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海洋音乐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2020-06-15 21:58陈旭彭丹
艺术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发展历程中国

陈旭 彭丹

摘 要: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和对海洋发展的重视,对于海洋类相关课题的研究也越来越被关注。海洋音乐作为海洋文化的一部分,将音乐与海洋文化相结合,这不仅为社会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还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本文通过对海洋音乐概念和种类的简要介绍,重点论述海洋音乐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希望通过本研究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海洋音乐,提高对海洋音乐的关注。

关键词:海洋音乐 中国 发展历程

21 世纪,我国进入了促进海洋产业大发展的时代。正是在促进民族文化发展和民族海洋事业发展的双重背景下,我们将迎来“海洋文化”全面加速发展的时代。音乐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音乐作品不但具有强大的社会功能,还可以为社会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因此,音乐与海洋文化相结合能更集中表达海洋情感的基础上,一方面可以唤醒和深化人们的海洋意识,另一方面还能传播海洋文化且提高人们的海洋文化综合素养。

笔者以“海洋音乐”为关键词,以2018年12月为时间节点,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网站检索和搜集了有关于海洋音乐的论文一共是156篇,其中硕士类论文有24篇。众多文章中有的从地理的角度去研究地方性的海洋音乐,有的以宏观的角度研究海洋音乐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联,还有概述海洋音乐的社会功能以及不同种类不同地区海洋音乐的特性等,唯独没有关于我国海洋音乐的发展历程这方面系统的研究,因此在顺应推广海洋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希望本课题的研究能让大家在系统了解海洋音乐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外,更能深入研究海洋音乐文化、弘扬海洋精神。

一、海洋音乐概述

海洋音乐是与海相关的音乐。岛国、海岛、半岛、沿海地区等海洋之中、海洋边沿的陆地上的音乐,都可以视为海洋音乐;反映或涉及海洋的音樂类型、音乐作品也可以视为海洋音乐;涉及海洋音乐的人、事物,都属于海洋音乐研究的范畴。{1}根据我国民间音乐和专业创作音乐的范畴划分,海洋音乐可分为以下两种:

1.海洋的劳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海洋曲调

海洋的劳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海洋曲调例如有渔歌、船渔号子。渔歌属于民间音乐中的小调类,也称为渔谣。渔民在生活中常常会以歌唱的方式来表达喜怒哀乐,如描述渔民们面对海洋灾难感到恐惧之时所唱的《人命歌》: “天呵天呵天呵! 发风落雨不留情呵! 海呵, 海呵, 海呵! 浪打触礁无人命啊! 四面大海白茫茫呵! 轧煞抲鱼人呵!” 。渔歌的调式以五声调式最为常见,且旋律多以级进和大跳为主,这样既易于演唱又直白地表达歌唱者的心情。

船渔号子是渔民与海洋劳作共生而形成的一种民间口头音乐。渔民、船工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通过各种不同种类号子的歌唱来统一步伐和节奏,调节情绪与呼吸。既可以释放劳动者身体负重的压力,又可以鼓舞精神,组织和指挥集体的劳动。如《起蓬号子》中的“一拉金( 嘶格) ,嗨哟! 二拉银( 嘲格) ,嗨哟! 三拉珠宝亮晶晶,嗨哟! ”,表现渔民对出海的收获充满希望和向往。再如《摇槽号子》 中的“摇进(里格) 关,吃夜(里格) 饭,摇勿(里格) 进 哎! 格饿点(里格) 心! ”,表现出劳动者触景生情的联想和时间观念,以此来解闷,消除疲劳。受劳动的影响,船渔号子的音乐风格是坚定的、豪迈的、粗矿的,旋律简洁明快、句幅短、无拖腔且节奏性强。大部分船渔号子的歌唱方式是一领众和,具有呼唤、号召的特点。

2.专门创作的海洋曲目、与海洋有关题材的音乐

海洋音乐的另一种是根据海洋题材进行专门创作的海洋曲目,其中可分为歌曲和器乐作品。歌曲是一种传播范围广且迅速的,最具有群众性的文化艺术形式。海洋类歌曲一般以色彩明亮的大调为主,旋律以长音为主,曲式结构多为单二部和单三部曲式,节奏以4/4拍和4/2拍的居多,其次是4/3拍的。4/4拍的海洋类歌曲给人一种漂浮在平静的大海上,缓缓地荡着的感觉,4/3拍的海洋类歌曲则给人一种似圆舞曲的感觉。如王立平的一曲《大海啊,故乡》,明亮阳光的大调色彩表达了人们对大海故乡和母亲祖国深切的爱,唤起了无数人向往新生活并愿意为祖国奉献青春的积极向上精神。而《我爱这蓝色的海洋》这一首3/4拍中慢速的曲子给人一种似坐在小船上摇曳的感觉。该曲表达了海军战士在艰苦生活中的乐观主义情绪,成为歌颂祖国海军的经典歌曲。

除了海洋类歌曲之外还有关于海洋音乐的器乐作品。器乐作品的音域宽广,其艺术表现比较自由和抽象,擅长于戏剧性地表现感情意境。如由王酩创作的管弦乐《海霞组曲》,音乐的格调清新,形象鲜明。还有由秦咏城创作的小提琴曲《海滨音诗》,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豪迈的理想和大海般坦荡宽广的胸怀。

总之,第一种海洋音乐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劳动中逐渐形成的,它的风格特点就是口口相传,主要描述的都是渔民们的生活劳动。而另一种海洋音乐是专门以海洋为题材而创作的,这一类海洋音乐的音乐元素更加丰富,以专业的创作手法去表达海洋情感和海洋文化。接下来让我们沿着历史发展的时间路线来了解海洋音乐。

二、古代海洋音乐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创造丰富灿烂的海洋文化的国家之一。远古就有如精卫填海等与海洋有关的神话,再有如《山海经》中对海洋的幻想。在原始涉海生产的劳动中,祖先们会以简单的音乐和舞蹈来表现劳动行为,庆祝丰收的喜悦;当灾难来临时,亦会发出对海洋恐惧的心声。如《人命歌》里的: “天呵天呵天呵! 发风落雨不留情呵! 海呵, 海呵, 海呵! 浪打触礁无人命啊! 四面大海白茫茫呵! 轧煞抲鱼人呵!”表现出远古时期人们对海洋灾难的无助和恐惧。

春秋时期,伯牙独自一人去领略海水的波涛汹涌、山林的寂静,其古琴曲《水仙操》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关于海的音乐作品。先秦之时,海上的渔民会念着《祈祷调》,祈求东海龙王保佑出海打鱼的人们:“天苍苍来海茫茫,打鱼人得罪海龙王。三月、四月归勿得家,急得白发泪汪汪。求求龙王发善心,救救苦命小儿郎。”由此可见,此时的人类在面对自然灾害的时候束手无策,只能把生存的希望寄托于神明。

唐代时期,由诗人皮日休、陆龟蒙所作的古琴曲《醉渔唱晚》,生动的描绘了渔翁放声高歌且豪放不羁的醉态,表现了二人借醉论政,以醉泄愤的情绪的场景。南宋末年,《渔歌》是著名琴师毛敏仲最有影响的作品,曲谱初见于1549年的《西麓堂琴统》,由于此曲取意与柳宗元谪居永州时的名作《渔翁》甚为相似,所以也有人认为是柳宗元所作。元杂剧《柳毅传书》和《沙门岛张生煮海》(民间又称《张羽煮海》),是利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相结合,反映人与大海的传奇故事。明代的古琴名曲《渔樵问答》,曲谱初见于《杏庄太音续谱》(明萧鸾撰于1560年),乐曲中渔者和樵者以上升的曲调表示问,下降的曲调表示答的对话方式来表达他们在自然山水间畅快自得的情态,也暗含着文人隐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之情。

由此看出,古代的海洋音乐有些是人們在涉海劳动生活中或祈祷海神时所产生的,有些是人们在面朝波涛汹涌的大海而被震撼到,为这汹涌澎湃的大海所创作的曲子,还有一些是古代时候文人志士借物抒情,把自己的一番壮志借着大海抒发出来。

三、近代海洋音乐

近代的海洋音乐作品其实为数不多。由于清代时期的海禁以及近代时期祖国受到外国列强的侵略,战争四起,所以这个时期的海洋音乐大部分是与战争的革命背景有关的。1927年赵元任先生创作了大型合唱曲《海韵》,本曲是根据诗人徐志摩诗集《翡冷翠的一夜》的同名长诗为背景,用少女与大海进行对话的方式来反映20世纪的有志青年对思想自由的向往和探索的精神。1934年经典艺术歌曲《渔光曲》由安娥作词、任光作曲,歌词质朴真实,歌曲采用委婉惆怅的宫调式、抒情的旋律以及三段体曲式等表现要素描绘了渔村破产后渔民生活艰苦的凄凉景象,抒发了渔民们被剥削、生活困苦的悲愤心情。1938年林声翕创作了《白云故乡》,这首曲子采用混合拍子,给人不安感的同时,表达了作者因祖国故乡被侵略而抒发的愤怒之情。1938-1939年间由娄树华创作的《渔舟唱晚》是中国古筝艺术史上划时代的作品,它是用古曲《归去来兮》为素材发展编创而成。4/4拍的作品给人似游荡在辽阔无边的大海上的安逸感,歌唱性的旋律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渔民们满载而归、欢歌笑语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我国的近代是充满战争灾难的时代,在半封建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人民为了实现民族解放、实现民主自由,他们抵抗外来侵略、打倒了帝国主义。而这个时期的海洋音乐大多数都离不开战争的革命背景,作曲家们把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心中的理想以及在苦难生活中的情绪借着歌曲表达了出来。

四、现代海洋音乐

现代海洋音乐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海洋音乐所表达的内容与情感都有所不同。

1.20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海洋音乐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为我国的海洋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先后出版了《海军队列歌曲》(1958年)、《海军歌选》(1960年)、《海军创作歌曲选》(1973年)、《海军歌曲》(1975年)、《十月的颂歌——海军创作歌曲选》(1977年)等多部海洋音乐作品集。这些作品歌颂了我国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海洋建设成就,赞扬了我们海军英姿飒爽威武的气势和他们常年在外保家卫国的伟大精神。

与此同时,20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曾迎来了海洋音乐创作的高峰期。1959年由作曲家马圣龙、顾冠仁以东海渔民劳动生活为题材而编创的民乐合奏曲《东海渔歌》,整首曲子表达的是渔民出海的愉悦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年首演的芭蕾舞剧《鱼美人》里的乐曲是由吴祖强、杜鸣心创作,如《水草舞》、《珊瑚舞》都描绘了奇异的海底世界,旋律柔缓,有如柔美的水草和珊瑚在海水中跳动。1961年中国歌剧电影《红珊瑚》,讲述的是渔霸七奶奶为讨好国民党窦司令,把渔女送去做妾,渔女悲愤不已,被逼无奈逃到岛上欲跳海解脱,却被解放军所救的故事。歌剧里的选段《海风阵阵愁煞人》也是一首优秀的海洋音乐作品。1962年由作曲家秦咏城创作的小提琴曲《海滨音诗》,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豪迈的理想和大海般坦荡宽广的胸怀。1964年由李郁文作词,王双印作曲的《大海航行靠舵手》,原名《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该曲在文革时期的传唱度极高,是一首歌颂毛泽东思想的歌曲。歌词中把祖国比成海洋,而毛主席是新中国的舵手,反映了当时中国工农兵群众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热潮。

而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海洋音乐有1973年由胡宝善创作的再现单二部曲式的《我爱这蓝色的海洋》(初名《我守卫在海防线上》),这是我国第一首用圆舞曲的形式谱写的军歌,3/4拍中慢速的曲子给人一种似坐在小船上摇曳的感觉,该曲表达了海军战士在艰苦生活中的乐观主义情绪,成为歌颂祖国海军的经典歌曲。同年由作曲家李自立创作的《丰收渔歌》是以潮汕一代的渔歌为素材,南海波涛为背景,描绘了渔民们出海捕鱼、丰收归来时的喜悦情景。1974年邓丽君为电影《海韵》演唱的同名插曲,该曲由庄奴和古月根据徐志摩和赵元任原作改编。1975年由王铭作曲的单一部曲式歌曲《渔家姑娘在海边》也一度风靡全国,该曲运用琶音式的织体,旋律优美,描绘了一幅渔家姑娘在海边辛勤劳作的场景。1977年杜鸣心先生创作的交响音画《祖国的南海》,生动的描绘了祖国南海浩瀚的风貌与辽阔的景象。1978年由王酩根据影片《海霞》创作的管弦乐《海霞组曲》,音乐格调清新,形象鲜明。1979年有传唱于祖国大江南北的《外婆的澎湖湾》。1980年有王立平的《大海啊,故乡》,明亮阳光的大调色彩表达了人们对大海故乡和母亲祖国深切的爱。1981年盛礼洪创作的交响曲《海之歌》,表达了南海渔民们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

2.20世纪九十年代至21世纪的海洋音乐

20世纪九十年代,由于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深刻变革,民众的价值观和对音乐的审美产生了变化。在这种社会变化的影响下,海洋音乐的发展状况几乎原地踏步。虽然在这期间有过海洋歌曲,但在市场经济和大众审美的影响下,那些歌曲都不怎么受到关注。直至1998年正值联合国确定了“国际海洋日”的时期,我国才有了第一张海洋音乐的专辑《重返海洋》。这张专辑的出现,重新提升了人们对海洋音乐的关注度和对海洋文化的重视。

21世纪是海洋的时代,我们迎来了海洋音乐加速发展的时代。沿海地区都相继举办了一些关于弘扬和宣传海洋文化的活动,例如2009年由舟山市人民政府和中国音乐家协会联合举行的首次“舟山群岛·中国海洋歌曲征集评选活动”,时隔11年后又再一次发起征集活动。此次活动收获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都被收集在《舟山群岛·中国海洋歌曲优秀作品精选》此书中。之后还录制了专辑《海洋颂》,邀请了王丽达、姚贝娜、腾格尔、戴玉强等优秀歌唱家演唱。除了舟山,其实还有其他沿海地区也举办了宣扬海洋文化的活动。例如湛江市政府在2018年举行了第六届湛江海洋周活动(该活动包含沙滩音乐会);青岛在每年的七月举办青岛海洋节活动;海南在2018年组织了第二届“海洋风”主题歌曲全国征集活动并在2019年2月23日举办了海洋风主题歌曲作品展演音乐会等,这些沿海地区每年都会举行活动来宣传沿海地区的海洋文化,扩大其影响力和知名度。

20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海洋音乐大部分与赞扬伟大的军人们保家卫国的伟大事迹和精神有关,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都出自于这些年代。人们也开始有了宣扬海洋文化的意识,抒发了人们对海洋的热爱与向往之情。而20世纪九十年代的海洋音乐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这也跟当时我国的政治经济状况有关。直到21世纪的海洋音乐随着我国的日渐强大才开始蒸蒸日上,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品,人们的海洋意识也越来越强,愿海洋音乐的发展越来越好。

结语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就已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而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必定离不开繁荣与发展海洋文化,顺应时代的要求已使海洋音乐文化的兴起呈箭在弦上之势。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海洋音乐概念及分类,重点论述海洋音樂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海洋音乐文化、弘扬海洋精神,提高对海洋音乐的关注。

当然,还有许多可以继续研发的课题,例如我国海洋音乐与西方海洋音乐的对比;海洋类音乐作品的音乐本体分析;海洋音乐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等。此外,在当前国家文化大发展和推动国家海洋事业大发展的双重背景下,笔者认为学校还可以开设一些关于海洋音乐的相关课程,让海洋音乐走进高校、走进课堂。传播海洋艺术的精神与文化,培养学生多方位的音乐素养。让学生们用理性的思维方式以及探索和研究的心态来看待我们中国特色的海洋音乐,让海洋音乐文化更好地发展下去!

注释:

{1}曹国梁.首届海洋音乐学术讨论会综述[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5 (4):144-148.

参考文献:

[1]柳和勇.简论中国海洋艺术的发展历程及审美特色[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6).

[2]郑锦扬.瞩目海洋:关于海洋音乐研究的几点思考[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2).

[3]孙悦湄.象山海洋渔文化音乐形态及其民俗表征[J].艺术百家,2017,33(3).

[4]陈旭,郭俊威.关于歌曲创作融入海洋文化元素问题的探究[J].北方音乐,2016(21).

[5]赵少英.基于渔歌的我国海洋音乐研究综述[J].理论月刊,2017(3).

[6]曹国梁.首届海洋音乐学术讨论会综述[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5(4).

[7]张开城.海洋文化与中华文明[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2,32(5).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名称:海洋文化视域下高校海洋音乐的普及与应用研究,编号:2018GXJK066。

猜你喜欢
发展历程中国
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现状及发展趋势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国内奢侈品电子商务发展历程研究
新媒体时代表情包发展的传播学解析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综述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