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俄语可能性范畴表达手段对比研究

2020-06-15 13:42李红杰
文存阅刊 2020年3期

摘要:汉俄语在可能性范畴的表达手段上不尽相同,汉语主要采取词汇手段和可能补语来表达,而俄语主要采取词汇手段和语法手段来表达。本文对汉俄语可能性范畴的表达手段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

关键词:可能语义;表达手段;汉俄对比

对于可能语义的理解,笔者赞同吴福祥的观点。可能包括以下含义:“表示具备实现某种动作或结果的主观能力;表示具备实现某种动作或结果的客观条件;表示对某一命题的或然性的肯定;表示情理上的许可;表示准许。”

由于汉语属孤立语,而俄语属屈折语,因此俄汉语在可能语义的表达手段上不尽相同。

一、汉语可能性范畴的表达手段

根据笔者所收集的材料,汉语表达可能语义范畴的主要手段可概括为以下两种:

(一)词汇手段

1.情态动词

在情态动词的分类方面,汉语学界存在分歧,笔者在综合分析各派别的观点后得出表可能性的情态动词应包括:能、能够、会、可以、可能。

笔者将可能性情态动词按其语义进行分类的结果为:表示主观上具备某种能力(能、会、可以、能够),表示客观条件允许(能、可以、能够),表示对某一问题的或然性肯定(能、会、可以、可能),表情理上的许可(能、可以)。

2.副词

副词:没法、无法、许、或许、也许、可能、大约、大概、好像、一定、肯定、务必、绝对等。

可能副词按照动作实现的可能性程度进行分类的结果为:表示动作不能实现(没法、无法),不确定动作是否能够实现(许、可能、也许、或许、大约、大概、好像),表示动作一定能实现(一定、肯定、务必)。

3.表可能语义的插入语

插入语:我看、我想、算起来、说不定、说不准、看样子等。

4.表达可能語义的动名词组

动名词组:有能力、有机会。

(二)可能补语

在可能补语的分类方面,学术界尚未达成统一的认定,如:以黄伯荣为代表的二分法,以刘月华为代表的三分法以及以赵元任为代表的四分法。本文所采用的分类方法为赵元任的四分法。

1.V+得/不+结果补语/趋向补语

表示在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下动作的结果或趋向是否能实现。“在这一类可能补语中,肯定形式的可能补语结构中述补两部分多是单音的或其中一个是单音的。而否定形式不受音节限制。”“能够承担可能补语否定形式里的述语的动词比能够承担可能补语肯定形式的述语动词多三倍。”因此该结构的否定形式比肯定形式更常见。

2.V+得/不+了(liǎo)

表示有无能力或条件实现某动作的结果,此时“了”表示“完、掉”结果义;或有无能力或条件实现某动作。这里的“得/不”都不能去掉,“得了、不了”是一个整体。

3.V+得/不得

表示情理上是否许可,否定形式用于表示提醒、警告或者劝阻不要做某事。“这类格式中的肯定形式只限于单音节的动词。双音节动词只能用于否定,不能用于肯定”

4.熟语性可能补语

在熟语性可能补语中,“得、不”不可以去掉,去掉了话语不通顺,如(来得及、来不及、说得来、说不来、信得过、信不过、对得起、对不起)。

汉语可能性范畴的表达手段较丰富,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并总结出上述两种表达手段,其中运用可能补语来表达可能语义的手段是汉语独有的,这给留学生们学习汉语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同时这种表达手段也是学术专家们研究的热点。

二、俄语可能性范畴的表达手段

根据上海外国语学院编写组编撰的《汉俄词典》、张家骅所著的《现代俄语体学》以及信德麟、张会森、华劭所著的《俄语语法》等资料,我们得出俄语可能语义的表达手段大致分为一下两类:

(一)词汇手段

对《汉俄词典》中的“能”、“得”和“会”三个词条进行搜索,我们得出以下几种表达方式:

1.能愿动词мочь+完成体动词/未完成体动词

表可能性助动词мочь与完成体动词连用表示行为的结果能否实现,与未完成体连用表示行为能否实现。

2.谓词можно/нельзя+完成体动词/未完成体动词

表可能性谓词можно/нельзя与完成体动词连用表示行为的结果能否实现,与未完成体连用表示行为能否实现。

3.动名词组бытьвсостоянии,бытьвсилах(всиле),бытьспособным.

这类结构表示主体有能力实现某一动作。

(二)语法手段

本文以张家骅的《现代俄语体学》和信德麟等人的《俄语语法》为基础,将俄语表可能意义的语法手段分为以下几种:

1.完成体动词的可能行为意义

完成体动词的将来时或不定式形式用来表达一次行为或多次行为实现的可能性。常用于该用法的完成体动词主要是努力尝试动词,如:поднять,понять,решить(задачу),поймать等。完成体动词将来时用在否定句中,既可以表示将来不可能实现的一次行为,又可以表示现在不可能实现的一次行为。

2.未完成体动词的性质说明意义

未完成体动词用于性质说明意义时,表示主体的特征、性质、能力,用来说明的是经常可能发生的行为,而不是事实上重复发生的行为。如:биться说明某物质有可以打碎的性质,рваться说明某物有可以撕坏的性质,мыться说明某物可以清洗,завинчиваться说明某物具有可以拧动的性质,这些动词本身就可以表示具备某种能力。

三、汉俄可能性范畴表达手段对比

汉语和俄语分属两个不同的语系,语言类型也大不相同,它们有各自独特的语言系统。这也致使两种语言在表达同一语义范畴时表达手段的不同。根据上文得出汉语与俄语在表达同一“可能”语义时所采用的表达手段既有相同,又有差别。

(一)相同点

汉语与俄语在表达可能性范畴时所采用的相同手段为词汇手段,两种语言在表达可能语义时均可采取在谓语动词前加情态动词、副词或动名词组等手段。

(二)不同点

汉语在可能性范畴得表达上,除了借助词汇,还可以使用其独有的可能补语形式。俄语属形式多变的屈折语,其动词有体和时的变化,且其每一种形式都有不同的含义,因此俄语可以通过动词的体态与时态的变化从语法手段上表达可能语义,如俄语完成体动词(主要是努力尝试动词)的可能行为意义,未完成体动词的性质说明意义。

四、总结

综上所述,汉语可能性范畴的主要表达手段分为两类:词汇手段和可能补语。俄语可能性范畴的主要表达手段也分为两类:词汇手段和语法手段。俄汉语在可能性范畴的表达手段上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其各自的特点。相同之处:两种语言在表达可能性范畴时均可采取在谓语动词前加情态动词、副词或动名词组等词汇手段。不同之处:在语法表达手段上,俄语有完成体的可能行为意义和未完成体的性质说明意义,而汉语却没有这种用动词的体和态来表达可能性范畴的手段,汉语可以借助其独有的可能补语形式。

参考文献:

[1]上海外国语学院编写组.汉俄词典[Z].商务印书馆,1992.

[2]王喀秋莎.母语为乌克兰语学习者汉语可能补语习得研究[D].吉林大学,2019.

[3]吴福祥.汉语语法化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信德麟,张会森,华劭.俄语语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5]徐枢.宾语和补语[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

[6]张家骅.现代俄语体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李红杰(1996—),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斯拉夫语学院2018级俄语语言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俄语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