于与男生交流,忽略了女生,在课堂发言时,多数选择男生来回答问题,对男生充满了很高的教学期待,相反对女生则采取“不招惹”的态度。这样就会导致师生关系不和谐,也有研究表明,女生更倾向于学习语言,男生更倾向于学习理科,这就也会造成一种女生就应该学习文科,男生理应学习理科的现象。

3.3男女就业不平等

同样水平的简历,同样水平的面试表现,同样的年龄,人事部门往往会选择男性。即使女性同样被录用,获得的薪酬却不同。家庭与社会对于女性的期待相较于男性来说比较低,“女强男弱”的现象是社会上大部分人都去抵制的。

4浅析性别平等教育不平等的原因

4.1传统文化中的性别歧视

传承了几千年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的影响不容小觑,性别平等教育这是一个历史性永恒性的话题。“三从四德”、“三纲五常”、“贤妻良母”的观念与形象根深蒂固的扎根于这个社会,从而导致学校、家庭对女性的偏见太深,使得当今女性缺乏良好的榜样来引领她们的成长,从而导致女性自身自我认知不清晰,自我定位不准确。

4.2社会性别视角的缺失

单纯地将“性别平等”认知为“性别平等”,但是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男女性的不同更是需要我们去仔细斟酌,不应该“一刀切”,无视女性或者男性他们自身的特点与需求。性别平等教育植根于对每一个生命最基本的尊重。真正实现性别平等教育,应该注重因性施教。而不是机械的将男性的发展需求或发展模式搬到女性身上,从而达到所谓的“男女平等”。

5结语

努力实现性别平等教育,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实践,是落实中国妇女发展纲要教育工作全面贯彻性别平等原则的体现。教育是实现男女性别平等的有效途径,性别平等教育的实现同样也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实现真正的性别平等教育,还需不断努力,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2004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性别与全民教育跃向平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 章梦瀚.性别平等教育初探[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3] 李光.我国性别平等教育的历史发展考察[J].教育教学论坛,2017(01).

猜你喜欢
性别平等
浅议迪斯尼动画中蕴含的女权意义
英国“性别平等”被指追过了火
男女有别:心理学视角下的两性差异教育
让职场女性更优雅地走在事业路途
夫妻教育匹配对男性平等分担家务的影响
从伊甸园故事看男女性别和身体的处境
欧内斯特·卡伦巴赫生态小说中的女性角色和性别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